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健康手册:身体健康全方位使用指南 9787802134478 海潮出版社

人体健康手册:身体健康全方位使用指南 9787802134478 海潮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仁 著
图书标签:
  • 健康养生
  • 人体健康
  • 医学科普
  • 健康手册
  • 疾病预防
  • 健康指南
  • 养生保健
  • 海潮出版社
  • 9787802134478
  • 全方位健康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文博宏图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海潮出版社
ISBN:9787802134478
商品编码:30143587385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7-1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人体健康手册:身体健康全方位使用指南

定价:36.00元

作者:刘仁

出版社:海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2-01

ISBN:978780213447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身体拥有大量复杂、而有效的反馈机制和修复能力,常常足以应会疾病的侵袭。学会利用人体的这种能力,同时学会分辩何时需要医疗手段的帮助是极其重要的。一旦掌握和利用了人体自身的力量,你将发现,自己正享受着它所带来的自由——否则,你就失去了这样的健康机会! 学会利用身体的这种能力,同时学会分辩何时需要医疗手段的帮助是极其重要的。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本客观而科学的人体使用手册,用通俗的语言讲解了体各器官的日常保养,让读者知道能够按照人体的规律去保养维护自己的身体。

目录


序言
章 人体:无时不在的医生
人体是好的医生
健康与平衡
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
 人体的防御能力
 人体的代偿和适应能力
 疾病症状对人体的保护
 炎症反应的防御作用
第二章 人体信息之窗
 奇妙的外衣:皮肤
  1.天然的屏障
  2.藏在皮肤下的秘密
  3.汗腺:看不见的喷泉
  4.要命的疼痛
  5.面部危险三角区
  6.佳护肤时间
  7.科学地调理皮肤
  8.食疗与皮肤保养
  9.“体面”地做人
  10.越挠越痒
  11.脸上的疙瘩
  12.烦人的黄褐斑
  13.如何进行手部皮肤护理
  14.当心皮肤癌
  15.谨慎湿疹
  16.牛皮癣的诊疗
  17.玫瑰痤疮的调理事项
  18.无汗的原因
  19.为何多汗
  20.盗汗“盗”走了宝贵的健康
  21.远离体臭
  22.皮肤上的“红蜘蛛”
  23.皮肤颜色异常
  24.迈向衰老的标志
  25.皮肤角化
  26.体表黑痣
 心灵之窗:眼睛
  1.眼睛的构造
  2.奇妙的照相机
  3.儿童要保护视功能
  4.如何保护眼睛
  5.提高视觉能力
  6.眼睛要保湿
  7.化妆不当伤眼睛
  8.话视眼者如何护眼
  9.色盲之谜
  10.何谓夜盲
  11.可导致失明的青光眼
  12.别让晶状体变混浊
  13.沙眼:是沙子进入了眼睛吗
  14.眼睑异常
  15.出现在巩膜上的异常迹象
  16.黑睛异常
  17.眼球异常:与众不同的眼球
  18.结膜充血:为啥红了眼
  19.溢泪:为何眼泪汪汪
  20.视物变形
  21.虹视:不应该出现的“彩虹”
