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不吼不叫 激发孩子內在学习力
定价:32.0元
作者:王意中
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4-01
ISBN:9787512710580
字数:170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1. 专注成绩是下策、指导方法是中策,学会如何激发孩子学习动机才是上上策
2. 教给好妈妈辅导孩子学习的实用方法,让孩子学得舒心,妈妈不再担心!
3. 为了能让孩子成才,家长可谓煞费苦心。亲子专家王意中老师的这本书不仅解决了如何教的问题,而且还是“不吼不叫”。
内容提要
不吼不叫 激发孩子內在学习力,学习不是角力赛,而是一场「心理战」;好成绩不是骂出来的,学不会并不等同于不认真。只有你的理解、引导和欣赏,才能激励孩子主动出击!亲子心理专家亲授8堂读心课,教你读懂孩子心,冲出名的竞争力!
目录
作者介绍
王意中
王意中心理治疗所所长、心理师、《亲子天下》杂志专栏专家。高雄医学院行为科学研究所届硕士毕业。后成立宜兰县家心理治疗所,演讲场次已超过1000场。
著有《不吼不叫,激发孩子的学习力》《孩子不敢说的40个成长困惑》《标准答案——临床心理师的大格局教养》《谁让孩子变成失控小恶魔——从情绪管理开始,教出讲道理的好孩子》《301个专注力教养祕诀》《301个过动儿教养祕诀》《301个自闭儿教养祕诀》等。
文摘
学习动机招
建立目标
非学不可之建立目标
有时,孩子就像站在学习的十字路口,眼前尽是错综复杂的道路标志,却没有方向指引,红绿灯闪烁不停。有些孩子无奈地停在原地,不知道该何去何从;有些孩子远远地被抛在后面,甚至无法看到前方车辆的尾灯;有些孩子想以50、60公里的时速闯入高速公路;有些孩子则孤注一掷,以违规、改装的方式,竞速飙车。
不是每个孩子都有清楚、合理的目标,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顺利达到目标。有时,目标只是父母所期待的,但并不为孩子所钟爱;有时,孩子会为了达到目标,铤而走险,不择手段。
当孩子陷入目标危机,不要只是抱怨孩子没动机,请首先好好审视孩子的特质和能力。这就如同汽车要定期保养一样,把孩子的车身状况及学习性能好好地探究一番,才能比较清楚地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
启动学习之旅之前,让我们先和孩子确立所要前往的目的地。GPS设定好,估算好达到目标所需的时间,以及可以选择的佳路线──无论是选择短行车距离还是选择快抵达时间,请同时考虑“引起”及“维持”孩子前往目标所需要的内在状态。
让我们先沉下心,找出孩子的优势特质,以及有待改善的学习能力,建立符合孩子水平的目标,让孩子有方向感,让孩子有所遵循。孩子慢慢地了解自我并驾驭学习,在前往目标的路途上体会和感受,可能遇见的所有美好。
提升孩子学习动机的个密码,要从建立目标开始。
问题一:当孩子没有目标
“大钧爸,这孩子到底是怎么了?都已经初中二年级了,每天无所事事,成天看他这样晃来晃去,晃得我心烦意乱。不要说读书没目标,就连生活上也乱成一团,像个无头苍蝇,不知道要飞往哪里。整天只会说‘反正免费的义务教育时代来临,提倡减负,考好考坏都无所谓’。你看看,这样的学习态度怎么能行?”大钧妈皱着眉,无奈地说。
“没目标?学校里不都把该上的课写得清清楚楚,怎么会没目标?我看这是在找借口,现在的孩子只要一说‘我没目标’,好像一切都事不关己,责任全无。没目标?把课本打开,目标就在眼前。”大钧爸不以为然地回应着。
“话是这么说,但你也知道大钧只要一碰到书,就像路上遇见路人甲、路人乙,不仅不打招呼,连微笑都省了。不要说在课本上找不到目标,我看连明天要上的课本放在哪里,他都不能找得到。”大钧妈苦笑着说,心想:“没有目标的人生到底是什么滋味?”
