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正宗好凉茶

自制正宗好凉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犀文资讯 著
图书标签:
  • 凉茶
  • 传统饮品
  • 草药
  • 养生
  • 健康
  • 食谱
  • 自制
  • 解暑
  • 清热
  • 消炎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巧艺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ISBN:9787518016860
商品编码:29906637528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5-07-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自制正宗好凉茶

定价:28.00元

售价:20.4元,便宜7.6元,折扣72

作者:犀文资讯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7-01

ISBN:9787518016860

字数

页码:12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自制正宗好凉茶》精选150道凉茶方剂,以简单易用、对症实用为宗旨,教会大家在家轻松自制正宗好凉茶。广式凉茶是广东省首批“食品文化遗产”之一,以中草药为原料煎泡而成,日常适当饮用可清热解毒、清咽利喉、防感抗感、润肺止咳、清肝明目等。

内容提要

《自制正宗好凉茶》精选151道凉茶方剂,以简单易用、对症实用为宗旨,教会大家在家轻松自制正宗好凉茶。广式凉茶是广东省首批“食品文化遗产”之一,以中草药为原料煎泡而成,日常适当饮用可清热解毒、清咽利喉、防感抗感、润肺止咳、清肝明目等。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王老吉
  王老吉的发明者就是清朝道光年间的鹤山人王泽邦(乳名阿吉)。据说当时有个道士在瘟疫蔓延时传授了一张药方给阿吉,后来阿吉就照方煮茶,帮助百姓成功击退了瘟疫,而这张茶方就是盛行至今的王老吉凉茶。
  配方 Formula
  岗梅根30克,山芝麻、金樱根、金钱草各15克, 千层纸3克, 火炭母、五指柑各12克,布渣叶、淡竹叶各10克,海金沙适量。
  功效 Effect
  清热解暑、除湿生津,适用于四时感冒、发热咽痛、口干尿赤等症。
  制法 Method
  清水4碗煎至1碗,分2次1日服完。
  药理 Pharmacology
  岗梅根清热解毒,止渴生津;山芝麻凉血泻火,滑肠通便;金樱根、海金沙、金钱草消热解毒,利尿消炎;千层纸润肺止咳;火炭母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五指柑解表发汗,祛风除湿;布渣叶消积除滞;淡竹叶清火除烦。
  禁 忌 Taboo
  孕妇慎服。
  ……

序言

008 王老吉
009 斑砂
010 平肝清热茶
011 桑菊茶
012 单方火麻仁
014 参麦益气茶
015 竹叶清心茶
015 洋参麦冬茶
016 淡竹叶根茶
017 茅根竹蔗水
018 荷叶凉茶
019 薄荷凉茶
020 香兰凉茶
021 陈皮凉茶
021 鲜藕凉茶
022 消暑冬瓜茶
022 西瓜皮凉茶
023 淡盐凉茶
023 菊花茶
024 雪梨菊花茶
025 绿豆菊花茶
026 胡萝卜马蹄水
026 青草茶
028 三根救喉茶
029 百部桑杏茶
029 玄参茶
030 清音蝴蝶茶
031 芦根开声茶
032 黄子清音茶
033 橄榄酸梅茶
034 金芦清咽茶
034 清咽解毒茶