  22.引起目眩的原因
  23.目眩的食疗法
  24.如何预防眼疾
  25.维生紊与眼部健康
  26.清肝明目食疗方
 聆听美妙的世界:耳朵
  1.神奇的传音装置
  2.听觉信息的传输
  3.科学用耳与护耳
  4.噪音是耳朵的头号敌人
  5.吸烟损害听力
  6.不可太用劲擤鼻涕
  7.别滥用抗生素
  8.通往健康之路
  9.保持平衡
  10.获得超强听力
  11.让人心慌意乱的耳呜
  12.重视老年性耳聋
  13.处理飞行中的耳部不适
  14.耳痛辨病
  15.耳聋与疾病
  16.耳内流液
  17.耳内奇痒
  18.中耳炎的防治
  19.眩晕的预防
 感受环境中的气息:鼻子
  1.面部的丘陵
  2.奇妙的嗅觉
  3.气味是怎样被感知的
  4.使嗅觉更加敏锐
  5.保持鼻腔的清洁
  6.妊娠期鼻炎
  7.保护鼻子
  8.鼻炎的防治
  9.鼻内气味异常
  10.鼻涕异常
  11.打喷嚏
  12.鼻塞:并非就是感冒
  13.鼻痒应引起重视
  14.鼻出血的正确处理
  15.需要警惕咳嗽
  16.嗅觉异常
  17.窦的保养
  18.窦炎的预防
  19.酒糟鼻:惹人注目的红鼻子
  20.鼻部按摩保健
  21.感冒的防治
 尝尽人间百昧:舌头
  1.有你,生活才有滋有味
  2.味觉的形成
  3.味觉感受的改变
  4.望舌苔
  5.形态多样的舌
  6.舌诊的科学性
  7.保护好舌头
  8.象地图一样的舌头
  9.从味觉看健康
  10.警惕快餐综合征
  11.谨防特发性低味觉
  12.重视宝宝断奶期的味觉体验
  13.味觉障碍
  14.味觉减退
  15.影响味觉的因素
  16.舌癌:致命的舌头病变
  17.光红舌:又光又红的舌
  18.舌肿胀:为何舌会发胖
  19.火辣辣的舌灼痛
第三章 拥有良好的食欲
 食物粉碎机:口腔
  1.口腔的结构
  2.消化战场上的尖兵
  3.牙齿并非坚不可摧
  4.刷去牙病
  5.让牙齿变得更年轻
  6.常见的异常牙齿
  7.食物与牙齿健康
  8.颞下颌失调
  9.牙齿的保健
  10.保护好牙床
  11.牙龈炎的防治
  12.唾液:神奇的金津
  13.牙痛会告诉你什么
  14.龋齿:口腔大的敌人
  15.预防儿童牙齿畸形
  16.假牙的保养
  17.哈出清新的空气
  18.口腔溃疡
  19.朱唇为何黯然失色
  20.口腔黏膜异常
  21.口干
  22.口苦
  23.口腔为何发生异味
  24.引起口腔出血的原因
  25.牙齿酸痛
  26.磨牙症:何故“咬牙切齿”
  27.口腔中的三个危险区
  28.拔牙后注意事项
 食物的通道:食管
  1.食管的功能
  2.食管静脉曲张
  3.食管溃疡
  4.食管裂孔疝
  5.食管疤痕狭窄
  6.心绞痛的模仿秀
  7.食管贲门失弛缓症
  8.老人应小心进食
  9.反酸
  10.食管的维护保养
 食物的加工厂:胃肠
  1.食物的储藏室
  2.胃肠的消化
  3.养胃秘诀斗
  4.给肠胃休个假
  5.胃炎的防治
  6.哼肖化性溃疡
  7.便秘食疗方
  8.腹泻食疗方
  9.胃痛食疗方
  10.肠:九曲十八弯的加工厂
  11.肠道的维护
  12.维护结肠的健康
  13.含冤待雪的器官
  14.阑尾炎发作时
  15.肛门需要细心的呵护
  16.难以启齿的痔疮
  17.令人尴尬的肛痒
  18.尽早发现结肠癌
 人体的化工厂:肝胆胰
 消化系统的异常信号
第四章 使呼吸更通畅
 气体出入的门户:咽喉
 气血汇集之所:肺
第五章 跳得更轻松
 不停运转的发动机:心脏
 循环不息的血液
第六章 越活越年轻
 人体的指挥中心: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的养护
第七章 保持生理平衡
 生理功能的调节者
 生理平衡的失调
第八章 体内环境维护
 人体的净化工厂:
 人体的废水库:膀胱
第九章 塑造强壮的体魄
