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美中国丛书:美的服饰
定价:28.00元
作者:鱼丽
出版社: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2-01
ISBN:9787565011337
字数:
页码:17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美中国丛书:美的服饰》精心选择了从先秦到民国,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50例典型服饰,共分十部分,包括:“先秦服饰,衣仪情思”,“秦汉华裳,衣冠灿烂”,“魏晋衫裳,潇洒遗世”,“隋唐华服,霓裳舞动”,“宋代锦绣,华服天成”,“辽金元罗衣,胡风恢弘”,“明代锦衣,风云华仪”,“清代衣容,穿戴风华”,“民国服饰,风情万种”,“民族彩裳,绵绣撷苹”,从礼仪之重的冕服弁服、艺术瑰宝的金缕玉衣、仙风道骨的大袖宽衫,写到格调华关的时世霓裳、温文闲雅的女真服饰、青女怡情的仕女比甲、花样年华的民国旗袍、雪域高原的藏族服饰等,涉及服饰文化的方方面面。以期让青少年读者体会中华服饰文化的雄奇、瑰丽、婉转、含蓄;让这些优雅的文明光辉,照耀我们今天的生活。
目录
先秦服饰,衣仪情思
冕服弁服:礼仪之重
曲裾深衣:楚风雅韵
直裾单衣:时尚风姿
秦汉华裳,衣冠灿烂
秦皇冕服:高贵庄重
妃嫔女服:漂亮华丽
金缕玉衣:艺术瑰宝
汉代襦裙:典雅秀丽
直裾女服:明快简练
魏晋衫裳,潇洒遗世
大袖宽衫:仙风道骨
广袖褶衣:灵动飘逸
间色女裙:潇洒俊俏
杂裾垂霄:轻柔洒脱
贵妇衣裙:靡丽
隋唐华服,霓裳舞动
短襦长裙:俏丽修长
时世霓裳:格调华美
服饰:飘然若仙
纱罗披帛:灵逸翩跹
钿钗礼衣:典雅雍容
回鹘女服:胡风余韵
红石榴裙:时风所尚
宋代锦绣,华服天成
绛衫袍:朝服庄重
大袖罗衫:华丽精致
常服背子:简洁大方
常服襦裙:端庄美观
锦罗夹衣:洗尽铅华
辽金元罗衣,胡风恢弘
辽国长袍:朴素自然
金盘领衣:洒脱灵便
女真服饰:温文闲雅
织金锦袍:精美优雅
辫线袄子:典范风情
大衣团衫:华丽富贵
襦裙半臂:素美平实
明代锦衣,风云华仪
织锦龙袍:金碧辉煌
大衫霞帔:彰显尊贵
仕女比甲:青女怡情
马面褶裙:简洁斑斓
凤尾百褶:裙裳世界
水田衣:简单别致
清代衣容,穿戴风华
皇室服饰:尊贵典雅
满族旗袍:高雅华丽
团龙补服:华贵闲静
长袍马褂:行动灵便
马甲坎肩:温馨时尚
红喜裙:时兴裙裳
民国服饰,风情万种
短袄套裙:摩登时尚
民国旗袍:花样年华
中山装:典雅庄重
民族彩裳,绵绣撷萃
藏族服饰:雪域高原的诗篇
壮族服饰:山寨里的七彩锦绣
苗族服饰:万紫千红无字书
瑶族服饰:穿在身上的史书
羌族服饰:飘动的云彩霓服
彝族服饰:别出心裁绣花衣
蒙古族服饰:草原上的盛世华裳
侗族服饰:风雨桥上翩然华服
傣族服饰:孔雀之乡美丽相伴
纳西族服饰:丽江边的披星戴月
作者介绍
鱼丽,原名鲍广丽,1972年出生,安徽淮南市人。1999年复旦大学中文硕士毕业,原籍安徽省寿县,现居上海,某出版社图书编辑。李清照协会会员。出版书籍《情蒸水浒》和《风神谋士张良传》。
文摘
序言
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作者对细节的关注达到了近乎偏执的程度,这对于一部旨在深入探讨某一领域的专著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品质。许多其他著作往往在大框架上叙述得头头是道,但在具体的技术细节或特定群体的日常生活中,往往一笔带过,显得空泛。然而,这本书则不然,它似乎有着一种强烈的“钻研到底”的决心。它不仅仅满足于宏观的趋势分析,更愿意花大量的篇幅去解析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切口,并从中挖掘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层规律。这种对“微观世界”的深入挖掘,为我们理解整体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石。阅读这样的作品,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知识的颗粒度非常高,每一个章节、甚至每一个段落都像是经过了细致的打磨,没有一处是松垮或敷衍的。它要求读者也保持一份专注和耐心,但作为回报,它给予你的知识积累是扎实、可靠且具有颠覆性的。这绝不是一本可以囫囵吞枣的书籍,它值得你放慢速度,细细品味。