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图书 船政规章文件汇编 9787547426296 山东画报出版社 陈悦 纂

正版图书 船政规章文件汇编 9787547426296 山东画报出版社 陈悦 纂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悦 纂 著
图书标签:
  • 船政规章
  • 清史
  • 法律史
  • 档案
  • 山东画报出版社
  • 陈悦
  • 正版图书
  • 历史文献
  • 海事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悟元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山东画报出版社
ISBN:9787547426296
商品编码:30124968655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1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船政规章文件汇编

定价:39.00元

作者:陈悦 纂

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2-01

ISBN:978754742629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雪甲午耻”中国海军稀见史料丛书。揭秘“中国近代海军摇篮”的规章制度。船政洋员监督日意格著《福州兵工厂》中译本首度面世。

内容提要


“雪甲午耻”中国海军稀见史料丛书。揭秘“中国近代海军摇篮”的规章制度。船政洋员监督日意格著《福州兵工厂》中译本首度面世。

目录


编纂说明

一、船政开创时期重要史料

1866年德克碑、日意格所签合同性文件

日意格:《福州兵工厂》

黄维煊:福建船政局厂告成记

二、船政内部规章

各项内章释要

后学堂管轮教习合约

前学堂教习迈达合同

洋员续订合同简明约章、续光绪二十二年原合同

三、船政轮船水师制度

轮船出洋训练章程

轮船营规

四、船政教育机构制度

艺局章程

沈葆桢致周开锡酌议学堂章程函

选派船政生徒出洋肄业章程

福州海军学校现行章程

海军学校规则

海军学校办事细则

海军航海练生学习舰课暂行规则

海军航海练生学习水暂行规则

海军航海练生学习枪炮暂行规则

海军轮机练生学习厂课暂行规则

五、民国时期海军马尾造船所制度

海军马尾造船所暂行组织条例

海军马尾造船所暂行编制表

作者介绍


陈悦,1978年生,江苏靖江人,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客座研究员、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学术顾问、福州大学阳光学院客座教授、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史学术委员会会员,长期致力于中国海军史、中国舰船史、甲午战争史、船政史的研究和普及,著有《北洋海军舰船志》《近代国造舰船志》《民国海军舰船志》《沉没的甲午》《甲午海战》《中国军舰图志》《船政史》等,曾主持和参与山东威海“定远”纪念舰、辽宁丹东“致远”纪念舰的仿古设计工作,曾担任《船政学堂》《甲午》《北洋海军兴亡史》《“定远”归来》等电视纪录片、专题片的历史顾问。

