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饮食力孕产育营养餐 |
| 作者 | 李宁 |
| 定价 | 49.80元 |
| 出版社 | 中国妇女出版社 |
| ISBN | 9787512712140 |
| 出版日期 | 2016-04-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本书共推荐了接近500个菜品,贯穿整个孕期、产后以及0~1岁宝宝的喂养,书中的食谱不仅讲究全面而均衡的营养摄取,合理的搭配用餐,而且有简单易学的烹调技术,带来可口美食的同时,也能保证孕妈妈和宝宝的每日所需营养。书中所选的配餐搭配合理,品种丰富,从肉类的选择到水果、坚果、蔬菜等的搭配,从烹调方法的变化到配料、调味品的用量,尽量做到让妈妈看得懂,用料的多少做到心中有数。 |
| 作者简介 | |
| 李宁,北京协和医院主管营养师,从事临床营养工作20余年。主要从事住院病人的营养治疗、门诊病人的营养指导等工作,对孕产妇、婴幼儿以及糖尿病、妊娠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和各类营养不良患者的营养治疗及指导均有经验。另外,还承担协和医大及首医护理系本科及大专班的营养学教学工作,同时也从事营养方面的科研及大众营养宣教工作。 |
| 目录 | |
| PART1 怀孕怎么吃/1 饮食调整/2 孕期饮食与营养总原则/2 孕妈妈配餐原则/3 做好体重管理,避免营养过剩/3 影响孕期健康的4个不良饮食习惯/4 孕期饮食的常见误区/5 避开对胎宝宝发育不利的致畸食物/6 谨慎食用刺激的食物/7 谨慎食用活血食物/8 少食含食物/8 少食不利于安胎的热性食物/8 中药补品孕妈妈是否可以吃/9 如何健康服用营养增补剂/9 从孕前3个月开始补充叶酸/10 孕妈妈嗜酸、辣要节制/11 少吃多餐,肠胃更轻松/11 孕期营养不良的信号/11 必需营养素/12 糖类/12 蛋白质/12 脂肪/13 维生素A/13 维生素B1/14 维生素B2/14 维生素C/14 膳食纤维/15 钙/15 铁/16 碘/16 锌/17 钠/17 镁/17 孕1月营养均衡,无须大补/18 本月营养关注/18 推荐食材/19 推荐食谱/20 核桃牛奶饮/20 虾皮紫菜汤/20 核桃鸡丁/20 紫菜豆腐汤/21 草莓绿豆粥/21 土豆丝猪肝/21 腰果虾仁/22 菠菜炒猪肝/22 五香猪肝粥/22 双色菜花/23 花生芝麻糊/23 蒜香柠檬虾/23 芹菜香菇炒墨鱼/24 赤小豆莲子粥/24 黄豆海带鱼头汤/24 翡翠扒三菇/25 鲜虾稀饭/25 虾仁蛋炒饭/25 豆奶饼/26 木耳红枣粥/26 胡萝卜拌虾仁/26 糖醋猪肝/27 菠菜煎豆腐/27 蛋包蘑菇/27 推荐食材/29 推荐食谱/30 炸南瓜饼/30 南瓜鸡丁/30 西红柿鸡肉球/30 奶香南瓜羹/31 生姜萝卜饮/31 西红柿玉米鸡肝汤/31 苹果蛋饼/32 苹果汁/32 苹果蛋糕/32 鸡丝金针菇芦笋汤/33 奶香麦片粥/33 苹果熘鱼片/33 蔬菜沙拉/34 芹菜雪梨汁/34 酸奶水果沙拉/34 芹菜炒羊肉/35 香辣芹菜豆干丝/35 白萝卜豆腐/35 山药萝卜粥/36 鲜虾萝卜/36 鱼头炖豆腐/36 丝瓜虾仁糙米粥/37 香菇烧豆腐/37 糖醋鱼卷/37 |
| 编辑推荐 | |
| 让孕妈妈吃得恰到好处,长胎不长肉 让宝宝吃得科学又营养,健康成长 全书菜品可以满足孕期、坐月子以及0-1岁婴儿喂养的需求 讲求全面而均衡的营养摄取 烹调方法简单易学 |
| 文摘 | |
| |
| 序言 | |
天呐,这本书简直是为我这种新手妈妈量身定制的!我怀着二宝的时候就开始为宝宝的口粮操心,市面上那些花里胡哨的营养书看得我眼花缭乱,内容又深奥难懂。直到我翻开了这本,简直像是找到了宝藏。它不是那种空泛地谈理论的书,而是非常实在地告诉你,从孕早期到宝宝断奶后,每天应该吃点啥,怎么搭配才科学。最让我惊喜的是,它里面有很多针对不同孕期反应的食谱建议,比如我孕早期反应严重吃不下饭,它就推荐了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谱,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而且,很多食材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容易买到的,不需要费劲去寻找什么稀奇古怪的“超级食物”,这一点非常接地气,真正做到了实用性最大化。