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生活在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他经历了传统的旧事物的瓦解,是个过渡型的人物。苏格拉底见证了他的城邦在政治上的兴衰起伏。他在与他同时代的知识分子智者派的争辩中形成了自己的对话艺术。在他身上体现了那个时代精神上的骚动不安、对传统的怀疑以及在思想上寻找新的方向的企图。对克尔凯郭尔、尼采甚至卡尔•波普来说,在苏格拉底身上,哲学自身是在场的;苏格拉底就是哲学的形象本身,是哲学家的原型。
##当入门读物显然是不合适的 应该读了关键的几篇对话时候看 前两篇比较友好也有一些启发(神谕和虔诚的实践那里) 讲到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区分时有些含糊不清但在第三章哲学的部分又似乎力图划清界限 我不太能理解啊 读完对话会再翻翻
评分##多数人的暴政
评分##与其说苏格拉底这个人物体现了一种特定的哲学学说,不如说是一种思想风格。哲学不是令人确信的观点和稳固的知识,而是试图阐明人们在自己熟悉的世界和语言中,自以为已经理解了的事物。从柏拉图所刻画的苏格拉底身上,我们学到了,许多理所当然的事情是需要解释说明的,而且对此并没有最终的、确定的答案。因此苏格拉底代表了思想的批判性和开放性;这种思想是非教条的,在面对人生和世界的问题时,愿意不断地重新开始。 苏格拉底身上所展现出来的哲学也包括它与政治之间的关系。正因为哲学本身不是政治性的,不受政治的标准和尺度的约束,它才能与政治保持这样的一种关系:苏格拉底意义上的哲学对政治是一种修改,它的优点和缺点都在于它并不采取政治的手段或方法。对他而言,唯一有效的是理性的论证,以及自由的、不被腐化的人格。 ——费格尔
评分《蘇格拉底》中文版序:正因為哲學本身不是政治性的,不受政治的標準和尺度的約束,它才能與政治保持著這樣的一種關係。蘇格拉底意義上的哲學對政治是一種修改,它的優點和缺點都在於它並不採取政治的手段或方法。對他而言,唯一有效的是理性的論證,以及自由的不被腐化的人格。
评分##“一个哲学生命因其个人性是无法模仿的,但后来人可以以这种生命(形态)为榜样约束自己,这样,思想的继续发展就与纪念紧密相关了。”
评分##不好,124可读,3奇差,尾声佳。
评分##多数人的暴政
评分##这本也很好,讲苏格拉底通过对预言的质疑反而实践了自己的使命,这点很受启发。
评分##头太大了……去年柏拉图的对话录陆陆续续读了一点,书里援引大量文本都很陌生,翻过对话录后才能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