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适应力:让孩子与世界美好相遇
定价:39.80元
作者:沈佳慧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2-01
ISBN:978756824296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看完就能用的德国幼小教育精华!全面揭开欧洲教育主要是德国基础教育的本质。重视孩子的特质,培养孩子的专长,增强孩子对环境的适应力,才是教育的重点。各领域教育名家、学校校长、老师、媒体主编等联袂推荐!
内容提要
在现代科学的各个领域,德国诞生过许多贡献的科学家,至今已经获得了超过60项诺贝尔物理、化学和生理医学奖。还包括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知名的文学家“歌德、海涅”,知名的音乐家“贝多芬、门德尔颂”等都诞生于德国。
由此,我们不仅想知道:究竟是什么样的教育环境,培养出这么多的人才、创造出这么精彩的国度?
作者沈佳慧女士以其亲身经历,生动、深刻、细腻地讲述了她陪伴孩子在台湾、英国、德国共六所幼儿园及两所小学学习、成长的故事。她带领我们跳脱身处的环境,进入德国基础教育现场,用全新的视角来观察、体验中西方教育的差异和教育现况,从而让我们认识到:德国教育,本身就是生活教育。重视孩子的特质,培养孩子的专长,增强孩子对环境的适应力,才是教育的重点。
目录
【目录】
作者序 德国教育,本身就是生活教育
Chapter 1 我们全家都是“空中飞人”
因为小K爸的学习和工作关系,两年内,我们从台湾飞到苏格兰,再从苏格兰飞到德国,小K也因此念过了中文、英文、德文共六所幼儿园及两所小学。原先我也像大部分父母一样,担心孩子的适应问题,后来却发现──改变环境并不可怕。而且,不只是我这么觉得,小K也是。
01全家开启苏格兰新生活
02进入苏格兰幼儿园历险
03带着苏格兰腔到德累斯顿
04进入说英文的国际学校
05再次为小K找寻新学校
06正式进入德国幼儿园就读
Chapter 2 没有边界的教室
兴趣和专业,是德国培养人才的重点,而不是要求每个人都要很会念书,或是认为念好书才是有出息。因此,以务实的专职教育、重视每个孩子的特质,让他们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是德国教育培养人才的重点和方式。
01森林里的毕业典礼
02进入小学前都会收到的红单
03小学一年级的成绩单上竟然没有分数
04不管是不是名,每个人都需要生活能力
05“玩”就是德国小学生的主修
06学习固然重要,行为的导正也不容忽视
07把孩子看成一粒种子,需要爱护和尊重
08德国人怎样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09德国学校里的“安亲班”
10每个人都要有“说故事的能力”
11德国小小足球队,小小马拉松,小小骑士
12小K的母语教学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13德国的确是个社会福利极好的国家
14可以不必念大学,但不能没有专长
15每个孩子可能多少都有一些音乐天分
Chapter 3 “玩”出生活大道理
你认识那些生活中塞满一长串课程、训练、课外活动孩子吗?……如果让他们到那些美丽恬静的地方度几天假,他们将会不知所措。……他们不知道该如何享受自我,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时间学习独处,这会让他们难以面对成年后的生活。他们无法放松自己,因为从来没有人教他们,该如何轻松度日。
01德国小孩七点就要上床睡觉
02重视传统节日的德国人
03从小就带着孩子走进博物馆
04德国孩子的假期生活“无聊至极”
05在假期中开启“乌尔劳不”(Urlaub)模式
06怎样让电视成为孩子的益友,是父母同的课题
07有趣的狗狗陪读计划
08孩子的适应力是培养出来的
后记
作者介绍
生于台湾新竹,淡江大学中文系毕业。毕业后从事媒体工作,曾任环宇电台新闻记者、播报及环宇电台旅游节目《漫步天涯》主持人。目前专职写作。
喜欢旅行,是个将旅行与生活结合的旅人。生完孩子后才开始写作,无论在哪里,皆乐于与孩子一同成长,探索新事物。2004年起,旅居欧洲近六年,懂中英德日四国语言,在旅欧期间,近距离观察中西方教育观念差异、教育现况,在体验、思考、认知中从容面对孩子的教育,同时也让孩子在生活教育中发现更多,学到更多。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包装和设计都很有意思,封面色彩柔和,给人一种温暖、充满希望的感觉。我之前对“适应力”这个概念有所了解,但总觉得有点抽象,不太清楚具体该如何培养。看到这本书的标题,立刻被吸引了,尤其是“让孩子与世界美好相遇”这句话,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讲理论,更侧重于实践,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帮助我家孩子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书的纸张触感也很好,拿在手里感觉很舒适,这对于一本需要常常翻阅的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细节。书的排版也清晰明了,字体大小适中,阅读起来不会感到吃力。我非常期待能够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如何培养孩子韧性、情商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宝贵指导,希望它能成为我育儿路上的好帮手。
