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养育,是让孩子做自己

最好的养育,是让孩子做自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月下客 著
图书标签:
  • 亲子关系
  • 教育理念
  • 儿童心理学
  • 自我认同
  • 积极养育
  • 家庭教育
  • 成长
  • 个性发展
  • 尊重
  • 鼓励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唐人文化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1134291
商品编码:29770592402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8-05-31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这本书讲述如何从孩子角度理解孩子的内心,并鼓励他们成为他们自己真正想要成为的人。

孩子的世界有着属于他们自己的逻辑和规则,与成人完全不同。亲子关系的好坏,不在于你给了孩子多少自以为的爱,而在于是否理解他,满足了他那点小小的需求。真正的爱,应当是如他所是,而非如我所愿。无论你的孩子优秀还是平凡,甚至可能很不堪,但是别忘了,只有他为你挣断了尾巴!他来到你身边不是为了成为你想要的样子,而仅仅是渴望与你在一起。你要做的就是理解他那些小小的想法,让他成长为他想要的样子。

观察我们的周围,失败的亲子关系,往往始于父母干预过多,而理解太少,在日复一日的未曾留意的互相伤害中,孩子渐渐长大,也渐渐失去了属于他们自己的色彩。而父母也充满了养育之苦。

这本书通过生活中鲜活的养育示例,向我们展示了如何通过读懂孩子,理解孩子,而获得良好的亲子关系。更为重要的是,当我们理解了孩子的内心,才能真正以守护者的姿态去呵护孩子的初心,欣赏他们在成为他们自己的过程中展现出的精彩。

作者简介

月下客

物理学学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潜意识图卡疗愈师,资深媒体撰稿人。致力于女性情感及亲子教育方面的写作,她的文章常获十点读书、洞见等大V转发,育儿文更是获上千家公众号转载,火遍全网。关注她的读者都说:感谢遇见你,幸好没错过。

目 录

第一章  陪伴,让孩子永远朝着光的方向

002/帮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枚扣子

006/愿每一个被叫爸爸的男人,都能成为父亲

011/母爱是一场轮回的辜负

015/孩子不听话,是因为你不够关注他

019/自己带孩子,是我做过的最正确的决定

023/真正的陪伴,是为了有一天能放手

第二章  真正的爱,是读懂孩子的心

030/聪明的父母,都会装傻

035/称赞的力量

038/没有不专注的孩子,只有无趣的事

043/你想揍孩子的时候,其实是他最想要抱抱的时候

048/孩子表现越糟糕,越要表扬他

054/孩子童年的疤,有一生那么长

060/你伤害了孩子,还不许他哭

065/让孩子进入“角色”,比任何吼叫都管用

069/没错!我就是那个丢人现眼的妈妈

075/我差点毁了我的孩子

081/只有被尊重的孩子,才能学会尊重

085/这世上,只有一个人把你的话当真

第三章  你要深信,每个孩子都是一座宝藏

090/比缺钱更可怕的,是缺家教

094/别让对孩子的爱变成诅咒

099/内心满足的孩子,才能真正幸福

104/少说一句话,对孩子有多重要

108/我曾如此苛求我的孩子

114/小时候不让孩子说话,长大了他将无话可说

118/你还在跟孩子做交易吗

125/教育孩子,请走一些“弯路”

129/怕输的孩子,长大后也赢不了

135/爱、宠爱和溺爱有什么区别

141/管教孩子前,让他感受到你足够的爱

146/妈妈,我很笨吗

第四章  让孩子像孩子那样长大

152/放心吧,孩子真会长成你希望的样子

157/内向的孩子,嘴上没话,心里有光

161/孩子打了我一个耳光

168/对孩子影响最糟糕的父母,是着急的父母

173/请相信,每一个天使都自带光芒

178/从无话不谈到无话可说

184/我们终究要学会跟孩子说再见

189/请珍惜你身边那个爱发脾气的孩子

195/听话的孩子,永远做不了自己

第五章  最好的亲子关系,是彼此成全

04/最好的亲子关系,是彼此成全

209/妈妈才是女儿一生的偶像

213/其实,你的怨气从来都不是因为孩子

220/这三个字,很多孩子等了一辈子

225/有一种幸福,叫“妈妈情绪稳定”

