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新编针灸(赠光盘)
定价:45.00元
售价:27.0元,便宜18.0元,折扣60
作者:王富春
出版社: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4-01
ISBN:978753819522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针灸效果很好,作者为吉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院长,书中介绍了针灸的方法合作这多年的临床经验。
内容提要
本书系统介绍了针灸方法,包括两部分内容,部分为针灸常用穴位,介绍了70余种具有作用的穴位,对这些穴位的定位、主治、刺法、配伍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第二部分为针灸方法,介绍了40多种症状的针灸处方,配有针灸动作的光盘,具有的临床实用性和指导意义。
目录
目 录章 针灸概述 1节 针灸常用操作方法 2一、毫针法 2二、艾灸法 13三、刮痧法 16四、拔罐法 23五、芒针法 26六、耳穴法 27第二节 针灸常用经络 与腧穴 33经 络 34一、经络系统的组成 34二、经络学说与美容 37腧 穴 38一、腧穴的分类和作用 38二、特定穴 39三、选穴配穴方法 42四、腧穴的定位方法 43常用经络、腧穴 46一、手太阴肺经 46二、手阳明大肠经 48三、足阳明胃经 52四、足太阴脾经 57五、手少阴心经 60六、手太阳小肠经 62七、足太阳膀胱经 65八、足少阴肾经 72九、手厥阴心包经 74十、手少阳三焦经 76十一、足少阳胆经 80十二、足厥阴肝经 85十三、任脉 87十四、督脉 90十五、经外奇穴 94第二章 常规针灸 98节 毫针法操作 98一、辨证分型 98二、操作规程 100三、其他毫针处方 100四、注意事项 101第二节 艾灸法操作 102一、选用腧穴 102二、操作规程 102三、注意事项 103第三节 刮痧法操作 104一、选用腧穴 104二、操作规程 104三、注意事项 105第四节 拔罐法操作 106一、选用腧穴 106二、操作规程 106三、注意事项 107第五节 芒针法操作 108一、选用腧穴 108二、操作规程 109三、注意事项 110第六节 耳穴法操作 110一、选用腧穴 110二、操作规程 111三、注意事项 111第七节 其他针灸法操作 112一、穴位埋线法操作 112二、电针法操作 114三、结合耳穴贴压 法操作 115第三章 针灸保健方法 117节 瘦脸 117一、选用腧穴 117二、操作方法 117三、注意事项 118第二节 瘦下颏 118一、选用腧穴 118二、操作方法 118三、注意事项 118第三节 美颈 119一、选用腧穴 119二、操作方法 119三、注意事项 120第四节 美臂 120美上臂 120一、选用腧穴 120二、操作方法 120美下臂 121一、选用腧穴 121二、操作方法 121三、注意事项 121第五节 瘦腰 121一、选用腧穴 122二、操作方法 122三、注意事项 123第六节 腹部 123一、选用腧穴 123二、操作方法 123三、注意事项 124第七节 背部美脊 124一、选用腧穴 125二、操作方法 125三、注意事项 125第八节 瘦大腿 125一、选用腧穴 126二、操作方法 126三、注意事项 127第九节 瘦小腿 127一、选用腧穴 127二、操作方法 128三、注意事项 128第十节 臀部 128一、选用腧穴 129二、操作方法 129三、注意事项 129第四章 针灸治疗肥胖及相关 疾病 130节 肥胖的诊断 130一、标准体重与肥胖程度 130二、肥胖的测定 131三、肥胖实验室诊断 134四、肥胖病的鉴别诊断 135第二节 肥胖症 137一、临床表现 137二、针灸治疗 137三、注意事项 140第三节 糖尿病 140一、临床表现 140二、针灸治疗 142三、注意事项 144第四节 高血压 144一、临床表现 145二、针灸治疗 147三、注意事项 148第五节 冠心病 150一、临床表现 150二、针灸治疗 151三、注意事项 153第六节 肥胖性心肌病 153一、临床表现 154二、针灸治疗 154三、注意事项 156第七节 胆结石 156一、临床表现 157二、针灸治疗 157三、注意事项 158第八节 痛风 159一、临床表现 159二、针灸治疗 160三、注意事项 160第五章 辅助方法 162节 运动法 162一、各部位运动法 162二、各年龄段的运动法 169三、运动方案 171四、运动注意事项 175第二节 饮食法 176一、基本原则 177二、益于的食物 178三、食谱 185四、饮食注意事项 189第三节 推脂法 189一、推脂手法 190二、推脂常见误区 193三、推脂处方 194四、推脂注意事项 195第四节 中药法 195一、常用中药 196二、中药处方 198三、常用预防肥胖的药茶 199四、中药常见误区 200五、中药注意事项 200
作者介绍
作者为吉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院长。从事教学、临床、科研工作30余年,撰写了大量的针灸类专著,具有丰富的经验。
文摘
序言
