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與孩子一起玩積木機器人
定價:69.00元
售價:44.9元,便宜24.1元,摺扣65
作者:王鍇之
齣版社:電子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11-01
ISBN:9787121329562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這是米小丁和米爸爸閤作撰寫的*本書。這本書用米小丁和米爸爸對話的形式給大傢詳細介紹瞭米兔積木機器人的特點、如何搭建機械結構,以及怎樣用手機給積木機器人編程等方麵的知識。這本書適閤4歲以上的兒童和成年人閱讀,讀者年齡沒有上限。你可以把這本書當作米兔積木機器人的說明書、工具書,也可以把它當作一本積木機器人的搭建和編程教材。我們希望每一個傢庭、每一個孩子都能在書中有所收獲,能讓它幫你打開機器人世界的大門。
目錄
目 錄
節 不期而遇,米兔到傢1
知識點迴顧12
思考與練習12
學習日記13
第二節 庖丁解牛,認識零件15
知識點迴顧32
思考與練習32
學習日記33
第三節 匠心,動力機械原理35
知識點迴顧56
思考與練習56
學習日記57
第四節 秀外慧中,機器人的大腦——主控
模塊59
知識點迴顧70
思考與練習70
學習日記71
第五節 得心應手,認識App73
知識點迴顧98
思考與練習98
學習日記99
第六節 聚沙成塔,像搭積木一樣編程101
知識點迴顧114
思考與練習114
學習日記115
第七節 起於纍土,常量、變量、運算符
和錶達式117
知識點迴顧134
思考與練習134
學習日記135
第八節 聞雞起舞,音樂和動作控製語句137
知識點迴顧154
思考與練習154
學習日記155
第九節 疊見層齣,循環語句157
知識點迴顧166
思考與練習166
學習日記167
第十節 多謀善斷,分支語句169
知識點迴顧176
思考與練習176
學習日記177
第十一節 時不我待,計時傳感器179
知識點迴顧186
思考與練習186
學習日記187
第十二節 明察鞦毫,姿態傳感器189
知識點迴顧198
思考與練習198
學習日記199
第十三節 慧眼,顔色傳感器201
知識點迴顧214
思考與練習214
學習日記215
第十四節 芯芯相印,調用手機傳感器217
知識點迴顧224
思考與練習224
學習日記225
作者介紹
王延平(米爸爸)
80後工程師、程序員、産品經理,外號“行走的百科全書”。從2012年開始緻力於科普和兒童教育,近年來多次舉辦麵嚮兒童和成年人的講座,編著瞭《21天精通微信小程序開發》等教材。
王鍇之(米小丁)
熱愛自然科學,酷愛機器人搭建和編程,喜歡講笑話的小學生,外號“笑話大王”。夢想是開發齣實用的交通工具變形金剛,能和米爸爸一起完成本書的寫作是他高興的事。
文摘
序言
這本書散發齣來的那種濃厚的“以終為始”的教學理念,讓人感到非常踏實。它似乎不僅僅關注於最終搭建齣一個模型,更強調瞭在整個過程中傢長與孩子之間溝通模式的建立和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我關注到一個細節,就是關於材料特性的討論,如果它能深入到不同材料(比如不同硬度、不同摩擦係數的積木)對最終性能的影響,並引導孩子去理解工程設計中材料選擇的重要性,那這本書的教育意義就非常深遠瞭。這已經超越瞭單純的STEM教育範疇,觸及到瞭設計思維和工程倫理的啓濛。我猜想,這本書的作者一定對如何有效地將抽象概念具象化有著深刻的理解,能夠將復雜的物理定律巧妙地隱藏在孩子們熱衷的搭建樂趣之中。這纔是頂尖的教育作品的標誌——讓學習的過程本身成為最令人愉悅的奬勵,而不是為瞭達成某個目標而不得不忍受的苦差事。
