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辅食添加让宝宝做主 |
| 作者 | 吉尔拉普利 特蕾西莫凯特 大J |
| 定价 | 38.00元 |
| 出版社 | 中国妇女出版社 |
| ISBN | 9787512713499 |
| 出版日期 | 2016-11-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BLW主张让宝宝自己学会吃固体食物,而不是被大人用勺子喂着吃,或让他们吃汤羹、果泥。该方法为父母和宝宝提供了一种顺其自然、轻松愉快的辅食添加方式。不需要专门制作或购买婴儿食品,父母可以根据宝宝的内在发展规律,让宝宝自己决定吃什么、吃多少以及吃多快,打破宝宝需要被喂的神话,让宝宝一开始就学会健康的吃饭方式。 |
| 作者简介 | |
| 吉尔·拉普利多年来致力于婴幼儿喂养和儿童发展问题的研究。她提出了“Baby-led Weaning(宝宝自主进食)”和“Baby-led Parenting(宝宝主导育儿法)”的理论。她的3个孩子在小时候都不同程度地使用了宝宝主导的养育方式。 特蕾西·莫凯特是一位作家兼新闻工作者。她在自己的女儿身上实行宝宝主导的养育 方式后,希望能让更多的家长了解这种理念,并从中受益。 |
| 目录 | |
| 章 什么是宝宝自主进食 / 001 添加辅食和断奶的关系 / 002 宝宝自主进食的特别之处 / 003 为什么宝宝自主进食是合理的 / 005 什么时候开始引进固体食物 / 006 为什么有的婴儿食品适合4个月以上的宝宝 / 010 宝宝自主进食并不是全新的理念 / 012 宝宝喂养的简短历史 / 013 勺子喂养的弊端 / 017 宝宝自主进食的优点 / 021 宝宝自主进食的不足之处 / 031 第2章 宝宝自主进食的科学依据 / 033 增长宝宝的技能 / 034 宝宝自主进食和母乳喂养 / 039 宝宝初吃食物的动机并非是饿 / 042 额外的营养需求 / 043 逐渐断奶 / 044 锻炼咀嚼能力 / 046 所谓的“黄金期” / 048 吃饱但不吃撑:学会控制自己的胃口 / 049 宝宝会被呛到吗 / 051 宝宝真的知道自己需要吃什么吗 / 055 常见问题 / 059 第3章 如何进行宝宝自主进食 / 067 做好准备工作 / 068 宝宝多大可以开始自主进食 / 069 手指食物 / 072 提高协调能力 / 074 “提供”而不是“给予” / 076 每顿应该提供多少食物 / 077 不必吃光盘子里所有的食物 / 080 拒绝某种食物 / 081 帮助宝宝进行学习 / 082 如何处理宝宝的沮丧情绪 / 084 给予宝宝充足的进食时间 / 085 不要给宝宝施加压力 / 087 和宝宝一起进餐 / 088 对脏乱的情况做好心理准备 / 091 工具的选择 / 095 成功实行自主进食的秘诀 / 099 常见问题 / 102 第4章 宝宝的口食物 / 105 基本原则 / 106 哪些食物需要避免 / 107 过敏的诱因 / 113 脂肪 / 116 纤维素 / 117 在初几个月如何调整食物 / 118 学习蘸着吃 / 124 早餐 / 127 便于带在路上的食物 / 129 甜点 / 130 常见问题 / 132 第5章 宝宝自主进食的中期阶段 / 139 尊重宝宝的节奏 / 140 味觉探索 / 142 了解食物的不同性状 / 145 关于流质食物 / 148 “猫一天狗一天” / 150 宝宝的大便情况 / 151 相信宝宝知道饥饱 / 153 宝宝吃饱的信号 / 156 关于偏食 / 158 如何为宝宝选择饮料 / 161 减少奶量 / 163 一日三餐和零食 / 167 野餐 / 169 第6章 宝宝自主进食和家庭生活方式的关系 / 171 继续推行宝宝自主进食的理念 / 172 学习使用餐具 / 173 学习使用杯子 / 177 餐桌礼仪 / 178 外出就餐 / 180 让宝宝自己动手 / 184 切忌用食物作为、奖励和惩罚 / 187 避免吃饭战争 / 189 让吃饭时间安全且轻松愉快 / 190 当妈妈重返职场 / 192 第7章 适合全家的健康饮食 / 199 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 200 膳食平衡的基本原则 / 203 丰富多样的饮食结构 / 205 垃圾食品 / 208 素食主义者和纯素食主义者 / 209 让食物发挥其大功效 / 210 营养指导 / 212 你知道吗 / 217 第8章 常见问题解答 / 221 结语 / 240 附录1 / 242 附录2 / 245 参考文献 /249 |
| 编辑推荐 | |
| 宝宝自主进食(BLW)的优点: ? 鼓励宝宝探索食物的味道、质地、颜色和气味 ? 提高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咀嚼能力 ? 增加宝宝的独立性和自信心 ? 让宝宝学会安全进食和控制食欲 ? 让宝宝养成良好的吃饭习惯 ? 帮助宝宝建立对食物的积极态度 ? 减少挑食、偏食、厌食的可能性 避免吃饭战争,让吃饭变得更加容易 |
| 文摘 | |
| 序言 | |