说实话,市面上关于针灸的书籍汗牛充栋,很多都是老生常谈,读起来索然无味,但这一本《新编针灸》却在细节之处彰显了“新”的价值。我特意对比了它对一些现代常见病的治疗思路,比如长期伏案工作引起的颈椎病和腰肌劳损,它提供的穴位选取和配伍方案,明显比我以前看的旧教材更具针对性和操作性。它并没有盲目地推崇复杂的奇穴,而是把重点放在了那些应用频率高、疗效确切的“要穴”上,并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清晰地标注了体表定位的“天然标志”和“骨度量法”,即便是对解剖不太熟悉的我,也能很快准确地找到穴位,大大降低了临床操作的心理门槛。另外,书中对于不同体型、不同年龄患者的辩证施针原则也有详尽的论述,这体现了作者深厚的临床智慧,而非简单的穴位堆砌。我用了两天时间仔细研读了其中关于“急救穴位”的那一章,思路清晰,步骤明确,让人在关键时刻能够保持冷静并采取正确的措施,这部分内容价值连城。
评分作为一名在传统医学领域摸索多年的学习者,我深知理论指导实践的重要性,而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尤为出色。它不仅仅是教你“扎哪里”,更深层次地阐述了“为什么扎那里有效”。例如,在讲解“八脉交会穴”时,它没有停留在“通联”的概念上,而是结合了现代神经学和体液循环的理论进行交叉佐证,使得看似玄奥的“奇经八脉”一下子变得立体和可理解。这种融会贯通的学术态度,让我对针灸的科学性有了更坚定的信心。此外,书中对“火针”和“温针”等特殊疗法的介绍也相当审慎,既肯定了其在特定病症中的独特优势,也明确指出了潜在的风险和严格的操作规范,体现了一种负责任的医学态度,而不是一味地鼓吹“万能疗法”。我特别喜欢它在“辨证论治”那一章中给出的各种情景模拟,仿佛在进行一场场高水平的临床会诊,学到了很多教科书上学不到的“活经验”。
评分坦白说,我过去也买过几本声称是“新编”的针灸书籍,但内容大多是旧酒装新瓶,修饰了封面,换了几个图而已。然而,这本《新编针灸(赠光盘)》给我带来的惊喜是源于内容的实质性更新。我注意到它在处理那些近年来逐渐引起重视的“亚健康状态”和“慢性疲劳综合征”时,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可操作的针灸干预方案,这在老教材中是看不到的。更贴心的是,光盘内容中包含了对几种核心针法的动态演示,特别是对提插捻转手法中“进气”、“退气”的微妙感觉描述,是文字难以穷尽的。我反复观摩了几次,那种力度和频率的把握,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部分,通过影像的展示,一下子豁然开朗。总的来说,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其紧跟时代发展,既保留了传统精髓,又融入了现代医学的思考框架,是一套真正可以指导临床实践、并能持续学习的优秀工具书。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设计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简直是视觉享受。我向来对那种文字密密麻麻挤在一起的书籍深恶痛绝,阅读体验极差。然而,这本《新编针灸》的纸张选择偏向哑光,有效减少了反光对眼睛的刺激,字体大小适中,行距拉得恰到好处。更令人称道的是,它在介绍每一个重要穴位时,都采用了“三段式”的展示结构:首先是精美的彩色素描图,标注清晰;接着是详细的定位描述,结合文字辅助理解;最后是重点提示,比如禁忌或特殊操作手法。这种结构化呈现,极大地提升了信息的接收效率,我感觉自己像是在看一本设计精良的医学图册,而不是枯燥的专业教材。这种对阅读体验的重视,让我在学习过程中感到非常愉悦,不再是费力地“啃”书,而是主动地去“探索”知识,这对于长期学习者来说,是维持热情的关键因素。
评分拿到这本期待已久的《新编针灸(赠光盘)》后,我的心情简直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激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它那厚实的装帧和清晰的印刷质量,一看就知道是下了真功夫的用心之作。我翻开目录,立刻被其系统而严谨的章节编排所吸引。比如,在基础理论部分,作者没有停留在教科书式的干巴巴的描述,而是巧妙地融入了大量的临床案例分析,将抽象的经络走向和穴位主治与实际病症紧密地联系起来。我尤其欣赏其中对于“得气”现象的深入探讨,它不仅描述了针刺入体后的各种感觉,更结合现代生理学知识,解释了这种“麻、重、酸、得”究竟意味着什么,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无疑是架起了一座从理论到实践的桥梁。更别提那附赠的光盘了,里面的针刺手法演示,简直是手把手的教学,比单纯看图谱要直观得多,每一个进针的角度、深度都讲解得丝丝入扣,让人有种立刻拿起银针在模型上比划的冲动。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参考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中医在身边耐心指导,让人对针灸这门古老而精深的技艺充满了敬畏和探索的欲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