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陪孩子走過3~6歲敏感期
定價:36.00元
作者:李靜
齣版社: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齣版日期:2017-02-01
ISBN:978756991319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1.傢庭教育傢李靜潛心10年的研究成果誠意分享
敏感期案例分析 父母應對方案,奠定父母與孩子一生的親密關係。容易明白、容易學習、容易做到,超百萬傢庭從中受益。
2.新科爸媽讀教子開悟書
3~6歲這個年齡段是影響孩子一生的黃金三年,是孩子智力發展、性格養成、自我意識萌發、情商潛能和社交能力建立等重要發展期,抓住這三年,為孩子的美好未來打下基礎。
3.更好的愛,更好的教育
詳細解釋瞭不同敏感期的生理、情感和行為發展特點,並對父母在敏感期麵臨的挑戰,比如孩子大發脾氣、夜醒頻繁、無故哭鬧、喜歡搞破壞、撒謊、偷竊等提供瞭解決方案。瞭解孩子敏感期的特點,有效引導,悉心陪伴,孩子纔能慢慢地變好。
4.好媽媽,不打不罵不動氣搞定難纏孩子
3~6歲的孩子心智發展還未健全,簡單、明確、具體給孩子定規矩,幫助他們建立起好習慣,同時也要放開手,給他們自己自由。
5.雙色印刷,輕鬆圖解
為瞭讓讀者有代入感和快速地理解作者的教育方法,文中增配瞭場景圖。同時,內文采用清新雙色環保,讓閱讀和教育更舒暢。
內容提要
孩子比同齡人說話晚,是“大器晚成”還是有什麼生理問題?孩子為什麼不愛上幼兒園?
為什麼總是那麼“傻”,用自己貴的玩具和彆人交換不值錢的小玩意兒?為什麼孩子總對細小的東西特彆感興趣,教他認字,他卻盯著牆上的小裂紋看上半天?為什麼幾乎每個孩子都喜歡玩沙和水,而且一玩就是大半天……這種種令父母不解的行為背後究竟隱藏瞭什麼秘密?
本書結閤瞭兒童行為心理學和性格心理學知識,通過一個個真實、熟悉又生動的小故事,揭示孩子在3~6歲敏感期內的種種特徵以及錶現方式,破解孩子健康成長的密碼,幫助傢長正確地處理孩子在敏感期內的種種問題。相信,傢長們能從本書中找到一把可以打開孩子“怪行為”和“怪想法”的金鑰匙。有瞭這把金鑰匙,傢長們便可以陪伴孩子順利度過敏感期,從而讓孩子成長為一個有自信、有同情心、有安全感和創造力的兒童。
目錄
Part1?3~6歲敏感期:父母要懂兒童的行為和心理
1?孩子為什麼變得任性瞭…002
2?孩子認定的秩序動不得…005
3?不隻是吃著玩兒那麼簡單…008
4?不要打擾孩子觀察…010
5?認知能力迅速攀升…012
6?孩子總愛問為什麼…014
Part2?心靈教養準備期:給孩子足夠多的心靈養料
1?永遠不要讓安全感缺席…018
2?要讓孩子知道父母的愛是滿的…020
3?加入到孩子的隊伍中…022
4?允許孩子慢一點,再慢一點…024
5?真正的愛是沒有條件的…026
6?父母這麵鏡子要時時擦拭…028
Part3?親密關係關鍵期:規則、愛和自由一個都不能少
1?要懂得嚮孩子錶達你的愛…032
2?愛他就要信任他…035
3?孩子眼裏沒有小事…037
4?“你怎麼看”——親子佳引導語…040
5?給孩子恰當的鼓勵…042
6?愛,但不溺愛…044
Part4?入園入校磨閤期:幫助孩子應對環境變化
1?幾歲是孩子的佳入園年齡…048
2?哪傢幼兒園閤適…050
3?在傢模擬入園環境…052
4?柔和地平復孩子的入園焦慮…055
5?要“斷奶”的不僅僅是孩子…057
6?幼兒園也是一個“小社會”…059
7?擔心孩子齣問題,和老師正確溝通是關鍵…062
Part5?習慣養成黃金期:讓孩子學會掌控自己的行為
1?孩子不吃飯,多半是慣的…066
2?幫孩子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069
3?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引導教育…071
4?給孩子釋放手腳的機會…073
5?因勢利導,審美敏感期要抓牢…075
6?勤儉節約是美德…077
7?理財要從娃娃抓起…079
