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哲学

中世纪哲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马仁邦
图书标签: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西方古典学研究”总序1
中译本导论1
前言7
引用凡例9
缩写11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中世纪哲学中的古代传统
第一节 何谓古代哲学?
第二节 亚里士多德主题举要
第三节 柏拉图与希腊化学派
第四节 普罗提诺的新柏拉图主义
第五节 波菲利与亚里士多德逻辑学
第六节 扬布里柯与普罗克洛
第七节 旧宗教与新宗教
第八节 翻译、拉丁哲学与拉丁教父
第九节 奥古斯丁
第三章 旧传统与新开端
第一节 波埃修与古代晚期的逻辑学课程
第二节 隐修士与百科全书派:525—789年间的西方拉丁世界
第三节 最后的异教哲学家及其基督教学徒
第四节 东方:从查士丁尼到倭马亚王朝
第五节 阿拔斯王朝统治下哲学的多样性
第六节 阿尔昆和查理曼宫廷的哲学
第七节 约翰·司各托·爱留根那和9世纪
第八节 评注传统:拜占庭与西方拉丁世界
第四章 传统分道而行
第一节 中世纪犹太哲学的开端
第二节 凯拉姆传统
第三节 法拉比
第四节 伊斯玛仪派与新柏拉图派
第五节 阿维森纳
第六节 11世纪西方拉丁世界的古代哲学、逻辑学与形而上学
第七节 安瑟尔谟
第八节 普谢罗斯、伊塔洛斯与12世纪拜占庭的亚里士多德派
第五章 12世纪的拉丁哲学
第一节 12世纪初的逻辑学与语法学
第二节 彼得·阿伯拉尔
第三节 学校、柏拉图主义和孔什的威廉
第四节 普瓦捷的吉尔伯特
第五节 拉丁经院神学的开端
第六节 12世纪晚期的柏拉图主义
第七节 12世纪晚期的巴黎学校
第八节 巴黎之外:科学家与翻译家
第九节 12世纪拉丁哲学的多样与特色
第六章 12世纪伊斯兰的哲学
第一节 伊斯兰教神学与阿维森纳
第二节 安达卢斯的哲学
第三节 阿维洛伊
第四节 迈蒙尼德与犹太亚里士多德主义
第七章 巴黎与牛津的哲学:1200—1277年
第一节 巴黎大学和牛津大学:翻译、课程体系与哲学写作的形式
第二节 语法学与逻辑学
第三节 艺学硕士与神学家:1200—1250年
第四节 巴黎的神学:波那文图拉和大阿尔伯特
第五节 托马斯·阿奎那
第六节 拉丁阿维洛伊主义:13世纪60年代与70年代的巴黎艺学院
第七节 1277年谴责及其意义
第八章 大学里的哲学:1280—1400年
第一节 阿尔伯特传统
第二节 根特的亨利、方丹的戈弗雷和彼得·约翰·奥利维
第三节 邓斯·司各托
第四节 司各托与奥康之间
第五节 奥康的威廉
第六节 巴黎艺学院与14世纪的阿维洛伊主义
第七节 奥康之后牛津与巴黎的神学
第八节 现代派逻辑
第九节 约翰·布里丹
第十节 14世纪晚期
第九章 大学以外的哲学:1200—1400年
第一节 大学之外:西方拉丁世界的哲学、宫廷与方言
第二节 拜占庭哲学
第三节 伊斯兰世界的哲学
第四节 犹太哲学
第十章 并非尾声:1400—1700年的“中世纪”哲学
参考文献
索引
翻译说明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本书是一部非常经典、权威的中世纪哲学的教材。作者结合当时的社会思想背景,介绍了中世纪主要的哲学家及其思想和重要哲学概念,全面地呈现了中世纪哲学的面貌。目前本书被视为研究中世纪哲学、历史的必读书。

近年来,人们对古典哲学兴趣倍增,作为理论和思想发展的延续,中世纪研究将成为不可避免的研究重点。当前,汉语学界尚没有学者能驾驭广泛的中世纪思想,尤其是其中涉及阿拉伯、犹太等思想文化,引进本书算是弥补汉语学界的空白。

用户评价

评分

##有点枯燥

评分

##先告一段落。重新思考我的方式

评分

##马仁邦的这本书的优点是看到了中世纪并不是只有一个基督教传统,而是拉丁传统、基督教传统、阿拉伯传统和犹太传统的汇合。问题在于整本书有点琐碎,典型从古典学的角度论述中世纪,以及中间夹杂着当代逻辑学和分析哲学的讨论,让我感到很困惑。

评分

##中文英文换着看,去中心化导论,内容较全面而阅读体验有些零散。到奥卡姆就随便翻了翻,参考文献占了好多页。Abelard的禁忌之恋,果然还是出自法兰西。之前读Heraclitus残篇仿佛后现代狂狷跃然纸上。其实古今并不改换了天地。

评分

##帮助梳理一下脉络…

评分

空的粉碎,血崩的女儿和朴素的父,我感到干枯,平平的土地上,是坚硬的贵族,我说土地是连续的太阳,和麻木痉挛的痛苦,我说女儿是父原谅的,和一切伦理建造无关,我说天一生水是鹰,无尽的生命求强的完成,我不需要,你需要幻想

评分

##..

评分

##中文英文换着看,去中心化导论,内容较全面而阅读体验有些零散。到奥卡姆就随便翻了翻,参考文献占了好多页。Abelard的禁忌之恋,果然还是出自法兰西。之前读Heraclitus残篇仿佛后现代狂狷跃然纸上。其实古今并不改换了天地。

评分

###爱留根纳# 如果人类心灵是有限的,它就不能完全表达它的创造者的形象,这意味着由于人类心灵与神如此相像,以致它也不能被直接把握。围绕着神的本质发生的问题现在也同样围绕着人的心灵对自身本质的理解力而产生了,因为心灵只有作为神的心灵的部分才能被把握。足以令人惊叹的是,人的心灵甚至被赋予了无限的性质:正如神的本质是无限的,人的决定也不为任何一定的目标所限制。它只是被理解为存在,但它是什么样的存在是不能被理解的。曾为上帝独一无二占有的无限性现在为人所分享了,人立即成为其理性难以理解的对象。亚里士多德拒绝把无限看作神的完满性的表现,因为它不能为理性所把握。爱留根纳把人的本质定义为神的观念,是理解人的本质也出现了同样不可克服的困难。因为在发现人的本质之前必须理解上帝的心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