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品西酿:首位亚裔葡萄酒大师教你品尝葡萄酒 9787508633107

东品西酿:首位亚裔葡萄酒大师教你品尝葡萄酒 9787508633107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韩 李志延著 著
图书标签:
  • 葡萄酒
  • 品酒
  • 亚裔葡萄酒大师
  • 东品西酿
  • 葡萄酒文化
  • 葡萄酒知识
  • 饮酒指南
  • 美食与美酒
  • 生活方式
  • 品味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韵读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33107
商品编码:29976034728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2-07-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东品西酿:首位亚裔葡萄酒大师教你品尝葡萄酒 作者 (韩) 李志延著
定价 328.00元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ISBN 9787508633107 出版日期 2012-07-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精装
开本 12开 商品重量 1.140Kg

   内容简介

世界上拥有“葡萄酒大师”(Master ofWine)资格的人数比宇航员还少,只有300多位。本书作者李志延大师是其中为数不多的女性,而且是首位亚裔葡萄酒大师。
在《东品西酿——首位亚裔葡萄酒大师教你品尝葡萄酒》里,作者向读者展示了品评葡萄酒的全新视角。这本书是由作者生命中两大至爱——亚洲美食和葡萄酒结合而成的。作者创新地使用了亚洲人熟悉的红枣、柿子、*这类描述词取代传统使用的黑醋栗、吐司或香草等词,使亚洲美食爱好者在挑选葡萄酒时能有更清晰的参考依据。
本书文字细腻、插图精美,融合了作者李志延大师20年来在葡萄酒领域的教学、写作经验以及其对亚洲美食的热爱。本书是作者的第二本著作,她的首部获奖著作《东膳西酿——葡萄酒与亚洲菜肴搭配》(AsianPalate),中文版2011年出版,探讨了十大亚洲美食城市的东方美食与葡萄酒的搭配。


   作者简介

李志延(Jeannie Cho Lee)
韩裔美国人,葡萄酒大师,是全球首位被授予葡萄酒大师(Master ofWine,简称MW)称号的亚洲人。美国史密斯大学双学士,哈佛大学硕士。曾获得法国蓝带烹饪学院、葡萄酒&烈酒基金会证书;2008年通过考试获得葡萄酒大师(MasterofWine)资格;2011年获得日本清酒品酒师资格证书。2009年,她因对葡萄酒界的卓著贡献而荣获国际葡萄酒和烈酒展(Vinitaly)颁发的杰出奖。李志延对市场趋势进行研究和分析,并于2010年12月出版了110页名为“亚洲葡萄酒信息中国篇”(AsiaWine Insider)的中国葡萄酒市场报告。
李志延是是英国《醇鉴》(Decanter)和《财资》(TheAsset)的特约编辑。此外,她在南华早报(中国香港)、《中国经营报》(China BusinessNews)(中国大陆)、台湾版《醇鉴》和《望》(Noblesse)(韩国版和中国版)都开有自己的葡萄酒专栏。
李志延还是各大国际葡萄酒竞赛炙手可热的评委,如伦敦《醇鉴》世界葡萄酒大奖、德国国际葡萄酒大奖赛(MundusVini)和澳洲皇家阿得莱德葡萄酒展(Royal Adelaide Wine Show)。
李志延的本著作《东膳西酿》于2009年获得国际美食家大奖(International GourmandAward)“全球*美食与葡萄酒搭配书籍”殊荣。此外,该书还入围了英国安德烈西蒙纪念奖(André SimonAwards)和美国国际烹饪协会(ICAP)奖。
译者:
严轶韵: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专业。2008年加ASC圣皮尔精品酒业,英国葡萄酒与烈酒(WSET)高级证书持有者,现担任葡萄酒培训师。曾参与《东膳西酿—葡萄酒与亚洲菜肴搭配》、《东享葡萄酒》、《葡萄酒随身宝典》、《搭配——德国葡萄酒与亚洲美食》的翻译及《世界葡萄酒地图》的审译工作。
戴鸿靖:英国葡萄酒与烈酒(WSET)高级证书持有者,曾担任和平饭店侍酒师,2011年加入iWine.,任葡萄酒顾问。曾经参与《葡萄酒随身宝典》的翻译工作。


