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与自我的问题是西方哲学思想中的重要主题,在这不足十万字的小书当中,这位古典学大师用十分刘畅的笔法,讨论了从荷马到晚期希腊哲学的各种心灵与自我的模式,对其中许多重要的主题都进行了独到而又深入地探讨。
##三星半,清晰而简要,因为是演讲稿似乎也拓展不太深。
评分##在较短的篇幅中较好的介绍了几种心灵学说
评分##对从荷马到斯多亚学派的灵魂与自我的相关论述梳理得很好,因为基于讲座稿的成书,优点是简洁明细,缺点是深度上有所不足。有两点特别有启发:(1)荷马史诗中对人的理解是心-身整体的,荷马语言中的thumos就是后来psyche在前5世纪哲学中的对应物;(2)柏拉图的灵魂论的一个首要动机是反对高尔吉亚理解的身体/灵魂关系,二人的灵魂论恰恰处于一个完全相对的位置上。
评分##为啥这本点了想读的人这么多……书名起得好吗(x
评分##可以简要看成希腊的灵魂概念史。 主要论述包括: 1.荷马:心身的同一性,其近似灵魂的词语是thumos,基本含义是呼吸,但也指人的意识中枢。死后的thumos是残存的鬼魂。 2.赫西俄德、毕达哥拉斯、品达、恩培多克勒、赫拉克利特:psyche与daimon的广泛使用。灵魂的独立存在与不朽渐露端倪,这是因为人们希望通过灵魂不朽在来世实现德福一致。 3.高尔吉亚、柏拉图:高尔吉亚的贡献集中于《海伦颂》,它是现存最早的证明希腊人系统区分身体与灵魂的文本。这种区分的第二种原因是演说术的流行,人们发现很容易受到修辞的影响,并且需要某种精神状态才能用理性来抵抗这种影响。柏拉图关于灵魂的核心文本包括《高尔吉亚》《斐多》和《理想国》。柏拉图的苏格拉底主张灵魂区分于并且统治身体,希望灵魂自主使人肩负起道德责任
评分##三星半,清晰而简要,因为是演讲稿似乎也拓展不太深。
评分##一本很有帮助的导读。人本身是有朽、残缺之物,不具备完全的判断力(如同俄狄浦斯王)。在荷马的世界中,人的命运笼罩于变化无常的神力之下,而到了柏拉图乃至斯多亚派,人的命运被“内在化”,取决于个人的精神和道德品格;使人类能够掌握自我和经验的能力就是理性的本质,这也是神性的天赋。
评分##从荷马的心身同一性开始,精神生活与身体生活为一个整体,灵魂的概念尚未出现,而只有“心气”,每个人都是不可分裂、本就包含对立之物的人;柏拉图则颠倒荷马的生命模式,把人分为理性、心气、欲望三个部分,而把政治用于灵魂使理性占主导地位,则人类的本质趋于精神。从对可朽的自知到对不朽的渴望,这两个模式像是希腊文学与哲学的一个对立。而斯多亚模式则兼有主观与客观、社会性与理性,人是与神性协同的自我。只有赫拉克利特之语最无可指摘——“你不可能走过去发现灵魂的界限,即使你穿过每条道路;它的尺度如此之深。”
评分##三星半,清晰而简要,因为是演讲稿似乎也拓展不太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