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闽台文化教育史论
定价:58.00元
作者:黄新宪
出版社:海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4-01
ISBN:978750277705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9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为“闽台区域研究论丛”丛书之一,收录了有关研究闽台文化教育史的文章三十二篇。内容包括:早期闽台姓氏源流考;台湾文昌信仰与儒学传承;陈殡闽台治绩探略;清代福州与台湾教育的交融;台湾庙学的基本形态;福建海洋文化与早期留欧教育等。
目录
作者介绍
黄新宪,福建省福州市人。现为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福建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出版有《中华文化与闽台社会的变迁》、《闽台教育的交融与发展》、《台湾的书院与乡学》、《基督教教育与中国社会变迁》等多部学术专著,有的获省社科二等
文摘
序言
我对这本书的印刷和装帧细节处理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装订线处理得非常平整,即便是将书完全摊开阅读,内页文字也不会出现扭曲或被压住的情况,这对于注重阅读体验的人来说至关重要。而且,全书在引用图版和表格时,色彩还原度非常高,那些老照片和手绘图的细节都清晰可见,这无疑是给文本内容增加了强有力的视觉支撑。很多学术书在这方面往往处理得比较粗糙,但这本书在这方面显示出了出版方极高的专业水准和对读者的尊重。拿到这样一本实体书,你就能感受到,这不仅仅是一份知识的传递,更是一件经过精心打磨的艺术品,让人在阅读之外,也获得了一种物质上的愉悦感。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我觉得远不止于记录历史,它更像是一面映照当下社会文化心态的镜子。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反思,我们今天所珍视的许多文化特质,究竟是从哪里来的?那些看似理所当然的习俗背后,隐藏着多少先人的智慧与牺牲?作者在梳理历史脉络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引导读者去思考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之间的辩证关系。特别是涉及到传统艺术、民间信仰这些活态文化时,我感觉作者的笔触充满了敬意,他让我们意识到,文化不是陈列馆里的古董,而是流淌在我们血液中、指导我们日常行为的活水。这种对文化生命力的深刻理解,让这本书具有了超越纯粹史学研究的意义,具备了强大的现实关照价值。
评分我最欣赏的是作者在叙事上的那种娓娓道来的力量。他没有用那种过于生硬的、教科书式的语言去堆砌史实,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说书人,把那些散落在时间长河中的文化碎片,用一种近乎诗意的笔触串联起来。读起来完全没有那种枯燥乏味的感觉,反而常常在某个不经意的段落里,被作者敏锐的洞察力和深沉的人文关怀所触动。比如,他对某些传统仪式的描述,简直是栩栩如生,仿佛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的香火味,听到远处传来的悠扬的戏曲声。这种将“人”的情感和“文化”的脉动紧密结合的写作手法,让原本冰冷的历史变得有温度、有血有肉,也让我对我们共同的文化遗产产生了更深层次的认同感和敬畏心。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的很有意思,封面那种泛黄的纸张质感,配上古朴的字体,一下子就把人拉回到了历史的氛围里。我拿到手的时候,就忍不住想,这本书的作者得多花心思去考据那些陈年旧事啊。光是看着书脊上的书名,就感觉里面藏着无数道不为人知的文化脉络。这本书的整体排版也很舒服,字号大小适中,行距留得恰到好处,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太累。特别是那些需要仔细研读的部分,作者的脚注和参考文献标注得非常清晰,让人能很方便地追溯到原始资料,这对于做学术研究或者对历史细节有深度探究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书的纸张质量也挺上乘,摸上去很有分量感,感觉这是一本可以珍藏的书籍,而不是那种读完就束之高阁的快餐读物。光是翻阅的过程,就已经算是一种对知识的尊重和享受了。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布局非常严谨,每一章的逻辑推进都像精密的齿轮咬合,层层递进,让人很难中断阅读的节奏。它不像有些学术著作那样,喜欢在开篇就抛出宏大的理论框架,而是选择了一个更具亲和力的方式——从一个具体的文化现象切入,然后慢慢剖析其背后的历史成因和社会影响,最后再回归到更宏观的文化生态上去。这种“由小及大”、“由表及里”的叙事策略,极大地降低了读者的理解门槛,即便是初涉此领域的读者,也能轻松跟上作者的思路。我特别注意到,在讨论一些比较敏感或存在争议的历史节点时,作者的处理方式非常平衡和审慎,既保持了学术的批判性,又没有陷入偏颇的泥潭,体现出一种大家风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