229/父母吵过的架,都进入了孩子的灵魂

235/最坏的家风,是父母喜怒无常

240/父母的身上,藏着孩子的未来


《静待花开:守护孩子原生力量的独立成长之旅》 育儿,一场与时间的温柔对话,一次对生命的深度浸润。 在每一个渴望点亮孩子生命之光的父母心中,都藏着一个共同的愿景:希望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拥有属于自己的闪光点,在人生的舞台上自信绽放。然而,在日新月异的社会洪流中,我们常常在焦虑与期盼的拉扯中迷失方向。我们生怕错过孩子成长的每一个关键节点,又担忧过度的干预会扼杀他们内心深处的火苗。 《静待花开:守护孩子原生力量的独立成长之旅》并非一本提供标准答案的育儿手册,更不是一套要求父母完美执行的教条。它是一场邀请,邀请您与孩子一同踏上一段探索自我、发现潜能的旅程。本书将带领您深入理解孩子独特的生命节奏,学会倾听他们无声的语言,看见他们不被外界定义的珍贵。 第一篇:看见孩子,看见世界的初始模样 这一篇,我们将一同回溯,试着放下成人世界的固有框架,用孩童的眼睛重新打量世界。 解构“完美”的育儿神话: 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很多时候将“优秀”与“标准化”划上等号。然而,孩子并非流水线上生产的零件,他们是独一无二的生命个体,拥有各自的禀赋、节奏与表达方式。本书将剖析社会和文化对“好孩子”的定义,引导父母打破刻板印象,认识到每一个孩子都是自带光芒的。我们会探讨,什么是真正的“成功”?是名校录取通知书,还是一个善良、有责任感、内心充实的孩子? 洞察孩子的原生特质: 每个孩子出生时,都携带着一份“天赋基因”——他们的气质、性格、兴趣萌芽。这些并非后天可以轻易塑造,而是生命最本真的底色。本书将提供一系列观察孩子的视角和方法,帮助您识别孩子的天生特质。例如,有些孩子天生就充满好奇,喜欢探索未知;有些孩子则细腻敏感,对情绪有着深刻的感知;还有些孩子天生就充满活力,热爱运动与挑战。认识并尊重这些特质,是构建孩子自信基石的第一步。 理解孩子的认知发展与情感需求: 孩子的世界与成人的世界截然不同。他们的认知方式、理解能力、情绪表达方式都有其独特的规律。本书将深入浅出地介绍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认知特点,以及他们在情感上的基本需求,如安全感、归属感、被爱和被理解。理解了这些,我们才能更有效地与孩子沟通,给予他们恰如其分的引导和支持,而非一味地输出我们的期望。 “等待”的智慧: “静待花开”的核心,在于理解生命的成长需要时间和空间。孩子不是需要被“雕琢”的玉石,而是需要被“滋养”的种子。本书将阐释“等待”的积极意义,它并非放任不管,而是基于信任,给予孩子充分的探索和试错的机会。学会等待,是为了给孩子一个足够宽广的天地,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学习,去成长。 第二篇:倾听孩子,建立信任的内在联结 当父母真正看见并接纳了孩子的独特,下一步便是如何与孩子建立深刻而有质量的联结。 沟通的艺术:从“说”到“听”的转变: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在与孩子沟通,实际上却是在对孩子“宣讲”或“命令”。本书将重点探讨积极倾听的技巧,如何放下评判,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我们会学习如何通过开放式提问,引导孩子表达真实的感受和想法;如何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解决孩子成长中的矛盾和冲突;如何成为孩子可以信赖的倾听者,让他们愿意向你敞开心扉。 情绪的“翻译官”: 孩子的情绪表达往往直接而强烈,但他们未必懂得如何命名和管理自己的情绪。父母扮演着情绪“翻译官”的角色,帮助孩子识别、理解和接纳自己的情绪。本书将介绍一些实用的情绪管理方法,例如,如何帮助孩子在愤怒时找到平静,在失落时获得安慰,在恐惧时获得勇气。通过共情和引导,让孩子学会健康地处理情绪,培养情绪的韧性。 尊重孩子的边界感: 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他们会开始建立自己的边界。尊重孩子的边界,意味着认可他们的隐私权、自主选择权,以及对自身身体的控制权。本书将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小事培养孩子的边界意识,并帮助他们学会拒绝和保护自己,同时也让孩子理解并尊重他人的边界。 看见孩子的“小确幸”: 孩子的生活充满了简单而纯粹的快乐。作为父母,我们常常忙于规划孩子的“大未来”,却忽略了陪伴他们感受当下,发现生活中的“小确幸”。本书将鼓励父母放慢脚步,与孩子一同享受游戏的乐趣,探索自然的奥秘,品味美食的香甜。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瞬间,却是滋养孩子内心丰盈,建立幸福感的关键。 第三篇:赋能孩子,点燃内在的驱动力 在理解和连接的基础上,我们开始着手赋能孩子,让他们成为自己生命的设计师。 鼓励自主探索与试错: 孩子的天性是探索,而探索必然伴随着试错。本书将强调给予孩子充分的自主权,让他们在安全的环境中,尝试新的事物,解决遇到的问题。我们会探讨,如何区分“危险”与“挑战”,如何在这个过程中提供恰当的支持,而不是直接替孩子“跑完全程”。允许孩子犯错,并从中学习,是培养他们解决问题能力和独立性的重要途径。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其直接给出解决方案,不如引导孩子自己去思考、去尝试。