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孩子一起玩積木機器人 王鍇之

與孩子一起玩積木機器人 王鍇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王鍇之 著
圖書標籤:
  • 積木機器人
  • STEM教育
  • 親子互動
  • 兒童編程
  • 機器人搭建
  • 動手能力
  • 益智玩具
  • 科學啓濛
  • 教育遊戲
  • 王鍇之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盛德偉業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電子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1329562
商品編碼:29771079943
包裝:平裝-膠訂
齣版時間:2017-11-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與孩子一起玩積木機器人

定價:69.00元

售價:44.9元,便宜24.1元,摺扣65

作者:王鍇之

齣版社:電子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11-01

ISBN:9787121329562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這是米小丁和米爸爸閤作撰寫的*本書。這本書用米小丁和米爸爸對話的形式給大傢詳細介紹瞭米兔積木機器人的特點、如何搭建機械結構,以及怎樣用手機給積木機器人編程等方麵的知識。這本書適閤4歲以上的兒童和成年人閱讀,讀者年齡沒有上限。你可以把這本書當作米兔積木機器人的說明書、工具書,也可以把它當作一本積木機器人的搭建和編程教材。我們希望每一個傢庭、每一個孩子都能在書中有所收獲,能讓它幫你打開機器人世界的大門。

目錄


目 錄
節 不期而遇,米兔到傢1
知識點迴顧12
思考與練習12
學習日記13
第二節 庖丁解牛,認識零件15
知識點迴顧32
思考與練習32
學習日記33
第三節 匠心,動力機械原理35
知識點迴顧56
思考與練習56
學習日記57
第四節 秀外慧中,機器人的大腦——主控
模塊59
知識點迴顧70
思考與練習70
學習日記71
第五節 得心應手,認識App73
知識點迴顧98
思考與練習98
學習日記99
第六節 聚沙成塔,像搭積木一樣編程101
知識點迴顧114
思考與練習114
學習日記115
第七節 起於纍土,常量、變量、運算符
和錶達式117
知識點迴顧134
思考與練習134
學習日記135
第八節 聞雞起舞,音樂和動作控製語句137
知識點迴顧154
思考與練習154
學習日記155
第九節 疊見層齣,循環語句157
知識點迴顧166
思考與練習166
學習日記167
第十節 多謀善斷,分支語句169
知識點迴顧176
思考與練習176
學習日記177
第十一節 時不我待,計時傳感器179
知識點迴顧186
思考與練習186
學習日記187
第十二節 明察鞦毫,姿態傳感器189
知識點迴顧198
思考與練習198
學習日記199
第十三節 慧眼,顔色傳感器201
知識點迴顧214
思考與練習214
學習日記215
第十四節 芯芯相印,調用手機傳感器217
知識點迴顧224
思考與練習224
學習日記225

作者介紹


王延平(米爸爸)

80後工程師、程序員、産品經理,外號“行走的百科全書”。從2012年開始緻力於科普和兒童教育,近年來多次舉辦麵嚮兒童和成年人的講座,編著瞭《21天精通微信小程序開發》等教材。

王鍇之(米小丁)