我阅读这本书的动机,主要是想摆脱传统育儿书籍中那种高压式的“必须喂够量”的焦虑感。读完后,最大的收获是心理上的放松。它真正做到了把育儿的主导权交还给孩子,这是一种解放。作者通过讲述一些自己或其他家庭的故事,很好地说明了“吃多少不是重点,享受食物和学习过程才是关键”的理念。这种叙事手法非常有效,它打破了我心中根深蒂固的“量化标准”,让我开始关注宝宝进食时的情绪反应,而不是餐盘里还剩下多少。这种关注点从“结果”到“过程”的转移,极大地改善了我们家餐桌上的气氛,冲突少了,互动多了。然而,从一个追求效率的现代家长的角度来看,我希望书中能提供更清晰的“时间管理”策略。比如,如果我需要兼顾工作,如何在这种自主进食的模式下,依然能高效地完成每日的食物准备和喂养任务?目前的描述似乎更偏向于全职妈妈可以从容应对的场景,对于那些时间紧张的职场父母,实际操作起来的门槛可能稍微高了一些,需要读者自己去摸索如何在“自由”和“效率”之间找到平衡点。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虽然很吸引人,但读完之后我发现它在某些方面确实有独到之处,同时也有一些地方让我觉得有些意犹未尽。首先,作者对于如何引导宝宝自主进食的理念非常新颖,不同于传统那种“喂到嘴里才算吃完”的观念。书中强调了尊重宝宝的节奏和意愿,这一点在实际操作中,尤其是在面对那些挑食或者对新食物充满抗拒的宝宝时,提供了一种非常平和且富有耐心的视角。我特别喜欢其中提到的一些观察宝宝信号的技巧,比如他们何时感到饱足、何时对某种食物产生了好奇心,这些细节的描述非常到位,让我感觉自己不再是盲目地尝试,而是有了一张可以参考的“地图”。然而,在具体的操作指南上,我希望能看到更多不同月龄、不同发展阶段的宝宝的案例分析,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有时候,理论很美好,但真正应用到自家那个精力旺盛、变化多端的小家伙身上时,还是会手忙脚乱。如果能增加一些“实战演练”的场景描述,比如宝宝把食物扔得到处都是时该如何应对,可能会让新手父母更加安心。总的来说,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框架,但细节的丰富度仍有提升空间。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风格相当具有亲和力,大量的图文并茂的展示,使得原本可能有些枯燥的育儿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起来。我尤其欣赏它在食材选择和安全卫生方面的强调,这对于初次接触辅食的家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定心丸。作者似乎很懂得如何用最简单直接的语言去解释复杂的营养学概念,比如不同颜色蔬菜的营养侧重,以及如何巧妙地将它们融入到宝宝的一日三餐中。这使得我在准备食物时,不再需要翻阅厚厚的专业书籍,只需参照书中的建议就能快速上手。不过,有一点让我略感困惑,那就是关于过敏原的引入部分处理得相对比较保守。虽然安全第一无可厚非,但对于一些常见过敏源的逐步尝试过程,我期待看到更具前瞻性和个性化的建议。毕竟每个宝宝的体质都是独一无二的,书中提供的统一流程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显得过于谨慎,导致一些家长可能错过了最佳的尝试窗口期。对于那些有家族过敏史的家庭来说,这部分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都需要进一步加强,才能真正做到“让宝宝做主”的同时,又能确保万无一失。
评分这本书的理论基础似乎建立在某些特定的西方育儿哲学之上,这在理念上传达得非常清晰,即强调自主权和身体自主性。对于喜欢深入了解理论源头的读者来说,这部分内容很有价值,因为它解释了“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是仅仅告诉你“怎么做”。我欣赏作者在引用研究成果时所表现出的严谨性,这为“宝宝做主”的理念增添了科学的说服力。但是,在本土化的应用上,我感觉这本书略显不足。例如,在食材的季节性和地方特色方面,它提供的建议比较宽泛,未能充分结合亚洲饮食文化中对食物属性(如寒热)的传统认知,或者我们日常生活中更容易获取的本土时令食材。对于一个生活在非西方文化背景下的读者来说,我需要在阅读时进行大量的二次转化和本地化筛选工作,才能将书中的原则真正落地。如果书中能增加一个专门的章节,讨论如何将这种“自主进食”的理念与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饮食习惯进行巧妙融合,那这本书的适用范围和实用价值将大大提升。
评分整体而言,这本书像是一剂强心针,打消了我对辅食添加的许多不必要的恐慌。它的核心价值在于提供了一种强大的心理支持系统,帮助父母建立起对孩子能力的信任。文字流畅,逻辑清晰,读起来毫无压力。特别是关于“断奶”和过渡到家庭饮食的章节,处理得非常细腻和人性化,既肯定了母乳喂养的重要性,也清晰地指出了辅食在孩子成长中的独特角色。这本书成功地把“喂养”这件事,从一场权力斗争,转变成了一次充满乐趣的探索之旅。然而,如果硬要挑剔,我个人认为它在“如何处理家人的反对意见”这一现实问题上着墨太少。在很多传统家庭中,祖辈的育儿观念往往是新手父母面临的最大阻力。这本书虽然教会了我如何坚持自己的育儿方式,但却没能提供一套有力的“沟通工具包”,去应对那些充满关爱但可能与书本理念相悖的来自长辈的质疑和干预。一个更全面的指南,应该不仅要指导如何喂养宝宝,也要指导如何与支持系统进行有效沟通和协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