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世界咖啡地图 | 作者 | (英)詹姆斯·霍夫曼;王琪、谢博戎、黄俊豪 |
| 定价 | 198.00元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 ISBN | 9787508661148 | 出版日期 | 2016-07-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精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世界咖啡地图》是一本美妙的咖啡指南。 世界咖啡师大赛冠军得主詹姆斯?霍夫曼为读者深入解析各大咖啡产区的风味特色、种植者与产业信息、地理文化、现代咖啡的分级品鉴等所有影响咖啡风味的关键要素,带领读者做一次惊叹的咖啡产地的全球巡游。同时通过冲煮器材、手法、水源等,提供如何在家做出各种类型的绝妙咖啡的心得。集结一手信息、专家解析、实用图表、原产地资料、珍贵产区照片与动人文字。这是一本美丽的咖啡全球指南,也是咖啡迷的经典工具书。 |
| 作者简介 | |
| (英)詹姆斯·霍夫曼(JamesHoffmann),咖啡师、烘焙专家,咖啡界传奇人物。 2004年投身咖啡行业,2007年在高手如云的世界咖啡师大赛(WBC)荣获冠军,2008年赢得英国杯测大赛冠军,2011年拿下英国手冲杯冠军。 后在伦敦与朋友一同创办了知名的Square Mile咖啡烘焙品牌,立志创造出独特的伦敦咖啡文化。 今年与Nuova Simonelli合作,设计研发出划时代的黑鹰咖啡机,极大地提高了咖啡出品的稳定性。 |
| 目录 | |
| 导读 章:认识咖啡 阿拉比卡与罗布斯塔 咖啡树 咖啡果实 咖啡品种 采收咖啡 生豆精制处理 咖啡豆交易模式 第二章:从生豆到一杯咖啡的旅程 咖啡烘焙 采购与保存咖啡豆 咖啡的品尝和风味描述 咖啡的研磨 冲煮用水 冲煮基础知识 1)法式滤压壶 2)手冲或滤泡式咖啡 3)电动式滤泡咖啡机 4)爱乐压 5)炉上式摩卡壶 6)虹吸式咖啡壶 意式浓缩咖啡 1)制作蒸奶 2)意式浓缩咖啡专用设备 3)意式浓缩咖啡花式饮品 在家烘焙咖啡 第三章:咖啡产地 非洲 布隆迪 埃塞俄比亚 肯尼亚 马拉维 卢旺达 坦桑尼亚 赞比亚 亚洲 印度 印度尼西亚 巴布亚新几内亚 越南 也门 美洲 玻利维亚 巴西 哥伦比亚 哥斯达黎加 古巴 多米尼加 厄瓜多尔 萨尔瓦多 危地马拉 夏威夷(美国) 洪都拉斯 牙买加 墨西哥 尼加拉瓜 巴拿马 秘鲁 委内瑞拉 专有名词 索引 致谢 |
| 编辑推荐 | |
| ★《世界咖啡地图》是全球公认的咖啡圣经!美国、英国等国网站咖啡类图书雄踞,荣获《经济学人》年度饮食类图书榜。★讲述关于咖啡的一切:咖啡的历史和全球产业链、采收及加工处理、烘焙与冲煮方式、29个产区国特色详解等。《世界咖啡地图》系统全面、语言优美、见解精妙,*是咖啡迷的百科全书。★作者詹姆斯?霍夫曼,2007年世界咖啡师大赛冠军,走遍全球咖啡产区以搜集*手信息,并在书中分享做出一杯美味咖啡的心得。儒雅的他,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娓娓道来,带领读者探索咖啡世界的奥秘,即使初学者也能看得津津有味。★《世界咖啡地图》是一本美丽的咖啡全球指南,封面采用仿咖啡豆袋纸,手感十足;内文收录有上百幅全彩图片、地图和插画,是令咖啡迷们爱不释手、心念收藏的经典工具书。 |
| 文摘 | |
| |
| 序言 | |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艺术品,拿到手里就能感受到那种沉甸甸的质感和对细节的用心。封面那种复古而又现代的色调搭配,让人立刻联想到手工制作的咖啡豆和古老的烘焙技艺。内页的纸张选择也非常考究,那种略带哑光的质感,使得插图和地图的色彩表现得既鲜活又不失沉稳,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视觉疲劳。我尤其欣赏它在版式上的处理,文字和图片的留白把握得恰到好处,没有那种令人窒息的拥挤感,仿佛每页都有呼吸的空间,引领着读者平静地进入咖啡的广阔世界。这种对“物”本身的尊重,体现了出版方对阅读体验的深度理解,远超一般工具书的范畴,更像是一本值得珍藏的工艺品。翻阅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享受,让人忍不住想找个安静的下午,泡一杯精心冲泡的咖啡,慢慢品味这本书带来的视觉和知识的双重盛宴。可以说,光是这本书的物理形态,就已经成功地为接下来的内容铺设了高雅的基调。
