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儿童时间管理训练手册——30天让孩子的学习更高效
定价:42.0元
作者:钟思嘉,王宏 ,李飞 ,雨露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3-01
ISBN:9787302390800
字数:215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小磨蹭”不见了!
儿童时间管理宝典
豆豆妈妈十年巨作
我的孩子早上起床穿衣服就要花十几分钟,
我的孩子吃饭的时候吃着吃着就走神了,
我的孩子放学回到家要先看电视再写作业,
我的孩子在学校的课堂作业都写不完,还得拿回家
我的孩子晚上睡觉前的洗漱就像电影里面的慢动作…..
面对上面的描述,父母们一再催促,提醒孩子,但孩子却还是慢慢悠悠,就是要磨蹭到*后一秒。父母们开始质疑,明明从小就教育孩子要珍惜时间,怎么还会如此磨蹭懒散?明明以身作则地向孩子举证怎么都收效甚微?因为孩子磨蹭,时间观念差造成的家庭战争天天上演,父母与孩子都疲惫不堪。面对父母嘴里没有时间观念的小磨蹭,豆豆妈妈专家团的老师从十年训练孩子的经验中总结出一套简单有效的方法集结成册。在本书中各位家长可以跟随每天详细的指导,帮助孩子建立时间表,逐渐地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另外,本书还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案例,向各位家长介绍了在培养孩子时间管理的时候会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一些成功训练的案例也会让家长身临其境般地体验时间管理训练的完整过程。
重磅推荐:
href='#' target='_blank'>《和熊孩子过招的心理战术》(家有熊孩子,爸妈要懂的那些“治孩”心理学)
内容提要
为什么别人刷牙洗脸用几分钟,你的孩子却要用半个多小时?为什么孩子从七点就开始写作业,到了晚上十点钟还写不完?为什么家长不断催促他,孩子自己也着急,却仍是快不起来?其实要让“慢性子”的孩子快起来,也不是不可能。只要找出孩子变慢的深层原因,并且让他学会合理利用时间,这些孩子完全可以变得积极起来。
本书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针对4-18岁孩子提出30天时间管理训练方案。该方案分为四个模块,分别是建立时间观念、快速完成学习(快)、准确完善学习(准)、提高学习效率(又快又准)。其核心是把家长的期望转化为孩子的目标,通过时间管理,让孩子快快乐乐地达到目标—搞定一切还能玩。
目录
作者介绍
钟思嘉
美国俄勒冈大学教育心理学博士、华语世界杰出的亲子教育专家、台湾政治大学心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台湾心理咨询与家庭教育专家、健康家庭协会理事长、豆豆妈妈工作室首席顾问,曾任台湾政治大学心理系主任、理学院院长、教务长及台湾心理学会理事及台湾心理辅导学会第36任会长,具有30余年的教育工作和心理学研究经验。
现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主要出版著作有《别让孩子输在情商》、《少问孩子为什么,多问自己怎么做》、《父母效能培训手册》、《单亲父母成功教子方案》、《生涯咨询实战手册》、《焦点解决短程咨询实务》等。
王宏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学士、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豆豆妈妈工作室首席专家,女性心理和家庭教育培训师,父母效能系统培训认证讲师,多所中小学幼儿园和企事业单位特聘家庭教育专家。擅长子女教育与家庭关系调节。合作出版《豆豆妈成长》《宝贝的72变和我的36招》《父母效能培训手册》等。
