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让孩子自己往前走:不骄纵、不控制的父母之道 大夏书系
定价:32.00元
作者:伊林娜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8-01
ISBN:978756753907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本探讨家庭中儿童如何自我教育的书。
在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故事中,展现父母如何在家庭中引导孩子进行自我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在家庭中,如果不能激发孩子进行自我教育,同样也不是真正的教育。
编辑推荐篇章:
P33 抵制美食诱惑
P80“小厨师”是怎样炼成的
P191“我会玩到它坏掉”
内容提要
《让孩子自己往前走:不骄纵、不控制的父母之道》通过丰富的家庭教育实例,呈现了如何在家庭环境下培养儿童的自我教育能力。案例均来自家长们的亲身实践,并通过分析和点评,展现出自我教育四个环节的循环上升,以及家庭环境在儿童自我教育能力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更为读者在如何培养儿童的自尊,如何通过审美活动使儿童体验美好情感和感悟人生价值,如何通过劳动和游戏使儿童发现自我并肯定自我,如何在社交活动中发展和塑造自我等方面提出可供参考的观点和建议。
目录
前言/伊林娜1
1 孩子怎样认识自己
小宝的自我认识/王娜
“小可很有力气”/韩利娟
生日和生日礼物/韩利娟
“我4岁了”/王娜
掉牙/伊林娜
2 孩子对自己有怎样的要求
小宝对自己的要求/王娜
帮孩子学会自我要求和自我控制/韩利娟
全家爬楼梯/安风涛
“因为可以锻炼我的手”/安风涛
不愿再当跟屁虫/王娜
未来的骑行俱乐部/陶勇
3 孩子怎样实现对自己的要求
一次爬高的经历/韩利娟
小同同与大篮球/李斌
“冰糕吃多了肚子疼”/李聪慧
抵制美食诱惑/伊林娜
“求医不如求己”/伊林娜
4 孩子怎样评价自己
小宝的自我肯定/王娜
为自己鼓掌/成运广
没有得奖状/李斌
5 满足孩子的自尊需要
丢脸/伊林娜
鸡蛋打碎了/芮文枝
“爸爸,我想给你变个魔术”/詹务彬
儿子为什么撒谎/司文娟
6 审美和情感教育的意义
和儿子一起编儿歌/樊慧敏
让孩子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樊慧敏
美育促进孩子身心发展/王娜
在美的世界里生活/司文娟
“不要踩死毛毛虫”/伊林娜
7 劳动、游戏对儿童发展的意义
乐于帮助妈小小男子汉/郑丽秋
“小厨师”是怎样炼成的/史旻
有趣的方法更有效/李雁宁
乡村趣味生活/芮文枝
我当“君子”妈妈/马云蓉
8 家庭环境和父母的榜样作用
会体谅、理解他人的小朋友/郑丽秋
家庭需要正能量/韩利娟
学会表达爱/韩利娟
用歌声感染孩子/韩利娟
“别影响别人”/韩利娟
发现一切事物的美好/韩利娟
9 社交和集体活动的作用
和豆豆姐姐的较量/王娜
“我不想让小哥哥来我们家玩”/安风涛
抢勺子/冉乃彦
男孩、女孩过家家/伊林娜
“两党轮流执政制度”的诞生/成运广
10 怎样发现教育机会
制订家庭菜单/芮文枝
“我想看姑姑换衣服”/詹务彬
走丢了,怎样找到妈妈/李雁宁
“我叫警察来,抓走坏妈妈”/芮文枝
“去餐厅吃饭”的游戏/詹务彬
11 怎样唤醒孩子新的自我认识
“一样”与“不一样”/王娜
我们不撞“朋友”/马云蓉
谁的钱,谁心疼/詹务彬
怎么逛动物园/冉乃彦
“原来是芝麻”/伊林娜
恼羞成怒的儿子/伊林娜
外伤“惊魂”/伊林娜
12 怎样回应孩子
可以说服自己的小小男子汉/郑丽秋
蚂蚁不见了/芮文枝
孩子终于画画了/王娜
不要剥夺孩子观察、学习的权利/樊慧敏
成全孩子的好奇心/安风涛
陪儿子玩火/伊林娜
从山羊和绵羊的区别说起/成运广
“那个臭阿姨”/郝秀萍
“妈妈,为什么你老欺负我”/王娜
骂爸爸后的惩罚/詹务彬
“哎哟!妈妈正忙着呢”/伊林娜
13 怎样在孩子的自我教育中进行引导
开心果的故事/芮文枝
教子“N个不”的故事/成运广
“我会玩到它坏掉”/安风涛
我和儿子的“攻防演习”/马云蓉
我家的安全教育/芮文枝
教孩子如何与老师沟通/芮文枝
教孩子如何与同学交往/芮文枝
在阅读中感受生命成长/王娜
我家的红花游戏/芮文枝
为孩子的负面情绪减减压/李雁宁
后记
作者介绍
伊林娜 曾是大学英语教师,后来成为全职妈妈,忙里偷闲考取了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在中科院心理所研修儿童教育与发展,现任北京维真学苑幼儿园园长,中国教育学会“家庭中自我教育能力早期培养”课题组负责人,从事幼儿早期发展及学前教育研究与咨询工作,参与写作《爱孩子没那么简单》。