“哎哟!大钧妈,你叹什么气。孩子没目标,直接给他定目标不就得了,哪来那么多麻烦?”
“你以为大钧吃这一套吗?我又不是没试过,每次只要和他讨论到学习,他马上会回你一句‘反正有学校上,担心什么?’一句话,一切又回到了原点。”
说到这里,大钧妈又叹了一口气。
“哎!这孩子到底该怎么办呢?我们做父母的,是不是该直接帮他把目标设定好呢?”
建立目标的秘诀指南
秘诀001 学习是为何而战
秘诀002 谁来决定目标
秘诀003 学业优先吗
秘诀004 先实现小目标
秘诀005 体验可掌握与可控制
秘诀006 寻找优势力
序言
让孩子爱上学习
从宜兰市的家出发,与念小学二年级的大儿子兴之所至地骑着自行车,经安农溪畔去三星乡健身;迂回金同春圳绕礁溪龙潭湖;沿得子口溪去头城外澳和龟山岛;跨过兰阳大桥,顺兰阳溪向出海口,沿冬山河畔欣赏经过铁桥的火车;或沿宜兰河右岸到壮围东港出海口,玩沙、吹海风。
在一次次的父子短途骑车旅行中,我常常在想:“到底是什么样的动力,让孩子愿意尝试这些费力的活动,甚至乐此不疲?”
仔细想想,或许正是内在学习力在发挥作用。
你可以找找,有哪些事孩子不需要催促、提醒、叮咛,就会主动去接触、探索、尝试?你可以发现,这样的行动力能维持很长的一段时间,而且一直朝着设定的目标前进。请试着感受孩子的内在状态,这就是我在本书里想要强调的内在学习动机。
你可能苦恼于孩子的学习动机像泡在水中的木炭,根本无法点燃。请想想,指责、纠正、批评、谩骂、大吼大叫,是不是都无助于激发孩子的内在学习力?有时,甚至还在起反作用。
在本书里,我将和你分享提升孩子学习动机的8大关键密码与教养秘诀,包括目标、奖励、热情、好奇心、兴趣、自信心、参与力和好心情。你可以优雅地教育、欣赏孩子,让孩子能在学习中翩翩起舞。
感谢宝瓶文化朱亚君社长兼总编辑的支持,让我能将多年来在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专业经验及临床实务,通过文字化为书本,与读者进行更多元、更完整、更深刻的分享。
谨将此书献给我亲爱的老妈、老婆,以及姵涵、翔立、涵立3个好宝贝,因为你们的陪伴,我的生活才更精彩、更丰富。
从阅读体验上来说,这本书的排版和用词都非常友好,阅读起来十分顺畅,没有太多晦涩的专业术语,即使是第一次接触深度育儿理念的家长也能轻松上手。但其内容的深度却丝毫没有打折扣。它巧妙地将东方的含蓄智慧与西方的心理学成果进行了融合,形成了一种既接地气又具有现代视野的育儿观。尤其是关于“内在学习力激发”的部分,我感觉这本书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它不只是停留在“不发火”这个阶段,而是更进一步,探讨了如何创造一个让孩子自发产生求知欲和内在驱动力的环境。作者认为,当我们停止用外界的奖励或惩罚去“操纵”孩子时,他们内在的“好奇心引擎”才能真正启动。书中对“过程赞美”和“关注努力而非结果”的强调,非常细腻地指导了家长如何在日常对话中植入这种积极的反馈机制。读完这本书,我不再将孩子的学习视为一项“任务”或“比赛”,而更像是一场由他们主导的、充满发现的旅程。这本书带给我的,不只是一种育儿技巧的更新,更是一种对生命和成长的全新理解。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得非常有条理,逻辑性强到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的专业功底。它不是那种东拉西扯的经验分享集,而是一套系统化的成长路径图。它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说“你要耐心”,而是深入到神经科学和依恋理论的基础知识,用一种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阐述了“为什么我们很难做到不吼不叫”。我以前总觉得是自己“定力不够”,但读了这本书才明白,这其实是我们的“自动反应系统”在作祟。作者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拆解情绪失控的生理过程,这对我这种喜欢刨根问底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更让我眼前一亮的是,书中提供了一套“即时干预”的工具箱。比如,当你知道自己即将爆发时,如何执行“暂停三秒钟”法则,如何进行“身体降温”,以及如何用非指责性的语言进行重述。这些技巧都是可以马上应用到日常中的,而不是空谈。