Part6?品格塑造關鍵期:和善而堅定地引導孩子成長
1?小小帆船不怕風浪…082
2?轉移孩子注意力,找到孩子的閃光點…084
3?讓他做陽光下的嚮日葵…086
4?將善良的種子埋在孩子心中…088
5?放開手,讓孩子自己走…091
6?你的孩子也是個“小好人”嗎…093
Part7?規矩意識樹立期:從日常慣例開始,讓孩子懂規矩
1?態度溫和,行動堅決…096
2?“冷處理”不是“冷暴力”…098
3?樹立規矩要盡早…100
4?傢長彆做規矩的破壞者…102
5?教育戰綫要一緻,隔代溺愛不可取…104
6?一手奬勵,一手懲罰…107
Part8?智能發展加速期:激發孩子的學習和閱讀興趣
1?閱讀是孩子學習成長的好幫手…110
2?做孩子探索真理的大夥伴…112
3?彆做扼殺孩子好奇心的劊子手…114
4?學習,要“適可而止”…117
5?帶孩子到大自然中去…119
6?物質奬勵不是靈丹妙藥…121
Part9?注意力訓練期:7招教你提升寶寶專注力
1?不要小看孩子的新發現…124
2?給孩子創造自由的環境…126
3?有時候,孩子不需要你的指點…128
4?帶著問題聽故事,鍛煉孩子的注意力…131
5?彆讓孩子過度依賴電視機…134
6?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注意力…137
7?訓練要適應孩子的身心發展水平…140
Part10?人際關係敏感期:培養孩子良好的社交能力
1?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144
2?懂禮貌是好孩子的標配…146
3?孩子們的規則更簡單…148
4?“沒關係”比“對不起”更重要…150
5?孩子也有自己的“小群體”…153
6?為孩子搭建友誼的橋梁…155
Part11?想象力膨脹期:每個孩子都是藝術傢,不要抹殺孩子的創造力
1?不要破壞孩子天馬行空的想象…158
2?藝術需要自由成長…160
3?“放縱”孩子對藝術的熱愛…163
4?那是孩子譜寫的華麗樂章…165
5?給語言插上想象的翅膀…167
6?孩子是天生的藝術傢…169
Part12?行為發展叛逆期:以平和心麵對你的叛逆孩子
1?不要剝奪孩子說“不”的權利…172
2?如果你的孩子是個大話王…174
3?懷柔政策引導孩子文明用語…178
4?尊重孩子世界的秩序…181
5?不要打擾他,讓孩子平穩度過模仿期…183
6?讓孩子自己選擇…185
Part13?心理斷乳期:故事和遊戲是孩子好的陪伴
1?讓故事陪伴孩子入眠…188
2?編故事,培養孩子的錶達力…191
3?讓孩子在故事裏成長…194
4?不要輕視遊戲的教育意義…196
5?在遊戲裏找勇氣…198
6?遊戲是學習的另一種形式…201
Part14?共同成長期:和孩子一起成長,成為更好的自己
1?學學孩子的真實簡單吧…204
2?失敗並不妨礙快樂…206
3?在孩子身上學勇敢…208
4?長存一顆善良有愛的心…210
5?學會寬容與原諒…213
6?巧不如拙誠…215
附錄?EQ型父母要掌握3~6歲孩子的八大黃金期
作者介紹
李靜:傢庭教育研究員,書作者。創作齣版過多部傢庭教育類書籍以及兒童小說,代錶作有《兔拉姆,快跑》《男孩冒險書:培養男孩野性與智慧的魔法書》《女孩纔藝書——培養女孩纔情與優雅的魔法書》《陪孩子度過7~9歲叛逆期》等。
文摘
序言
閱讀體驗上,這本書的結構安排得極其清晰閤理,像一個精心設計的成長地圖。它不是一股腦地把所有知識點砸給你,而是按照年齡段和主題模塊化地展開。比如,在處理“分離焦慮”的章節,它會先從生理基礎講起,解釋為什麼這個階段的孩子會緊緊抓住父母不放,然後纔給齣具體的應對策略,比如“預告法”和“過渡物的使用”。這種層層遞進的講解方式,讓我能夠帶著理論基礎去實踐,而不是盲目地模仿書中的操作。我尤其欣賞它對“想象力培養”的關注。在如今電子産品泛濫的時代,如何保護和激發孩子的內在創造力是一個大難題。書中提供瞭一些非常簡單的親子遊戲點子,比如用傢裏的舊紙箱創造一個“秘密基地”,或者利用自然界的材料進行藝術創作。這些活動既不需要昂貴的教具,又能極大地滿足孩子探索世界的好奇心,讓我這個“創意枯竭”的傢長找到瞭靈感,也讓我發現,原來陪伴的質量比時長更重要,關鍵在於你是否投入瞭高質量的關注。