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沉稳又不失雅致的配色,仿佛一下子就把人带入了一种对历史与文化深层探索的氛围之中。我尤其欣赏它在细节处理上的用心,比如书脊上的烫金字体,在光线下折射出低调而高级的光泽,拿在手里分量十足,那种厚实感传递出的信息是:这是一本值得认真研读的严肃著作。内页的纸张选择也十分考究,触感细腻,油墨印刷清晰锐利,即便是复杂的图表或文字排版,也毫无晦涩之感,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觉得疲劳。这种对物理形态的极致追求,让阅读本身成为一种享受,远非那些只追求内容堆砌的快餐读物可比。它散发出的那种“老派”的匠人精神,在如今这个快速迭代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让人在翻阅之间,便对作者团队所倾注的心血肃然起敬。可以说,光是捧着它,就仿佛已经完成了一次精神上的“预热”,为即将到来的知识盛宴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我期待着内页的文字能与这精美的外壳相匹配,带来同样丰富的阅读体验。
评分这本书所带来的思想冲击,是持久且具有启发性的。它并不急于给出标准化的结论,而是更倾向于引导读者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和自我构建。在许多涉及价值判断和文化冲突的议题上,作者展示了一种罕见的超然和公正性,他将不同立场的声音都摆在了桌面上,然后留给读者去权衡和判断。这种不预设答案的写作态度,极大地解放了读者的思维,让人不再满足于既有的刻板印象。我合上书本后,脑海中久久萦绕的不是某个具体的历史事实,而是关于“演变”、“适应性”以及“文化身份”的更深层次的思考。它成功地将一个特定领域的研究,提升到了哲学和社会学的层面,使其具有了跨时代的价值。对于任何一个希望提升自己思维深度,并对事物发展规律抱有好奇心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把精妙的钥匙,去开启那些看似复杂实则充满内在逻辑的美好世界。它带来的价值远超纸面所限,真正影响了我的看待世界的方式。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在我看来,是一种非常成熟的、介于学术严谨与文学表达之间的微妙平衡。它既有扎实的考据支撑,确保了每一个论断都有据可查,绝非空穴来风的臆测,但它又巧妙地避开了纯粹的学术论文可能带来的那种枯燥与艰涩。作者擅长运用富有画面感的词汇来描绘历史场景,使得那些遥远的事件仿佛就在眼前徐徐展开,人物的抉择与挣扎也变得鲜活可感,不再是教科书上扁平化的符号。这种叙事上的张力,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沉浸感。举个例子,在描述某个关键的历史转折点时,作者会运用细腻的心理刻画,将当时的社会情绪和个体心态描摹得淋漓尽致,读者仿佛能切身感受到历史洪流中个体的无力和抗争。这种叙事技巧的运用,使得即便是对相关领域不甚了解的读者,也能被内容所深深吸引,并愿意主动去探索其背后的复杂性。这种将“硬核”内容用“软性”笔触包装的能力,实属难得。
评分初读这本书的章节安排,我立刻感受到了作者在梳理宏大叙事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大家风范和清晰的逻辑脉络。它并没有采取简单的编年史叙事,而是将议题切割成了几个相互关联又彼此独立的板块,这种结构安排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灵活性。我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点随时切入,无论是对某个历史节点的深入挖掘,还是对某种思潮的剖析,都能迅速找到切入点,而不会被冗长的前言后语所困扰。最让我赞叹的是其引述资料的广度和深度,无论是国内学者的经典论断,还是国际汉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都被巧妙地熔铸一炉,形成了一个多维度的观察视角。这种跨越文化边界的对话能力,使得全书的论述不再是单向度的灌输,而更像是一场立体的、多方参与的学术研讨会。每当读到关键转折处,作者总能用一句精炼且富有哲理的话语进行点睛之笔的总结,让人在拍案叫绝的同时,也对原本模糊的概念有了豁然开朗的体悟。这种行云流水的叙事节奏,简直是学术著作中的一股清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