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怎样给孩子起名字(2003修订版)
定价:18.00元
作者:关玺华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10-01
ISBN:978750781749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34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国人的姓氏源远流长。中国人除了名字之外还有字号。中国的语言同音字特别多,用不好会产生歧意。因此,起一个好名字是人生中至关重要的事。 本书是我国部系统翔实地介绍起名字的方法、技巧的书籍,对姓名学的发展史作了扼要的探讨。书中列举了上千条起名字的实例,并附以详细的解释和出处,不仅可使读者了解起名字的学问,还能教会起名字的技巧;即使随意翻看,也可以从书中挑选出您喜欢和需要的名字。 本书使用方便,语言幽默简洁,是不可多得的使用而有价值的参考书。
目录
关于姓名学的探讨
一、姓名初探
1.姓、名、字、号
2.姓氏的地方性
3.名字的时代特点
4.满姓汉译
5.千奇百怪的名字
6.关于唯心主义姓名学
二、取名的原则
1.好认、好写、有较深刻的含义
2.名字不能有歧意
3.要用规范字
4.名字的语音要求
5.别叫“姐”和“妹”
三、如何防止重名
1.造成重名的原因
2.重名带来的问题
3.怎样才能不重名
起名字的思路
一、给男孩取个响亮的名字
1.名字中的阳刚之气
2.参考名人的名字
3.让人感到你与众不同
二、给女孩子取个漂亮的名字
1.用以女字为偏旁的字取名
2.用形容美女或赞美女性的词为名
3.挑选以王字为偏旁的字取名
4.参考女名人的名字
三、到花丛中为孩子找名字
四、以草木为名
五、以大自然为名
六、从古诗词中找名字
七、用地名作名字
八、从珍禽中找名字
九、以生肖及相关字为名
十、在名著佳作中探访您喜欢的名字
十一、起个朴素的名字
十二、起个洋气的名字
十三、四字名字的探讨
十四、拆字起名法
十五、起个有时代特色的名字
十六、姓名自选商场
后记
作者介绍
关玺华,北京市公安局户籍处宣传科副科长,二级警督。北京作家协会会员。 曾发表16集电视剧《警苑神掌》、6集电视剧《车踪鬼影》、中篇小说《熊掌大侠》等。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将取名这件事提升到了“家族传承与个体定位”的高度来审视。其中关于“字义的延展性”的讨论尤为精妙。作者强调,一个好的名字,在孩子不同的人生阶段,应该能赋予他不同的理解和力量。比如一个字,在童年时可能意味着天真烂漫,到了青年可能就演变成一种坚韧不拔。书中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来论证这一点,那些被分析的例子大多取自文学作品或历史人物,使得整个阅读过程充满了人文气息,而不是冰冷的工具书感觉。我特别喜欢它对“缺憾美”的探讨,它没有一味鼓吹完美,而是指出有些名字的“不圆满”恰恰能激发孩子去自我补足、去超越,这是一种非常积极的心理暗示。对于一个正在为孩子未来规划的父母来说,这种引导比单纯的“趋吉避凶”要深刻得多,它教会我们如何用名字去塑造一种面对人生的正确态度。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最大冲击在于,它彻底颠覆了我对“好名字”的刻板印象。在此之前,我可能更倾向于选择发音响亮、寓意直白的组合。但翻开这本书后,我发现作者对名字的评价维度非常多元化,甚至不乏一些看似“反常识”的观点。比如,书中对那些过于“富贵气”或“官气”的名字提出了警示,认为这些名字可能会在无形中给孩子套上过高的期待枷锁。作者更推崇的是那种“淡雅”、“有留白”的名字,如同水墨画,需要细细品味才能体会其妙处。整本书的论述逻辑非常严谨,引用了相当数量的古籍注释来佐证观点,这种扎实的学术底蕴让内容显得非常可靠,不像现在市面上很多书籍那样,观点浮于表面。读完后,我不仅对如何给孩子取名有了全新的认知,甚至对传统文化中“命名”这一行为背后的哲学意涵都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可以说,这是一次知识和心灵的双重洗礼。
评分拿到这本旧版书,心里还是有点小小的期待的,毕竟是2003年的修订版,总觉得那个年代的育儿观念可能更朴实一些,不像现在信息爆炸时代里那些眼花缭乱的“专家建议”。我翻开目录,看到的是对传统文化中取名精髓的挖掘,而非简单罗列吉利字眼。作者似乎花了大量篇幅去阐述“气韵”和“寓意”的重要性,而不是仅仅关注音韵的搭配。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关于五行平衡的讨论,它不像某些现代书籍那样把它说得玄之又玄,反倒是用一种很生活化的方式去解释,比如如何在名字中体现出对孩子性格的期许,以及如何避免过于强烈的字眼对孩子未来发展带来的隐形束缚。这本书的文字风格是那种沉稳中带着温和的叙述,读起来不急不躁,让人感觉像是在听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者娓娓道来,而不是生硬的理论灌输。它更多的是提供一个思考的框架,让你自己去审视家族的历史和对下一代的期望,然后在这个框架下寻找最适合自己孩子的那个名字。这本书的价值,我觉得更多地体现在它引导你去“思考”取名的意义,而不是直接给你一个现成的答案。
评分初读这本书,我差点以为自己在看一本关于古代文学鉴赏的书,而非取名指南。它的叙事方式非常注重代入感和情境的营造。作者似乎在试图还原古人取名时的心境和环境,那种在烛光下翻阅典籍、斟酌再三的画面感跃然纸上。尤其是在讨论到古代官宦人家和文人墨客如何通过名字来“立志”或“自嘲”时,文字的感染力非常强。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并没有提供大量的“现成方案”,反而大量篇幅用于教导读者如何运用手头的古典资源,比如诗经、楚辞、乃至碑帖中的意境,来提炼出属于自己家庭的命名哲学。这要求读者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和主动学习的意愿,它不是一本让你“轻松完成任务”的书,而是一本需要你投入精力的“修行指南”。对于追求名字深度和文化底蕴的父母来说,这本书的引导价值是无可替代的。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风格很有那个年代的特点,朴素得有些过时,但恰恰是这种“不修边幅”让我感受到了内容本身的重量。我最欣赏的是它对不同文化背景下名字解析的涉猎,虽然篇幅不算特别深入,但能看出作者在广度上的努力。比如,它穿插了一些关于古代名人雅号的解析,分析了这些名字如何与其人生成就相呼应,这种历史的厚重感是新出版的那些“速成指南”里绝对找不到的。书中有一章专门讲了如何规避“重名”的风险,它提出的方法不是简单地查重,而是从名字的整体结构和文化意象上去做区分度,这一点非常具有启发性。我试着根据书里的理念给自己家宝宝的大名草拟了几个备选,发现思路完全不同了。过去我可能只关注读起来是否顺口,现在则会去想这个名字在不同场合下被呼唤时的“场域感”,这种层次感的提升是阅读这本书带来的直接收获。它让我明白,名字不仅仅是一个代号,更是一份无形的文化资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