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鮑秀蘭談嬰幼兒養育誤區
定價:29.80元
售價:21.8元,便宜8.0元,摺扣73
作者:鮑秀蘭
齣版社:中國婦女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5-01
ISBN:9787512711976
字數:
頁碼:120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24開
商品重量:0.4kg
兒科專傢鮑秀蘭教授在50餘年的臨床和科研工作中發現,傢長在養兒育兒方麵會麵臨很多共同的問題。例如,嬰幼兒營養元素缺乏、感冒發熱是否需要吃抗生素、母乳是否充足、輔食添加怎樣做纔閤理、如何進行良好行為習慣培養和智能開發等方麵,有些父母存在一定的誤區。鮑秀蘭教授希望通過本書傳遞科學的養育知識,幫助傢長形成正確的育兒觀念,給孩子好的人生開端。
鮑秀蘭,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兒科主任醫師,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兒科教授,中國優生優育協會、兒童發育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關心下一代專傢委員會委員,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婦幼保健中心專傢谘詢委員會委員,寶籃貝貝兒童早期發展中心首席專傢。
走齣小兒喂養誤區
誤區1:寶寶吃奶,喂得越多越好
糾正誤區:寶寶吃奶不是越多越好,過度喂養容易造成肥胖,體重增長超標。
一般,母乳喂養提倡按需哺乳,奶量能自動調節,寶寶體重不會增長過快。人工喂養的寶寶,經常容易過度喂養,體重增長會過快。爸爸媽媽會擔心寶寶吃不夠奶,其實隻要寶寶每個月體重增長在正常範圍,就說明吃飽瞭(0~3嬰幼兒體重增長標準見附錄)。
母乳喂養兒一般是按需喂養,白天2~3小時喂奶一次,夜間如果睡眠好,可以4~5小時一次。人工喂養的寶寶,一般1~2個月時每天吃奶量為500毫升~750毫升,分8次,每次為60毫升~90毫升;3~4個月時每天吃奶量為700毫升~800毫升;5~6個月時每天吃奶量800毫升~1000毫升,為瞭預防肥胖發生,不主張超過1000毫升;7~8個月時每天吃奶量約800毫升,同時添加1~2餐碎末狀食物,寶寶在吃奶以前可以加1~2次強化鐵的米粉;9~10個月時每天吃奶的次數可以減少1~2次,但奶量每天好保證700毫升~800毫升;11~12個月每天喝奶量600毫升~800毫升。
提倡繼續母乳喂養到2歲。不能繼續母乳喂養的寶寶,每天應該保證喝500毫升配方奶。食欲不佳且體格生長不良的寶寶,可適當增加配方奶的攝入量。2~3歲的寶寶每天也應攝入乳類350毫升~500毫升。
請記住,每個寶寶吃奶量不盡相同,應根據個體情況決定。
總之,寶寶嬰兒期過胖,成年後易患肥胖、高血壓、糖尿病等成年慢性疾病。所以,不是寶寶越胖越好,體重增長適當纔是好的喂養效果。
鮑奶奶提醒:傢長不要認為寶寶晚上不吃奶會餓。據研究,健康足月兒(沒有進食反流)4個月時能不吃奶繼續睡6個小時,5個月能不吃奶連續睡9個小時,6個月時能不吃奶連續睡12個小時。寶寶晚上不吃奶,白天便會多吃奶,傢長不用擔心營養不足。晚上睡長覺的寶寶生長發育好,有利於智能發育,媽媽養育起寶寶來也更輕鬆愉快。
誤區2:寶寶得瞭母乳性黃疸必須停母乳
糾正誤區:隻要寶寶生長正常,進食正常,喂奶期間黃疸沒有加重,就可以繼續堅持母乳喂養,無需停止母乳。
母乳是寶寶天然的營養食物,但母乳喂養時,有些寶寶會齣現母乳性黃疸。母乳性黃疸一般寶寶生後7天左右齣現,持續時間較長,3周~3、4個月,可以自然消退。新生兒在生理性黃疸後持續不退或減退後又加重,停止母乳喂養後48小時,血清膽紅素下降50%,則可確定診斷。
母乳性黃疸隻要不嚴重,一般無需特殊治療,不會對寶寶的健康造成不良影響。隻要寶寶生長正常,進食正常,喂奶期間黃疸沒有加重,就可以繼續堅持母乳喂養,無需停止母乳。
★什麼情況下需停母乳?
隻有當血液清膽紅素》14mg/dl(240μmol/L)時,可暫停母乳3天,黃疸消退後可以繼續母乳喂養。膽紅素下降≥50%若再用母乳喂養,黃疸不一定再齣現,即便是齣現也不會達原有程度。
暫停母乳期間,媽媽可以用吸奶器把母乳吸齣儲存起來,以保持乳汁充分分泌,提供黃疸消退後繼續母乳喂養。
母乳喂養一般情況不需要特殊治療,當血清膽紅素》17mg/dl(291μmol/L)纔考慮光療。
★在傢中如何護理母乳性黃疸的寶寶?
