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儿女培养手册(让家教变得、精准、精辟!)
定价:28.00元
作者:李师江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9-01
ISBN:978721406444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381kg
编辑推荐
独创“人文务实教育法”,让孩子拥有快乐的童年和健全的人格,而且还能在应试教育中轻松胜出。 确立家庭教育4大基石,奉送5大锦囊妙计让孩子学习能力急速蹿升。 直面家庭教育7大误区,揭示其对培养孩子健全人格的重大危害。 颠覆众多传统观念,让家庭教育变得更为,精准,精辟! ●家庭教育4大基石:团队精神;责任感;判断力;爱的能力。 ●提升学习能力5大锦囊妙计:学习兴趣;专注力;记忆力;理解能力;应用能力。 ●家庭教育7大误区:把孩子当宠物;拿孩子跟别人比;赢在起跑线上;玩具越多越好;不可以看电视;不让孩子哭;舍不得孩子受挫。 ●进入孩子的世界,在那里,你才有发言权 ●家长要有健康的价值观,并且要与儿女共享 ●差等生必有其他禀赋,父母要善于发现 ●你认为的“坏习惯”不是坏习惯 ●把适当的压力交给孩子,让他适应人生阶段性的失败 ●“逆反心理”,一个政治不正确的歧视性语汇 ●让孩子早点和金钱发生关系,但必须是正确的关系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一本培养儿女的经典指南。作者立足于中国家庭教育的现状,历经十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把古今中外的教育理念融会贯通,创造性地提出了“人文务实教育法”。采用这种方法教育孩子,不仅能够让孩子在当前的应试教育制度下轻松胜出,更重要的是还能够让孩子拥有快乐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拥有健全的人格。
在此基础上,作者还确立了家庭教育的四大基石——团队精神、责任感、判断力和爱的能力,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能抓住这些关键,所有的父母都能轻轻松松教子,孩子也能够一帆风顺地成长。另外,作者还直面家庭教育中的诸多误区,并分别给出了*的解决方案,让家教变得更为、精准和精辟。
目录
前言 培养一个人格健全的孩子
家长要有健康的价值观,并且要与儿女共享
价值观的培养关乎孩子一生
家长须知:孩子不是拿来跟别人比的
差等生必有其他禀赋,父母要善于发现
家教四大基石:团队精神 责任感 判断力 爱的能力
溺爱是人格杀手
打能够解决的问题,不打肯定也能解决
挫折教育:把适当的压力交给孩子
家长的五个妙计赐给孩子好成绩
“坏习惯”不是坏习惯
面对孩子,教育者切忌思想不统一
“饭桌教育”,你不知道却重要
进入孩子的世界,沟通才有可能
“逆反心理”,一个政治不正确的歧视性语汇
撒谎也是一种特长,关键看家长如何引导
幼儿园的小事故,不用大惊小怪
当孩子在学校被欺负时
输在起跑线上——一个虚假的问题
从血型看孩子的性格和职业趋向
有目标和理想的孩子才能成为“大人物”
重大的人生选择要由孩子做主
做个有游戏感的快乐家长
哭是孩子的天性,强行制止有害无益
玩具太多,反而会剥夺孩子的快乐
电视不是不可以看,就看你怎么看
让孩子早点和金钱发生关系,但必须是正确的关系
孩子财商发达可以作为特长培养
早恋虽美,但确实不妥
一夜成名和个人主义是成长的陷阱
后记 教育是一种通俗易懂的常识
作者介绍
李师江,毕业于北师大中文系,热衷于教育学和心理学,并将两者结合起来研究。十年来深入了解中国各个阶层的家庭教育问题,探索出“人文务实教育法”。在《海峡都市报》以及网络媒体开设教育专栏,提供教育咨询。 已出版长篇小说《逍遥游》《福寿春》《中文系》《福州传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书名似乎指向了一种极简主义的教育哲学:用最少的干预,达到最优化、最清晰的培养效果。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家长最稀缺的资源就是精力和专注力。如果这本书能帮我过滤掉那些无用的、重复的、甚至是有害的育儿信息,只留下最核心、最有效的“干货”,那么它就成功了。我希望它能提供一套“减法”的育儿清单,告诉我们哪些事情可以完全放手,哪些时刻必须坚守阵地。这种“留白”的艺术,在教育中往往比“填鸭式”的灌输更为重要。如果它能精准地指出哪些是孩子可以自主探索的领域,哪些是需要家长进行结构化引导的关键节点,那么它就真正实现了“精辟”。我希望它能帮我建立一个高效的、低能耗的育儿系统,让我把宝贵的精力投入到真正有意义的亲子联结上,而不是在无休止的琐碎规则中疲于奔命。