 力量之源:肌肉
 人体的框架:骨骼
 骨关节问题
第十章 维护生殖健康
 男性生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男性生殖系统的保健
 女性生理特征
 女性生殖系统的健康
第十一章 增强机体战斗力
 人体的防御设施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跨越心灵的旅程:探寻内心平静与成长的指南 一本关于自我发现、情感智慧与和谐人生的深度探索之作 在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我们常常感到被生活推着向前,却忘记了停下来倾听内心的声音。这本书,《跨越心灵的旅程:探寻内心平静与成长的指南》,并非医学或生理学的指导,而是一份邀请函,邀请每一位读者踏上一段深刻的、面向内在的探索之旅。它聚焦于人类精神世界的复杂性、情感的流动性以及建立持久内心安宁的可能性。 本书的结构围绕着“认知重塑”、“情感导航”与“关系构建”三大核心支柱展开,旨在为现代人在精神层面提供一套实用且富有洞察力的工具箱。它不提供快速的“灵丹妙药”,而是倡导一种持续的、有意识的自我关怀和成长实践。 --- 第一部分:认知重塑——重构你感知世界的方式 (The Architecture of Perception) 我们的现实,很大程度上是我们心智构建的产物。本部分深入剖析了心智运作的底层逻辑,特别是那些阻碍我们实现内心平静的思维陷阱。 1. 揭秘“自动驾驶”模式:从反应到觉察的飞跃 我们日常生活中绝大部分行为都受制于无意识的脚本。本书详细阐述了心智是如何形成这些根深蒂固的认知偏差(Cognitive Biases)和核心信念(Core Beliefs)的。我们将探讨“确认偏误”如何固化我们的既有观点,以及“灾难化思维”如何持续制造焦虑。 深度分析: 运用叙事心理学的视角,展示童年经历和文化熏陶如何为我们的大脑铺设了特定的“神经通路”。 实践工具: 引入“认知解离练习”,指导读者学会将自己从思想中抽离出来,从“我是我的想法”转变为“我观察我的想法”,这是所有心理解脱的基础。 2. 拥抱不确定性:在模糊中寻找稳定 现代人对“确定性”的过度依赖是焦虑的主要来源之一。本书将“不确定性”视为生命力的体现,而非威胁。我们不再试图控制所有变量,而是学习如何在混乱中找到锚点。 哲学思辨: 探讨斯多葛学派(Stoicism)中关于“二分控制法”的现代应用,即清晰区分我们能控制的(判断、意图)与我们不能控制的(结果、他人行为)。 心智韧性(Mental Fortitude)的培养: 如何将挑战视为反馈机制,而非对个人价值的审判。 3. 语言的力量:重写内在对话 我们与自己的对话,塑造了我们的自我认知和行动力。本书提供了详细的步骤,教导读者如何识别和挑战那些具有破坏性的内在批判者(Inner Critic)。 技术指导: 教授“肯定性重构”(Affirmative Reframing)技巧,将“我做不到”转化为“我如何才能做到?”的探索性提问,引导心智从封闭转向开放。 --- 第二部分:情感导航——驾驭内心的风暴与宁静 (The Art of Emotional Fluency) 情感并非敌人,而是指引我们需求的信号系统。本部分致力于帮助读者建立与自身情感世界的健康连接,学会有效处理复杂情绪,而非压抑或逃避。 1. 情绪的“生物地图”:识别与命名 许多人感受到的只是模糊的“不好”或“烦躁”。本书强调,准确命名情绪是处理情绪的第一步。 情绪细分图谱: 提供一个精细的情绪词汇表,区分嫉妒与羡慕、愤怒与挫败、忧郁与悲伤的细微差别,帮助读者深入理解每一种情绪背后的真实需求。 身体扫描技术: 引导读者感知情绪如何在身体中具体表现——是胸口的收紧,还是胃部的翻腾?理解身体信号与情绪的直接关联。 2. 悲伤与愤怒的转化:能量的导向 本书拒绝推崇“积极思考万能论”,而是主张对负面情绪给予充分的尊重和空间。 悲伤的处理: 探讨“允许感伤”(Allowing Grief)的重要性,如何通过仪式感和表达来释放累积的哀伤,而非用忙碌麻痹自己。 