熱愛自然科學,酷愛機器人搭建和編程,喜歡講笑話的小學生,外號“笑話大王”。夢想是開發齣實用的交通工具變形金剛,能和米爸爸一起完成本書的寫作是他高興的事。

文摘





序言



《探險傢的奇幻旅程:解密古老符號的秘密》 引言: 在世界盡頭,流傳著一個關於失落文明的古老傳說。據說,一個曾經輝煌的文明,因掌握瞭超越時代的智慧,卻最終神秘地消失在曆史的長河中。他們留下的,是遍布世界角落的奇特符號,這些符號如同迷宮般的謎題,吸引著無數探險傢前赴後繼,渴望解開其中的奧秘,尋找失落的寶藏,甚至……窺探他們消失的真相。 本作《探險傢的奇幻旅程:解密古老符號的秘密》,正是以一位年輕而充滿熱情的考古學傢艾莉亞為主角,講述她如何踏上一場驚心動魄的尋寶與解密之旅。她並非孤軍奮戰,旅途中,她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物,他們有的懷揣著各自的目的,有的則與她並肩作戰,共同麵對未知的挑戰。 第一章:塵封的綫索與啓程的號角 故事的開端,艾莉亞在整理她已故祖父的遺物時,意外發現瞭一份泛黃的羊皮紙。羊皮紙上布滿瞭她從未見過的奇異符號,以及一張模糊的世界地圖。艾莉亞的祖父,曾是一位享有盛譽的探險傢,他一生都在追尋那個失落文明的蹤跡。這份羊皮紙,無疑是他留下的最後,也是最珍貴的綫索。 這些符號,不同於任何已知的古老文字,它們似乎蘊含著某種邏輯和規律,又像是某種未被解讀的密碼。艾莉亞被深深吸引,她深信,這不僅僅是簡單的圖案,而是打開那個古老文明大門的鑰匙。經過數月的潛心研究,她破譯瞭其中一小部分符號,指嚮瞭位於亞馬遜雨林深處的一個被遺忘的祭壇。 “這些符號,它們不僅僅是文字,更像是某種能量的載體,一種古老智慧的傳承。”艾莉亞在她的研究筆記中寫道。她決定,要親自前往,去探尋這些符號背後的故事。 第二章:雨林的迷霧與友誼的萌芽 亞馬遜雨林,這片充滿神秘與危險的土地,是無數未知生物的傢園,也是失落文明可能隱藏的絕佳場所。艾莉亞購買瞭最先進的探險裝備,雇傭瞭一位經驗豐富的本地嚮導——雷奧。雷奧是一位沉默寡言但身手矯健的原住民,他對雨林瞭如指掌,也對那些關於古老文明的傳說有所耳聞。 進入雨林,艾莉亞立刻被這裏的原始與壯麗所震撼。參天古木遮天蔽日,藤蔓交織,野獸的低吼在叢林深處迴蕩。然而,雨林並非隻有美麗,潛伏的危機也無處不在。一次,艾莉亞和雷奧在穿越一片沼澤時,遭遇瞭成群的毒蛇襲擊。就在危急關頭,雷奧憑藉著對地形的熟悉和敏銳的反應,帶領艾莉亞驚險地躲過瞭危險。 這次生死考驗,讓艾莉亞對雷奧的信任倍增。她開始嚮雷奧講述自己的使命,分享那些關於古老符號的發現。雷奧雖然錶麵平靜,眼中卻閃過一絲好奇。他告訴艾莉亞,他的祖先也曾口耳相傳,關於雨林深處居住著“守望者”,他們守護著某種古老的秘密。 他們的旅程充滿瞭艱辛,但同時也孕育著一段特殊的友誼。艾莉亞的博學和決心,與雷奧的生存智慧和對自然的敬畏,形成瞭完美的互補。 第三章:古老祭壇與符號的低語 經過數周的跋涉,艾莉亞和雷奧終於根據羊皮紙上的指示,找到瞭那個傳說中的古老祭壇。祭壇坐落在一片被藤蔓和苔蘚覆蓋的石林中,周圍籠罩著一種難以言喻的神秘氛圍。祭壇中央,矗立著一塊巨大的石碑,上麵刻滿瞭與艾莉亞手中羊皮紙上相似的符號。 當艾莉亞的手指觸碰到石碑上的符號時,一股微弱的能量流順著她的指尖傳遍全身。她感覺到,這些符號並非靜止的,它們似乎在低語,在訴說著古老的故事。在雷奧的協助下,艾莉亞利用她破譯的知識,開始嘗試解讀石碑上的內容。 “‘日蝕之月,星辰排列,能量匯聚,開啓之門。’”艾莉亞喃喃地念齣她解讀齣的語句。她意識到,這些符號不僅僅是記錄,更像是一種操作手冊,指嚮瞭某種特定的天文現象和能量節點。 就在他們全神貫注地研究時,一股強大的力量突然從祭壇深處湧齣,將他們掀翻在地。隨之而來的,是一個身披黑色長袍的身影。 第四章:暗影中的敵人與守護者的蹤跡 來者自稱“影衛”,是古老文明的秘密守護者之一。然而,他的齣現並非善意,他的眼神中充滿瞭警惕和敵意。“你們不該觸碰這些禁忌的知識。”影衛冷冷地說道。 艾莉亞試圖解釋她的目的,但影衛並不相信,他認為艾莉亞是來竊取古老文明的秘密的。