评分坦白说,我对“手册”这个词是持谨慎态度的。很多声称是“手册”的书籍,往往只是把零散的知识点堆砌在一起,缺乏一个内在的、贯穿始终的核心理念。然而,如果它真能做到“让家教变得精准”,那么它必然是在某个核心的教育哲学指导下的系统工程。我希望看到的“精准”,体现在它能够识别不同年龄段、不同性格类型的孩子所需要的细微差别。例如,一个内向的孩子和一个外向的孩子,在面对失败时的激励方式应该是截然不同的。如果这本书能提供这样的颗粒度,而不是“一刀切”的建议,我会非常赞赏。我希望它能深入到如何观察孩子微妙的非语言信号,并根据这些信号即时调整教育策略。这种对细节的把握,才是真正体现“精辟”的所在。否则,如果只是泛泛而谈,那市面上任何一本普通的育儿杂志都能替代它了。我关注的是它能否在那些最容易被忽略的微小瞬间,提供决定性的指导。
评分这本《儿女培养手册》的书名,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可能偏向于工具书的性质,而不是那种娓娓道来的情感交流类读物。我个人更倾向于那种结构清晰、逻辑严谨的指导方针。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是更多的情感安慰,而是明确的边界和可执行的规则。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基于行为心理学或教育学原理的,但又被转化成了易于理解和操作的步骤。比如,当孩子出现拖延症时,有没有一套立竿见影的纠正步骤?当孩子与同伴发生冲突时,家长介入的最佳时机和话术是什么?我对那些能提供“If-Then”式解决方案的内容特别感兴趣。如果它能像一本编程指南一样,输入一个问题(Input),就能得到一个明确的行动指令(Output),那它的价值就不可估量了。如果它只是停留在“多陪伴”这种老生常谈,那它的价值就大打折扣了。我期待看到的是一种现代化的、数字时代背景下的育儿框架,能够跟上孩子快速变化的成长节奏。
评分最近我读了几本关于提升亲子沟通效率的书,但发现它们往往只关注家长如何“说”,却很少深入探讨孩子是如何“听”和“接收”信息的。这本书如果能做到“精辟”,我猜它一定在沟通的底层逻辑上有所突破。我希望它能揭示那些我们习以为常、却对孩子有负面影响的语言模式。比如,那些我们自以为是鼓励的话语,在孩子听来可能变成了巨大的压力。我期待看到的是一套关于如何“去权力化”沟通的技巧,让亲子关系建立在平等的对话基础之上,而不是基于权威的命令。如果它能提供一些让孩子主动承担责任的引导方法,而不是家长事无巨细地代劳,那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就非常高了。我更看重的是那些能够从根本上改变家长思维定势的内容,而不是仅仅教一些表面上的技巧。思维的转变,才是培养长期良好习惯的基石。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就带着一种强烈的实用主义色彩,让人忍不住想翻开看看它到底能提供什么样的“秘籍”。我特别关注那种能将复杂问题简化,并且能立即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指南。我买过不少育儿书,很多都充斥着过多的理论和模棱两可的建议,读起来费劲不说,真到关键时刻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办。所以我对那些能把教育过程掰开揉碎,用清晰的步骤和明确的预期来指导家长行动的书籍,有着天然的好感。如果这本书能做到“精准”和“精辟”,那简直是为我这种时间紧张又迫切希望看到效果的家长量身定做的。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具体的对话模板或者情境处理方案,而不是空泛地谈论“耐心”和“理解”。毕竟,知道要耐心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如何在孩子让你抓狂的时候,真正做到耐心。这才是检验一本育儿书价值的试金石。我希望它能像一本实战手册一样,让我随时可以查阅,并且能立刻上手操作,而不是读完一遍后束之高阁,成为书架上的摆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