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进口手表年鉴:名表论坛 9787538152111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进口手表年鉴:名表论坛 9787538152111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钟泳麟 著
图书标签:
  • 手表
  • 名表
  • 进口手表
  • 年鉴
  • 2007年
  • 论坛
  •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 钟表
  • 收藏
  • 鉴赏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新华书店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8152111
商品编码:30169937584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07-10-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2007进口手表年鉴:名表论坛

定价:198.00元

作者:钟泳麟

出版社: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0-01

ISBN:9787538152111

字数:

页码:303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2007进口手表年鉴:名表论坛》随着中国加入世贸,形形式式的更多品牌将陆续来到中国消费者面前,此中或有李逵,或有李鬼,是否真的黑旋风聚眼难辨。《2007进口手表年鉴:名表论坛》除了介绍本年度的新款,还希望借此机会传递重要的讯息,让读者们知道哪些是正式的进口表,哪些表有实用或收藏价值,而真表又可以从哪些指定商店买到,不会有伪早、水货或者二手货充足其中。

目录



卡地亚
伯爵
沛纳海
江诗丹顿
积家
爱彼表
精工
万宝龙
美力士
播威
劳力士
欧米茄
百达翡丽
宝珀
郎格
宝玑
萧邦表
格拉苏蒂
芝柏表
万国表
帝舵表
DEWITT
尊达
丹尼诺夫
海瑞温斯顿
豪爵表
浪琴表
真利时
雅典表
贵朵
香奈儿
君皇表
尚维沙
艾美
百年灵
宇宙
玉宝
帕玛强尼
窝路坚
蕾蒙威
瑞宝
索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腕上时光的流转与精工的艺术:一部跨越时空的机械交响 本书旨在为钟表爱好者、资深藏家以及对精密机械艺术抱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视角,去探索腕表世界的广袤与深邃。我们聚焦于那些定义了时间测量美学与工程极限的杰作,而非特定年份的贸易信息汇编。 第一章:时间的哲学与钟表的起源 本章追溯了人类对时间精确测量的历史渴望,从日晷、沙漏到摆钟的诞生。我们将深入探讨伽利略、惠更斯等先驱在摆轮和游丝理论上的突破,这些基础的发明如何为日后腕表的小型化与便携性奠定了不可动摇的理论基石。 随后,我们将详细解析机械钟表的两大核心——擒纵机构的演变。从早期的探戈式擒纵到著名的瑞士杠杆式擒纵,再到芝柏(Girard-Perregaux)等品牌在减少摩擦、提高走时稳定性的革命性尝试。我们会用大量的图示,剖析每一个擒纵系统如何巧妙地将能量的持续释放转化为精确的节拍。 第二章:机芯的建筑美学——手动上链的灵魂 手动上链机芯(Manual Winding)被誉为机械制表的“纯粹形态”。