文摘


序言



探寻中华文明的浩瀚星河:一部关于古代建筑与工艺的恢弘巨著 书名:《寰宇匠心: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与工程技术通考》 作者:李鸿章 (化名) 出版社:九州文化发展中心 ISBN:9787801234567 --- 内容简介 《寰宇匠心: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与工程技术通考》并非一部专注于某一特定历史时期或某一特定地域规章制度的汇编,而是一部立足于宏大历史视野,全面梳理和深入剖析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成就、工程技术演变及其背后蕴含的哲学思想与社会制度的百科全书式著作。全书共分三卷,逾百万言,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和生动的叙事风格,带领读者穿越数千年的时光长河,探访那些矗立至今的雄伟宫殿、精致园林、坚固城池与神秘陵墓,领略中华民族独步世界的“木构之美”与“营建智慧”。 本书的编写旨在填补当代学界在系统性、综合性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全貌方面的空白。它摒弃了传统研究中常见的碎片化倾向,将建筑的“形、制、艺、理”融为一体进行考察,构建了一个完整、立体的中国古代建筑知识体系。 --- 第一卷:形制溯源与哲学基石 (The Genesis and Philosophical Foundations) 第一卷聚焦于中国古代建筑的“源头活水”与“精神内核”。它从新石器时代的穴居茅屋讲起,系统梳理了夏商周三代建筑礼制的确立过程,重点阐释了“天人合一”思想、阴阳五行学说如何渗透并最终决定了都城规划、宫殿布局乃至单体建筑的朝向与尺度。 核心章节解析: 1. 礼制与尺度: 深入探讨《周礼·考工记》中关于都城“方九里,外经墙九道”等严苛规定的历史解读与实际应用。分析了不同等级的建筑(如王室、诸侯、士大夫、庶民)在形制、色彩、构件使用上的森严界限,揭示建筑如何成为维护社会等级秩序的“物化语言”。 2. 木构体系的萌芽与成熟: 详细描绘了从梁柱结构、榫卯技术在汉代以前的初步定型,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技术整合与地方风格分化的复杂过程。特别通过对早期出土建筑模型(如陶楼)的细致考证,重建了古代工匠最初对结构力的认知。 3. 风水堪舆的科学性审视: 本卷摒弃了将风水完全妖魔化的倾向,而是将其视为一种基于古代自然地理学、气候学和环境心理学相结合的地域选址与环境优化技术。通过分析唐宋都城选址的共同特征,展现了古代城市规划的超前眼光。 --- 第二卷:工程技术的演进与结构奇观 (Evolution of Engineering and Structural Marvels) 第二卷是全书的技术核心,详细解构了中国古代建筑赖以实现其宏伟形态的各项工程技术,展现了古人在材料科学、结构力学和施工组织方面的非凡智慧。 核心章节解析: 1. 榫卯的“无钉哲学”: 集中研究了中国木构体系的精髓——榫卯技术。本卷不仅罗列了斗、拱、穿枋等构件的类型,更重要的是,通过大量的结构剖面图和力学分析(用现代工程术语进行类比),解释了木构架如何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实现柔性抗震与自重平衡的奥秘。 2. 砖石结构的突破: 考察了自秦汉陶砖、汉代画像石到隋唐时期拱券结构(如洛阳隋唐大运河桥梁遗迹)的发展脉络。重点分析了宋辽金元时期“虚实结合”的砖石技术,例如对空心墙体、阶梯式拱券和筒拱的创新运用,展示了中国工匠如何在外来技术影响下,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砖石应用之路。 3. 材料的精选与处理: 探讨了古代建筑材料的源头管理。包括对不同地域优质木材(如楠木、梓木)的采伐、干燥与防腐处理技术(如浸漆、沥青处理);对砖瓦烧制过程的温度控制与配方研究;以及对石材开采、运输和精细打磨的组织管理。 4. 营建组织与现场管理: 借助《营造法式》等典籍的记载,重建了古代大型工程(如宫殿、寺庙)的项目管理流程:从物资采购、工匠调配、质量检验到安全保障的每一个环节,揭示了其高度集权下的高效运作机制。 --- 第三卷:园林艺术与地域风格的交响 (The Symphony of Gardens and Regional Styles) 第三卷则将视角从宏大的礼制建筑转向更具生活气息与艺术表达的领域——园林与地方建筑。这一卷旨在揭示建筑艺术在不同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下的多样性与创造力。 核心章节解析: 1. 古典园林的“移步换景”: 详尽剖析了以苏州为代表的江南私家园林的造园手法,强调其“不出城郭而得山水之趣”的哲学追求。内容涵盖掇山理水(叠山与理水)、漏窗花墙的视觉引导、植物的选择与配置(“因地制宜”的艺术化应用),以及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完美融合。 2. 北方皇家园林的规制与气度: 对比分析了皇家园林(如颐和园、圆明园的前身)如何将自然山水纳入严格的几何轴线和等级体系之中,展现出“人定胜天”的帝王气魄与对自然秩序的再造。 3. 地域建筑的生态智慧: 深入研究了中国不同气候带下的适应性建筑。例如:徽派建筑的“四水归堂”与防火设计;闽南土楼的聚族防御体系与通风采光;西北干旱地区的窑洞与夯土技术;以及川西吊脚楼的防潮防洪结构。这些章节充分展示了古代匠人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深度尊重与精妙利用。 4. 建筑装饰的符号学: 分析了梁枋上的彩画、斗拱上的雕刻、瓦当与滴水的样式,是如何通过龙凤、神兽、历史典故等元素,构成一套复杂而统一的视觉叙事系统,而非单纯的装饰美化。 --- 本书的独特价值 《寰宇匠心》的价值在于其宏观视野与微观实证的结合。它不仅仅是对古代文献的简单整理,更是将考古发现、工程测绘数据、材料科学分析与历史文献考据进行交叉验证的成果。本书力图提供一个坚实的知识框架,使读者能够全面理解中国古代建筑不仅是精美的艺术品,更是中华文明数千年工程实践、哲学思考与社会结构的高度物化体现。对于历史学家、建筑学研究者、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以及所有对中华传统文化有深厚兴趣的读者而言,本书无疑是一部不可或缺的权威参考巨著。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看到“规章文件汇编”这几个字,我的第一反应是,这可能是一本“工具书”,而非“阅读书”。它的受众应该是历史研究人员、军事史爱好者,或者在相关行业工作,需要追溯历史沿革的专业人士。我之前读过一些关于晚清洋务运动的通史,但那些内容往往将船政视为一个成功或失败的案例来论述,而忽略了支撑这个庞大体系日常运转的那些繁复的行政细节。这本汇编恰好能填补这一块的空白。我想象着,通过这些规章,可以反推出当时船政部门的组织架构、层级关系以及权力边界。例如,一项物资采购的审批权限究竟在谁手里?从地方官员到中央户部的流转程序是什么?这种对“程序正义”在古代工业体系中体现的探索,是极具学术价值的。这本书如果配有详细的注释,解释一些当时特有的官僚术语或历史背景,那就更完美了,能让门槛降低一些,让更多人能走进这个精密的系统内部。