本书将提供一些培养孩子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例如,通过角色扮演、头脑风暴、项目式学习等方式,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分析能力。让孩子学会拆解问题,寻找资源,并为自己的决定负责。 激发内在的学习兴趣: 学习不应是枯燥的“任务”,而应是充满乐趣的探索。本书将探讨如何将学习融入生活,如何通过故事、游戏、实践等多种方式,激发孩子对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当孩子感受到学习本身的乐趣时,他们才能真正成为自主的学习者,并且享受终身学习的过程。 关于“失败”的正面解读: 失败是成长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看待它。本书将帮助父母和孩子一起,将失败视为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而非终结。我们会探讨如何引导孩子从失败中汲取教训,调整策略,重新出发,从而培养他们的韧性和勇气。 支持孩子的兴趣爱好: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也是他们内心动力的源泉。本书将鼓励父母积极发掘和支持孩子的兴趣爱好,无论这些爱好在外人看来是否“有用”或“主流”。当孩子能够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热爱的事物时,他们能够获得成就感,培养专注力,并可能在此过程中发现自己未来的方向。 第四篇:陪伴成长,做孩子最坚实的后盾 育儿之路漫长而充满挑战,父母的陪伴与支持是孩子最坚实的后盾。 信任的力量:放手与支持的平衡: 随着孩子长大,父母需要学习如何适当地放手,给予他们更多独立的空间。本书将深入探讨信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放手与支持之间找到平衡点。信任孩子的能力,给予他们犯错和成长的机会,同时在他们需要的时候,给予及时的引导和鼓励。 应对外部的压力与评价: 社会上充斥着各种对孩子的评价和期待,父母常常因此感到焦虑。本书将帮助父母建立自己的育儿信念,学会辨别信息,抵制不必要的外部压力,坚定地按照自己对孩子的理解去培养。 父母的自我成长: 育儿的过程,也是父母自我成长和反思的过程。本书将鼓励父母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和成长需求,认识到只有父母自己内心充盈,才能更好地给予孩子爱与支持。我们会探讨,如何平衡家庭、工作与自我,如何在育儿的道路上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与孩子共同创造美好回忆: 育儿不仅仅是责任,更是一段与生命共同前行的美好旅程。本书将鼓励父母用心去经营与孩子的关系,创造属于彼此的宝贵回忆。这些共同经历的时光,将成为孩子心中温暖的港湾,也是滋养他们一生的力量。 《静待花开:守护孩子原生力量的独立成长之旅》,期待与您一同踏上这场充满爱与智慧的育儿探索。让我们放下焦虑,回归初心,用耐心和智慧,静待每一个生命独特而绚烂的花开。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说,我原本对这类主题的书是抱持着一丝怀疑态度的,总觉得它们可能过于理想化,脱离了日常带娃的鸡飞狗跳。但是,这本书的文字风格和逻辑构建非常扎实,它没有停留在空洞的口号上,而是深入剖析了现代社会对“成功人士”的刻板定义是如何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亲子关系中的。我特别喜欢作者在讨论“天赋”与“努力”之间的辩证关系时所使用的案例。那些案例不是来自遥远的成功人士传记,而是非常贴近普通家庭的日常情境,比如孩子对某个“无用”爱好的执着,或者在集体活动中表现出的“不合群”。作者巧妙地指出,我们往往急于将这些特质“修正”成更具社会竞争力的技能,却错失了发现孩子内在驱动力的宝贵时机。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强大的内在心理支持,让你有勇气在所有人都告诉你“应该这样做”的时候,选择相信你孩子那份微弱但真实的声音。这需要的不仅仅是爱,更是一种坚定的信念和持续的自我觉察,而这本书恰恰提供了这两者兼具的养分。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沉浸式的,它仿佛邀请你卸下平日里扮演“权威家长”的面具,重新以一个好奇的、开放的心态去审视你和孩子之间的互动模式。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它将“自我接纳”和“亲子关系”做了深度绑定。作者并没有把焦点完全放在“如何改造孩子”上,而是着重分析了家长自身未被满足的需求、童年创伤对当前管教方式的影响。可以说,读这本书,与其说是学习如何养育孩子,不如说是进行一场深度的自我疗愈之旅。当你不再带着对自身不足的焦虑去投射到孩子身上时,你才能真正看到孩子身上的光芒。书中的语言充满了一种温暖的坚定感,它既理解为人父母的疲惫与挣扎,又坚定地指引我们走向更具建设性的亲密关系。这是一种非常难得的平衡,让这本书既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又具备极强的操作指导性,让人读完后不仅心胸豁然开朗,也即刻愿意在下一次亲子冲突中尝试新的应对方式。