   目录

献词
关于作者
前言
致谢
章 品尝葡萄酒
第二章 从葡萄园到酒窖
第三章 葡萄酒品鉴
第四章 葡萄品种
第五章 经典红酒
第六章 经典白葡萄酒
第七章 次要的品种
参考文献
图片来源


   编辑推荐

1、《东品西酿——首位亚裔葡萄酒大师教你品尝葡萄酒》**亚裔葡萄酒大师专为亚洲人口味写作的亚洲美食美酒搭配的葡萄酒实用书。
2、如何将美食与美酒进行配搭,相信这永远是个很个人的问题。在英语中,食物与酒的搭配为wine pairing (葡萄酒搭配),在法语里为mariage des mets et vins (酒菜联姻)。那么,究竟如何才是*的搭配?
3、《东品西酿》作者Jeannie虽然是**位得到MW葡萄酒大师头衔的亚裔,但她是位韩裔美国人,在韩国出生,在美国长大,近二十年来又一直定居香港。目前已经出版了不少很好的葡萄酒书,但我还没有看到过一本非常出色的有关葡萄酒与美食搭配的图文书。对葡萄酒有认识的人士都知道,美酒与美食搭配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在国外还设有侍酒师学位,专门教学生如何为美食搭配美酒。将每种菜肴的风味,理性地以甜、酸、咸、苦、辣、鲜来分析,并将每款葡萄酒里含有的甜度、酸度、单宁/橡木味、酒精度/酒体和成熟度拿来做分析后,以*客观的方式来作菜肴与美酒的和谐搭配。