我试着在昨天晚上孩子把牛奶洒了一地的时候,按照书里说的步骤做了一次“情绪隔离”,虽然不完美,但至少我没有像往常一样大吼“你怎么这么不小心!”。那种掌控感和随之而来的平静,是任何物质奖励都无法替代的。这本书真正做到了理论指导实践,让父母的成长不再是玄学。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很有意思,那种柔和的色调和简洁的排版,立刻就给人一种平静、治愈的感觉,而不是那种传统育儿书里常见的焦虑感。我一开始是被这个名字吸引的,“不吼不叫”——这简直是每个中国家长内心深处的呐喊啊!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似乎总是在音量和情绪的边缘游走,稍有不顺心,高压锅“嘭”的一声就炸了。这本书的作者显然深谙此道,她没有一上来就贩卖空泛的口号,而是非常细腻地剖析了“吼叫”背后的心理机制。我特别喜欢她举的那些生活中的小案例,简直就像照镜子一样,每一个场景都如此真实可触。比如孩子不肯穿鞋、写作业拖拉、或者仅仅是因为一个玩具没拿到手而发脾气时,我们本能的反应是什么?是提高音量,试图用气势压倒对方。但这本书提供了一种完全不同的思路,它引导我们去探寻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把“对抗”变成“沟通”。它不是教你如何更有效地“控制”孩子,而是教你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从而建立起一种基于尊重和理解的亲子关系。读完第一部分,我感觉自己像是卸下了一副沉重的枷锁,不再时刻紧绷着神经,期待“完美育儿”,而是开始学习如何与那个真实的、会犯错的自己和平共处,这对于建立真正的内心力量至关重要。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风格简直是一股清流,读起来完全没有传统教育书籍那种居高临下的说教感,反而更像是一位非常有智慧的长辈,坐在你身边,用一种温柔而坚定的语气和你探讨人生。它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把“不吼不叫”这件事,从一个“对孩子的管教手段”,升华到了一个“自我修炼的课题”。作者非常坦诚地分享了自己作为母亲也会有感到精疲力尽、情绪崩溃的时刻,这极大地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让我觉得“原来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她反复强调,先照顾好自己的情绪,才能更好地滋养孩子。书中有几段关于“内在小孩”与“父母角色”转换的论述,写得尤其深刻。我们很多时候对孩子发火,其实是对自己童年未被满足的需求的一种投射。通过这本书的引导,我开始审视自己那些未被处理的情绪“包袱”,并学着如何不再把这些包袱强行转嫁给我的孩子。这种由外而内的转变,比任何技巧性的表层管理都来得更持久、更根本。它不是让你成为一个“没有情绪的机器人”,而是让你成为一个“能与情绪共存的、有力量的成年人”。
评分我个人认为,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构建了一个全新的“家庭权力结构”的愿景。过去我们习惯了“权威式”的养育模式,父母是发号施令者,孩子是被动执行者。而这本书,则倡导建立一种“合作式”的关系,将孩子视为一个独立的、有尊严的个体来看待。它用非常具体的例子说明了,当孩子感到被看见、被尊重时,他们内在的合作意愿会被极大地激发。比如,书中关于“选择权”的讨论,如何给予孩子在安全框架内的选择,从而让他们提前建立起自我负责的能力,这一点对我启发很大。我以前总觉得,不严厉管教,孩子就会无法无天,但这本书告诉我,真正的规矩不是靠吼出来的,而是通过清晰的界限和持续的、一致性的非暴力回应建立起来的。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坚持原则”与“灵活变通”之间的平衡艺术。她并没有教我们做“老好人”,而是教我们如何坚定地守护住核心的家庭价值观,同时在执行细节上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去探索和犯错。这对于那些担心“放手”会“失控”的父母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