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的没落》中,斯宾格勒把世界历史分成八个完全发展的时期,细致考察各个时期的不同现象,揭示其共同具有的产生、发展、衰亡及毁灭的过程。斯宾格勒对文化的研究方法进行了革新,他对每一种文化的现象采取“观相式”的直觉把握,以某些基本象征来揭示这种文化的全貌,他称之为“文化的形态学”。《西方的没落》的主要目的不是复述已经过去的历史事件,而是要掌握事实的真相,以便更好地应对将来。本书也被称为一部未来之书,斯宾格勒被称为西方历史的先知。
##我不知道我会不会再读一次,强大的知识容量,虽然结论和视角现在看来不一定是对的,但是我仍然十分敬佩。我不行,这是我阅读史上的一大坎儿,看了忘记看了忘记,而且有些看不下去。
评分##不是书或翻译不好,煌煌大作绝非浪得虚名。不过和我三观实在两个极端:这是一本神秘主义、直觉主义的呓语。不同文化/文明之间,不同历史、地理、科技阶段之间,怎么就必然按照一个周期,以至于西方将进入凯撒主义的文明期,开始衰落了呢?德意志人认为浮士德精神优于枚斋精神,倒是自然而然。书中金句颇多,包括城市对农村的胜利和人口的周期,金钱对民主的作用等很多判断倒也可为后世所印证,但通篇逻辑难以把握,实在令我辈费拉不堪之人一片茫然。
评分##看了导读部分和英译者序言,全是在说斯宾格勒的错误,说这本书是薄浅的……这使我很困惑,所以考虑要不要全读下来……
评分 评分##开始读才发现这只是第二卷。然后上网查才知道三联版有全译本。下了三联的PDF预览下才明白三联的不只是全,而且翻译的水平也比这个高!!粗翻一遍本书,出版不用心,把赛写成骞,把镇写成填,把特写成持,看来录入员使用的输入法是五笔字型。嗯哼。那个时不时出现的页面下方“留白”,说明连排版都没整利索就出版了。
评分 评分##枚斋文化、枚斋民族似乎不是同一个意思?那么枚斋民族与浮士德民族的区别是什么?与文化民族呢?简单总结就是文化民族具有城市(主要与乡村市镇形成对比),枚斋民族【耶稣时代】不在意民族的起源,也就是不在意种族,更注重信仰(主要是宗教?)浮士德民族【公元十世纪】则是拥有历史的方向(现代很多民族都在想要创造历史)。可是这样三个几乎是单行道的概念在一个章节里面论述了什么啊?啊(仰天咆哮),作者对他赞赏的东西与希望实现的东西完全相反,所以读起来必须在这些观点中保持中立,到最后大概理解到斯宾格勒是认为必须去搞政治,文人的和平理想都是软弱,血与火的种族宿命才是他们应该紧紧把握的,so?前面到底在讲什么?答案:因为这是第二卷。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