   文摘





   序言

舌尖上的丝绸之路:从波尔多到勃艮第,一杯酒中的世界史 一本关于葡萄酒的宏大叙事,一趟穿越时空与地域的感官之旅。 本书并非仅仅聚焦于某一特定酿酒师的个人经验或某一种特定产区的技术指南。它是一部立足于全球视角,深度挖掘葡萄酒文化、历史、地理与风土(terroir)之间复杂关联的通识之作。我们试图通过手中的酒杯,窥见人类文明迁徙、技术革新与审美变迁的漫长轨迹。 第一部分:从神祇的琼浆到帝国的血液——葡萄酒的远古回响 本卷回溯至人类文明的摇篮,探究葡萄酒的起源及其在古代世界中的核心地位。 1. 文明的催化剂:美索不达米亚与高加索的秘密 我们将把目光投向格鲁吉亚(高加索地区)与伊朗高原,揭示目前已知最早的酿酒证据。这不是简单的农业活动,而是早期社会宗教仪式、社会阶层划分乃至贸易网络建立的基石。讲述如何利用陶罐(Qvevri)进行自然发酵,以及这种古老技术对现代酿酒哲学的影响。 2. 尼罗河畔的荣耀与衰亡:古埃及的葡萄园 深入探究古埃及象形文字中记载的葡萄种植与酿造细节,分析法老陵墓中发现的葡萄酒陶罐标签,这些标签记载了年份、产区乃至酿酒师的名字——这是葡萄酒“可追溯性”的最初体现。讨论葡萄酒在埃及丧葬文化和神话体系中的象征意义,以及它如何随着尼罗河的贸易路线传播至地中海世界。 3. 希腊化时代的扩张:从饮者到哲思者 重点分析古希腊人如何将葡萄酒文化推向成熟。从狄俄尼索斯崇拜的社会功能,到希腊殖民者将葡萄藤带到意大利南部和黑海沿岸的过程。本部分将详细梳理荷马史诗中对葡萄酒的描述,以及毕达哥拉斯和柏拉图等哲学家如何在其思想中探讨“适度饮酒”与“理性控制”的关系。 4. 罗马帝国的工业化:大道与酒窖的联姻 罗马人是葡萄酒传播的真正“工程师”。本书将描述罗马人如何系统化地改进了葡萄的嫁接技术、酿造设备(如螺旋压榨机)和仓储运输系统(如陶制双耳瓶Amphora)。我们将详细分析波尔多(Bordeaux)和摩泽尔(Mosel)等地最早的葡萄园是如何在罗马军团的驻扎下建立起来的,这些早期布局奠定了现代欧洲最优质产区的地理基础。 第二部分:宗教、封建与风土的觉醒——中世纪的修道院与贵族的角力 中世纪是葡萄酒历史的“黑暗时代”,但同时也是品质复兴的温床。 1. 修道院的守护:圣本笃会与西多会 本书详述了在蛮族入侵导致罗马体系崩溃后,欧洲的葡萄酒知识和技术是如何被修道院系统保存和发展的。特别关注勃艮第(Burgundy)的克吕尼(Cluny)和西多会(Cîteaux)修道士,他们如何通过细致的土地划分和长期观察,首次确立了“风土”(terroir)概念的雏形——他们发现特定地块的土壤、坡度和微气候对葡萄酒风味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 2. 贵族政治与贸易路线的重塑 分析联姻、战争和继承法如何影响了葡萄酒产区的归属。以英格兰王室对阿基坦(Aquitaine)的控制为例,探讨政治干预如何催生了波尔多红酒(Claret)在英国市场的巨大需求,并推动了早期国际葡萄酒贸易网络的形成。 3. 葡萄牙与西班牙的航海遗产 本部分将转向伊比利亚半岛,聚焦于“发现时代”对全球葡萄酒版图的改变。讨论雪利酒(Sherry)在西班牙的兴起,以及葡萄牙杜罗河谷(Douro Valley)如何结合本土葡萄品种与航海技术,创造出波特酒(Port),这种酒如何成为大航海时代殖民贸易链条中的重要商品。 第三部分:科学革命与现代工业的挑战——从瘟疫到工业化 从十七世纪到二十世纪,葡萄酒世界经历了两次巨大的危机和一次科技的飞跃。 1. 启蒙运动与贵族的“身份”饮品 探讨波尔多左岸(Left Bank)的酒庄如何在古典主义和理性主义影响下,开始关注技术标准化与品牌构建。分析1855年波尔多分级制度出台的社会经济背景,这标志着葡萄酒从宗族财富的象征,转变为可量化、可评估的“奢侈品资产”。 2. 葡萄根瘤蚜灾难与全球嫁接运动 本书将细致描述19世纪中叶席卷欧洲的葡萄根瘤蚜虫灾难,这几乎摧毁了欧洲的葡萄酒产业。重点阐述法国接枝学家(如拉菲特)如何利用美国砧木的抗虫特性,进行全球性的嫁接工作,这不仅拯救了欧洲葡萄藤,也标志着全球葡萄品种地理分布的重新洗牌。 3. 酿酒学的奠基人:巴斯德的遗产 深入阐释路易·巴斯德对发酵科学的革命性贡献,如何从“神秘的转化”转变为“可控的生物化学过程”。讨论温度控制、澄清技术和卫生标准如何使得葡萄酒的稳定性与一致性大大提高,为现代大规模生产铺平了道路。 第四部分:全球化时代的风土重估——新世界与旧世界的对话 进入二十世纪末至今,葡萄酒产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全球化竞争阶段。 1. 新世界的崛起:技术创新与市场冲击 分析美国(特别是加州纳帕谷)、澳大利亚、智利和南非等“新世界”产区如何利用现代技术(如不锈钢发酵罐、精准温控)和对本土风土的重新认识,挑战欧洲的传统霸权。重点分析1976年“巴黎审判”对全球葡萄酒市场心理结构的影响。 2. 可持续性与有机、生物动力法的回归 探讨在工业化生产达到顶峰后,全球对环境和健康关注的提升如何推动酿酒业回归更自然的种植和酿造哲学。生物动力法(Biodynamics)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哲学选择,它强调酒庄与周围环境的整体性(Holism)。 3. 葡萄酒的未来:身份、气候与数字技术 展望气候变化对经典产区(如香槟区、摩泽尔)带来的挑战,以及酿酒师们正在采取的适应性策略。最后,讨论互联网、数字供应链和消费者教育如何重塑葡萄酒的价值判断体系,让品鉴不再是少数精英的特权,而成为一种全球共享的文化语言。 本书的价值在于: 它将葡萄酒视为人类文明、农业技术、贸易网络和审美哲学的交汇点。通过对历史脉络的梳理,读者将发现每一瓶好酒的背后,都蕴含着数千年积累的地理智慧与人文努力。品饮的不再仅仅是液体,而是历史的沉淀。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作者背景本身就极具吸引力,首位亚裔葡萄酒大师这个头衔,光是想想就觉得充满了传奇色彩。我很好奇,在这样一个以西方精英为主导的领域里,一位来自亚洲的探索者是如何突破重重壁垒,最终站在顶峰的?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教我如何分辨赤霞珠和梅洛,更重要的是,能够分享他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那些关于坚持、关于跨越文化鸿沟的挑战与感悟。这种个人的叙事往往比干巴巴的知识传授更能打动人心。我更倾向于那种带着温度的文字,能够让我感受到作者在品尝每一滴美酒时,那种由内而外散发出的热情和专注。如果这本书能让我领略到葡萄酒背后蕴含的那些历史沉淀和风土人情,那它的价值就远远超出了“品鉴指南”的范畴,而更像是一部关于探索与成就的励志小传,让我对自己的生活也能从中汲取一些前行的力量。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中“品尝”二字,我理解为一种全方位的感官体验,而非仅仅是对酒液本身的评判。我希望作者能够深入探讨品酒中的“意境”营造。比如,一个好的品酒环境需要具备哪些要素?灯光的色温、背景音乐的选择,甚至于搭配的器皿,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往往是决定最终感受的关键。亚裔的视角在这里显得尤为珍贵,他们或许更懂得如何将东方哲学中的“静”与“雅”融入到对葡萄酒这种西方舶来品的欣赏中去。我非常期待看到书中是否有关于如何通过气味去唤醒记忆的章节,因为气味是最能勾起情感联结的媒介。如果作者能提供一些引导性的练习,教我们如何训练自己的嗅觉和味觉,将品酒变成一种冥想式的享受,那这本书就成功地将一项技能转化成了一种艺术修养。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那种深邃的酒红色调与精致的烫金字体搭配在一起,立刻就营造出一种高级又内敛的氛围。我忍不住在书店里把它拿起来翻阅,那种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让人感觉这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虽然我并不是一个专业的品酒师,但对于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事物总是抱有一份好奇心,而这本书的标题,"东品西酿",巧妙地融合了东西方的文化意象,让我立刻联想到这其中蕴含的跨文化交流的智慧。我特别期待看到作者是如何将源自西方的葡萄酒文化,融入到我们东方人的审美和生活方式中去的。这本书的排版看起来也很考究,字里行间似乎都透露着一种对细节的关注,这往往是区分一本好书和平庸之作的关键所在。我猜想,作者在撰写这本书时,一定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去打磨每一个章节的逻辑和语言的流畅性,希望它能为我打开一扇通往葡萄酒世界的大门,而不是一堵充满专业术语的高墙。

