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美味岁时记 | 作者 | 广田千悦子 文字; 濑户口诗织 |
| 定价 | 48.00元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 ISBN | 9787508659848 | 出版日期 | 2016-06-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本书用简单便捷的食谱呈现古已有之的节日餐点,并介绍了每月的节庆或传统活动的由来。 书的编排从四月开始,直到次年的三月,依照每个月中每个节日和节气,着重介绍了节日和节气中的美味餐点,每一种食物都配有手作的说明和图片,爱好者可以学着DIY。在诗意的语言和精致的细节中,享受久违的、和缓安恬的自然岁月之美,重新感受遵循自然规律乐活的趣致。通过了解日本节气和节日中的各种美食,亦可了解背后的文化、风土人情。 美好的配图,也是一场视觉的享宴。 |
| 作者简介 | |
| 广田千悦子:作家。出生于北海道,一直以来都在通过散文和插图的形式,展现日本的岁时、传统、节庆和四季的生活。已有多种出版物。每年春秋两季与摄影师丈夫广田行正在自家办展览。《和风生活美学》已在台湾出版。在《东京新闻》等媒体上开设散文专栏,大受好评。 濑*诗织:料理研究家。宫城县出生,上学时在知名餐馆打工期间学习料理,后拜入名师门下,其后作为料理家独立。目前广泛活跃在电视、杂志、网站等各种媒体上,并著有多本美食书。不拘泥于现有的做法,追求以自己的感性发现全新的美味食谱。 |
| 目录 | |
| 四月【卯月2】 【樱花】【入学、入社、对儿童的祝福】11 ◎为儿童长大祈福 红豆饭◎红豆饭的起源 12 加吉鱼饭◎有头有尾整条鱼,用于喜庆的由来 14 赏樱便当◎赏樱的起始? 17 樱叶饼(关东式、关西式) 21 五月【皋月】 【八十八夜】【端午节】 25 柏饼3 ◎橡树叶的含意 26 竹叶饼样的粽子◎粽子之名的由来 28 中国粽子◎用竹叶包裹的缘由31 六月【水无月】 【入梅】【夏至】 37 水无月 38 梅子露40 七月【文月】 【七夕节】【土用】 45 七夕煮挂面和炸精进◎所谓精进 46 面条露的做法 46 鳗鱼盖饭◎【伏天吃鳗鱼】理由/◎何为干支 48 暑伏饼 50 八月【叶月】 【盂兰盆节】【祛暑】55 糯米团里绿豆馅 ◎糯米团也可在盂兰盆节时食用 56 蜜桃刨冰 58 蕨粉饼 60 九月【长月】 【重阳节】【彼岸节】 65 四色萩饼◎萩饼另有别名67 红豆沙的做法67 醋腌菊花◎贺寿68 赏月◎新旧历之别 70 糯糯香芋 71 赏月汤团 72 铜锣烧◎中国称之为月饼 74 十月【神无月】 【踏秋】【秋日七草】 79 踏秋便当 81 十一月【 霜月】 【七五三】【新尝祭】 87 千岁糖 88 芋头锅◎烧法和味道,因地域不同而有差别 90 黄油烤红薯 92 十二月【师走】 【冬至】【晦日】 97 从兄弟杂烩煮◎兄弟、亲子,料理名字就如此有趣 98 除夕荞麦面◎荞麦面也寓吉祥之意 100 汤汁的做法100 年饭◎用祝福筷子让人精神焕然一新 102 祝福肴(关东式、关西式) 103 黑豆、田作 104 干青鱼子、敲牛蒡煮 105 伊达煎蛋卷 106 杂煮(关东杂煮)108 杂煮(关西杂煮)◎要用圆年糕? 109 一月【睦月】 【人日节】【镜饼】 113 七草粥◎春天的七种草予人活力 114 炸年糕片 116 红豆粥◎红豆可以祛邪 118 ◎二十四节气/◎杂节 119 二月【如月】 【节分】【初午】 123 惠方卷◎七种菜料方为正宗 125 炒黄豆 126 稻荷寿司 128 寿司醋的做法 128 三月【弥生】 【上巳节】【社日】 133 花散寿司◎配料的含义 135 清汤蛤蜊◎蛤蜊上榜理由 136 主要参考文献 138 注释139 |
| 编辑推荐 | |
| ★充满诗意的二十四节气美食手册 ★从日本传承下来的日常的美食纪事中追朔中国失落的习俗 ★感受中国传统美食之美 ★的图片,详致的时令菜谱,*实用的DIY美味指南 |
| 文摘 | |
| |
| 序言 | |
