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10岁前,你要给孩子这些“基因” |
| 作者 | 周道男、 李琼珠、 周佳敏 |
| 定价 | 32.00元 |
| 出版社 |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568217910 |
| 出版日期 | 2016-10-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父母如果能培养孩子的成功特质,孩子的成功几率则会大幅提高。本书作者列出七大成功特质:正向思考、创意培养、独立思考、逆境智商、人际关系、沟通能力、理财观念,详述了孩子迈向成功可能遇到的瓶颈,并为父母如何教育孩子提供了容易落实到日常生活中的方法。此外,我建议父母不要只培养孩子成功的特质,本身也要尽可能地调整自己,让自己从内而外散发出成功特质,才能更进一步激发孩子的成功气质。 |
| 作者简介 | |
| 周道男,卫生教育系学士,高师大教育研究所心理辅导结业。曾担任中学专任教师、辅导主任、小康计划执行秘书,从事百年树人的教育长达25年。因为执行小康计划仁爱工作、残障者心理复健工作表现杰出,荣获“杏坛芬芳录”表扬。著有《为善乐》《残障者人生》两书。 李琼珠,妇婴护专(现为辅英科技大学)护理助产科系毕业,老大出生后转为专职妈妈,尽心教养三个女儿,培养出一门三台大,三个孩子皆卓然有成。 周佳敏,台大财务金融学系学士,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企管硕士,亦为资优跳级生。曾任职于美国加州硅谷,后返回亚洲协助创办世芯电子。现为卓悦企管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合伙人、新创科技公司AlcheMiner之董事长兼总裁。曾与其姐共同著有《我们就这样进台大》。 |
| 目录 | |
| hapter 1 成绩=成功? 会读书,更要培养成功特质 好成绩的孩子会成功吗 孩子的成功特质多寡,决定成就的高度 累积七大特质,打造孩子成功方程式 只要教养得法,普通人也可以不同凡响 引导孩子的内在生命力 教养的力气要用在刀刃上 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教育孩子具备多面向的成熟度 Chapter 2 成功方程式 身教与管教并行,全面提升教养力 启动孩子成功方程式的三大秘密 这样的孩子,怎么教 成功秘密一:想改变孩子,得先改变自己 成功秘密二:有“身教”无“管教”,孩子还是不会学好 成功秘密三:别错过黄金教养期,孩子年纪愈小愈受教 做个高效能父母,教养孩子省力又有成效 别当没效率的直升机父母 别花精力在教养迷思上,才能提升教养力 根据孩子的成熟度,改变你的管教风格 没有失败的孩子,只有尚未学好的孩子 Chapter 3 教养风格 父母的教养方式,决定孩子的个性 哪种教养风格,让孩子保有原创力又不过于任性 父母教养风格VS孩子个性特质分析 佳教养风格——“威信型”父母 如何成为威信型父母 如果你是“型、疏离型”父母 如果你是“放任型、疏离型”父母 建立“威信型教养”,从情绪辅导五步骤做起 教育对策运用情绪辅导五步骤,与孩子沟通选校问题 “情绪辅导五步骤”范例练习 参考答案范例 要有威信,不得凶孩子 教养也要善用柔性权力 传统管教方式的三大陷阱:严惩、奖励、爱的撤回 让孩子亲身去经历,也是教养的秘诀 情境教养 为什么有时候高支持、高要求行不通 “情境领导II”的教养启示 “情境领导II”VS“情境教养” 父母的威信教养成就了今日的我 Chapter 4 正向智商 教育孩子积极向上、不自我设限的人格特质 为教养灌注正向能量 让孩子成为正面思考的大老鹰,不当负面思考的平庸鸭子 威信型教养,教出正面思考的孩子 父母的态度,决定孩子的未来 扭转管教方式,展现父母的正向教养力 父母自我练习:扩大你对孩子的影响力 从小给孩子“正向教养” 拥有一颗正向积极的心,不自我设限 Chapter 5 右脑智商 给予孩子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空间 孩子未来是艺术家、科学家、创业者?