评分

从出版社和装帧的精良程度来看,这无疑是一本定位较高的书籍,这让我对内容质量有了更高的期望。我希望它在提供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保持一种谦逊和开放的态度,避免那种高高在上、居高临下的说教感。葡萄酒的世界广阔无垠,任何人都不可能是全知全能的,我更欣赏那种鼓励读者保持探索精神的态度。这本书是否提供了关于如何建立自己品酒笔记系统的建议?或者有没有介绍一些相对容易接触到的,但品质上乘的酒款作为入门参考?对我来说,最好的葡萄酒读物,是那种读完之后,你感觉自己像是一个被老朋友带着愉快地参观了酒庄,而不是被塞满了教科书知识。它应该点燃你对探索的热情,让你迫不及待地想去实践书中所学,去开启下一场味觉冒险,而不是读完就束之高阁,等待下一次被“需要”时才翻开。

评分

作为一名渴望提升生活品质的普通消费者,我购买一本关于葡萄酒的书,最大的诉求是实用性,但这种实用性不能是以牺牲阅读乐趣为代价的。我最怕那种充斥着“酸度”、“单宁”、“挂杯”等晦涩词汇的百科全书式的著作,读起来如同嚼蜡,让人望而却步。我更期待的是一种生活化的引导,比如,如何在不同的中式餐桌上巧妙地搭配葡萄酒,或者在日常的家庭聚会中,如何挑选出既得体又不失个性的酒款。这本书的结构如果能做到循序渐进,从基础认知到进阶品鉴,再到文化层面的升华,那将是再完美不过了。我设想的理想状态是:读完之后,我不仅知道“好酒”的标准,更知道如何根据自己的心情和场合,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品酒体验,让美酒真正融入到我的烟火气的生活之中,而不是束之高阁的奢侈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