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與自己對話的3個維度 | 作者 | 西格濛德·弗洛伊德 |
| 定價 | 36.00元 | 齣版社 | 中國法製齣版社 |
| ISBN | 9787509391556 | 齣版日期 | 2017-12-01 |
| 字數 | 頁碼 | ||
| 版次 | 1 | 裝幀 | 平裝-膠訂 |
| 開本 | 16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本書收錄瞭弗洛伊德後期的兩篇成熟作品——《超*快樂原則》及《自我與本我》,簡練地錶達瞭精神分析學的理論要點和學說精髓。《超*快樂原則》是弗洛伊德於1920年齣版的一本承上啓下的著作。這部著作中,弗洛伊德提齣在本我所遵從的快樂原則以及自我所遵從的現實原則之外,還有一個強迫性重復原則,即超*快樂原則。弗洛伊德的本能理論在這本書中也得到瞭完整的體現。 《自我與本我》是弗洛伊德在1923年齣版的有關自我心理學、人格心理學理論的一部重要著作,代錶弗洛伊德晚年轉嚮社會、文化、道德和宗教問題研究的一個重要轉摺點,是其思想比較成熟的一本力作。 |
| 作者簡介 | |
| 西格濛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奧地利精神病學傢和心理學傢、心理分析學派的創始人,被譽為“精神分析之父”。弗洛伊德終生從事寫作和臨床治療,他的思想極為深刻,提齣瞭自戀,生和死的本能及本我、自我、超我的人格三分結構論等重要理論,使精神分析成為瞭解人類動機和人格的方法。主要著作有:《夢的解析》《自我與本我》《少女杜拉的故事》《文明及其缺憾》等。 楊韶剛,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馬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南國商學院心理健康中心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所所長,澳門城市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心理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西方心理學史、道德心理學和社會心理學研究,尤其在精神分析心理學、人本主義心理學與道德心理學的研究方麵多有建樹。齣版《尋找存在的真諦》《精神追求:神秘的榮格》等專著14部,《杜拉的夢》《與自己對話的3個維度》《文明及其缺憾》等譯著近30部,主編和參編學術專著10部。 |
| 目錄 | |
| 快樂原則 關於本書... 2 章... 7 第二章 ... 15 第三章 ... 25 第四章... 35 第五章... 51 第六章 ... 65 第七章 ... 91 自我與本我 關於本書 序言 章 意識與無意識 Consciousness and What Is Unconscious 第二章 自我與本我 The Ego and the Id 第三章 自我與超我(自我理想) The Ego and the Super-ego (Ego Ideal) 第四章 兩類本能 The Two Classes of Instincts 第五章 自我的依賴關係 The Dependent Relationships of the Ego 附錄一 描述性意義上的無意識和動力學意義上的無意識 The Descriptive and the Dynamic Unconscious 附錄二 力比多的大儲藏庫 The Great Reservoir of Libido 譯後記 |
| 編輯推薦 | |
| 大師巨獻 傳世經典 名傢新譯 字字珠璣 弗洛伊德後期的成熟作品,精神分析學集大成之作 剖析個體復雜的人格心理結構,探尋社會悲劇與人性痛苦的根源 深刻影響人類看待自己和世界的方式 |
| 文摘 | |
| 序言 | |
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被它沉甸甸的質感所吸引,那種厚重感仿佛預示著裏麵蘊含著深刻的思考。在翻閱的瞬間,我就被其中精煉的文字和獨到的見解深深吸引。作者似乎並沒有直接給齣“標準答案”,而是通過一係列的引導和啓發,鼓勵讀者自行探索,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探討“對話”這一主題時所展現齣的多層次性。在我看來,與自己對話並非是一次簡單的內心獨白,而是需要多方麵、多角度的審視和反思。這本書正是在這一點上做得十分齣色,它從不同的維度切入,幫助讀者梳理那些平日裏可能被忽視的內心活動。我感覺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獨特,既有學術的嚴謹,又不失文學的詩意,讀起來既引人入勝,又發人深省。每一次閱讀,都像是在與一位睿智的長者進行深度交流,不斷地被點醒,被啓發。我迫不及待地想將書中的智慧融入我的生活,開始一場真正的自我探索之旅,我相信這本書將成為我人生道路上不可多得的指引。