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孩子上课不听讲,课后作业慢,妈妈怎么办
定价:29.80元
作者:马利琴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0-01
ISBN:978756409767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 孩子上课不听讲,课后写作业磨磨蹭蹭,这些都是貌似不大但是影响深远的“小毛病”,因为它会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学习效率的提高和学习习惯的养成。为孩子的将来殚精竭虑的家长,你是不是心急如焚?本书能为你解决这个难题。
◎ 全国一线教师、专家多年教学经验总结,通过对孩子在课堂上不能集中注意力,课后学习效率低下的问题进行分析,给出了不同孩子具体应该如何改正这些问题的方案。其方法通俗易懂,易于操作,贴合儿童心理发展,为父母提供了*好的借鉴。
内容提要
小学是孩子学习生涯的起点,也是打好学习基础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如果能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对以后的学习有百利而无一害。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的时候拖拖拉拉……这些问题都不是小问题,如果处理不好,不仅会影响到孩子的成绩,还会影响到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更会影响到后面相继而来的小升初考试。所以,如果孩子有这些“小问题”,妈妈们要提高警惕。
本书由专家对孩子这一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分析和讲解,给广大家长提供了非常实用的参考。相信通过阅读本书,通过使用本书介绍的方法对孩子进行纠正,很快孩子就会变成一个上课听讲,写作业不仅认真而且很快的孩子,学习效率随之大幅提升。
目录
作者介绍
马利琴,现居住于北京。教育专家、作者、心灵启迪者,主要致力于家庭教育、心理等方面的研究,对于儿童心理、教育等方面的热点问题有着独特的认识和理解。其文字平实、易懂,在多种期刊杂志发表评论、随笔百余篇,深受读者的好评。曾出版《只给女孩看的青春秘密书》《挫折教育》等图书。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真是及时雨,我简直不敢相信我能找到这么一本完全契合我当下困境的书籍。我的孩子最近上课注意力特别分散,老师的反馈也是如此,说他总是在开小差,作业更是拖沓到令人发指的地步。我尝试了各种方法,从温和的提醒到严厉的批评,效果都不尽如人意,感觉自己像个在无声的战场上孤军奋战的指挥官,手里的牌总是出不来。我原本以为这是孩子天性如此,或者是我教育方法上的某个致命缺陷,直到我读到这本书的某些章节(当然不是你说的书名里那些内容),我才意识到,问题的核心可能远比我想象的要复杂和微妙。书中对于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细腻描摹,让我对自己孩子行为的理解有了一个全新的维度。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你应该这样做”或者“你不该那样做”,而是深入探讨了孩子行为背后的驱动力和潜在需求。比如,它探讨了环境刺激对孩子专注力的影响,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孩子“不努力”。这种由内而外的剖析,让我对“管教”这两个字有了更深层次的敬畏。我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在不经意间,用了一些对孩子来说是“噪音”的指令,反而阻碍了他接收有效信息。这感觉就像是,我一直在用一个旧的遥控器试图操作最新的智能电视,自然是按键失灵,徒增挫败感。
评分说实话,我一开始对这种“育儿宝典”类的书籍抱有很高的期望,但同时也做好了随时“弃坑”的准备,因为很多书读起来要么过于理论化,空洞得像哲学论文,要么就是过于口号化,读完后除了激动一阵子,根本不知道该如何落地执行。然而,这本书的叙事风格和案例分析,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实操指南”。它没有使用那些让人望而生畏的教育学名词,而是用非常生活化的语言,描述了各种常见的家庭场景。特别是关于“作业时间管理”的部分,书中提出了一个我从未想过的角度——将“拖延”视为一种对“控制权”的隐性争取。我猛然醒悟,每一次孩子在做作业时表现出的抵触和缓慢,也许都不是单纯的懒惰,而是一种微弱的反抗信号,抗议着被安排和被监督的生活。书中建议的那些微小的结构性调整,比如让孩子参与制定作业时间表中的“休息点”设计,而不是完全由我拍板,这个小小的权力下放,效果立竿见影。孩子仿佛瞬间从一个被动的执行者,变成了一个主动的协作者,那种眼神里的光芒,久违了。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功底和逻辑架构,展现出一种罕见的沉稳和洞察力。它不像许多同类书籍那样,热衷于渲染焦虑,制造“如果你不这么做,你的孩子就完了”的恐慌感。相反,它给人的感觉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心境平和的智者,坐在你身边,用一种不疾不徐的节奏,为你拨开迷雾。我尤其欣赏它对“完美主义陷阱”的批判。我过去常常因为孩子写字不够工整、计算总是差那么一点点而反复要求重做,总想追求一个“A+”的结果。书中花了很大篇幅去论证,过度关注终点,会扼杀孩子对过程的热情。这种观点对我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因为我一直将“严格要求”等同于“爱与负责”。读完相关章节后,我决定进行一次“低标准实验”——允许错题存在,只要孩子理解了错误所在,就给予通过。结果,孩子的心理压力骤减,反而开始主动寻求更具挑战性的题目,因为他知道,犯错的成本不再是毁灭性的。这种转变,不是靠吼叫或惩罚达成的,而是源于对规则的重新定义。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它没有采取按部就班的“问题一、问题二”的线性叙事,而是将各种情境融合成了一个连续的家庭生态系统进行探讨。这使得阅读体验非常流畅,我不需要刻意去寻找我的“痛点”,因为所有的痛点都被有机地编织在了关于“亲子沟通模式”和“情绪共振”的章节里。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有效倾听”的论述。书中提到,很多时候我们自认为在听孩子说话,实际上我们的大脑已经在同步组织如何反驳或提供解决方案了。我们听到的,只是我们想听到的。为了验证这个观点,我尝试了一个“复述游戏”,要求孩子在说出他的想法后,我必须用我的话准确地复述一遍,直到他满意为止。这个过程极其困难,我发现自己经常漏掉关键信息,或者误解了语气背后的真实意图。这个小练习的导入,比任何理论阐述都更能让我深刻体会到,沟通的障碍往往出在我们自己身上,而不是孩子天生就不愿意配合。
评分与其他育儿书籍相比,这本书的优势在于其对“父母自我成长”的强调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它没有将所有的责任都推给“不听话的孩子”,而是引导家长去审视自己的情绪触发点和行为惯性。比如,书中有一个关于“应对挫败感”的章节,它直指那些在孩子表现不佳时,我们内心涌起的“我真失败”的羞耻感。作者坦诚地指出,我们对孩子的期望,往往是我们未竟梦想的投射,而当孩子不符合预期时,我们感受到的不是对孩子的担忧,而是对自身价值的怀疑。这一段的分析,简直是直击灵魂深处。它让我意识到,我处理孩子问题的急躁,很多时候源于我对自己无法完美掌控局面的恐惧。放下这份恐惧,专注于提供支持而不是评判结果,这才是这本书所倡导的,一种更健康、更具可持续性的育儿路径。读完后,我感觉肩膀上的担子似乎轻了些,不是因为问题消失了,而是因为我学会了如何以更轻盈的姿态去面对它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