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蒙台梭利养育1岁孩子
定价:26.00元
作者:玛丽亚蒙台梭利 刘妍译
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2-01
ISBN:978751271225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在让儿童敏感于世界的美,以及唤醒对生命之谜的好奇方面,没有比蒙氏教育更好的方法。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百年孤独》作者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
蒙台梭利教育描述出孩子每个阶段的敏感期,提供适合个性的教育,这正是孩子需要的。
——原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
我们的成功不应该归功于斯坦福大学,而应归功于蒙台梭利学校。
——Google(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谢尔盖布林
蒙台梭利是20世纪赢得欧洲和世界承认的*的科学与进步的教育家。
——《西方教育史》
内容提要
0-6岁是儿童成长的关键期,如何科学、适当地对孩子开展早期教育是父母们关心的问题。享誉全球的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博士为我们揭开了儿童成长的神秘面纱。她一生致力于儿童早期教育的研究,并提出“儿童拥有一个特殊的敏感期 ”“婴儿要经历生理和精神两个胚胎期”“儿童的心灵具有吸收力”等理念。这些极富革命性的教育理念,在20世纪的欧洲、美国引发了一场幼儿教育革命。其独创的蒙氏幼儿教育法更是风靡了整个西方世界,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儿童教育。
本套图书提出”蒙台梭利分段育”的概念,以年龄为线索队蒙台梭利教育法进行重新解读,推出:
《蒙台梭利养育1岁孩子》
《蒙台梭利养育2岁孩子》
《蒙台梭利养育3岁孩子》
《蒙台梭利养育4岁孩子》
《蒙台梭利养育5岁孩子》
《蒙台梭利养育6岁孩子》
帮助父母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实际需要学习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更有针对性地指导自己的养育,同时,也让每个年龄段的孩子更完善地成长。
目录
作者介绍
玛丽亚蒙台梭利:是一位享誉全球的幼儿教育家,十分关注儿童的早期教育,独创的蒙氏幼儿教育法风靡了整个西方世界,她提出的“有吸收力的心灵”“捕捉儿童铭敏感期”等富有革命性的教育理念,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儿童教育。近年来,蒙台梭利教育理念对我国幼儿教育界亦有深刻的影响,深受父母们喜爱的知名教育专家、作者孙瑞雪、李跃儿等,其所提倡和传播的教育理念均来自蒙氏教育。
蒙台梭利将自己的教育经验撰写成书,并在美国出版,它很快被译成20多种文字流传于世界各地,引入100 多个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一场幼儿教育的革命。
编译:
刘妍: 教育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现就职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从事教育研究工作。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文笔极其流畅且充满了一种平静的力量,读起来完全没有那种填鸭式的说教感,反而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朋友在分享她多年来在真实生活中总结出的智慧。我特别喜欢它对“感官教育”的论述,不像其他书籍那样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深入探讨了如何利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材料来激发孩子的不同感官通路。我试着按照书中的建议,用不同的食材(比如煮熟的意面、不同质地的豆子)给孩子做了一次“触觉探索盒子”,那种兴奋和专注程度,是我用昂贵的益智玩具都未能达到的效果。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书中对“秩序感”的培养方式。它不是通过惩罚或强迫孩子整理,而是通过建立清晰的“家务角色”和“物品归属地”来引导。