《古籍修复与保护: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创新》 简介: 本书深入探讨了中国古籍修复与保护领域的历史沿革、核心技术、现代发展与未来趋势。我们旨在为文物保护工作者、图书馆及档案馆专业人员、古籍修复领域的学徒以及所有对传统工艺和文化遗产保护抱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提供一本全面、深入且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参考著作。 第一部分:古籍的生命周期与历史脉络 第一章:纸质文献的脆弱性与保护的必要性 本章首先阐述了纸张、丝绸、竹简、木牍等传统载体材料的化学与物理特性,分析了微生物侵蚀、光照、温湿度波动、虫害以及人为操作不当等多种因素对古籍造成的损害机理。详细介绍了“急救”处理的重要性,包括霉变书籍的隔离、水分失控的稳定化处理等紧急措施,强调预防性保护策略远胜于事后抢救。 第二章:中国古籍保护思想的演变 追溯自汉代典籍的收藏管理,至魏晋南北朝对泥金写本的维护,重点梳理了宋代官修书院对典籍保护制度的建立。深入剖析了明清时期私家藏书楼如天一阁等在防火、防潮、防虫方面的独特经验与建筑智慧。探讨了近代西方图书馆学理论引入后,中国传统保护理念与现代科学保护理念的碰撞与融合过程。 第三章:早期修复技术概述 本章集中介绍在现代科学技术介入之前,中国工匠所采用的主要修复手段。详细描述了“打捞”、“挖补”、“接色”、“镶补”等传统技艺的原始操作流程。通过对大量宋元善本的实例分析,揭示了古代修复师如何在材料限制下,最大限度地恢复书籍的形制与可读性,同时也批判性地分析了早期修复中可能出现的过度干预或材料不兼容的问题。 第二部分:核心修复技术与材料科学 第四章:纸张的物理与化学分析 本章是技术核心之一。详细介绍了用于分析古籍纸张成分的现代检测方法,如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荧光光谱(XRF)以及纤维素微晶结构的测定。重点阐述了如何根据纸张的纤维种类、浆料添加物及酸碱度(pH值)来制定个性化的修复方案,避免“一刀切”的修复模式。 第五章:去酸与酸化控制 酸性残留是导致现代纸张脆化的主要原因。本章系统介绍了干法去酸(如使用碳酸镁、氧化镁粉末)和湿法去酸(如非水溶液去酸、水溶液去酸)的优缺点及操作规范。特别讨论了针对不同类型纸张(如宋代麻纸、清代皮纸)的去酸剂选择和浓度控制,以及去酸后书籍的长期稳定性监测。 第六章:补纸技术与纤维重建 这是最考验修复师技艺的部分。详细拆解了“散洋灰法”、“抄纸法”和“浸渍搭接法”等核心补纸技术。重点讲解了如何选用合适的修复用纸——如宣纸、皮纸、仿古纸——并使用天然淀粉类胶料(如虫胶、糯米胶、小麦淀粉胶)进行精确的纤维层面对接。通过高清图解展示了如何通过手工操作实现新旧纤维的自然融合,达到“隐形”修复的效果。 第七章:装帧的恢复与加固 涵盖了经折装、蝴蝶装、线装(以及改良的线装)的结构恢复。详细介绍了如何重新制作或修复书脊的“鱼鳞胶”或“骨胶”,如何处理脱胶的封面纸张,以及对卷轴类文献进行重新裱糊和轴杆的维护。强调了在恢复装帧的同时,必须考虑书籍在未来储存环境中的受力平衡。 第三部分:数字化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第八章:高精度数字采集与元数据管理 本章转向信息技术在古籍保护中的应用。介绍了高分辨率扫描仪、多光谱成像技术(如紫外、红外反射)在揭示墨迹、印章和早期修复痕迹方面的作用。详述了制定符合国际标准(如METS/ALTO)的元数据方案,确保数字副本的长期可检索性和上下文完整性。 第九章:环境控制与灾害预防 深入分析了图书馆和库房的温湿度动态控制系统(HVAC)。探讨了理想的储存环境参数(如温18±2°C,相对湿度50%±5%)及其季节性调整策略。重点介绍了针对火灾、水淹等突发灾害的应急响应预案(ERP)的建立、人员培训与物资储备。 第十章:当代修复中的伦理争议与创新实践 本书的收官部分着眼于未来。讨论了“最小干预原则”与“可逆性原则”在修复中的实践困境。介绍了利用生物酶技术进行脱酸、利用纳米材料进行纤维增强等前沿研究方向。通过多个国际合作修复案例的对比分析,引导读者思考如何在尊重历史真实性的前提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确保珍贵古籍的“永续保存”。 附录: 古籍修复常用材料标准、常用工具图谱、重要修复术语英汉对照表。

用户评价

评分

对于我来说,制作凉茶更多的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小时候,外婆总会根据节气和我的身体状况,熬煮一锅暖暖的凉茶,那种味道至今难忘。现在的生活节奏太快,很多时候都忽略了这种简单而又温暖的关怀。《自制正宗好凉茶》这本书,我希望它不仅仅是一本食谱,更能唤醒我内心深处对这份传统饮品的情感连接。我希望书中能有一些关于不同草本植物的“故事”,比如它们在民间流传的传说,或者在传统医学中的重要地位。我期待看到作者用充满温度的语言,讲述制作凉茶的每一个细节,让我感觉就像在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辈身边学习一样。会不会有一些关于如何营造“凉茶时光”的建议?比如,在什么场景下适合喝什么凉茶?如何用最简单的方式,将这份健康和温暖传递给家人?这本书,对我而言,或许能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情感与健康的桥梁。