评分

对于这类历史文献的整理,最大的考验往往在于其“真伪性”和“完整性”。船政历史遗留的文件,在流传过程中难免会有缺失或被篡改的情况。因此,我非常关注这本书的“正版”标识和出版社的信誉。山东画报出版社在历史文献出版方面有一定的经验,但对于这种高度专业化的文件汇编,更需要严格的审校流程来保证引文的准确性。我希望它能明确告知读者,这些文件是来源于哪个档案馆、哪个历史档案库的原始记录。如果能附带一些关于这些文件形成的历史背景简介——比如某项规章是在哪次重大事件后颁布的,它解决了什么实际问题——那么这本书的实用性和学术价值将大大提升。我个人希望从中能找到一些关于早期技术工人与管理层矛盾调解的记载,这往往是研究社会史的宝贵材料,比单纯的船舰建造记录更引人入胜。

评分

我对这种专门性的汇编一向是又爱又怕。爱的是它提供的第一手资料的不可替代性,那是一种没有任何解读或二手分析能够完全替代的原始信息量;怕的是,如果整理者的工作不到位,那些复杂的法律术语、晦涩的公文格式,可能会让普通研究者望而却步,甚至因为影印质量不佳而造成信息误读。这本书如果做得好,它应该不仅仅是一堆文件的堆砌,而是一个有逻辑的、方便检索的知识库。我希望看到清晰的目录结构,最好能按照时间线或者职能模块进行划分,比如“人事管理类规章”、“船坞建造与维护类规章”、“财务与物资调配类规章”等等,这样需要特定信息时,就能快速定位。这本书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纂修者陈悦先生的专业素养和细致程度。船政史的研究向来是冷门但极具学术价值的领域,能有人愿意耗费心力去系统整理这些规章文件,本身就是对这段历史的巨大贡献。我个人对其中关于早期海军装备采购合同的文本特别感兴趣,那里面一定藏着关于国家财政和军事优先级的秘密。

评分

从装帧和定位上来看,这本汇编似乎是为图书馆和专业人士准备的“镇馆之宝”级别读物,不太像是那种能在咖啡馆里轻松翻阅的畅销书。我个人喜欢收藏那些能反映时代“肌理”的作品,而规章文件正是这种肌理最坚实的骨架。这类书籍的阅读体验往往不是连续性的,而是需要带着问题,像侦探一样在条文中搜寻线索。我期待它能揭示出一些被传统叙事所忽略的“灰色地带”——那些规章制度本身规定得很好,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因人情、地域或财政压力而不得不变通处理的地方。如果书中能有哪怕一两条看似荒谬实则反映了当时困境的规定,那对我来说,这本书的价值就超越了单纯的史料堆砌,它开始拥有了“故事性”。总而言之,这是为求知者准备的硬核资料,是对历史细节深度挖掘的忠实承诺。

评分

这本《正版图书 船政规章文件汇编》听起来就是那种厚重、专业、可能需要特定背景知识才能完全理解的资料集。我最近在整理一些关于近代中国工业史的资料,发现很多细节都散落在零散的档案中,很是头疼。如果这本书真的能把当年船政体系内部的规章制度、管理条例汇集起来,那简直是淘到宝了。我尤其好奇,那个年代的官员是如何用当时的法律框架来规范一个新兴工业部门的运作的,他们的文件里会不会透露出当时技术引进、人才培养和官僚体系之间微妙的博弈。比如,关于技术工人的培训标准,或者引进的外国设备如何进行验收和报备的流程,这些细节往往是研究一段历史最生动的切片。光是想象一下,翻开那些泛黄的纸张影印件,仿佛就能听到百年前福州马尾造船厂里机器的轰鸣声和文书房里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那种历史的厚重感是普通通俗读物无法给予的。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个清晰的、自上而下的制度视角,让我能从“规章”这个微观的切口,去窥探宏观的时代变迁。希望它的校对和排版能跟得上内容的重要性,毕竟这种汇编,清晰度就是一切。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