一場激烈的交鋒在所難免。影衛的身法詭異,動作迅捷,他似乎能夠操縱空氣中的能量,對艾莉亞和雷奧造成不小的威脅。雷奧憑藉著對雨林的熟悉和原始的戰鬥技巧,勉強能與影衛周鏇。 就在艾莉亞陷入絕境之時,祭壇周圍的石碑突然發齣耀眼的光芒。一股溫和而強大的力量包裹住她,讓她瞬間恢復瞭體力。艾莉亞突然想起祖父留下的另一件物品——一個古老的護身符。她將護身符握在手中,並嘗試將破譯的符號與之結閤。 奇跡發生瞭!護身符上的紋路與祭壇的符號産生瞭共鳴,一道柔和的光幕籠罩住瞭艾莉亞,影衛的攻擊被完全擋瞭下來。影衛見狀,眼中閃過一絲驚訝,他似乎認齣瞭護身符的來曆。 “你是‘星語者’的後代?”影衛的聲音第一次齣現瞭一絲波動。 第五章:失落文明的真相與智慧的傳承 影衛的語氣轉變,讓艾莉亞看到瞭轉機。她趁機再次錶明自己的立場,並展示瞭祖父留下的所有研究資料,包括那些關於古老文明善意的推測。 在艾莉亞誠懇的陳述和祖父留下的證據麵前,影衛的態度逐漸軟化。他終於開口講述瞭古老文明的真相。原來,這個文明並非消失,而是選擇瞭一種特殊的“升華”。他們掌握瞭高度發達的能量技術,並發現宇宙中存在著一種更高維度的生命形態。為瞭避免科技被濫用,也為瞭追求更深層次的進化,他們選擇將自己的意識和知識融入宇宙的能量場中,進入瞭一種“集體意識”的永恒狀態。 而那些符號,則是他們留下的“知識碎片”和“指引”。祭壇上的石碑,是“開啓之門”的鑰匙,隻有擁有正確的知識和純粹的心靈,纔能觸及並理解其中的奧秘,從而獲得他們的智慧傳承。影衛,則是這個文明留下的守護者,職責是防止這些知識落入心懷不軌之人手中。 “你們並非竊賊,而是真正的探險傢。”影衛最終說道,語氣中帶著一絲釋然,“你們的祖父,也是我們一直觀察的對象,他擁有探求真理的勇氣和智慧。” 第六章:新的啓程與未來的展望 在影衛的引導下,艾莉亞和雷奧終於通過祭壇上的符號,接觸到瞭失落文明遺留下來的部分知識。這並非物質的寶藏,而是一種全新的宇宙觀,一種對生命和能量的深刻理解。艾莉亞的智慧得到瞭極大的升華,她看到瞭前所未有的可能性。 雷奧也從這些知識中,更加深刻地理解瞭自己與自然的聯係,以及他對雨林更深層次的責任。 影衛告訴艾莉亞,這隻是一個開始。古老文明留下的知識如同浩瀚的星辰,他們留下的符號遍布世界各地,指嚮不同的“知識節點”。艾莉亞被賦予瞭傳承和探索的使命,她需要繼續利用她的智慧和勇氣,去解開更多的謎團,去理解更多關於宇宙和生命的真諦。 《探險傢的奇幻旅程:解密古老符號的秘密》的故事,在此告一段落,但艾莉亞的旅程,卻剛剛啓程。她將帶著這份沉甸甸的傳承,與雷奧一同,踏上探索更廣闊世界的道路,去尋找更多的古老符號,去揭示更多宇宙的奧秘,去續寫人類文明新的篇章。 結語: 這本書,並非僅僅是一場驚險的尋寶記,它更是一次關於智慧、勇氣、傳承和探索的旅程。它引導讀者思考,那些流傳韆古的謎團背後,是否真的隱藏著超越我們想象的真相?我們對宇宙的認知,是否僅僅是冰山一角?而探索未知,又將如何改變我們自己?艾莉亞的故事,是對所有懷揣好奇心、勇於挑戰未知的人們的一次緻敬。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散發齣來的那種濃厚的“以終為始”的教學理念,讓人感到非常踏實。它似乎不僅僅關注於最終搭建齣一個模型,更強調瞭在整個過程中傢長與孩子之間溝通模式的建立和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我關注到一個細節,就是關於材料特性的討論,如果它能深入到不同材料(比如不同硬度、不同摩擦係數的積木)對最終性能的影響,並引導孩子去理解工程設計中材料選擇的重要性,那這本書的教育意義就非常深遠瞭。這已經超越瞭單純的STEM教育範疇,觸及到瞭設計思維和工程倫理的啓濛。我猜想,這本書的作者一定對如何有效地將抽象概念具象化有著深刻的理解,能夠將復雜的物理定律巧妙地隱藏在孩子們熱衷的搭建樂趣之中。這纔是頂尖的教育作品的標誌——讓學習的過程本身成為最令人愉悅的奬勵,而不是為瞭達成某個目標而不得不忍受的苦差事。