王宏老师率领专家团历时10年,针对4-18岁孩子不同问题和训练目标,研发出一套高效解决孩子学习困扰的训练方法:通过专业测试、专家诊断、专家咨询、1对1系统训练、豆豆妈妈好习惯训练营等,根本解决孩子问题,提高父母效能,快速提高孩子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
李飞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亲职教育专家,父母效能系统培训认证讲师,《法晚大讲堂》特约教育专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特约亲子专家,豆豆妈妈工作室专家, 10年3000多名小学生习惯训练
作为豆豆妈妈好习惯训练营营长,其诙谐、幽默的教育方式深受孩子们喜爱。她以热忱的童心对待每一个孩子,成为了这些孩子们的良师益友。擅长减压放松和亲子关系调节等。合作出版《豆豆妈成长》,担当儿童乐益会《视障儿童亲子活动指导手册》技术顾问。
雨露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亲职教育专家,父母效能培训认证讲师,《法晚大讲堂》特约教育专家、讲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特约亲子专家,《动动画世界》特约专栏儿童心理学专家,豆豆妈妈工作室专家,10年3000多名小学生习惯训练。
在多年外企工作经验、多元文化的熏陶下,能够将企业管理、心理咨询与儿童游戏有机结合,通过1对1训练,以孩子为核心,以家庭为基础,用幽默轻松的方式帮助家长平衡事业和家庭,以游戏的方式帮助孩子疏解情绪,快乐学习。擅长儿童游戏治疗。
文摘
次训练:建立自信“我能行!” 芸芸看起来乖乖的,樱桃般的红唇,礼貌而又清 晰地吐出三个字:“老师 好”。两个小辫子弯弯地垂在胸前,红色毛线裙的裙 裾随着孩子走路,轻舞飞扬。
我们一问一答的对话方式,也很是有趣: “芸芸,你喜欢画画吗?” “画画?喜欢啊!(芸芸的小眼睛里进发出喜悦 的光芒)我喜欢画画了。” “哦,我现在给你一张白纸和一桶水彩笔,五颜 六色的哦,请你画一个大 大的水族馆。看看你想让谁(海洋动物)住在你的水 族馆里。” 我话音未落,芸芸已经迫不及待地拿笔在白纸上 画起来。哇!正中间的 居然是一条大鲨鱼,怒目圆睁,正张着血盆大口,六 颗锋利的牙齿上三颗、 下三颗,很是对称。更奇怪的是鲨鱼上排的颗牙 已经碰到了一条小鱼的 脑袋,小鱼随时会被吞下去。一眨眼的工夫,鲨鱼已 经被小天使涂上了深蓝色。
接下来看到的更是令人不可思议,离鲨鱼不远的地方 ,有两条小得不能再小 的鱼似乎相依为命,紧紧地靠在一起。小鱼身上涂满 了荧光绿色。旁边不远处, 一个长得长长弯弯的东西和一条稍大点的橙色鱼挨在 一起。虽然之前见过很 多幅小朋友画的水族馆作品,但是这幅实在给我留下 了深刻的印象。整个构 图完全不成比例,鲨鱼的位置高高在上,身体比例也 超出其他海洋生物的几 十倍。为什么?带着心里的疑惑,我请芸芸来揭谜底 。
“芸芸,超美的水族箱也有个超有趣的故事 。” “是啊,这个蓝色的是条大鲨鱼,就是妈妈。下 面的这两条小鱼是我和爸爸。
旁边的那是拄着拐杖的是爷爷。爷爷每天什么都不干 ,就是看他的金鱼。” “哦,妈妈常对你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写完作业了吗?” “妈妈常对爸爸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你回来。(妈妈推开楼上的窗户,冲着已经下 楼的爸爸大声喊)” “爸爸常对妈妈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干吗?(爸爸低着头烦躁不已,但又必须回去 ,只能小声叨咕一句)” 我倾心听着孩子的故事,芸芸的训练计划也在我 的脑海中逐步变得清晰 起来。