愤怒的建设性运用: 愤怒往往是界限被侵犯的信号。我们学习如何将原始的爆发性愤怒,转化为清晰、坚定地表达个人需求的“界限能量”。 3. 培养内在的“平静港湾”:正念与临在 临在(Presence)是抵抗压力和分散注意力的终极解药。本书详细介绍了多种正念实践,这些练习旨在将注意力温柔地拉回“此时此刻”。 步行冥想与感官锚定: 介绍如何在日常活动中融入正念,例如专注于食物的味道、行走时的触感,从而打断对过去懊悔和未来担忧的循环思考。 呼吸的艺术: 深度解析腹式呼吸和4-7-8呼吸法,展示这些简单的生理干预如何迅速调节自主神经系统,从“战斗或逃跑”模式切换到“休息与消化”模式。 --- 第三部分:关系构建——连接真实与深度的艺术 (The Landscape of Connection) 真正的成长发生在与他人的互动中。本书探讨了如何建立滋养心灵、促进双方成长的健康人际关系,无论是亲密关系、友谊还是职场连接。 1. 沟通的深度革命:从索取到表达 本书的核心沟通理念是非暴力沟通(NVC)的精髓延伸,强调“同理心”作为连接的桥梁。 需求驱动的对话: 指导读者识别自己和他人行为背后的普世人类需求(如安全感、被看见、自主权),从而超越对错的争论。 倾听的层次: 区分“听到话语”、“理解意思”和“感受背后的情感”这三个层次,训练读者进行真正的、富有穿透力的倾听。 2. 建立健康的个人边界(Boundaries) 边界感是保护个人能量场和维持自我完整性的必要条件。 清晰的界定艺术: 如何礼貌而坚定地说“不”,而不感到内疚。本书提供了一系列脚本和情境模拟,帮助读者练习表达清晰的拒绝。 能量的平衡: 认识到人际关系中的能量交换,避免成为“情绪海绵”,并学会如何从过度付出中撤回,以保护自己的心理资源。 3. 疗愈孤独感:高质量的独处与连接 本书区分了“独处”(Loneliness,负面、渴望连接)和“自处的宁静”(Solitude,正面、享受自我)。 独处的效能: 阐述了高质量独处对创造力和自我整合的关键作用,并提供了建立个人“神圣空间”的建议。 培养社群感: 如何在现代社会中,有意识地培养那些能带来真诚支持和相互成长的“高品质连接点”,而非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社交网络。 --- 总结: 《跨越心灵的旅程》是一本为那些渴望从“生存模式”过渡到“丰盛模式”的读者准备的指南。它以深刻的洞察力和可操作性的练习,引导你穿透日常的喧嚣,触及内在的智慧源泉。通过对思维的重构、对情感的理解以及对人际关系的精进,你将发现,真正的平静并非源自环境的完美,而是源于你内心深处与自我的和谐共处。这是一场关于如何“成为你自己的最好向导”的实践课程。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抓人眼球,那种饱和度很高的蓝色调,配上简洁有力的白色字体,一下子就让人感觉充满了科学的严谨和权威感。拿到手里的时候,就感觉纸张的质地非常不错,厚实而有韧性,看得出来出版社在选材上是下了一番功夫的。我个人比较注重阅读的触感,所以这一点真的加分不少。而且,这本册子的大小也恰到好处,无论是放在床头柜上还是随身携带,都非常方便。我之前买过一些健康类的书籍,要么太大了像砖头一样,要么纸张太薄拿在手里就感觉虚浮,这本书的平衡感把握得非常好。装帧方式也很扎实,即便是经常翻阅,也不用担心书脊会轻易开裂。初次翻阅时,目录的编排逻辑清晰得令人赞叹,层次分明,让人一眼就能找到自己最感兴趣或者最需要关注的章节,这种清晰的导航系统,对于一本内容量如此庞大的“指南”来说,简直是救星。它不像有些工具书那样死板,而是通过一些巧妙的排版设计,让原本枯燥的知识点变得生动起来,光是看目录就让人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感觉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个精心策划的健康探索旅程的邀请函。