评分

这本书的视角真是让人耳目一新,它不是那种老生常谈的育儿指南,强行灌输各种“标准”做法。相反,它更像是一个智慧长者的低语,引导你真正去看待你面前的这个独一无二的小生命。我特别欣赏作者在阐述观点时所展现的那种深沉的同理心,那种不带评判、全然接纳的姿态。它让我开始反思,我们成年人常常用自己过去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阴影去预设孩子的未来,试图将他们塑造成我们心中“完美”的模样。书里反复强调的那个核心理念——真正的爱,是给予空间和理解,而不是控制和塑造——对我触动极大。我记得书中提到一个非常生动的比喻,关于园丁与花朵的关系,不是强行拉直花茎,而是提供合适的土壤和阳光,让花朵自然地舒展出它最本真的姿态。这种从“管理”到“陪伴”的思维转变,是阅读这本书后我最大的收获。它没有提供一套一劳永逸的公式,而是提供了一套观察世界的全新滤镜,让我能够更平静地面对孩子成长过程中那些看似“偏离轨道”的时刻,因为我知道,那可能恰恰是他们找到自己航向的必经之路。

评分

这本书读起来的感受,更像是一场温和而深刻的自我对话,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它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不是按照年龄阶段划分,而是按照不同的人格特质和情感需求来组织内容。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挫败感”的处理那一章。它并没有教导家长如何“消除”孩子的挫折,而是细致地分析了挫折在个体认知发展中的必要性,以及家长在孩子经历低谷时,应该扮演的“安全基地”角色,而非“救火队员”。文字的韵律感很强,读起来非常流畅,那种鼓励人去深入思考的节奏感,让人忍不住一页接一页地翻下去。它很少使用那些令人生畏的心理学术语,而是用非常日常、充满画面感的语言来描绘复杂的内心世界。对于我这种容易在育儿压力下自我怀疑的家长来说,这本书就像是一剂强心针,它告诉我们,你不需要完美,你的孩子也不需要被“塑造成”完美,他们只需要被允许,成为那个正在成长的、不完美的自己。

评分

我发现这本书在处理“界限”与“自由”这对看似矛盾的概念时,展现了极高的智慧。许多育儿书要么走向极端的自由放任,要么就是严苛的规则制定。然而,这本书提供的解决方案是动态的、流动的。它强调,真正的界限不是为了限制,而是为了构建一个安全的探索框架,在这个框架内,孩子可以尽情试错,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不会跌落到无法挽回的深渊。这种界限的设定,必须是基于相互尊重的协商过程,而不是自上而下的命令。我尤其欣赏作者对“自主性”的深度挖掘,它认为自主性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需要家长在每一个微小的决策中,持续地给予选择权和承担后果的机会。这是一种极度考验耐心的养育方式,但读完之后,我感到了一种久违的清晰感:我们不是在培养一个听话的仆人,而是在训练一个能够独立面对复杂世界的成年人。这种长远视角,彻底改变了我对日常“管教”行为的看法。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