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阿泰德》是柏拉图的一篇重要作品,处于从中期对话录向晚期对话录过渡的阶段。它不可能是一篇早期作品,尽管在形式上它与早期对话录有相似之处,譬如,探究特定概念的定义,采用苏格拉底式的辩驳论证,以无结论的方式结尾,等等。《泰阿泰德》这篇对话录由两场谈话组成。前一场是欧几里德和特尔普西翁两人简短的铺垫性谈话。这两人都是麦加拉人,也是苏格拉底的追随者,在后者临死的时候,这两人都在场。欧几里德在这段简短的谈话中赞美了泰阿泰德,并说他曾经听苏格拉底向他转述了一场涉及泰阿泰德的谈话。欧几里德自称把这场谈话记录下来了,并且让仆人为特尔普西翁朗读出来。这读出来的内容就是《泰阿泰德》的主体部分,它是苏格拉底、塞奥多洛和泰阿泰德之间的一场哲学谈话,其主题是探究“知识”的本性。在结束谈话之时,苏格拉底说自己将去对付美勒托等人的控告。作者在此无疑暗示了苏格拉底的临死。这样,整篇对话录实际上处在临死的泰阿泰德和临死的苏格拉底之间;不难看出,柏拉图创作这部作品同时隐含着对这两人的纪念。
##译注读来很受用。
评分##驳斥了“感觉说”、“变化说”,以蜡板喻辨析了“真信念说”,区分logos的三层意思:言说、分析和特性,结果却是循环论证。知识到底是什么,依旧未知,但辩证法的光辉已经照亮了在场的所有人。看来《理想国》还不是柏拉图思想的最高峰,越往后期,思辨越缜密,辨析越精微。
评分##我的Mcdowell本搬家时木有看到了555...oxford Plato好像除了Law 10都收了
评分##在定义的相互矛盾中纠缠,读到最后相当疲惫。注释详尽好评。
评分##受了中观的影响,在读柏拉图的时候也开始用中观去抉择,果然很有意思。
评分将“λóγον”译为“说理”个人感觉有点怪怪的,所以阅读时我直接在“逻各斯”的神秘意义上来理解了,但是如译成逻各斯则更为古怪,但是在理解上有帮助(所以译者好歹也在注释里说明一下嘛……)所列英译中我觉得“to gain an understanding”和“to grasp a speech”这两种译法比较好,但是都只表达出了逻各斯的一部分,逻各斯不仅是要“理解”(understanding)而且还能言说(speech)出来,但是英文里根本没有同时表示这两种意义的词……“无论谁在言语中把某个东西固定化,他都很容易被驳倒。”逻辑学与认识论及语言哲学一直是有趣的问题,看来还要到维特根斯坦那里寻找谜底。“但于此恒久有效的逻各斯,人们总证明其不解,无论是听到之前,还是闻及之后。”我仍然一如毫无经验者。
评分将“λóγον”译为“说理”个人感觉有点怪怪的,所以阅读时我直接在“逻各斯”的神秘意义上来理解了,但是如译成逻各斯则更为古怪,但是在理解上有帮助(所以译者好歹也在注释里说明一下嘛……)所列英译中我觉得“to gain an understanding”和“to grasp a speech”这两种译法比较好,但是都只表达出了逻各斯的一部分,逻各斯不仅是要“理解”(understanding)而且还能言说(speech)出来,但是英文里根本没有同时表示这两种意义的词……“无论谁在言语中把某个东西固定化,他都很容易被驳倒。”逻辑学与认识论及语言哲学一直是有趣的问题,看来还要到维特根斯坦那里寻找谜底。“但于此恒久有效的逻各斯,人们总证明其不解,无论是听到之前,还是闻及之后。”我仍然一如毫无经验者。
评分##驳斥了“感觉说”、“变化说”,以蜡板喻辨析了“真信念说”,区分logos的三层意思:言说、分析和特性,结果却是循环论证。知识到底是什么,依旧未知,但辩证法的光辉已经照亮了在场的所有人。看来《理想国》还不是柏拉图思想的最高峰,越往后期,思辨越缜密,辨析越精微。
评分##读不懂所以扣一星 等学了逻辑之后再重刷一遍吧。。。 辣鸡柏拉图 写的文笔咋跟孟德斯鸠一样 还是色诺芬写的比较友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