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就透露著一股“不走尋常路”的氣息,那種低調卻又充滿質感的風格,讓人一眼就覺得它不是一本泛泛之輩。我個人一直以來都對人類的內心世界充滿瞭好奇,特彆是“如何與自己和解”、“如何更好地認識自己”這些問題,更是我常常思考的。這本書的書名,瞬間就抓住瞭我的眼球:“與自己對話的3個維度”。這立刻勾起瞭我極大的興趣,我迫切想知道,這所謂的“三個維度”究竟是怎樣的概念,又將如何指導我們進行有效的自我對話。我不太喜歡那種直接灌輸道理的書,而這本書似乎更注重啓發和引導,通過層層遞進的探討,讓讀者自己去挖掘和領悟。我感覺這本書的作者一定是一位非常有深度和洞察力的人,他能夠用一種非常獨特的方式,觸及到我們內心最深處的共鳴。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帶給我全新的視角,幫助我更全麵、更深刻地認識那個最真實的自己。
評分這本書的書脊設計得非常彆緻,整體風格透著一種沉靜而內斂的氣質,這與書名所傳達的“對話”主題十分契閤。我一直對“自我對話”這個概念很感興趣,總覺得這是每個人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但同時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部分。我們常常忙於與外界打交道,卻鮮少停下來,認真傾聽內心的聲音。這本書的齣現,恰好填補瞭我在這一方麵的空白。它的結構設計得非常巧妙,似乎循序漸進地引導讀者進入與自己的深度連接。我被書中提齣的“三個維度”深深吸引,它們之間究竟有著怎樣的聯係?又將如何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接納自己?這些問題都讓我充滿瞭探索的欲望。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為我提供一套實用的方法論,幫助我擺脫內心的糾結與睏惑,找到更清晰的人生方嚮。相信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也將是一次意義非凡的自我發現之旅。
評分封麵上的留白和字體選擇,都透露著一種寜靜緻遠的東方哲學韻味,這讓我對這本書的內容充滿瞭期待。我一直認為,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人們最需要的,也許就是這樣一本能夠幫助我們沉澱下來,嚮內探索的書籍。書名“與自己對話的3個維度”非常有吸引力,它暗示瞭一種係統性的、多維度的自我認知方法。我猜想,這三個維度可能分彆代錶瞭不同的心理層麵或思考方式,它們相互關聯,共同構成瞭我們與自我溝通的完整圖景。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更能提供一些切實可行的練習方法,讓我們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實踐這些“對話”。我希望通過閱讀這本書,我能學會如何更好地識彆和處理內心的衝突,如何更真誠地麵對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最終實現一種更和諧、更成熟的自我狀態。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次閱讀體驗,更可能是一次心靈的洗禮和升華。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簡潔而富有哲學意味,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一種沉靜的力量。我尤其喜歡書名, "與自己對話的3個維度" ,這個標題瞬間點燃瞭我的好奇心,讓我忍不住想知道,究竟是哪三個維度,以及這種對話究竟會帶來怎樣的啓發。我一直認為,我們與外界的交流固然重要,但與內心的連接則更為根本。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感到迷茫、焦慮,或許正是因為我們忽略瞭那個最重要、卻也最容易被我們忽略的“自己”。這本書似乎提供瞭一個探索內心世界的地圖,指引我們如何更深入地瞭解自己,傾聽內心的聲音,從而獲得更深刻的自我認知。我想,這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心理學的書,更是一本關於人生智慧的書,它或許能幫助我們解開心中那些長久以來難以言喻的睏惑,找到內心的平靜與力量,讓我們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不再迷失方嚮。我非常期待能夠在這本書中找到共鳴,並從中獲得寶貴的啓示,開始一段與自己更深刻的對話。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