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风靡日本的小学生营养食谱
:42.00元
作者:(日)松丸奖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8-01
ISBN:978712230051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1.日本于1954年颁布了《学校供食法》,明确营养午餐增进学生健康的目标。这直接促成了日本人身高的增长速度在过去几十年间要远高于中国。中国相关的法律也在筹备中,比如北京的《北京市中小学校健康食堂十条指导准则》,每所学校至少要配备一名营养师等。
内容提要
日本每年都会举办全国校餐大赛,在第8届全国校餐大赛中,本书作者松丸奖率领的青柳小学在2200所参赛学校中脱颖而出,荣膺冠军。在本书中,作者从自己就职的青柳小学校餐食谱中精选出46款,从主菜到甜品,种类丰富多样、各具特色。此外,作为一名营养师,作者把工作中点点滴滴的心得体会总结成制作营养餐的要点,一一写入书中,这同样适用于每个家庭在家中为孩子烹制健康饮食。
目录
作者介绍
松丸奖(东京文京区青柳小学营养师)1983年生于日本千叶县。毕业于“华学园营养专业学校”。第8届日本全国校餐大赛冠军团队成员。虽然生活在粮食自给率只有1%的东京,但是一直致力于创制以本地特色蔬菜为食材的食谱。为了能让孩子们吃得高兴、吃出健康,在汤汁制做、色彩搭配方面倾尽心血,是受全校学生喜欢的“帅哥”营养师。
文摘
序言
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是想解决我家孩子挑食的问题,听说日式食谱很注重食材的形状和趣味性。书中确实有一些关于如何将蔬菜切成可爱形状的技巧介绍,比如用海苔做出小动物的眼睛,或者将胡萝卜雕刻成花朵。这部分内容,我的确觉得很有启发性,它成功地激起了我尝试的欲望,我也确实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练习了书中介绍的几种简单的“切花”技巧。然而,这些技巧的背后,往往需要搭配一些制作起来非常耗时的“主菜”。比如,一个精致的“烤鱼定食”,光是鱼肉的腌制和烤制时间就超过了40分钟,而孩子在那40分钟里是不会乖乖等着吃饭的。所以,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高投入,高回报,但回报周期太长”。它展示的画面是完美的,但实现这个完美画面所需要的时间投入,与现实中家长们恨不得一分钟能做两道菜的窘境是相悖的。我更期待的是,如何在20分钟内,利用常见的食材,快速组合出具有日本风格的健康便当,而不是那种需要提前一天准备酱汁、第二天早上花大量时间摆盘的复杂流程。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风靡日本的小学生营养食谱》听起来就让人充满期待,尤其对于关注孩子健康成长的家长来说,简直是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我满心欢喜地翻开它,希望能找到一些操作性强、食材易得,又能让家里的“小神兽”们爱不释口的食谱。我首先被吸引的是那些色彩鲜艳的插图,那些搭配得当的便当和餐点,简直是艺术品,让人看了就食欲大增。不过,当我深入阅读其中的章节时,我发现这本书的重点似乎更偏向于理论的阐述,而不是我期待的那种手把手教你如何快速搞定一顿营养午餐的实操指南。它花了大篇幅去解释日本学校供餐制度的精妙之处,比如如何平衡宏量营养素、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比例,这一点固然专业,但对于时间紧张的上班族父母来说,可能显得有些“高冷”。我更希望看到的是,如何用最少的烹饪时间,将这些复杂的营养学知识转化为厨房里简单易行的步骤。比如,它提到“一汁三菜”的原则,但后续的食谱大多需要比较精细的准备工作,对于日常三餐来说,执行起来难度系数偏高。这本书的理念非常先进,但实用性上,我觉得还有提升的空间,希望未来能有更多专注于“快手营养餐”的进阶篇。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整体印象是“严谨到有些刻板”。从营养学角度来看,它无疑是教科书级别的优秀作品,对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比例控制达到了令人称赞的精准度。它成功地让我重新审视了我们日常饮食中对“精制糖分”的过度依赖,这一点是它最大的功德。然而,在将这些科学数据转化为家庭烹饪实践时,这本书显得有些“水土不服”。它似乎假设每一个读者都拥有充足的儿童营养知识背景和无限的耐心。比如,书中对于“发酵食品”的推崇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各种泡菜、味噌、腌菜的配方占据了不小的篇幅,这些制作过程往往需要数日甚至数周的等待。对于一个只想在周日晚上准备好下周一午餐的普通家长来说,这种长周期等待令人望而却步。这本书的价值在于“教育意义”,它塑造了一种健康饮食的标杆,但对于急需在忙碌生活中找到“平衡点”的实用主义者而言,它提供的方案可能过于理想化,缺乏足够的变通性和快速迭代的潜力。它更像是一本“理想国”的饮食指南,而非“烟火气”的厨房必备。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感确实没得说,一看就是精心制作的作品。每一页的留白都恰到好处,让人在阅读时不会感到压迫。不过,随着我深入阅读,我发现它更侧重于“理念灌输”,而非具体的“菜谱执行”。例如,书中用大量的篇幅介绍了日本学校午餐的采购标准和食材季节性,这无疑是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日本的孩子从小就对食物有那么高的鉴赏力。但是,当我翻到实操食谱部分时,我发现很多食材在国内的普通超市里根本找不到,或者价格昂贵到让我望而却步。比如,书中反复提到使用特定品种的“纳豆”或者“鲣鱼干”来制作高汤底,这些东西我跑了三家大型进口超市才勉强找到,而且成本高昂,让我根本没法将它变成每周的固定菜单。说实话,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参考书”或者“文化普及读物”,它告诉你“应该怎么吃”,但对于“怎么用中国胃和中国厨房去实现它”,提供的指引就相对薄弱了。它更适合那些有充足时间和预算,且对日本饮食文化有浓厚兴趣的读者。
评分我买这本书纯粹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毕竟现在市面上的食谱书太多了,大部分都是换汤不换药的“网红菜”。然而,这本书的视角确实有些独到之处,它不像国内很多食谱那样,动不动就强调“大鱼大肉”或者“高油高糖”来取悦孩子的味蕾。它更像是一本关于“饮食哲学”的书籍。我特别喜欢它对“食物原味”的推崇,书中强调的很多烹饪手法,比如清蒸、水煮的比例,明显比我们日常习惯的爆炒要健康得多。但这种健康的代价,有时候就是牺牲了口感上的刺激。我试着做了其中一个“味噌豆腐拌菠菜”,按照书上的比例和配料,成品确实非常清淡,营养师会给它打高分,但我的孩子在尝了一口后,眼神里充满了疑惑,他更习惯于带有一点酱油或麻油的香气。这让我意识到,东西方的饮食习惯差异还是很大的。这本书的价值在于提供了一个“理想模型”,让我们看到健康饮食的上限在哪里,但要让这个理想模型顺利融入到中国家庭的日常餐桌上,还需要我们自己进行大量的“本土化改造”,比如增加一点点调味,或者更换一些本土的蔬菜品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