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與自我的問題是西方哲學思想中的重要主題,在這不足十萬字的小書當中,這位古典學大師用十分劉暢的筆法,討論瞭從荷馬到晚期希臘哲學的各種心靈與自我的模式,對其中許多重要的主題都進行瞭獨到而又深入地探討。
##美國人寫東西就是清晰。對斯多亞學派高貴的錯誤生齣幾分敬佩。
評分##從荷馬到普羅提諾,希臘人的身心觀産生瞭根本的轉變。在荷馬史詩中,心身具有同一性,soma和psyche還未完全被區分開來,直到柏拉圖筆下的蘇格拉底之前,這種心生整體的同一性一直支配著希臘人的生活經驗。荷馬眼中的人總是有朽的。蘇格拉底的申辯強調瞭soma和psyche的對立,而柏拉圖將靈魂三分,把身心關係的核心理解為理性統治和主奴關係,把理性和精神道德認定為人格同一性的基礎,並強調人的靈魂是人具有超越性的不朽部分。從此,身心二元論支配瞭20世紀前的西方思想史。斯多葛學派雖然反對超感性的理念,卻依然將柏拉圖式的理性統治放在人具有神性的核心位置上。或許,被笛卡爾進一步強化的身心二元的心靈模式,本身並非僅僅是思維邏輯的産物,而是基督教閤理化下的特定文化模式,它一直應和著西方社會秩序的權力統治關係。
評分##第一章點齣荷馬史詩的一個重要特點:活人是靈肉交融的,人的易朽性即包括肉體也包括靈魂,這與柏拉圖的靈肉二分論大為不同。第二章講到二者之間的赫西俄德、品達和赫拉剋利特等人時,提齣“靈魂”的齣現是為瞭調和宇宙的無情運作與人類社會道德正義之間的矛盾,很有社會學意味,神義論呼之欲齣瞭。再有,從荷馬的身心一體到靈肉分離,柏拉圖細分靈魂,讓理性成為主宰,斯多亞學派再將個人選擇納入考慮。這思想史分明也是一部政治史,讓人受益。
評分還是很有啓發,訪談也頗值得一讀。譯校都是極好的~
評分##麵對修辭操縱的危機人不得不在自身中喚起區分?
評分##第一章點齣荷馬史詩的一個重要特點:活人是靈肉交融的,人的易朽性即包括肉體也包括靈魂,這與柏拉圖的靈肉二分論大為不同。第二章講到二者之間的赫西俄德、品達和赫拉剋利特等人時,提齣“靈魂”的齣現是為瞭調和宇宙的無情運作與人類社會道德正義之間的矛盾,很有社會學意味,神義論呼之欲齣瞭。再有,從荷馬的身心一體到靈肉分離,柏拉圖細分靈魂,讓理性成為主宰,斯多亞學派再將個人選擇納入考慮。這思想史分明也是一部政治史,讓人受益。
評分##其實還是訪談比較有趣。。。
評分##Psyche……
評分##心靈和自我的模式發展史是顯綫,生死問題是隱綫。從荷馬式的靈魂是不可能産生學習死亡的學問的,而從柏拉圖式的靈魂也無法産生阿喀琉斯在死亡的陰影和不可抵抗的強力下神樣的憤怒和榮耀。亞裏士多德依然走的中間路綫,但不可避免嚮柏拉圖的方嚮偏移。最有趣的仍舊是赫拉剋利特,理智生活中的靈魂不似柏拉圖般純淨,而是在生存與死亡的相繼中周而復始,就像流變循環的火一樣,由生到死,由死到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