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不打不罚管孩子
定价:26.00元
作者:代莹莹著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2-01
ISBN:978751412476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41kg
编辑推荐
★★畅销图书重磅推荐★★★★★★★《观手识人》(英国手相学先驱扛鼎之作,世界知名人士手相图收录,*靠谱、*科学的“观手识人”术!)★★★★★1895-1915年的中国:大变革时代(社科院研究员、学者马勇全面解读1895-1915年间的中国变革史,探讨历史中变与不变的本质和内涵,从旧路中寻出改革的答案)畅销育儿图书★★《谁说爷爷奶奶带不好孩子》★★《HI!我是10后》主编推荐一:《不打不罚管孩子》——这是一本打造全新教育理念的教育书籍。这是一本专门为70后、80后家长准备的教育饕餮盛宴,在这本书里,融汇了东西方**教育理念,教孩子父母学会挖掘孩子行为背后的深层心理动机,本书给出许多简单而又实用的操作办法,理论和实践结合。使父母们不仅立刻获得许多有效的经验,教育意识也随之改善。它是实事求是谈家教的典范,是家长们*实用的工具书。主编推荐一:《不打不罚管孩子》——全新诠释教育真谛,给传统教育陋习说“再见”。别把家教不当回事,别以为传统教育都是宝典,糟粕到哪里都是糟粕,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孩子只有一个未来,作为家长,我们需要成为的是孩子坚强的后盾,而非路途的绊脚石。本书是难得的家教读本,既敢直面教育问题,又深入地思考;有独到的教育观念,更有教育智慧,*重要的还有无所不在的爱心,实在是诠释现代教育新理念的**教育书籍。 孩子类图书推荐: 《为什么孩子不高兴(如何巧妙而不着痕迹地引导他走出小小阴影,是父母要上的必修课。)》 《为什么孩子不听话(0到15岁家长必看,细细分析你的孩子为什么不听话,告诉你孩子听话的*实用“计策”)》
内容提要
本书从生理、心理、教育、沟通、性教育等多方面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亲子关系的各种技巧,为父母正确处理亲子关系提供了一套简单易学而又极具可操作性的参照模式,有效地解决父母在育儿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烦恼和困惑。后以“父母篇”点明父母和孩子相处应有的原则和可以使用的技巧,力图使为人父母的读者在阅读本书之后能够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深入地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让亲子之间相处更和谐融洽,让孩子能够在父母的教育下健康成长,有孝心,有爱心。
★★★★★五星级图书: target='_blank' href=#'product../product.aspxproduct_id=23229048'>《女人,工作和运用智慧的艺术》★★★★★五星级图书: target='_blank' href=#'product../product.aspxproduct_id=23051514'>《成人版囧问题》
★★★★★五星级图书: target='_blank' href=#'product../product.aspxproduct_id=21001175#ddclickact=click&pos;=21001175_1_2_q&cat;=&key;=NLP&qinfo;=41_1_48πnfo=&minfo;=?nfo=&custid;=&permid;=20130329140125848183983373506137638&ref;=product../main/product.aspxproduct_id=23189455&rcount;=&type;=&t;=1366966703000'>《NLP语言魔方:缔造共赢的高效沟通技巧》(首部系统阐述NLP沟通技巧专著,《NLP简快心理疗法》作者李中莹老师推荐作序,国际执行师协会高级执行师袁云君作品。沟通就是生产力。)
目录
作者介绍
代莹莹:女,80后,毕业于济南大学,现为专职作家兼全职妈妈,育有一女妞妞,4岁,近年关注婚姻生活与家庭教育方面的题材与创作。
相关推荐:
target='_blank' href=#'product../product.aspxproduct_id=21026683'>《快乐减压:55招帮孩子应对压力》