评分我花了好几天时间,只是沉浸在那些关于咖啡种植区的详尽介绍里,那种仿佛亲身踏足异国他乡的感觉非常强烈。作者的叙事手法极其细腻,不仅仅是罗列产地信息,而是深入挖掘了当地独特的风土人情、气候条件对咖啡豆风味产生的微妙影响,甚至提到了某些特定山谷中,咖啡农如何利用祖辈流传下来的方法来应对病虫害,那种带着泥土芬芳的故事感,让人对每一杯咖啡背后的付出肃然起敬。我以前总觉得咖啡无非是“酸”、“苦”、“香”,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用近乎文学散文的笔触,将海拔、土壤PH值、日照时长这些科学数据,转化成了可以被感官捕捉的丰满画面。特别是对比不同大陆、不同国家咖啡处理工艺的差异时,那种跨文化的对比分析,极具启发性,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日常饮用的那一杯咖啡究竟承载了多少历史与地理的重量。
评分对于一个资深的咖啡爱好者来说,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简直是挖掘不尽的宝藏。我惊喜地发现,它并没有停留在初级爱好者常接触的阿拉比卡和罗布斯塔的区分,而是深入到了更细微的品种变种,比如瑰夏(Geisha)的基因起源和它在不同微气候下的表现差异。书中对烘焙曲线的讲解部分,虽然篇幅不长,但其洞察力却非常精准到位,它没有提供僵硬的配方,而是引导读者理解“为什么”要这样烘焙,如何根据生豆的密度和含水量来调整热量输入,这种对原理的阐述比单纯的技巧传授要高明得多。我甚至根据书中的某些提示,调整了我家中烘焙机的预热策略,发现烘焙出的豆子层次感确实有了显著提升。这本书更像是一位经验老到的烘焙大师在你耳边低语,引导你从机械操作者转变为一个有创造力的工匠。
评分这本书的地图设计和信息图表制作水平达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高度,完全是世界级的标准。我以前阅读过一些地理图册,但鲜有能将如此复杂的信息流整合得如此清晰、美观的。每一张产区地图都不是简单的轮廓勾勒,而是融入了等高线、降雨量分布图层,甚至巧妙地用色彩饱和度来指示咖啡种植的平均密度,信息密度极高但视觉上却异常友好。当我将手机上的咖啡豆产地信息与书中的地图进行对照时,那种“知其所在”的满足感是无可替代的。这种信息的可视化处理,使得那些原本抽象的地理概念变得具体可感,极大地增强了学习效率和记忆持久性。那些精心绘制的剖面图,展示了咖啡树的根系结构和不同土壤层的关系,让我对“风土”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这是任何纯文字描述都无法企及的。
评分整体阅读体验下来,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咖啡,它更像是一部关于全球化、农业经济学和文化交流的史诗。作者在讲述咖啡如何从埃塞俄比亚的森林走向世界的过程中,穿插了许多历史事件的侧面描写,比如殖民贸易对咖啡种植地理格局的重塑,以及二战后咖啡期货市场建立的影响。它巧妙地将一杯热饮的旅程,延伸到了国际政治和贸易博弈的宏大叙事中,这种跨学科的融合非常引人入胜。它没有陷入任何一种单一的视角——既不是纯粹的商业指南,也不是简单的历史回顾,而是提供了一个多维度的透镜,让人得以观察这个价值数十亿美元的产业是如何运作的。读完之后,我对世界经济的运转方式也有了全新的理解,原来脚下那小小的咖啡杯里,竟然蕴含着如此波澜壮阔的全球图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