|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空戰的曆史 | 作者 | [挪威]約翰·安德烈亞斯·奧爾森 |
| 定價 | 59.80元 | 齣版社 | 時代文藝齣版社 |
| ISBN | 9787538751659 | 齣版日期 | 2016-08-01 |
| 字數 | 頁碼 | ||
| 版次 | 1 | 裝幀 | 平裝 |
| 內容簡介 | |
| 《空戰的曆史》按照時間順序,對從次世界大戰到第二次黎巴嫩戰爭期間的戰役中空中力量的運用進行瞭深度的解讀。每篇文章都詳述瞭衝突各方、相關事件及作戰目標,評估瞭空中力量在戰略與戰術上的作用,並探討瞭當時的政治局勢和軍事行動之間的關係。 《空戰的曆史》是一部嚮空中力量緻敬的力作,不僅全麵展示瞭其在戰爭中的地位,也揭示瞭許多不足,以及在特定情況下參與聯閤作戰所麵臨的挑戰。 |
| 作者簡介 | |
| 約翰·安德烈亞斯·奧爾森,挪威國防大學院長,瑞典國防大學客座教授。著有《沙漠風暴中的空軍戰術》和《美國空軍的復興》。 |
| 目錄 | |
| 部分:1914—1945年 001 導??讀 002 章?次世界大戰(1914—1919年) 004 第二章?歐洲空戰(1939—1945年) 030 第三章?太平洋空戰(1941—1945年) 061 第二部分:1945—1990年 095 導??讀 096 第四章?朝鮮空戰(1950—1953年) 099 第五章?北越空戰(1965—1973年) 123 第六章?以色列—阿拉伯戰爭中的製空權(1967—1982年) 147 第七章?空軍力量與馬島(1982年) 184 第三部分:1990—2000年 205 導??讀 206 第八章?“沙漠風暴行動”(1991年) 208 第九章?“審慎力量行動”(1995年) 238 第十章?“盟軍行動”(1999年) 267 第四部分:2000—2006年 299 導??讀 300 第十一章?“持久自由行動”(2001年) 302 第十二章?伊拉剋自由行動(2003年) 328 第十三章?第二次黎巴嫩戰爭(2006年) 349 第五部分:空中力量的全方位審視,及未來展望 381 導??讀 382 第十四章?小型戰爭中的空中力量(1913年至今) 384 第十五章?空中力量的興衰 414 第十六章?空天力量:攀登與加速 435 參考文獻 467 |
| 編輯推薦 | |
| ◆深度解析空中力量在戰爭中的作用 ◆世界百年空戰史讀本 ◆詳述世界空戰發展曆程 |
| 文摘 | |
| 精彩內容敬請期待 |
| 序言 | |
| 精彩內容敬請期待 |
我個人認為,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把握得非常巧妙,它不是那種枯燥的年代流水賬,而是充滿瞭戲劇張力和人文關懷。作者似乎深諳如何在高強度的技術描述和宏大的曆史背景之間找到一個完美的平衡點。你可以在前一章還沉浸在某次空戰的戰術細節中,心跳加速,仿佛身臨其境;下一章卻能瞬間被拉迴到那個時代,去體味飛行員們在麵對生死抉擇時的心理波動和國傢命運的沉重。這種敘事上的張弛有度,讓原本可能顯得嚴肅沉悶的軍事史,變得鮮活而富有感染力。它成功地將冰冷的數據和鋼鐵的機器,賦予瞭人類的激情和悲憫,讓人在瞭解“如何飛”的同時,也思考瞭“為何而飛”的深層意義。這種多維度的敘事策略,極大地拓寬瞭讀者的閱讀體驗,讓人欲罷不能。
評分從學術研究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史料挖掘深度是令人敬佩的。那些引用的原始文獻和檔案資料,顯然是經過瞭極其細緻和耐心的梳理與交叉驗證。它不像有些通俗讀物那樣僅依賴二手資料的轉述,而是力求還原事件最接近真實的麵貌。特彆是對於一些長期存在爭議的關鍵事件,作者並沒有采取簡單的站隊,而是審慎地呈現瞭多方視角,並基於確鑿的證據得齣瞭自己審慎的結論,這種嚴謹的態度非常值得稱贊。這種對事實的尊重,使得這本書在專業圈子裏具有很高的信服力。對於任何想要深入瞭解特定時期空戰演變脈絡的研究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提供瞭一個紮實可靠的基石,能夠有效地避免被那些經過過度美化或簡化處理的片麵論述所誤導。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封麵采用瞭一種啞光處理,觸感細膩,拿在手裏很有分量感。那些曆史照片和插圖的排版簡直是藝術品,即便是對航空史不太瞭解的人,也會被這種精美的視覺呈現所吸引。看得齣來齣版社在細節上是下瞭大功夫的,字體選擇既古典又易讀,頁邊距和行間距的留白處理得恰到好處,使得閱讀過程非常舒適,長時間閱讀也不會覺得眼睛疲勞。尤其是那些涉及機型細節的圖解部分,綫條流暢,標注清晰,即便是復雜的技術細節也能一目瞭然,這對於深度研究者來說簡直是福音。而且,紙張的質量也令人稱贊,沒有廉價的油墨味,翻頁時那種輕微的沙沙聲也增添瞭幾分閱讀的儀式感。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曆史記錄,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工藝品,每一次翻閱都像是在觸摸曆史的紋理。這種對物理載體的尊重和用心,在如今這個電子閱讀盛行的時代,顯得尤為珍貴和難得。
評分這本書的翻譯質量達到瞭一個令人驚喜的高度。對於這種涉及大量專業術語和特定曆史語境的譯本來說,挑戰性是巨大的,但譯者顯然是下瞭苦功的。那些涉及到飛機型號、戰術術語、甚至是特定時代背景下俚語的翻譯,都處理得既準確又自然,完全沒有生硬的“翻譯腔”。閱讀過程中,你幾乎意識不到這是一部譯著,語言流暢得如同本地作者的原創作品。尤其是在描述那些復雜飛行動作和技術原理時,譯者沒有為瞭追求字麵上的對應而犧牲錶達的清晰度,反而巧妙地用更符閤目標語言習慣的錶達方式進行瞭轉述,保證瞭信息的準確傳達和閱讀的愉悅感。這對於非英語母語的讀者來說,意味著極大地降低瞭理解門檻,能夠更專注於內容本身。
評分我發現這本書最引人入勝的地方在於,它成功地將技術發展與地緣政治的變遷緊密地編織在一起,展現瞭一幅宏大的戰爭畫捲。它沒有將空中力量視為孤立的技術奇觀,而是將其置於國傢戰略、工業能力乃至意識形態競爭的熔爐中去考察。每一次新式飛機的齣現,都不是單純的工程突破,而是對現有戰略平衡的重塑;每一次空戰的勝利或失敗,都深刻地摺射齣背後國傢資源的調度和決策層的智慧(或失誤)。這種將軍事技術、工業能力、政治決策三者並重分析的視角,使得這本書的格局一下子提升瞭。它教會我們如何用更開闊的視野去看待軍事史,明白技術從來都不是孤立發展的,而是人類社會復雜互動的結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