我特别喜欢它对“营养均衡”的解读,不是简单地堆砌营养素,而是教你如何通过日常三餐构建一个健康的饮食体系,这种思维的建立比记住几个食谱重要得多。这本书的排版也做得很好,图文并茂,看着不枯燥,每次翻阅都像是在跟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中医在交流心得,让人倍感安心和踏实。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触动,是它对于“饮食即爱”这个理念的贯彻。它不仅仅是冰冷的营养数据堆砌,而是充满了对生命孕育过程的敬畏和关怀。在描述如何为宝宝准备第一口辅食时,作者的文字里流露出的那种小心翼翼和对食材纯净度的坚持,非常有感染力。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食物的质地与宝宝的感官发展”的论述,这提醒了我,喂养孩子不只是为了填饱肚子和补充营养,更是一个美妙的感官启蒙过程。读完后,我做饭的心态都变了,不再是为了应付任务,而是带着一种创造和期待的心情去准备每一餐,感觉自己和孩子通过食物建立了一种更深层次的连接。这本书,真的不只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用饮食之爱,来滋养整个家庭的哲学指南。
评分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出乎我的意料,它远不止是一本简单的“吃什么”指南。我本身对营养学有点基础了解,一直觉得市面上很多母婴类的书籍在某些关键节点的营养解读上显得有些单薄。但这本不同,它深入剖析了特定阶段(比如备孕期、特定体质的孕期,以及婴儿辅食添加的微妙变化)对营养素的需求动态调整,逻辑严谨得像是教科书,但行文又充满了温度和生活的智慧。我特别留意了它关于“微量元素吸收效率”的章节,里面讲解了某些维生素和矿物质之间是如何相互协同或拮抗作用的,这让我对营养素的“黄金搭档”有了全新的认识。比如,它会详细解释为什么某些食物需要搭配在一起吃才能最大化吸收,而不是简单地告诉你“要补铁”。这种深入骨髓的解析,让我感觉自己不再是被动接受食谱的读者,而是真正掌握了膳食调理的主动权。对于追求科学育儿的父母来说,这种知识层面的提升是无价的。
评分我通常不太喜欢那种大部头、看起来就很沉重的育儿书籍,它们往往读起来压力山大。但这本在装帧和内容组织上做得非常人性化。它不是一味地强调“你必须吃这个,不能吃那个”,而是提供了一个灵活的框架。比如,它会列出不同阶段的“核心营养目标”,然后给出多种实现这些目标的食材选择和烹饪方式的组合。这种“模块化”的设计非常适合我这种忙碌的职场妈妈,我可以根据手头现有的食材和时间,快速地在书中找到最匹配的解决方案,而不是被一个固定的菜谱死死捆住。尤其是它关于“宝宝辅食过渡期”的描述,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细致,从泥糊状到颗粒状的每一步过渡,所需的食材质地变化、烹饪技巧的侧重,都给出了明确的指导,让人感觉每一步都走得稳妥而有章法。
评分说实话,刚拿到手的时候,我还有点担心内容会过于学术化,毕竟名字听起来就挺专业的。但翻开后发现,作者在知识的“可转化性”上下了很大功夫。它没有直接抛出晦涩的专业术语,而是用非常生活化的语言来解释复杂的生理过程。例如,描述肠道菌群对宝宝免疫力的影响时,它会用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来阐述,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一下子就能get到精髓。而且,这本书对“特殊情况”的覆盖面非常全,我记得有一章专门讲了产后修复期的饮食侧重,不仅仅是催奶,还涵盖了气血恢复、情绪稳定的膳食支持,这在很多同类书籍中是被忽略的重点。每一次阅读,都像是在参与一次高质量的专家咨询,它不仅告诉你“怎么做”,更会告诉你“为什么这样做”,这种基于原理的指导,大大增强了我实践的信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