第二次训练:训练孩子的时间观念 我请芸芸坐下后,先开口说话:“芸芸,我会给 你一张白色的A4纸和一 大盒五颜六色的彩笔,36种颜色呢!”芸芸的嘴瞬间 呈大大的O形,欢呼雀 跃着:“哇,36种颜色,真的吗?太棒了!”我微笑 着点头,继续说:“接下 来,我会请你在白纸上列出今天你想做的事情,咱们 一共有3个小时,180 分钟。写作业和玩的时间都需要算进去。好好算算每 项作业都需要用多长时 间。”说到这儿,突然发现芸芸的眼中闪过些许迷茫 ,我马上停下来,等她开 口。“可是,我不知道每项作业需要多少时间?”芸 芸疑惑地问。此时我也非 常好奇,想一探究竟:“那你在家写作业的时候怎么 知道你用的时间。”孩子 没有任何声调地小声回答:“我也不知道,妈妈来催 我了,我就知道时间到了。” 我有些意外,但是芸芸还等着我呢,并不容我多想: “好,芸芸,我们来玩个 游戏,就叫猜猜看。你先在白纸上列出所有你想干的 事情,一共有180分钟, 然后你猜猜看,像天气预报一样,预测一下每项作业 需要的时间。然后你看 着表开始计时写作业,做完一项你再看表,看看实际 用掉的时间和你预测的 一样不一样。多出来的时间就全是玩儿的时间。你猜 对一项或者提前完成了, 我会给你一个魔币。”旁边的芸芸眼睛亮亮的,摩拳 擦掌,似乎已经要跃跃欲 试了。芸芸想一想,写一写,大约10分钟后,孩子的 时间安排已经跃然纸上 了,依稀可见右侧的时间预测还有些蝌蚪样的小黑点 和橡皮擦过的痕迹。我 知道这对于次自己安排时间的芸芸来说也真有些 犹豫、拿不定主意。所以, 我大声地肯定芸芸:“太棒了,你这么快就做好时间 表了。在开始执行任务前, 咱们先对表。你今天先看墙上的大表,晚上回家我会 请妈妈给你买一块电子表, 下次执行新的任务前,你就可以用自己的表和我对时 间了。”芸芸一脸笑意地 扬起小巧的下巴看时间,一字一顿地说:“现在是9 点10分”。接下来的画面 就更有趣了,芸芸一边飞速地从书包里掏出英语作业 本,一边拿起铅笔,大叫: “开始。”芸芸就趴在桌子上认认真真地开始写作业 。终于听到她兴奋地大叫: “写完了。”再看一眼表,9点55分:“用了……用 了(我猜芸芸的小脑袋里一 定飞速转着55减10),45分钟。呀,我赢了,我计划 的是60分钟。提前了 15分钟。”接下来,芸芸似乎越战越勇,我仔细看了 一下,所有的作业都在 11点20分前完成。
……
序言
一、致家长的一封信
亲爱的父母亲: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豆豆妈妈工作室,作为父母,我们都是“无证上岗”,但是我们不能认为“无师自通”,做父母是要学习和成长的。父母要先调整好自己,让自己先成长、成熟,然后再心平气和地带孩子。
“父母”是你这辈子重要的事业。你有了孩子,不仅现在觉得可爱,将来还要看着他成功,你的心里才会高兴。否则,你的后半生,看着这个孩子到社会上出现了问题,你就会比较痛苦,也可能会对自己的“父母”角色没有承担好而感到内疚。
那就和我们一起帮助孩子学习时间管理,以下是每日、每周训练流程,请你跟随我们的指导和表格,从 天到第30 天循序渐进地完成。请你每天都在相应的表格中填写完成情况,后在总表中进行总结。
也许你会觉得非常麻烦,尤其是看到孩子磨蹭拖拉、粗心大意、注意力不集中等行为,多次提醒无效时,真想大吼一声或打他一顿,让孩子立即乖乖听话。这些方法你已经用习惯了,驾轻就熟了,几乎是自动化的反应。
但是当你看到孩子一次次地含着眼泪、撅着小嘴写作业时,当你和孩子一次次重演这种家庭战争时,当你一次次对自己的方法苦恼不已、疑惑重重时,当你发出“我和孩子只要不谈学习和作业就非常好”时,你需要的是《儿童时间管理训练手册——30 天让孩子学习更高效》,帮你从根本上解决这
个难题!
随着这些表格的完成,不仅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得到训练和提升,你也将收获一份作为父母的幸福感!
坚持!加油!豆豆妈妈和你在一起!