target='_blank' href=#'product../product.aspxproduct_id=21026681'>《家有顽童:44招教养多动症孩子》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排版和结构组织得非常巧妙,逻辑脉络清晰得令人赞叹。它没有采用那种传统的“问题与对策”的线性结构,而是围绕几个核心的哲学支点展开论述,每一个支点都像一棵大树的根系,深深扎入土壤,支撑起无数具体的实践场景。当我读到关于“界限设定”的那一部分时,我明白了过去我设定的界限,很多时候是基于我个人的不安全感,而不是基于孩子成长的真正需要。作者倡导的界限,是充满爱与尊重的“容器”,它既保护了孩子,也清晰地划定了父母的责任范围,避免了互相侵犯。阅读过程中,我发现自己时不时地会翻到书签所在的位置,反复阅读那些被我标记出来的金句,它们如同夜空中的北极星,总能在迷茫时给我一个明确的方向感。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框架,一个思考和行动的底层逻辑,它不是告诉你“怎么做”,而是让你理解“为什么这么做”,这种深层次的理解,才是真正实现长期育儿成功的基石。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心头的重担似乎被轻轻放下了不少,那种“必须时刻紧盯,稍有松懈就会功亏一篑”的神经质状态得到了极大的缓解。作者对“规则”的重新定义,颠覆了我过去对“规矩”的刻板印象。过去总觉得,没有严厉的后果,孩子就学不会教训,行为模式就无法固化。然而,这本书却引导我们去探究行为背后的动机和需求。它不是倡导彻底的放任自流,而是将“惩罚”的概念置换成了“自然结果”与“逻辑后果”。这种思维的转变是微妙而巨大的,它要求父母付出更多的耐心去观察、去等待,去设计那些能让孩子真正从体验中领悟道理的场景,而不是简单粗暴地贴上“好”或“坏”的标签。书中的案例分析尤其精彩,它们不是教科书式的完美演绎,而是充满了生活气息的真实困境,比如孩子沉迷电子设备、兄弟姐妹间的争执等,作者的处理方式总是那么有章法又不失人情味,让人感觉即便自己深陷泥沼,也能找到一条向上攀爬的路径。
评分我必须承认,一开始我对这本书抱有一定的怀疑态度,因为市面上充斥着太多“立竿见影”的育儿秘籍,它们大多承诺快速解决问题,结果往往适得其反。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和深度明显不同,它更像是一部关于“关系重建”的指南。作者非常深刻地剖析了权威式教育对孩子自尊心的潜在伤害,以及这种伤害是如何以一种隐性的方式,在成年后影响孩子的人际交往和自我价值感。它让我开始关注“关系存量”而非仅仅是眼前的“行为修正”。与其费尽心力去纠正一个错误行为,不如花更多时间去滋养亲子间信任的土壤。书中的很多篇章都在强调,我们首先要成为一个稳定、接纳度高的个体,才能真正接住孩子的情绪风暴。这种由内而外的转变,要求父母进行长期的自我修炼,它不是一个速成班,而是一场需要终身投入的修行,但回报是无价的——一个内心强大、独立自主的孩子。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又不失亲和力的色调搭配,拿在手里就有一种踏实的感觉,仿佛预示着书中所载的智慧并非空泛的说教,而是能切实落地的指导。初翻几页,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没有那种居高临下的说教感,更像是与一位经验丰富、心胸开阔的长辈在促膝长谈。他总能抓住那些为人父母者最常在不经意间流露出的焦虑和无力,然后用一种近乎温柔的口吻,引导我们去重新审视那些被我们视为天经地义的管教方式。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尊重差异”的论述,它不再把孩子塑造成一个标准化的模具,而是鼓励我们去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独一无二的光芒。阅读的过程,与其说是学习育儿技巧,不如说是一场深刻的自我对话,它迫使我反思自己是如何被原生家庭影响,又是如何将这些潜意识中的模式投射到孩子身上的。这本书没有提供“万能钥匙”,但这恰恰是它的高明之处,因为它告诉我们,真正的教育艺术在于灵活应变和深度理解,而非僵硬的规则。每读完一个章节,都会忍不住停下来,细细回味其中的三言两语,那种茅塞顿开的体验,比读任何一本畅销的成功学书籍都要来得实在和熨帖。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风格可以说是极其的朴实和接地气,几乎没有使用任何晦涩难懂的心理学专业术语,这使得它拥有了跨越不同文化背景和教育水平的普及性。我最喜欢作者在描述亲子互动时所使用的那些生动的比喻,它们精准地描摹了日常生活中那些微妙的权力拉锯战和情感的暗涌。比如,他将父母的过度干预比作给植物过度浇水,听起来温和,但后果却同样致命。这种用日常经验来阐释深刻道理的方法,大大降低了阅读的门槛,让原本可能让人望而生畏的“教育哲学”变得唾手可得。此外,书中对于“沟通技巧”的阐述,与其说是技巧,不如说是一种心态的调整——学会提问而不是陈述,学会倾听而不是急于插话。这些看似简单的建议,在实际操作中却需要极大的自律和长期的练习,而作者的鼓励性语言,就像是给你身边站着一位随时准备鼓劲的教练,让你愿意一次次地尝试,即便失败了也不至于气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