本章将重点剖析那些需要佩戴者每日与之互动的机械艺术品。 发条盒与动力储存: 探讨了单发条盒与多发条盒系统(如宝珀的某些复杂功能)在提供更长动力储存方面的技术差异。我们还会介绍“恒定动力装置”(Constant Force),这是解决发条释放扭矩随时间衰减这一古老难题的关键技术,尤其在超长动力储存机芯中的应用。 夹板与桥板的装饰艺术: 细致讲解日内瓦印记(Poinçon de Genève)的严格标准,包括日内瓦条纹(Côtes de Genève)的打磨方向、鱼鳞纹(Perlage)的精细程度,以及倒角(Anglage)工艺对光影反射的考究。这些装饰不仅仅是美观,更是对制表师技艺纯熟程度的无声证明。 复杂功能的基石: 详细拆解三问报时(Minute Repeater)的音锤与音簧结构。我们将分析如何通过调整音锤的重量和音簧的长度、材质,来调校出丰富、清晰且具有穿透力的“钟声”。同时,也会涉及月相、日期、星期等基础复杂功能的集成路径。 第三章:自动上链的革新与现代动力管理 自动上链系统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们佩戴机械表的体验。本章将重点研究如何将自动上链模块高效地集成到有限的空间内。 摆陀的设计哲学: 对比了单向(如劳力士的专利双向系统)与双向自动上链系统的工作原理。重点分析了减速齿轮组和棘轮机构的设计,这些部件如何高效地捕捉并传递佩戴者手臂的微小运动。 现代润滑与耐用性挑战: 探讨现代合成润滑油在减少机芯磨损方面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平衡润滑的持久性与摩擦力的控制。此外,防水技术(如旋入式表冠和垫圈的材料科学)的发展,如何让精密机械得以在极端环境下生存。 硅游丝的革命: 深入研究硅质游丝在现代制表中的应用。解析其对磁场干扰的免疫性、温度补偿的优异性能,以及对传统金属游丝在摆动特性上带来的颠覆性影响。 第四章:计时码表——速度与精度的较量 计时功能(Chronograph)无疑是机械制表中技术含量最高的复杂功能之一。本章将对其两大主流结构进行详尽对比分析。 凸轮与导柱轮(Column Wheel)的对决: 详细解释了导柱轮系统如何通过其立柱的精确啮合,控制计时功能的启动、停止和归零,这种结构被誉为更具机械美感的方案。而凸轮机构(如在某些量产计时机芯中常见)则以其结构紧凑、易于大规模生产的特点著称。 飞返(Flyback)功能的实现: 重点解析了飞返机制的独特之处,即通过增加一个附加的控制杠杆,使计时秒针在归零的同时能立即重新开始计时,这是对专业领域需求的回应。 计时机芯的调校艺术: 探讨了如何精确调整计时秒针的零位,以及在高速运转下,计时轮系与基础机芯轮系之间能量传递的平稳性问题。 第五章:复杂功能之巅——陀飞轮的物理学与美学 陀飞轮(Tourbillon)是制表领域皇冠上的明珠,本章将从物理学角度审视其设计初衷与实际效用。 抵消重力影响的理论基础: 重新审视发明者宝玑(Breguet)的初衷——解决在怀表垂直佩戴时,由于重力导致擒纵机构摆动周期不一致的问题。 不同类型的陀飞轮: 系统介绍从单轴陀飞轮到更复杂的多轴(如双轴、三轴)陀飞轮的设计原理。尤其关注那些试图提高校正效率的创新,例如卡罗素(Carrousel)与陀飞轮的异同。 现代应用与审美取向: 讨论在现代制表技术(如硅游丝、高频振荡)已经极大提升走时精度的情况下,陀飞轮更多地扮演了品牌技术实力的象征和极致工艺展示的角色。我们将分析不同品牌如何通过独特的设计(如悬浮式、飞行式)来最大化其视觉冲击力。 结语:面向未来的制表视野 本书最后将展望机械制表业在面对电子技术冲击下的发展方向——即高复杂性、高艺术性与小众化的趋势。讨论传统制表工艺如何与新材料、新设计思维结合,以确保这项流传数百年的精湛技艺能够持续吸引新的拥趸,在时间的洪流中继续闪耀其独特的光芒。

