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为食物辩护-食者的宣言 | 作者 | 迈克尔·波伦(Michael Pollan) / ;岱 |
| 定价 | 49.00元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 ISBN | 9787508661216 | 出版日期 | 2017-05-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精装 |
| 开本 | 大32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如今的食物选择丰富多样,但有些人过量饱食却营养不良,有些人则轻食物而重营养,人们似乎已经混淆了平衡饮食的规则。食品行业的广告、营养学家的观点和媒体信息的植入,让我们被大量虚假信息所误导,事实上,这些加工后的食品正在逐渐取代真实的食物。 |
假如真实的食物要站出来替自己辩护,那么它们要反抗的对象,一个正是食品产业,另一个则是营养科学。
具有“美食奥斯卡”之称的詹姆斯?比尔德奖获得者,美国首屈一指的饮食作家迈克尔?波伦通过对东西方传统饮食的研究,为真正的科学饮食建言,并提出了二十三条关于个人饮食规则的建议,不仅有益于身体健康,也有助于使人获得更大的口腹之乐。毕竟,吃是一件身心愉悦的事。
| 作者简介 | |
| 迈克尔·波伦(Michael Pollan)美国首屈一指的饮食作家,其作品多次获得具有“美食奥斯卡”之称的詹姆斯?比尔德奖。 |
2009年获选《新闻周刊》十大思想,2010年被《时代》周刊评为“全球百位影响力人物”,2013年被《时代》周刊评选为“食物之神”。代表作《杂食者的两难》《烹》《为食物辩护》《吃的法则》至今仍是饮食写作的典范。
现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新闻学教授及科学和环境新闻学奈特项目的主任,但迈克尔?波伦更像是一位热爱田野调查的美食侦探,从农场到超市,再到制作出各种美食的厨房,研究食物从产地到餐桌的过程,同时对饮食文化背后的人类社会困境进行思考。他也是自然爱好者,他将走访田园的体验化作优美而幽默的文字,为工业化食物链下的人类,指出一条古朴、美好且真实可行的路。
| 目录 | |
| 序:一个食者的宣言 V |
部分
营养主义的时代
一从食物到营养素 003
二营养主义 015
三合成食物打入市场 023
四食物科学的黄金时代 031
五脂肪是罪魁祸首 037
六吃得越符合饮食指南,长得越胖 051
七被牺牲的饮食之乐 057
八低脂肪运动 065
九坏科学 071
十营养主义的孩子 091
第二部分
西方饮食与文明病
一你我当中的土著人 099
二房间里的大象 107
三吃的工业化:我们所了解的真相 123
(1)从天然食物到加工食物 130
(2)从复杂到简单 137
(3)从质量到数量 141
(4)从叶片到种子 147
(5)从食物文化到食物科学 155
第三部分
克服营养主义
一逃离西方饮食 163
二只吃食物:食物之定义 173
三以植物为主:吃什么 191
四别吃太多:怎样吃 213
致谢 235
| 编辑推荐 | |
| 吃的理由绝不仅仅是吃本身,食物还关系到快感,关乎人际交往,关乎家庭和精神生活,关系到我们与大自然的关系,也关系到我们自我身份的表达。 |
传统科学认知的转变带来一种日益流行的饮食失调,你到底在吃什么,吃多少,按照怎样的程序吃,用什么来吃,什么时间吃,以及和谁一起吃,是这个时代的命题。
长踞《纽约时报》畅销书,饮食界的“文化担当”止庵、韩国辉、陈晓卿、汪冰倾心推荐,喊你一起好好吃饭。
怎么吃才是一个明智的食者?“不要吃任何你祖母不认识的食物”。二十三条科学饮食规则,打重掌一日三餐的话语权。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价值,在于它重塑了我对某些基本概念的理解框架。在阅读之前,我对很多事情只是基于直觉或社会共识做出判断,但这本书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剖开了那些模糊不清的界限,让我得以用更清晰、更具批判性的视角去审视周遭的一切。它鼓励我们跳出既有的舒适区,去质疑那些被过度美化的光环,去探究隐藏在光鲜外表之下的运作机制。这种颠覆性的体验是罕见的,它迫使我不断地进行自我修正和知识迭代。合上书本时,我发现自己看待世界的“镜头”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那种被知识充盈的满足感是难以言喻的。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绝非昙花一现,它具有持久的回味价值。许多在我阅读时觉得略显晦涩的观点,在放下书本后的几天甚至几周里,依然在我脑海中回响、发酵。每当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与书中主题相关的情境时,那些曾经被忽略的细节和深层含义,都会突然闪现出来,让我对眼前的场景有了全新的解读。这种“活”的知识,而不是死板的文字记忆,才是衡量一本好书的真正标准。它不是让你读完就束之高阁,而是让你将书中的思考方式内化,成为你日常判断和决策的底层逻辑。这无疑是一次深刻而有益的心灵洗礼。
评分从文笔上看,这本书的文字功底扎实得令人叹服。遣词造句之间,透露出一种老练而又充满生命力的文风。有些段落的描写,细腻到仿佛能让人闻到空气中弥漫的气息,感受到皮肤上传来的温度,这种感官上的极大丰富,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沉浸感。同时,作者在逻辑构建上的严密性也值得称赞,每一个论点都有充分的铺垫和有力的支撑,绝非空穴来风。读这本书,就像是在欣赏一场结构精巧的建筑艺术,每一块砖石都摆在恰当的位置,共同支撑起一个宏伟的思想殿堂。即便我对某些观点持有保留意见,也必须承认作者在组织材料和表达意图上的高超技艺。
评分翻开这本厚重的书,我立刻被那种直击人心的力量所吸引。作者的文字仿佛带着一种魔力,将我们从日常的琐碎中抽离出来,引导我们去思考那些看似简单却又无比深刻的议题。那种对当下生活方式的质疑,那种对我们习以为常的“理所当然”的挑战,都让我忍不住停下来,反复咀嚼每一个字句。它不仅仅是在讲述一个故事,更像是在引领一场思想的远征,去探索那些隐藏在表象之下的复杂关联。我尤其欣赏作者那种毫不妥协的批判精神,那种敢于直面现实的勇气,让这本书充满了批判性的张力,同时也带来了思想上的豁然开朗。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的世界观似乎被轻轻地推了一下,那些原本坚不可摧的认知开始松动,取而代之的是更具弹性和深度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其精妙,高潮迭起,引人入胜。它不像某些严肃的学术著作那样干巴巴地堆砌理论,而是巧妙地将复杂的概念融入到生动的场景和富有张力的对话之中。那种娓娓道来的讲述方式,使得即便是初次接触这些领域的人也能轻松跟上作者的思路。我常常在深夜里沉浸其中,完全忘记了时间,被那些细腻入微的观察和层层递进的论证所牵引。最让我震撼的是,作者似乎拥有一种将宏大议题微观化的能力,能够将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全球性问题,与我们个体息息相关的日常选择联系起来,这种强烈的代入感,让阅读体验充满了震撼与反思。它不是让你被动接受信息,而是让你主动参与到这场思想的建构过程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