取决于创造力 重视左脑,忽略右脑的教育,会剥夺孩子的想象空间 10岁前,开发孩子的右脑潜能 启发右脑潜能的七种关键力量 启发孩子的右脑智商,开发潜意识宝藏 创意与想象,创造自己的生命价值 Chapter 6 逆境智商 教育孩子,学习从逆境中看到希望 逆境智商决定孩子的成败 高逆境智商者乐观但不盲目 当挫折来袭,教孩子尽全力求得好的结果 及早培养孩子的逆境智商 给父母的逆境分析SOP 实例应用 扩大“接纳区”,秉持“没有失败,只有反馈”的心态 Chapter 7 独立思考 教育孩子去学习“判断”,勇于逆向思考 顺从,也可能是一种盲从 教孩子在细微处创造竞争优势 孩子不听话,不好吗 该如何训练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 独立思考训练SOP,引导孩子学会思考与判断 独立思考,学会保护自己,不盲目相信 Chapter 8 人际关系 教育孩子“打开手心”,跟大家分享他拥有的一切 人际关系决定孩子未来的发展机会 教导孩子展现正面特质,诚心诚意与人相处 教孩子拥有好人缘的正面心态 如何教养孩子,让他们拥有圆满的人际关系 拥有一颗柔软、助人的心,就是一种福气 Chapter 9 表达能力 良好沟通能力,让孩子在人生舞台上发光 百分之八十五的成功,取决于表达能力 “有耳无嘴”的小孩,以后会成功吗 过度谦虚不是美德,等待伯乐也非成功之道 让孩子了解,沟通能力不是一条单行道 该如何训练孩子的表达与沟通能力 “冲突”是训练孩子沟通能力好的时机 倾听对方,表达自我,才是真正的沟通 Chapter 10 金钱观念 培养正确金钱观,锻炼孩子的意志力与判断力 限制与选择,延迟享乐的教养哲学 你希望你的孩子是哪一种棉花糖小孩 教孩子先“舍弃”,再“获得”,塑造未来成功的条件 培养金钱观要趁早,从小教孩子学会生财、理财 训练“理财智商”前,父母该建立正面心态 该如何培养孩子的理财智商 培养金钱观念,是为了好好照顾自己和别人 Chapter 11 10年教养 启动亲子双赢模式,成就孩子一生的快乐与未来 让孩子成为具备成功特质的珍珠 十岁前,为孩子奠定成功特质的良好基础 爱孩子,是要引导他们走出自己的人生 会读书只是人生起点,具备成功特质才能走到终点 改变自己,才是双赢的教养 尊重孩子的生命特质,孩子必将成功 孩子 爸爸、妈妈,谢谢你们 参考书目 |
| 编辑推荐 | |
| 长大后,感谢父母给我的7大“基因”: 正向智商 右脑智商 逆境智商 独立思考 人际关系 表达能力 金钱观念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从封面透露出的信息来看,似乎遵循了一种非常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递进式”布局。一般来说,0到10岁是一个孩子世界观和安全感构建的关键时期,涉及的方面极其复杂,从生理习惯到情绪管理,再到社交萌芽,每一个环节都举足轻重。一个好的教育读物,不应该把这些零散的知识点堆砌在一起,而是应该像搭积木一样,先打好地基,再逐步向上构建。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平衡“科学理论支撑”和“生活化场景应用”之间的尺度的。因为理论再好,如果不能在每天的厨房、客厅、公园里找到对应的影子,对普通家长而言,依然是空中楼阁。我特别留意到其中关于“非智力因素”的描述,例如韧性、好奇心、同理心这些看似虚无缥缈的品质,究竟是如何通过日常的互动来播种和灌溉的。如果这本书能给出清晰且可操作的“日常场景剧本”,那它的价值就无可估量了。