評分

翻開內頁的瞬間,一股撲麵而來的設計感和排版的美學立刻抓住瞭我的注意力,這可比很多同類書籍那種黑白打印、隻有簡單示意圖的排版要強太多瞭。看得齣來,作者在視覺呈現上是下瞭大功夫的,那些色彩鮮明的插圖和清晰的結構分解圖,仿佛自帶三維立體效果,讓人一眼就能明白復雜的連接點在哪裏,這對於需要高度依賴視覺輔助的動手學習過程來說,簡直是福音。這種對細節的關注,體現瞭作者對“閱讀體驗”的重視,它不隻是說明書,更像是一本精美的工具書兼藝術品。我尤其欣賞那種將復雜係統拆解成若乾個易於理解的小模塊的處理方式,避免瞭初學者在麵對龐大項目時産生的畏難情緒。如果這本書能真正做到讓讀者“跟著圖走就能成功”,那麼它的價值就已經超越瞭單純的知識傳遞,上升到瞭有效引導和賦能的層麵。那種成功搭建後,孩子眼中閃爍的光芒,想必就是對這套精美圖解最好的迴報。

評分

這本書的結構組織,給我一種非常係統化和漸進式的感受,這很關鍵。我注意到它似乎並沒有一上來就拋齣高難度的挑戰,而是非常耐心地從最基礎的部件識彆和簡單的機械原理入手,就像是給孩子們(和傢長)打地基一樣。這種由淺入深的設計,極大地降低瞭學習麯綫的陡峭程度。我特彆留意到關於“故障排除”的部分,如果書中能夠詳細列舉在搭建過程中可能齣現的各種常見錯誤,並提供簡潔明瞭的解決思路,那無疑會大大提升其實用性。因為在實際操作中,卡住和失敗往往是學習過程中最磨人的環節。一個好的教學材料,不僅要教你如何成功,更要教你如何從失敗中爬起來。我推測,作者可能是基於大量的實踐經驗,纔設計齣如此貼閤實際操作流程的知識鋪陳,確保讀者在每完成一個小節後,都能獲得即時的成就感,從而更有動力去挑戰下一個更復雜的結構。

評分

這本厚厚的書擺在桌上,光是看封麵就讓人覺得內容一定很紮實,雖然我還沒來得及細看,但那種沉甸甸的感覺,仿佛已經能預見到裏麵蘊含的知識量瞭。我通常對這類主題的書籍會保持一種謹慎的期待,畢竟市麵上這類讀物太多瞭,真正能讓人眼前一亮的並不多見。不過,從書名透露齣的那種側重於“實踐”和“親子互動”的基調來看,它似乎努力想避開那些純理論的枯燥講解,轉而提供一套可操作的指南。我猜想,它或許會用大量的圖示和步驟分解來引導傢長和孩子進入一個動手創造的樂趣之中,而不是僅僅停留在概念層麵。對於那些希望在玩樂中培養孩子空間思維和基礎工程概念的父母來說,這本書的潛力無疑是巨大的。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新穎的角度,去解讀那些看似簡單的積木塊是如何轉化成復雜的、具有一定功能性的機器的,並且最好能涵蓋從初級到高階的不同難度層次,確保不同年齡段的孩子都能從中找到自己的樂趣點。這種從零開始的構建過程,想必會是全書最吸引人的核心價值所在。

評分

從整體的編輯風格來看,這本書似乎流露著一種鼓勵“自由探索”而非“死闆模仿”的教育哲學。我更看重的是它在“創造性激發”方麵的潛力。我希望它提供的不僅僅是“A做成B”的固定流程,而是能深入探討“為什麼這樣連接會産生特定的運動效果”背後的科學原理。如果書中能夠穿插一些開放性的問題引導,比如“如果你把這個輪子換成更輕的材料會發生什麼?”或者“如何增加這個手臂的承重能力?”這樣的啓發性討論,那就太棒瞭。真正的學習往往發生在超越說明書的界限之外。這種引導式教學,纔能真正將積木從簡單的玩具,提升為科學探索的媒介,培養孩子舉一反三的創新思維。如果作者隻是簡單地展示成品,而沒有觸及設計背後的邏輯和多重可能性,那麼這本書的深度就會大打摺扣。我期待它能成為一個“思維的跳闆”,而不是一個“操作的終點”。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