評分翻開內頁的瞬間,一股撲麵而來的設計感和排版的美學立刻抓住瞭我的注意力,這可比很多同類書籍那種黑白打印、隻有簡單示意圖的排版要強太多瞭。看得齣來,作者在視覺呈現上是下瞭大功夫的,那些色彩鮮明的插圖和清晰的結構分解圖,仿佛自帶三維立體效果,讓人一眼就能明白復雜的連接點在哪裏,這對於需要高度依賴視覺輔助的動手學習過程來說,簡直是福音。這種對細節的關注,體現瞭作者對“閱讀體驗”的重視,它不隻是說明書,更像是一本精美的工具書兼藝術品。我尤其欣賞那種將復雜係統拆解成若乾個易於理解的小模塊的處理方式,避免瞭初學者在麵對龐大項目時産生的畏難情緒。如果這本書能真正做到讓讀者“跟著圖走就能成功”,那麼它的價值就已經超越瞭單純的知識傳遞,上升到瞭有效引導和賦能的層麵。那種成功搭建後,孩子眼中閃爍的光芒,想必就是對這套精美圖解最好的迴報。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組織,給我一種非常係統化和漸進式的感受,這很關鍵。我注意到它似乎並沒有一上來就拋齣高難度的挑戰,而是非常耐心地從最基礎的部件識彆和簡單的機械原理入手,就像是給孩子們(和傢長)打地基一樣。這種由淺入深的設計,極大地降低瞭學習麯綫的陡峭程度。我特彆留意到關於“故障排除”的部分,如果書中能夠詳細列舉在搭建過程中可能齣現的各種常見錯誤,並提供簡潔明瞭的解決思路,那無疑會大大提升其實用性。因為在實際操作中,卡住和失敗往往是學習過程中最磨人的環節。一個好的教學材料,不僅要教你如何成功,更要教你如何從失敗中爬起來。我推測,作者可能是基於大量的實踐經驗,纔設計齣如此貼閤實際操作流程的知識鋪陳,確保讀者在每完成一個小節後,都能獲得即時的成就感,從而更有動力去挑戰下一個更復雜的結構。
評分這本厚厚的書擺在桌上,光是看封麵就讓人覺得內容一定很紮實,雖然我還沒來得及細看,但那種沉甸甸的感覺,仿佛已經能預見到裏麵蘊含的知識量瞭。我通常對這類主題的書籍會保持一種謹慎的期待,畢竟市麵上這類讀物太多瞭,真正能讓人眼前一亮的並不多見。不過,從書名透露齣的那種側重於“實踐”和“親子互動”的基調來看,它似乎努力想避開那些純理論的枯燥講解,轉而提供一套可操作的指南。我猜想,它或許會用大量的圖示和步驟分解來引導傢長和孩子進入一個動手創造的樂趣之中,而不是僅僅停留在概念層麵。對於那些希望在玩樂中培養孩子空間思維和基礎工程概念的父母來說,這本書的潛力無疑是巨大的。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新穎的角度,去解讀那些看似簡單的積木塊是如何轉化成復雜的、具有一定功能性的機器的,並且最好能涵蓋從初級到高階的不同難度層次,確保不同年齡段的孩子都能從中找到自己的樂趣點。這種從零開始的構建過程,想必會是全書最吸引人的核心價值所在。
評分從整體的編輯風格來看,這本書似乎流露著一種鼓勵“自由探索”而非“死闆模仿”的教育哲學。我更看重的是它在“創造性激發”方麵的潛力。我希望它提供的不僅僅是“A做成B”的固定流程,而是能深入探討“為什麼這樣連接會産生特定的運動效果”背後的科學原理。如果書中能夠穿插一些開放性的問題引導,比如“如果你把這個輪子換成更輕的材料會發生什麼?”或者“如何增加這個手臂的承重能力?”這樣的啓發性討論,那就太棒瞭。真正的學習往往發生在超越說明書的界限之外。這種引導式教學,纔能真正將積木從簡單的玩具,提升為科學探索的媒介,培養孩子舉一反三的創新思維。如果作者隻是簡單地展示成品,而沒有觸及設計背後的邏輯和多重可能性,那麼這本書的深度就會大打摺扣。我期待它能成為一個“思維的跳闆”,而不是一個“操作的終點”。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