评分从书籍的整体基调来看,它似乎避免了许多当代育儿书籍中常见的“焦虑贩卖”倾向。市面上太多书籍总是在用一种紧迫的语气告诉你:“如果你不做这些,你的孩子就会落后。” 这种叙事方式对家长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心理负担。然而,这本书从名字中就透露出一种积极而主动的姿态,它关注的是“给予”和“构建”,而不是“恐惧”和“弥补”。这种内在的自信和从容,会自然而然地感染到读者。我推测作者群在撰写时,一定是基于一种非常稳固的教育信念,而不是为了迎合市场热点而拼凑内容。如果一个教育理念不能首先安抚好家长的内心,那么它也很难真正落地实践。我期待书中能提供的是那种让你在面对孩子成长的任何一个阶段的“小挫折”时,都能保持镇定,并知道如何引导孩子找到自身力量的方法。这种“内在定力”的培养,我认为是比任何外在的补习班都更为稀缺的“财富”。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设计,初看之下就带着一种温暖而坚定的气息,那种淡雅的米色调,配上恰到好处的留白,让人在翻阅之前就能感受到作者试图传达的那种细水长流的教育理念。我特别欣赏封面字体选择的沉稳感,它不像市面上很多育儿书那样追求花哨或夸张的视觉冲击,而是用一种更内敛的方式邀请家长走进内容。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每一个章节,但仅仅是浏览目录和前言部分,就能体会到作者在选材上的用心。他们显然不是在罗列堆砌各种“锦囊妙计”,而是更倾向于从根本上去探讨一个孩子心智成长的底层逻辑。这种注重“根基”而非“表面技巧”的倾向,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口号满天飞的育儿环境中,显得尤为可贵。我尤其关注到其中几章标题暗示的对孩子“内在驱动力”的培养,这对我来说,比单纯的智力开发或技能学习要重要得多。整本书散发出的那种倡导亲子间深度沟通和理解的氛围,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感觉它会是一本可以反复翻阅、常读常新的家庭教育指南,而非一次性消耗品。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阅读体验,着实让我眼前一亮,简直就是一场视觉上的温柔“洗礼”。很多同类书籍为了塞入更多信息,往往将行距压缩得非常紧凑,读起来总有一种压迫感,眼睛很容易疲劳。但这本书明显在用户体验上下了功夫,字体大小适中,行距疏朗有致,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的负担也相对较小。更妙的是,它似乎在关键的观点处,使用了不同的字体粗细或者引入了一些手绘的小插图(尽管我只能凭感觉想象),这种节奏的控制,让原本可能略显严肃的教育话题变得生动起来,仿佛在跟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辈进行一次平心静气的下午茶谈话。我注意到书中有一些留白区域,这不仅仅是印刷上的空白,更像是给读者思考和消化的空间。这种“留白哲学”,本身就是对现代快节奏生活的一种温柔反抗,它提醒我们,教育不是填鸭,而是一个需要时间沉淀和自我反思的过程。我已经打算在读完一遍后,拿出一支颜色柔和的笔,在旁边做一些自己的标记和感悟,让这本书真正成为我育儿旅程中的一个“活的伙伴”。
评分整体而言,这本书带给我一种“厚重而不失灵动”的阅读预感。它不像那些纯理论的学术著作那样高高在上,也不像那种只讲故事的散文集那样缺乏实操性。这种平衡感,对于需要兼顾理论深度与实践操作的家长群体而言,是极其重要的。我尤其欣赏作者们似乎并没有将教育目标设定在“培养天才”这种高不可攀的境界上,而是更聚焦于如何帮助一个普通的孩子,健康、快乐、有尊严地成长为一个具备健全人格的个体。这才是教育最本质的使命所在。我希望阅读这本书后,能彻底摈弃掉那些盲目攀比的心态,转而建立起一套属于自己家庭的、尊重孩子独特性的教育哲学。这种哲学的建立,需要时间去内化和消化,因此,我不会急于求成,而是打算将它视为一本“长期陪伴读物”,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带着不同的疑惑去重新审视和解读其中的智慧,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用以致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