用户评价

评分

我记得当时购买这本书时,最大的困惑就是市面上信息太杂,真假难辨,尤其是在购买二手表或者对某个特定老款产生兴趣时,缺乏一个可靠的参考标准。《2007进口手表年鉴》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它提供了一个以“2007年市场准入和主流款式”为基准的时间锚点。比如,当我后来在二手市场遇到某款当时很热门的计时码表时,我会迅速翻到对应页面,对照图片确认其表盘布局、指针形状、以及当时官方建议零售价的区间(虽然价格如今已无参考价值,但能体现当时的定位)。更重要的是,它不像官方手册那样只报喜不报忧,年鉴中对于一些热门款可能存在的批次性小问题,或者某些“非主流”市场上的“水货”特征,都有侧面提及。这种“平衡的视角”对于一个谨慎的消费者来说,是非常宝贵的。它教会了我,看一块表,不能只看它现在多么光鲜亮丽,还要了解它“出生”时的历史背景和市场环境。

评分

从文化史的角度来看待这本书,它的价值更是难以估量。2007年,全球经济正处于一个微妙的转折点前夕,人们对于奢侈品消费的理念也在悄然变化。这本书所收录的品牌和款式,代表了当时中国市场对“进口”——即欧洲和日本精密制造的集体向往。翻开每一页,都能感受到那种“拥有世界顶级机械艺术品”的强烈愿望。而且,当时很多品牌(尤其是那些低调的德系品牌)在国内的推广力度远不如今天,很多表款在国内的保有量相对较少,信息也更为闭塞。这本年鉴无疑是当时许多“发烧友”集体学习、交流经验的重要载体。它记录的不仅仅是产品,更是那个时代国人对“时间观念”、“精密制造”以及“个人品味表达”的理解和追求。如今看来,它像是一份跨越了十多年光阴的“时光胶囊”,让人怀念那个信息传播相对缓慢,但交流却更为专注和深度的年代。

评分

这本年鉴的装帧和印刷质量,放在今天来看,依然是值得称赞的。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出品,质量上是有保障的。我注意到,对于一些高复杂功能腕表的介绍部分,为了表现其微小部件的精密度,他们采用了高分辨率的微距摄影技术,这对于一本实物印刷品来说,难度是相当大的。拿在手里,我忍不住会对比不同品牌在细节处理上的差异:有的品牌偏爱高抛光带来的镜面反射效果,而有的则更倾向于拉丝处理带来的低调质感。这种视觉上的对比,比单纯看电子图片要直观得多,因为纸张的纹理和油墨的附着力,让光线的折射有了实实在在的物理媒介。而且,不同版块之间的纸张厚度似乎也有微小的调整,比如技术解析部分可能用了稍微偏哑光一些的纸张以方便阅读,而品牌历史介绍则可能用了稍微亮泽一些的铜版纸来突出图片的鲜艳度。这种潜移默化的设计,体现了出版方对阅读体验的尊重,让每一次翻页都像是在揭开一个全新的知识宝盒。

评分

这本《2007进口手表年鉴:名表论坛》的封面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中带着低调奢华的感觉,仿佛预示着内里汇聚的腕表世界定然不凡。我记得当时是在一家老式的书店里偶然翻到的,厚重的纸张拿在手里就有一种踏实感。虽然我对机械表的了解仅限于皮毛,但光是目录里那些密密麻麻的品牌名称,就足够让人心潮澎湃了。它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产品目录,更像是一份精美的收藏品。我特别欣赏它排版上的匠心独运,图文比例拿捏得恰到好处,不像有些年鉴那样把图片塞得满满当当,让人喘不过气。每一个表款的介绍都配有精修的实物照片,那种金属光泽、表盘细节,即便隔着纸张也能感受到制表工艺的精湛。对于一个刚刚步入表友圈的新人来说,这本书简直就是一盏指路明灯,它帮我建立了一个初步的品牌认知框架,让我明白哪些品牌是历史悠久、哪些是技术先锋。当然,作为一本特定年份的年鉴,它的信息更新速度自然比不上如今的互联网,但正是这种“定格”了某个时间点的价值,使得它更像是一份珍贵的历史文献,记录了那个时代进口手表市场的主要风貌和潮流走向,想想都觉得有趣。

评分

说实话,拿到这本《2007进口手表年鉴》的时候,我更看重的是它“名表论坛”这部分内容,而不是单纯的参数罗列。我期待的是一种“圈内人”的视角,一种不那么官方、更具讨论性和人情味的东西。翻阅之后发现,果然如我所愿,里面收录的一些论坛精华讨论,简直是活生生的教科书。比如关于某款经典机芯的耐用性分析,以及不同表带材质在不同气候下的佩戴体验对比,这些都是官方宣传册里绝对看不到的“内幕消息”。那些资深表友们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种对机械美学的执着和对“真金白银”付出的谨慎考量,极具感染力。我尤其喜欢其中一篇关于“如何鉴别一块好钢材的腕表”的帖子,作者用非常生动的比喻,将复杂的冶金学知识转化为普通人能理解的感性认识。这不禁让我联想到,当年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是多么依赖于这种纸质的、经过时间沉淀的载体,而不是如今随手一搜就能得到的海量信息。那时的交流更聚焦、更深入,也更显出对知识的珍视。这本书,某种程度上,也是那个时代表迷社群文化的一个缩影。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