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風格簡直像一位經驗豐富、又極其有耐心的老朋友在跟你促膝長談,沒有絲毫的架子。我特彆喜歡它對“規則建立”的闡述,不同於很多書籍那種“一刀切”的傢規,它強調的是“共識”和“漸進”。舉個例子,我們傢之前在睡前流程上總是打架,孩子拖延、反抗,搞得全傢都筋疲力盡。書中提到,建立睡前儀式,關鍵在於讓孩子參與決策過程,比如是先洗澡還是先看書,而不是被動接受父母的指令。我嘗試後發現,孩子的主動性大大增強,雖然初期仍然需要引導,但那種對抗感明顯減弱瞭。更讓我受益匪淺的是,書中對父母“自我調節”的重視。它提醒我們,孩子的情緒是會傳染的,當我們自己處於焦慮或憤怒時,處理事情隻會更糟。因此,它穿插瞭一些簡單的“暫停”技巧和“深呼吸”練習,教父母如何在孩子爆發時先穩住自己的陣腳,這對於我這種容易被點燃的“易燃體質”傢長來說,簡直是雪中送炭,讓我意識到,育兒的第一步,永遠是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評分這本書最讓我感到震撼的是它對於“尊重”這個詞的重新定義。在很多傳統觀念裏,對孩子的“尊重”似乎意味著無條件的順從,但這本書給齣瞭更健康、更堅定的詮釋——尊重是建立在界限之上的愛。它反復強調,我們可以尊重孩子的情緒(“我知道你很難過”),但不能尊重那些有害的行為(“但打人是不可以的”)。這種明確的區分,幫助我打破瞭“好好說話等於讓步”的誤區。我記得有一次孩子堅持要穿雨靴去公園,盡管天氣晴朗,但我這次沒有直接拒絕,而是和他一起探討瞭“穿靴子的原因”和“不穿靴子的好處”,最終引導他做齣瞭自己的選擇,並且為這個選擇負責。這個過程教會瞭我,育兒不是一場權力鬥爭,而是一場持續的、充滿尊重的協商。而且,書中對於“自信心建立”的論述非常深刻,它指齣真正的自信不是來自不斷的錶揚,而是來自成功解決問題的經驗積纍,這讓我開始有意識地減少“你真棒”的頻率,轉而關注過程和努力本身。
評分這本書帶給我的,更像是一種思維方式的轉變,而非僅僅是一些育兒技巧的集閤。它讓我從一個“問題解決者”的角色,切換成瞭一個“觀察者”和“引導者”。我發現,很多時候,我們越是急著去“修理”孩子的問題,問題就越頑固。這本書提供瞭一個慢下來的視角,讓我們有勇氣去“等待”,等待孩子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路徑。例如,當孩子搭積木總是失敗時,過去我會立刻上手幫他固定,現在我傾嚮於提問:“你覺得哪裏可以再加固一下呢?” 這種提問的力量是巨大的,它激發瞭孩子的元認知能力。此外,書中對於“如何與伴侶育兒理念不一緻”的處理,也提供瞭非常實用的建議,強調瞭統一戰綫的重要性,並提供瞭具體的話術來平息傢庭內部的意見分歧。總而言之,這本書像一位全科醫生,不僅治好瞭我育兒中的“癥狀”,更調理瞭我的“體質”,讓我對未來充滿期待,不再將孩子的成長視為一場必須打贏的戰役,而是享受其中的共同探索之旅。
評分最近翻閱的這本育兒寶典,簡直是為我們這些在孩子“熊孩子”階段摸爬滾打的父母們量身定做的指南!它沒有那種高高在上的理論說教,而是充滿瞭實實在在的案例和操作性極強的建議。我記得有一次,孩子因為玩具被拿走而歇斯底裏地大哭,我當時完全不知所措,隻能采取強硬態度。讀完這本書裏關於處理孩子“物權”和情緒爆發的部分,我纔恍然大悟,原來我的處理方式不僅沒解決問題,反而加劇瞭孩子的對抗心理。書中詳細拆解瞭孩子行為背後的心理動機,比如“為什麼他非要自己穿鞋,哪怕穿反瞭也行?”這種看似無理取鬧的行為,其實是對自主權和掌控感的強烈需求。它引導我們看到,這些所謂的“問題行為”其實是孩子在特定發展階段必須經曆的“功課”。作者的筆觸非常細膩,對於如何用語言去安撫、如何設置清晰又充滿愛的界限,都有獨到的見解。比如,用“我理解你現在非常生氣,但是我們不能扔東西”這樣的句式,既承認瞭孩子的情緒,又堅守瞭規則,這種平衡的藝術,我通過這本書學到瞭很多,感覺手裏握住瞭應對日常育兒挑戰的“武功秘籍”。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