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新自然主张:有机生活手册
定价:32.00元
作者:卢亚丽
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04-01
ISBN:978780131961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
商品重量:0.300kg
编辑推荐
追求无污染、零负担的健康自然饮食风潮,盲目消费的时代结束了,21世纪的现代人,不再被商业利益为前提的商品所迷惑,而是用**的标准来选择你所要的——一种单纯、无杂染的生活品味,自然会让你感到舒适与自在。**的具体行动必须从“视地球上所有生物为一整体”的“生态学”观点出发,笨重所有生命,强调人与环境的良性互动,而合乎生态学的简朴生活,将是全面实践**的根本原则。
内容提要
亲近有机本书首先让消费者体会到支持有机的必要,也借由世界各地有机动物的蓬勃发展,让您感受新世纪饮食革命的风潮。有机消费如何做有智慧的消费者?怎样开始健康、有机的每一天?有机哪里买?种种问题,都是本书探讨的重点;并且提供许多有机小常识,让读者更认识有机。健康自然食本篇提供蔬果食用前的处理原理,并且提供11道有机蔬果料理,针对其烹调步骤及营养价值做一整理。自创有机小天地提供有机蔬菜载种须知,并介绍病毒防治、自制堆肥、收成与更土等资讯。全面有机生活提案提供多个实践有机生活的案例,透过他们的实际经验,带给读者一些启发。追求无污染、零负担的健康自然饮食风潮
目录
Part 1 亲近有机
什么是有机?
畅谈有机农耕的时空背景
有机农法与惯行农法
有机其实一点都不贵
新世纪农业复兴引导有机运动
从有机耕作找回健康土壤
有机农耕赋予深层内涵
席卷全球的有机风潮
有机的每一天
平时多吸收相关资讯
透过有机推广团体及有面商店获得相关情报
从有机栽种体会生活乐趣
与菜贩建立熟识关系
耕耘你的小菜园
市民家园
Part 2 有机消费
关于有机验证
验证标章如何产生
如何辨识有机产品
鉴别有机蔬果四要诀
观察有机农场六大要点
有机哪里买?
有机之外的选择
如何选购安全蔬果
危险蔬菜,要小心!
什么样的的食物好少吃
有机小常识
“有机食品”一词的由来为何?
“健康食品”和“有机饮食”一样吗?
含基因改造成分是否还算是有机食品?
“水耕蔬菜”、“安心蔬菜”与“野菜”是否可称为有机蔬菜?
有机蔬果的营养价值比一般蔬果高吗?
如何分辨“鱼目混珠”的假有机?
Part 3 健康自然食
Part 4 自创有机小天地
Part 5 全面有生活提案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我的阅读感受,那就是“赋能”(Empowerment)。这本书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加,更重要的是信心的重建。在接触有机生活之前,我总觉得那是一件非常专业、成本高昂且充满风险的事情,总担心自己会把精心培育的作物搞砸。但书中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展示了即便是最微小的生命个体,只要给予正确的环境和尊重,它们就能展现出惊人的自愈能力和生产力。它巧妙地将自然界“自我调节”的机制,转化成了我们人类可以学习和模仿的范本。特别是关于病虫害防治的部分,它避开了那些化学喷剂的诱惑,而是深入探讨了如何通过生物多样性、环境管理来建立一个稳定的生态平衡系统。这让我感到,我不再是一个需要时刻与自然“对抗”的管理者,而是一个融入系统的协调者。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让你相信,即便是普通人,也能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播撒下真正健康、负责任的生活方式的种子。读完后,感觉自己掌握了一套更强大、更和谐的生活工具。