成运广 数学、中文、经济管理专业毕业,高级经济师,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研究员,“家庭中自我教育能力早期培养”课题组副组长,长期从事家庭教育理论研究及培训、咨询工作,参与写作《爱孩子没那么简单》。
文摘
序言
我最头疼的就是“骄纵”这个词。有时候我分不清,是爱孩子所以满足他的要求,还是真的在无意中溺爱了。这种界限模糊,往往导致孩子在学校或集体活动中表现出强烈的“以自我为中心”倾向。我希望这本书能深入探讨“需求满足”和“过度放纵”之间的心理学差异。它会不会提供一些工具,比如如何教导孩子面对“失望”和“等待”?毕竟,真实的世界不是围绕着他的愿望运转的。很多父母为了避免孩子哭闹或不开心,宁愿自己多做很多,殊不知这剥夺了孩子发展“情绪韧性”的机会。我关注的是,如何培养出那种内心强大、能够接受挫折、并且懂得尊重他人边界的孩子。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些情景模拟,让我可以对照着自己的生活进行反思和调整,那绝对是物超所值了。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真是直击人心啊!“不骄纵、不控制的父母之道”,这不就是无数父母在育儿路上摸索的终极奥义吗?我一看到这个名字,脑海里立刻浮现出各种教育场景:孩子在公共场合发脾气,我该如何应对才能既维护权威又不挫伤他的自尊?面对孩子学习上的退步,是紧盯不放还是给予空间让他自己找到动力?我一直觉得,真正的爱,是放手,是相信孩子有能力自己解决问题,但这种“放手”的度,实在是太难把握了。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些非常具体的、可操作的“边界感”建立方法,而不是空泛的理论指导。比如,如何巧妙地运用“自然结果”和“逻辑结果”来处理日常冲突,让孩子从“我必须服从”转变为“这是我选择的后果”。我希望它能帮我卸下那种时刻都要掌控一切的焦虑感,真正学会做那个提供安全基地,而不是修建围墙的引路人。这感觉就像是在攀登一座高山,你需要知道什么时候该拉紧绳索,什么时候该让队友自由发挥,才能共同安全到达顶峰。
评分我关注的重点在于“自我往前走”这个动词。这暗示了一种对孩子独立性和自主性的极大尊重。在我的经验中,很多父母在孩子进入学习阶段后,会不自觉地从“支持者”变成“执行者”,替孩子安排好一切,从作业时间到兴趣班选择。这本书能帮我找回那个初衷吗?那个希望孩子能自己制定计划、管理时间、并为自己的学习负责的初衷?我非常好奇,在“不控制”的前提下,父母如何有效地监督和引导学习过程,尤其是在面对那些需要长期坚持的任务时。我希望看到的不仅仅是理论,而是父母如何构建一个“支持性的、结构化的环境”,让孩子在这个框架内自由探索,而不是在完全失序的状态下感到迷茫。如果它能提供一些家庭会议的模板或者每周计划表的制定技巧,那就太棒了,我迫不及待想看看它到底是如何实现这种“远距离的爱”。
评分说实话,现在的育儿书市面上太多了,很多都是把一些简单的道理用华丽的辞藻包装起来,读起来费劲,实践起来更难落地。我特别看重作者的实操经验和细致入微的观察力。我特别想知道,这本书是如何处理“规则”与“弹性”之间的平衡的。孩子的成长是动态变化的,去年有效的管教方式,今年可能就完全失效了。我希望能看到作者对于不同发展阶段(比如从蹒跚学步到青春期前夜)的具体行为模式分析,以及针对这些模式,父母应该如何调整自己的语言模式和肢体表达。比如,当孩子尝试挑战权威时,我们常说的“不可以”是不是真的不如“你似乎很想做这件事,但我们现在的规则是……,我们能找到什么替代方案吗?”这种问句式的回应更有效?我希望读完后,我能感觉到自己不再是那个被孩子牵着鼻子走的“救火队员”,而是能够预判风险、提前布局的“战略家”。那种能让人豁然开朗,觉得“原来可以这么简单”的瞬间,才是好书的标志。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让人联想到的是一种非常温和、但绝不软弱的教育哲学。我个人非常排斥那种“吼叫式教育”和“惩罚至上”的理论,它们只会制造恐惧和对立,让亲子关系变成一场权力斗争。我期待的是,它能提供一套构建内在驱动力的系统。一个不被控制的孩子,不是因为他没人管,而是因为他自己“想做好”。那么,如何点燃这种内在的“想做好”的火花呢?是通过认可努力而非结果吗?是通过给予选择权吗?我希望作者能提供一套系统的“肯定性沟通”手册,教会我们如何用恰到好处的赞美,去巩固孩子积极的行为,而不是只盯着那些需要纠正的错误。这感觉就像是园艺师,知道什么时候该浇水,什么时候该修剪,而不是一味地用工具猛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