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修订版)
定价:35.00元
作者:李生兰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8-01
ISBN:9787561723333
字数:
页码: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修订版学前教育专业系列教材)》由李生兰所著,本书修订版与版相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书本结合各章节的内容,在每一章的首页都插入了一些反映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特点的照片,并在附录中保留了“教学(考试)大纲”,删除了其他内容,增加了“模拟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以引导学前教育工作者在学习时进行自我评价。
目录
章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概述 节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特点 第二节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作用 第三节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及任务 第四节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原则与方法第=章 学前儿童家庭的创造教育 节 学前儿童家庭创造教育的价值 第二节 学前儿童家庭创造教育的任务 第三节 学前儿童家庭创造教育的原则 第四节 学前儿童家庭创造教育的活动 第五节 学前儿童家庭创造教育的评价第三章 学前儿童家庭的情商教育 节 学前儿童家庭情商教育的价值 第二节 学前儿童家庭情商教育的任务 第三节 学前儿童家庭情商教育的方法 第四节 学前儿童家庭情商教育的活动第四章 学前儿童家长的教育素质及能力 节 学前儿童家长的教育素质 第二节 学前儿童家长的教养态度 第三节 学前儿童家长的教育能力第五章 学前教育机构家庭教育的指导 节 学前教育机构家庭教育指导形式的衍变 第二节 学前教育机构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及渠道 第三节 社会互动理论对学前教育机构家庭教育指导的启示第六章 学前教育机构与家庭的合作活动 节 学前教育机构与家庭合作活动的价值及原则 第二节 学前教育机构与家庭合作活动的方案及评价 第三节 学前教育机构与家庭合作活动的发展趋势第七章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科学研究 节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 第二节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第三节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第八章 国外学前教育机构与家庭、社区的合作共育 节 美国学前教育机构与家庭、社区的合作共育及启示 第二节 英国学前教育机构与家庭、社区的合作共育及启示附录1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教学(考试)大纲附录2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模拟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作者介绍
李生兰,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教授。主要从事学前儿童家庭和社区教育、学前教育原理、比较学前教育、学前儿童英语教育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主持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基金课题“幼儿园利用家庭和社区资源对儿童进行德育的研究”、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基金课题“中外学前儿童社会领域教育的比较研究”等二十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独立出版了《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幼儿家庭教育》、《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研究》、《学前教育学》、《比较学前教育》等5部著作,主编了《幼儿园英语教育》系列教材6本,在外教育核心刊物上公开发表科研报告和学术论文百余篇。多次赴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等国家讲学或访学,进行学前教育领域的学术交流和考察研究活动。曾获“上海高校青年教师”称号。此外,还获得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教育改革与创新类)二等奖、“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论文奖”、“幼儿教育作品奖”以及上海市成人高等师范“教育教学奖”、华东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工作教学奖”等多项奖励。
文摘
序言
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点,是它对“家校合作”以及“父母自我成长”的关注深度,这往往是其他同类书籍容易忽略的侧重点。作者非常清晰地指出,教育不是学校单方面的责任,也不是孩子单方面的成长,而是需要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的过程。书中专门辟出一个章节来指导家长如何与幼儿园老师进行有效沟通、如何理解和支持老师的工作,而不是一味地指责或抱怨,这种双向尊重的理念非常先进。同时,它也没有忘记“育儿者本身”——作者用一种非常温柔但坚定的笔触提醒我们,一个焦虑、不稳定的父母,不可能养育出内心平和的孩子。它鼓励我们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成为一个更完整、更有韧性的个体。这种从“如何教育孩子”延伸到“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的深度反思,让这本书的价值超越了单纯的育儿指导,升华成了一部关于个人成长的励志读物。它教会我的,不仅仅是如何教导下一代,更是如何更好地与自己相处。
评分我必须强调这本书的逻辑架构和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这才是它真正体现价值的地方。它不像一些碎片化的育儿指南那样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而是构建了一个非常严谨、层层递进的知识框架。从最基础的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概述,到各个年龄段的具体能力培养,再到家庭环境创设的细节考量,所有的内容都像精密齿轮一样紧密咬合,互相支撑。当你读到关于某个特定发展阶段的内容时,会发现它已经为你铺垫好了前置知识,阅读体验非常流畅,几乎没有知识断层的感觉。尤其是在探讨如何平衡“爱与规则”这一永恒难题时,作者给出的分析角度非常立体和辩证,既肯定了爱的核心地位,也明确了规则对独立人格形成的关键作用。这种全面而系统的梳理,让我对自己育儿的整体规划有了一个更清晰的蓝图,知道未来几年我应该重点关注哪些方面,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焦虑和重复摸索。
评分初次接触这本书时,我原本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毕竟市面上的育儿书籍浩如烟海,真正能打动人心的不多。然而,这本书的叙事风格却深深地抓住了我。它没有采用那种高高在上、居高临下的说教口吻,反而像一位经验丰富、和蔼可亲的长辈,用非常接地气、充满生活气息的语言,娓娓道来那些至关重要的教育理念。比如,在谈到如何处理孩子发脾气的问题时,它没有直接给出标准答案,而是描绘了一个家庭的真实场景,让我们能感同身受地体会到家长的困境,再循序渐进地引导我们思考背后的原因和更深层次的解决之道。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引导方式,极大地降低了阅读的门槛,让那些平时对理论知识感到头疼的父母也能轻松吸收。它真的做到了将复杂的教育心理学原理,巧妙地“翻译”成了日常生活中可以立刻使用的“小窍门”和“大智慧”,读完后感觉心里踏实了很多,不再是盲目跟风,而是有了自己坚实的理论后盾。
评分这本书的实用性简直是令人惊叹,它不是空谈理论,而是实实在在的“操作手册”。我特别喜欢其中穿插的那些案例分析和“情景模拟”环节。作者似乎对当代中国家庭的教育痛点有着极其敏锐的洞察力,每一个案例都好像是从我身边朋友的经历中截取出来的——比如“隔代教育的冲突”、“电子产品使用边界的设定”等等。更棒的是,在呈现问题之后,它立刻会给出多套可供选择的应对策略,并且清晰地分析了每套策略可能带来的短期和长期影响。这使得我们家长在面对突发状况时,不再是束手无策,而是能迅速调动书中的资源进行“临场决策”。我甚至将书中的一些表格和检查清单打印了出来,贴在冰箱上,成为了我们家每周家庭会议的参考工具。这种深入到操作层面的指导,让“教育”这件事从一个抽象的口号,变成了一系列可以被执行的具体行动。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一场视觉盛宴,封面那柔和的色彩搭配和排版布局,就给人一种温暖而专业的印象。我尤其喜欢封面上那几株抽象的、象征着成长的绿植图案,它们似乎在无声地诉说着早期教育的生机与活力。内页的纸张质感也出乎意料地好,不是那种廉价的、一翻就起皱的纸,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感觉作者和出版社对内容的重视程度,也体现在了对实体书品质的把控上。字体选择和行间距的处理非常人性化,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这对于需要反复查阅资料的家长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加分项。而且,这本书的开本适中,无论是放在书架上收藏,还是随身携带以便随时翻阅,都非常方便。这种对手感和视觉体验的精心打磨,使得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细细品味的艺术品,让人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享受到了阅读的乐趣。我甚至觉得,光是看着它放在书桌上,就能感受到一种宁静和力量,让人更愿意投入到亲子教育的实践中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