评分坦白说,我对这类“回归自然”的主题一直抱持着一丝警惕,总担心里面充斥着太多不切实际的浪漫想象,脱离了城市生活的现实限制。然而,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巧妙,它在保持对自然理想的追求的同时,也清晰地指出了在现代城市空间中如何进行“微观实践”。它没有要求读者立刻辞职归隐山林,而是从阳台上的小花盆、窗台上的香草开始教起。尤其是它对“土壤结构”的剖析部分,我以前总以为把土翻松就行了,但书中详细解释了不同颗粒物比例对保水性和通气性的影响,甚至还提供了用身边常见材料来改良土壤的小技巧,非常实用。这种细致入微的指导,显示出作者不仅是理论家,更是一个真正的实践者。它没有提供一个标准化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而是更像一个工具箱,里面装满了各种可能性,鼓励读者根据自己的环境和资源去“组装”出最适合自己的那套方法论。这种开放性和包容性,让我觉得这本书是为“我”而写的,而不是一本通用的说明书。
评分这本书,说实话,拿到手的时候我挺犹豫的。封面设计那种简约的风格,让我以为这是一本偏向理论探讨的艰深著作,可能充满了各种生态学名词和复杂的化学分析,那种我通常不太敢轻易翻开的书。我本来是想找点能立马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找到应用的“干货”,而不是要啃下好几百页的学术论文。然而,当我翻开第一章的时候,那种感觉就彻底改变了。它没有那种居高临下的说教感,反而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生活智慧的老朋友在娓娓道来。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描述的那些关于土壤、关于光照、关于植物生长的细节,不是那种冷冰冰的数据罗列,而是充满了生命力的画面感。比如,书中关于如何“倾听”植物需求的那一段,简直太有意思了,它引导你放下手机和工具,真正去观察叶片的颜色变化和姿态,这本身就是一种冥想。我立刻就想到了我家后院那块总是长不好的菜地,可能我过去只是在“管理”它,而不是在“合作”它。这本书真正做到了将深奥的自然哲学,用一种非常接地气、人人都能理解的语言进行转译,让人读完之后,迫不及待地想卷起裤腿,走到户外去实践一番。它更像是一本引导心灵回归朴素、重建人与自然连接的指南,而非一本纯粹的操作手册,这一点我非常欣赏。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配图风格,是我非常欣赏的另一个维度。在如今充斥着高饱和度、过度修饰图片的时代,它选择了克制且高雅的视觉语言。插图大多采用素描或水彩风格,线条简洁,重点突出,绝不喧宾夺主。很多关键的步骤图,比如如何正确修剪枝条、如何识别常见的病虫害迹象,都处理得非常清晰,几乎不需要文字过多解释就能心领神会。这种“少即是多”的设计理念,完美地契合了其倡导的“自然、简洁”的主题。阅读体验极佳,眼睛不会感到疲劳,反而能从中感受到一种视觉上的宁静。更让我惊喜的是,它对一些传统园艺知识的“去伪存真”环节。作者没有盲目推崇所有古老的做法,而是结合现代科学认知,对一些流传已久的“经验之谈”进行了审慎的检验和修正,这种严谨的态度,大大增加了这本书的可信度。它既尊重传统智慧的价值,又不迷信权威,保持了批判性的探索精神。
评分初读此书,我最受触动的是其叙事中蕴含的强大情感张力。它并非那种冷漠的、纯粹的工具书,相反,它贯穿着一种对生命周而复始、相互依存的深刻敬畏感。作者在描述一个简单的堆肥过程时,似乎融入了对时间、腐朽与新生的哲思,读起来让人感觉像是经历了一次微缩的宇宙循环。我特别喜欢其中一个章节,详细记录了作者多年来在不同季节观察同一棵老树的细微变化,从嫩芽初绽的脆弱,到盛夏的繁茂,再到秋叶的壮烈告别,那种陪伴感和专注力,是现代生活节奏下我们早已遗忘的奢侈品。这种文学性的表达,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有机”概念变得鲜活且富有诗意。很多关于“可持续”的讨论往往陷入环保口号的泥潭,但这本书的高明之处在于,它将可持续性内化为人格的一部分,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活态度。看完后,我开始重新审视我扔掉的每一个厨余,思考它们本该去往何处,这种思维上的重塑,远比学习任何一个新技巧来得更为深刻和持久。它让人意识到,我们所做的每一个选择,都在塑造我们所栖居的世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