豆豆妈妈
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似乎更关注孩子内心深处的驱动力。很多市面上的时间管理书都侧重于“外部控制”,比如家长监督、设置闹钟等,但这本书却是在“赋能”孩子自己。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关于“目标设定”的部分。它不是让孩子写下宏大的、遥不可及的目标,而是教他们如何将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微行动”,并且为这些微行动赋予意义。我的孩子以前总是觉得“我要考好”很空泛,但读了这本书后,他开始明白“今天多读五页书是为了能更好地理解下周的科学课内容”。这种将当下行动与未来价值挂钩的能力,是任何死记硬背的计划表都无法替代的。此外,书中还穿插了很多关于如何应对“完美主义倾向”的建议,这一点对我们家这个有点小强迫症的孩子来说太有帮助了。它告诉孩子,“完成比完美更重要”,这极大地释放了他在开始任务前的焦虑感。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也在被重新教育,它教会我如何成为一个更有耐心的引导者,而不是一个时刻紧盯进度的“监工”。这本书的文字充满了智慧和温度,读起来让人心头一暖。
评分我是一位对工具性和实操性要求很高的读者,而这本手册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出色。它不是那种只停留在理论层面的读物,而是充满了可操作性极强的实践环节。我最欣赏的是它将时间管理与情绪管理紧密结合的方式。孩子在学习中遇到的最大障碍往往不是不会做题,而是因为焦虑、分心或者感到无聊而导致效率低下。这本书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情绪急救包”——当孩子发现自己开始走神或者烦躁时,可以立即使用书里教的几种简单的小技巧来快速“重置”自己的状态。例如,那个“五分钟呼吸法”,在孩子写作业遇到瓶颈时,简单操作几下,确实能帮助他重新集中注意力。而且,这些方法都不需要复杂的器材或长时间的准备,非常适合碎片化的学习间隙。我们家试着应用了书中的“任务卡片系统”,它取代了我们以前混乱的备忘录,让孩子对自己的待办事项一目了然,大大减少了“遗漏”或“重复”的情况。这本书真正做到了将复杂的心理学概念,转化为孩子日常学习生活中可以轻松执行的具体步骤。
评分这本关于时间管理的书,简直是为我们家那个“拖拉大王”量身定做的!我原本以为市面上那么多时间管理书籍都大同小异,无非就是教孩子列个清单、做个计划,没什么新意。但这本书却让我眼前一亮。它没有采用那种枯燥的说教方式,而是巧妙地融入了很多孩子能理解和接受的“游戏化”元素。比如,它会把学习任务比作“闯关升级”,让孩子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而不是感到压力。我尤其欣赏书中那种注重“过程”而非仅仅是“结果”的理念。它教会我的孩子如何正确地看待拖延,认识到拖延背后的原因,而不是一味地指责。我们家以前经常因为写作业磨蹭而引发“战争”,自从试着用书里的方法后,情况明显好转。孩子开始主动规划自己的时间,甚至会自己设置“小奖励”来激励自己。这不仅仅是学会了管理时间,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自律性和对学习的主动性,这比单纯提高效率要重要得多。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切,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引导者,而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说教者,这点真的非常难得。
评分说实话,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买的这本书,没想到它带给我的惊喜远超预期。我一直困扰于如何平衡孩子的课外活动和学习时间,总觉得他不是在忙着学这个,就是在忙着学那个,但效率却总是不高。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强调的“精力管理”而非单纯的“时间切割”。它并没有简单粗暴地告诉孩子“你应该用多少分钟做什么”,而是引导他们去感受自己的“黄金学习时段”。通过一些有趣的自我观察练习,我的孩子第一次意识到自己上午的专注度远高于晚上。这听起来很基础,但却是很多家长和孩子都忽略的关键点。我们总是用成年人的标准去套用孩子的学习节奏,这本书却非常尊重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书中提供的工具和模板非常实用,比如那个“能量雷达图”,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哪些活动在消耗精力,哪些又是在补充精力。这不仅改善了学习效率,连带着家里的亲子关系都和谐了不少,因为我们现在更多地是在讨论“如何更好地休息和调整”,而不是“为什么你又没完成作业”。这本书的结构编排非常科学,循序渐进,每一步都有明确的指导和反馈机制,让人感觉每一步都走得踏实。
评分这本书最可贵之处在于,它培养了一种面向未来的、具有适应性的学习态度。我们都知道,未来的工作环境变化会非常快,死守一套固定的时间表是行不通的。这本书的哲学核心在于“灵活应变”和“自我调试”。它并没有给孩子设定一个僵硬的“最优解”,而是鼓励他们根据每天不同的外部环境(比如天气、睡眠质量、突发事件)去动态调整自己的计划。书中有一个章节专门讨论了如何应对“意外中断”,这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尤为重要。我的孩子学会了在被打断后,如何快速地回到原来的任务轨道上,而不是被动地陷入“反正都毁了,不如再玩一会儿”的怪圈。这种能力,比任何固定的日程表都要宝贵。读完这本书,我感觉我的孩子收获的不仅仅是“如何省时间”,而是学会了如何成为自己时间的“主人”,学会了在变化中找到秩序感。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也十分用心,图文并茂,色彩搭配也很舒缓,阅读体验非常流畅,让人愿意一读再读,不断地从中汲取新的启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