评分我一直认为,现代社会的孩子们面对着比我们父辈更复杂的环境和更多的信息洪流,如何在这样的背景下保持内心的平和与成长,是一门大学问。这本书的名字“适应力”,恰恰触及了我内心深处的担忧和期待。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科学的、基于研究的指导,告诉我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一些潜移默化的方式,帮助孩子建立起强大的内心力量。比如,当孩子遇到挫折时,我们该如何引导?当孩子面对新的环境或人际关系时,我们该如何帮助他们建立自信?书中是否会有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或者是一些可以立即实践的小技巧?我特别希望能看到一些关于如何培养孩子积极心态,以及如何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情绪管理能力的具体方法,毕竟,一个懂得如何与自己的情绪和谐相处,并能积极面对生活中的不确定性的孩子,才能真正拥抱未来。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儿童心理发展的读者,我对能够真正落地、有深度、有启发性的育儿书籍有着非常高的期待。这本书的副标题“让孩子与世界美好相遇”,让我看到了它不仅仅关注孩子个体的成长,更强调了孩子与外部世界的互动和连接。我好奇这本书是否会深入探讨孩子如何理解和接纳世界的多元性,如何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包容性,以及如何引导他们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孩子很容易受到各种信息的影响,书中是否会提供一些策略,帮助孩子辨别信息,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我更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家长理解,培养孩子的适应力,不仅仅是让他们变得“坚强”,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成为一个既能独立自主,又能与他人和谐共处,并且能够从生活中发现美好和乐趣的人。
评分我一直对“潜能激发”这类主题很感兴趣,并且相信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闪光点,关键在于如何去发现和培养。这本书的名字“适应力”让我联想到,真正的适应力,不仅仅是应对困难的能力,更是发现机遇、拥抱变化,并且在过程中不断学习和成长的能力。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家长提供一些切实可触的方法,去发掘孩子的内在潜力,鼓励他们尝试新事物,并且在探索过程中,给予他们恰当的支持和引导。例如,当孩子对某个领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时,我们应该如何进一步引导?当孩子在尝试新事物时遇到瓶颈,我们又该如何鼓励他们坚持下去?我尤其看重那些能够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让他们敢于挑战自我,并且享受学习和成长的过程的建议。
评分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我越来越意识到,未来的世界充满着未知和变数,教会孩子“适应”是多么重要的一项能力。这本书的书名“适应力”直击我的痛点,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超脱于传统教育理论的、更加贴近生活实际的建议。比如,它是否会探讨如何帮助孩子在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如何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让他们能够主动适应并影响世界,而不是被动接受?我期待书中能有一些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案例, illustrating how parents can foster resilience, adaptability, and problem-solving skills in their children through everyday interactions. 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传递一种积极的育儿理念,让家长们相信,培养孩子的适应力,是为了让他们能够以一种更从容、更乐观、更有创造力的方式,去拥抱和创造属于他们的美好未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