评分

在阅读体验上,这本书带给我一种强烈的“可靠感”和“安全感”。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健康“秘诀”和伪科学充斥网络,让人真假难辨,反而徒增焦虑。这本书在每一个知识点的阐述后,似乎都隐隐传递着一种基于严谨科学基础的审慎态度。它不是那种鼓吹“速效疗法”或“包治百病”的夸大宣传册。相反,它非常强调个体差异性,并反复提醒读者,任何健康方案都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并在必要时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这种不偏激、不绝对化的论述方式,恰恰是专业书籍最可贵的品质。它教会我的不仅仅是“做什么”,更是“如何科学地思考健康问题”。这种思维模式的引导,比单纯记住几个养生小窍门要宝贵得多。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身体的许多“小毛病”有了更清晰的认知框架,不再是盲目恐慌,而是有了一种基于理性的应对策略。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极其平易近人,这一点是我最欣赏的地方。很多医学或健康类的书籍,动辄就抛出一大堆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读起来就像在啃一本高深的教科书,读两页就想打瞌睡。然而,这本书的作者显然深谙“大道至简”的道理。他们似乎很清楚,目标读者群体不仅仅是专业人士,更多的是像我这样,对自身健康有着强烈关注,但缺乏医学背景的普通大众。所以,即便是讲解那些复杂的生理机制或者疾病预防的原理时,也使用了大量的比喻和生活化的例子来加以阐述。我特别喜欢其中几处对细胞层面活动的描绘,作者用了一种类似“微型工厂运作”的比喻,让原本抽象的概念瞬间变得具象化、画面感十足。这种叙述方式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让我在阅读过程中,没有感到一丝一毫的压力,反而更像是在听一位经验丰富、和蔼可亲的导师娓娓道来,让人忍不住想要一口气读完,去探寻下一页的奥秘。这种“娓娓道来”的语感,成功地将知识的深度与阅读的乐趣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评分

这本书的配图和图表的精良程度,让我感到非常惊喜。我曾以为这种厚重的工具书在视觉设计上难免会比较保守,但事实恰恰相反。插画的风格非常现代,色彩搭配既能吸引注意力,又不会喧宾夺主影响文字的阅读。我尤其欣赏那种用数据可视化方式呈现的健康趋势对比图,它们将复杂的统计数据以直观的柱状图或折线图的形式呈现出来,让人一目了然地看到不同生活习惯对长期健康指标的具体影响。这些图表不仅美观,更重要的是极大地提升了知识的留存率。我可能记不住某段文字的详细描述,但我对那个清晰展示了某种营养素缺乏与免疫力下降之间强相关性的图表印象深刻。这种将知识“视觉化”的努力,体现了编者试图将一本严肃的参考书,转化为一本可以被大众长期珍藏和反复查阅的“家庭健康百科”,它成功地让知识的获取过程变得更加愉悦和高效。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符合现代人快速获取信息的需求,它摒弃了传统书籍那种线性的、强迫性的阅读顺序,而是提供了一种模块化的、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跳跃式阅读的自由度。我通常比较关注慢性病的早期预警信号和日常的营养搭配,所以我会直接跳到相关的章节去阅读。这种设计深得我心,因为生活节奏快,我没有时间从头到尾“啃”完一本大部头,我需要的是“即插即用”的知识点。更值得一提的是,书中的很多关键信息点都采用了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展示。那些精细绘制的解剖图和流程图,清晰地勾勒出了身体各个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比单纯的文字描述要高效得多。尤其是那些关于自测和初级急救处理的步骤说明,往往被拆解成几个简短的小卡片形式,配上箭头和编号,清晰到即便是心急火燎的情况下也能迅速找到关键操作,这种对用户体验的细致考量,体现了编者深厚的服务意识,让我感到这本书真的站在读者的角度去思考如何让知识更有效地被吸收和应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