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列维纳斯对传统西方哲学中“一元开端论”的解构为视角、以“多元论”和“无端学”为其前后期不同的解构路径,对列维纳斯哲学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和重构。
本书即是对列维纳斯两条解构路径的展示与探讨。本书以列维纳斯对传统西方哲学中“一元开端论”的解构为视角深入研究列维纳斯哲学。本书认为,列维纳斯哲学的主旨是要消解各种总体以拯救作为外在性或无限的他人。而由于各种总体又都是建立在“一元开端论”的基础上,所以对总体的解构最终又深化或具体化为对“一元开端论”的解构。本书认为列维纳斯对西方哲学中“一元开端论”的解构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在以《总体与无限》为核心的前期思想中,列维纳斯是通过“多元论”来解构传统西方哲学中的“一元开端论”及其造成的各种“总体”。其具体策略是:确立每一个存在者的独一性,认为每一个自我的内在性都是不可还原的(不可还原到任何一种总体上,无论是国家、人类、还是历史),进而把每一个自我、内在性、心灵、主体性都展现为新的起源或绝对的开端,这样便建立起真正的多元性(多重开端),从而消解一元性,最终使总体破裂。而以《别于存在或去在之外》为核心的后期哲学则代表着列维纳斯解构“一元开端论”的第二个阶段:在这一阶段,他不再是通过解构开端的“仅有性”或“一元性”、不再是通过确立“多元性”与“多元论”来解构“一元总体”,而是通过对“开端”本身的解构、通过展示出在任何开端之前早已就有的“无端”之维,来解构“一元开端论”以及各种总体。这一“无端”之维就是伦理,就是善良,就是自我对他人的替代……所有这些,从存在论和自我学上看都是“无端的”,没有根据和理由的。它别于存在、先于自我,它处在自我的“前史”之中,来自“不可记忆的过去”。这一解构策略被列维纳斯称为“无端学”(an-archéologie)。所以,列维纳斯对传统西方哲学中“一元开端论”的解构策略就从前期的“多元论”走向后期的“无端学”。
【名人推荐】
列维纳斯的哲学文本以晦涩艰深著称,这是因其思考的形而上学和元伦理学的风格所决定的。朱刚的研究、分析和阐述能够把握其细微之精髓,并且在不失本意的情况下用易于理解的语言做出重述与再构,深入而清晰地提供了一幅列维纳斯的思想图像。它与朱刚在商务印书馆《现象学文库》中出版的德里达研究专著《开端与未来——从现象学到解构》恰好构成姊妹篇。
此外,朱刚在该书中十分清晰地梳理出列维纳斯如何在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现象学基础上做出突破性尝试的思想途径,这个梳理对于重审现象学从德国到法国的承接与转变的思想脉络有重要的意义。
从总体上看,这部著作代表了汉语领域的列维纳斯研究的最新成果。
——教育部长江学者、中山大学现象学研究所所长、外国哲学学科负责人倪梁康
##在《总体与无限》中,列维纳斯与总体哲学相反,通过对面容的现象学分析表明,在面容中呈现出来的他人标志着绝对的外在性,是真正的无限。如此这般的外在性不可还原为内在性。他进而证明,自我与他人伦理关联既先于自我与他人的存在关系,也先于自我与对象的存在关系。在此意义上,伦理学先于存在论。该书最终表明,自我与他人之间的“与”标志着一种不可还原的非同一性,自我与他人的面对面是存在中的终极关系。而《别于存在或超逾去在》则不再是通过解构开端的“唯一性”或“一元性”、不再是通过确立“多元性”来解构“一元总体”,而是对“开端”本身的解构,是要展示在任何开端之前早已有“无端”之维:那在存在论—自我学上找不到任何开端、因而毫无根据和理由的“无端”之维。这一维就是伦理、就是善良,它来自自我“前史”、“不可记忆的过去”。
评分##好想读《别于存在》…
评分##上学期因为疫情被关在寝室几个月就已经想把所有人都图图了,列维纳斯居然反倒愿意为他人负责。他真的 我哭死
评分##解读清晰明了,后面有点罗嗦。
评分##忠于文本,干练通达,太好了! 以《总体与无限》为底本,对“家政”(第三章)和“生育”(第六章)的介绍之前没见过,大有启发。
评分##前面作为导读还可以,越到后面越是重复注水。(另,这套书的导言让我笑出腹肌
评分##虽然是论文合集,但后期p的还是很连续的,未尝不可以看做是一本完整的专著。且对理解列维纳斯确实很有帮助,分析的都很清楚,可见功力。
评分##忠于文本,干练通达,太好了! 以《总体与无限》为底本,对“家政”(第三章)和“生育”(第六章)的介绍之前没见过,大有启发。
评分##很清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