我一直认为,一本真正好的书,应该能提供一种跳脱出现实藩篱的体验,而这本书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它构建了一个非常自洽、甚至可以说是理想化的精神空间,让人在被各种外界压力裹挟时,能够找到一个可以喘息、可以自我修复的港湾。书中所展现的那种对时间流逝的独特理解,非常发人深省。它没有用宏大的理论去探讨时间,而是通过一系列非常微小、非常私密的片段,将“时间”这个抽象概念具象化了。这种书写方式,很适合那些在快节奏生活中感到迷失的人,它不强求你改变什么,只是温柔地提醒你,慢下来看看身边正在发生的一切。阅读的过程,就像是一次深呼吸,把那些杂乱无章的思绪暂时搁置一旁,专注于当下,专注于那些被我们常常忽略的美好瞬间。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触动的地方,在于它对“记忆”这种存在形态的描摹。作者似乎拥有某种魔力,能够精准地捕捉到那些转瞬即逝的、带有强烈个人烙印的记忆碎片,并将其用一种近乎无可辩驳的真实感呈现出来。这些记忆片段,有的带着甜蜜的微光,有的则染着淡淡的惆怅,但无论哪一种情绪,都处理得恰到好处,没有过度渲染的煽情,也没有刻意压抑的冷漠。它们是如此的真实可感,以至于我在阅读某些段落时,会不自觉地联想起自己生命中相似的、已经被遗忘的角落。这种强烈的代入感和共情效应,说明作者真正触及到了人类情感中那些共通的、深层次的纹理。它不是在讲述一个故事,更像是在引导我们完成一次对自我生命旅程的温和回顾。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初看似乎有些松散,像是随手记下的片段集合,但细细品味之后,才能发现其内在逻辑的严谨和精巧。它不是那种线性的、强加因果的故事链条,更像是一张由无数细小情感节点编织而成的网,每一个章节都是网上的一个结,看似独立,却又相互牵连,共同支撑起一个完整的情感世界观。这种非线性的叙事,极大地提高了读者的参与度,因为读者需要在阅读的过程中主动去建立那些潜在的联系,去填补那些留白的想象空间。这种阅读体验,对我来说是极具吸引力的,它尊重了读者的思考能力,而不是将所有结论一股脑地塞给你。读完合上书本,脑海里还会自动进行一次“重组”和“梳理”,这本身就是一种非常愉悦的智力活动。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一场视觉盛宴,那种质感,摸上去就让人感觉心里踏实。我尤其喜欢封面那种沉静中透露着生活气息的色彩搭配,让人一眼望去,就仿佛能嗅到某种熟悉的、温暖的味道。内页的纸张选择也相当考究,字体的排版疏密得当,阅读起来非常舒服,即便是长时间沉浸其中,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装帧的细节处理上看得出作者或者说出版方是下了大功夫的,边角的处理一丝不苟,那种精致感不是那种浮夸的奢华,而是一种内敛的、懂得生活的人才会追求的质感。每次从书架上把它拿下来,都会忍不住先欣赏一番它的外在美,感觉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艺术品,充满了匠人的温度和对阅读体验的尊重。这种对“物”本身的珍视,已经在我心中为这本书增添了好几分好感度,让人对内容本身也充满了更高的期待。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风格,用“信手拈来皆成景”来形容或许都不为过。它的叙事节奏处理得极其精妙,既有那种娓娓道来的舒缓,又不乏关键时刻的巧妙转折,读起来完全没有那种拖沓或跳跃感。作者的笔触细腻得像是工笔画,每一个场景、每一种心绪都被描摹得栩栩如生,仿佛我不是在阅读文字,而是亲身走进了那个描绘的世界,与那些细腻的情感产生了共振。特别是一些描绘自然光影变化的段落,那种细腻的观察力和精准的用词,让人不禁停下来,回味再三,甚至会忍不住抬眼看看窗外的景色,试图在现实中捕捉到书中描绘的微光。这种将生活场景日常化却又艺术化的能力,是很多作家难以企及的高度,它让人在平凡中发现诗意,在寻常巷陌里体会到别样的韵味,读完后,内心会留下一种久久不散的余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