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在日常劳动中体会到掌控感和责任感,而不是将“收拾”视为一种负担或惩罚。这种对环境和习惯的精妙设计,远比生硬的口头指令来得有效得多,它真正教会了我如何将教育融入生活,而非将其视为一项额外的任务。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组织非常有逻辑性,但它的厉害之处在于,它能将那些看似抽象的教育哲学,用极其生活化的语言和场景进行阐释。我原以为“工作”这个词在低龄段的孩子身上是很难被理解的,但书中详细描述了孩子如何将搬运小物体、往瓶子里倒水等行为视为重要的“工作”,并从中获得极大的满足感和自我效能感。这颠覆了我过去对“玩耍”和“学习”的刻板印象。书中对于如何介绍新的生活技能环节的处理,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缓慢、清晰、给予示范、并允许孩子犯错而不急于纠正。我尝试用书中的“三步法”来教孩子自己穿鞋,效果立竿见影,孩子从抵触变成了主动尝试,成就感爆棚。这本书更像是一本“成人自我提升指南”,它强迫我们审视自己的习惯和沟通模式,因为孩子是一面镜子,他们反馈给我们的,往往是我们自己行为的直接结果。它教会我的,是如何成为一个更有耐心、更细致入微的观察者,而不是一个急于提供答案的执行者。
评分我最欣赏这本书的地方,是它对“生命教育”的渗透。它没有专门开辟一个章节来谈论“生命教育”,而是将尊重生命、尊重自我身体和自然的理念融入到每一个日常的活动描述中。比如,如何让孩子参与到简单的园艺活动中,感受植物的生长和死亡,从而建立起对生命循环的初步认知。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远比生硬的灌输要有效得多。书中对孩子“重复性动作”的解读,让我对孩子一遍又一遍地做同一件事情有了全新的认识——那不是固执,那是内在秩序和肌肉记忆正在建立的过程,是他们对自己身体和周围环境的深度掌握。它提醒我们,不要因为成年人觉得“无聊”就去打断孩子正在进行的、对他们自己而言意义非凡的“工作”。这种对孩子内在节奏的尊重,在如今这个追求快速反馈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它让我更加坚定地相信,一个被充分尊重和允许探索的孩子,长大后会拥有更强大的内在驱动力和适应力。
评分这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反成功学”育儿书。它完全没有贩卖那种“别人家的孩子”的焦虑,反而鼓励家长拥抱孩子的“不完美”和发展过程中的“不一致性”。我个人尤其欣赏它对于“专注力”的解读——它提醒我们,专注力不是一个可以被强行拉长的指标,而是内在兴趣驱动下的自然状态。书中分享的许多小案例,都展示了孩子在看似“无聊”的活动中,如何进行深度学习和神经元连接。例如,孩子反复将积木搭倒,书中解释这不是破坏,而是对重力和平衡的早期物理实验。这个观点让我瞬间释怀,我不再担心孩子玩得不够“有意义”,因为只要他全神贯注,每一次投入本身就是意义所在。此外,书中对父母情绪管理的探讨也十分深刻,它没有简单地喊口号,而是剖析了成人焦虑是如何投射到孩子身上的,并提供了一套非常实际的“暂停与呼吸”练习。读完后,我感到自己的内心更加坚韧和放松,因为我明白,我的任务是提供土壤和阳光,而不是催促花朵立刻绽放。
评分这本书的视角真是太独特了,完全跳出了传统育儿书中那种“标准流程”的束缚。我一直觉得自己应该给孩子提供一个丰富多彩的环境,但又常常陷入“我有没有做够”的焦虑里。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个资深园丁在指导你如何观察和理解你面前这株独特的幼苗。它不教你具体的话术,也不强求你执行某一套固定的日程表,而是反复强调“观察”的重要性。比如,书中对孩子在不同精细动作发展阶段的描述,细致到让人拍案叫绝——我立刻就想起了我的小侄子前几天对着一个纽扣研究了足足半小时的场景,以前我会觉得那是“磨蹭”,现在我明白了,那是在构建他自己的物理世界模型。书中对于如何布置家居环境以支持孩子的自主探索这一点,更是提供了许多低成本、高效率的实用建议,比如怎样把常用的玩具放在孩子容易拿取的高度,而不是堆在角落里等待“被选择”。这种去中心化的养育理念,极大地解放了家长的心神,让我们从“掌控者”的角色,转变为“支持者”。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自由”和“规则”的平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孩子不是被放任自流,而是被赋予了在安全边界内自由选择的权利,这才是真正的尊重。它让我学会了在孩子的世界里“慢下来”,去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学习瞬间,而不是急着去“教”他什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