评分

哇,终于盼到这本《自制正宗好凉茶》啦!一直以来,我都在寻找一些能在家轻松制作、又能真正喝出健康和美味的饮品配方,尤其对传统中式凉茶情有独钟。市面上很多凉茶包,不是味道寡淡,就是配方不明,喝起来总觉得少了点什么。看到这本书的标题,我简直眼前一亮!“自制”、“正宗”、“好凉茶”,这几个词简直是我的心头好。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我走进一个神奇的凉茶世界,让我了解不同草本植物的药用价值,以及它们如何巧妙地搭配,才能调出既清热解毒、又口感宜人的饮品。我尤其好奇书里会不会分享一些关于如何辨别药材品质、储存方法,甚至是不同季节适合饮用的凉茶建议。如果能有关于凉茶背后文化故事的介绍,那就更棒了!总之,我迫不及待想翻开它,让我的厨房充满草本的清香,让我的身体感受到这份来自大自然的馈赠。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很吸引人,那种素雅却又不失活力的感觉,让我觉得制作出来的凉茶一定会是那种清爽自然的。我一直认为,真正的“好凉茶”,不应该只是为了“治病”,它更应该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对身体的呵护,一种对自然的亲近。我希望《自制正宗好凉茶》能够教会我如何从食材的选择开始,就做到精益求精。比如,如何区分新鲜的草本和干燥的药材?如何挑选那些没有添加剂、没有硫磺熏制过的优质原料?书中会不会有关于采购渠道的建议,或者辨别药材优劣的技巧?我渴望掌握这些基础知识,这样才能确保我亲手制作的每一杯凉茶,都是纯粹而健康的。我还期待书中能有一些创意性的配方,比如在传统凉茶的基础上,加入一些水果、鲜花或者其他香料,创造出独具个性的口味,让“喝凉茶”这件事变得更加有趣和时尚。

评分

拿到《自制正宗好凉茶》这本书,第一感觉就是它的厚重感,似乎每一页都承载着满满的智慧和经验。我一直对“正宗”这个词特别敏感,这代表着一种传承和不懈的追求。很多时候,我们所谓的“凉茶”,可能只是简单的几味草药煮水,并没有深入挖掘其精髓。《自制正宗好凉茶》这本书,从我粗略翻阅的几页来看,似乎并非如此。我注意到书中在介绍某些药材时,会详细说明其产地、性味归经,甚至还有历史渊源,这让我觉得作者在内容上是下了大功夫的。我特别关注一些传统配方,比如经典的五花茶、菊花茶、罗汉果茶等等,想看看作者是如何解读和创新它们的。书中会不会提到如何根据个人体质来选择合适的凉茶?会不会有针对不同症状(比如上火、喉咙痛、肠胃不适)的专属配方?这些都是我非常感兴趣的地方,相信这本书能满足我对“正宗”凉茶的探索欲望,让我真正理解并学会制作出对身体有益的饮品。

评分

我一直秉持着“食疗大于药疗”的理念,相信大自然馈赠的草本力量能够温和有效地调理身体。《自制正宗好凉茶》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我特别想了解书中关于“循序渐进”的制作方法。很多时候,接触到复杂的配方,会让人望而却步,但我相信本书会提供一个易于上手的入门指导。比如,从最基础、最常见的几种草本开始,教会我如何掌握火候、掌握比例,如何根据个人口味进行微调。我希望书中能提供清晰的步骤分解,配以精美的图片,让我能够直观地理解每一个操作。另外,我对于“养生”这个概念非常看重,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通过饮用凉茶来达到长期养生保健的效果。书中会不会有关于长期饮用某些凉茶的注意事项?会不会有关于如何根据不同身体需求,制定个性化凉茶饮用计划的指导?我对这本书的期待,就是它能成为我健康生活方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让我能够轻松地将这份古老的智慧融入现代生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