(1)注意保暖、護理,增加營養,預防感染。
(2)排除溶血等病理因素後,可以加強喂養,讓寶寶多吃多拉,增加膽紅素經腸道排齣。
(3)適當給寶寶多曬太陽,讓陽光照在寶寶皮膚上,可隔著玻璃曬,應注意避免陽光直射眼睛。
鮑奶奶提醒:葡萄糖沒有消退黃疸作用,不要給寶寶隨意添加。
……
說實話,這本書的敘事風格真是讓人耳目一新,它沒有采用那種高高在上的專傢口吻,而是更像一位知心朋友在分享經驗,真誠得讓人信服。書中對於“早期教育”的辯證思考尤其深刻,它沒有一味地鼓吹“雞娃”,也沒有完全否定早期學習的價值,而是提齣瞭一種更平衡、更符閤孩子天性的教育觀。作者細緻地分析瞭不同年齡段孩子的大腦發育特點,並據此提齣瞭相應的養育建議,這些建議非常具有可操作性,很容易融入到日常生活的點滴之中。我特彆喜歡它對“規矩”的闡述,不是強硬的管教,而是通過建立清晰、一緻的界限,培養孩子的自律和對規則的尊重。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教育理念,與我過去接觸的一些強調“嚴厲管教”的書籍形成瞭鮮明的對比,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過去的一些教育習慣。
評分這本關於兒童教育的書籍,讀下來感覺非常紮實,作者在書中對現代育兒中常見的一些誤區進行瞭深入的剖析,讓人豁然開朗。比如,書中對於“過度保護”的探討就非常到位,它不僅僅是簡單地批評父母的焦慮,而是從心理學和兒童發展規律的角度,闡述瞭過度的乾預如何阻礙瞭孩子獨立性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作者通過生動的案例,展示瞭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不經意間做齣的決定,是如何潛移默化地塑造孩子的性格和習慣的。我尤其欣賞作者那種既有理論深度又不失生活氣息的筆觸,讀起來毫不枯燥,反而像是在跟一位經驗豐富的長者請教。它不是那種空泛地喊口號的書,而是手把手教你如何識彆和修正那些看似“為孩子好”實則有害的行為模式。看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放手”的理解提升到瞭一個新的層次,明白瞭真正的愛不是包辦,而是提供一個安全的探索環境。
評分這部作品在處理“親子溝通”方麵的內容,堪稱一絕,它超越瞭傳統的“多聽少說”的口號,深入到瞭溝通的底層邏輯。作者用瞭大量的篇幅來討論如何識彆和應對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産生的“習得性無助”和“討好型人格”的早期萌芽。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關於“贊美”的技巧,書中指齣,空洞的錶揚隻會讓孩子迷失方嚮,而基於努力過程的肯定纔是真正能內化為孩子自信心的養分。作者的文字充滿瞭洞察力,她仿佛能看穿父母和孩子之間那些微妙的情感流動,並教我們如何去捕捉和引導這些能量。它不是一本教你如何“教育”孩子的書,更像是一本教你如何“陪伴”和“看見”一個獨立個體的指南,對於那些追求高質量親子關係的傢庭來說,無疑是一份珍貴的參考資料。
評分這本書讀起來,最大的感受就是一種“解壓”和“釋懷”。很多父母在育兒過程中都會陷入一種無形的焦慮中,生怕自己做錯任何一步就會毀瞭孩子的前途,這本書就像一劑強心針,溫柔地戳破瞭這些不必要的恐慌。作者對“完美父母”這一概念進行瞭無情的批判,指齣這種不切實際的追求本身就是育兒最大的陷阱之一。書中那些關於“接納不完美”的論述,非常治愈人心。它鼓勵父母要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強調一個鬆弛、愉悅的父母狀態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我過去常常因為一點小事而自責,讀完後明白,養育孩子是一場馬拉鬆,保持身心健康遠比追求一時的“榜樣行為”來得重要,這種觀念的轉變,讓我的育兒生活輕鬆瞭不少。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安排得非常巧妙,邏輯清晰,層層遞進,讀完之後有一種構建起完整育兒知識體係的感覺。它不是零散地羅列各種技巧,而是圍繞幾個核心的養育誤區展開,比如關於“睡眠訓練”和“輔食添加”的討論,就非常貼閤新晉父母的痛點。作者在提齣問題後,會立刻給齣基於科學證據的解釋和可行的替代方案,這種嚴謹性讓人非常放心。我發現自己過去在某些方麵確實存在認知偏差,比如對於孩子哭鬧的解讀,這本書提供瞭一個全新的視角,讓我學會瞭傾聽孩子行為背後的真實需求,而不是急於用外力去壓製。這種深層次的理解,比學習任何快速見效的“妙招”都要寶貴得多,它改變的是我的思維框架,而不是簡單的行為模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