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宝宝的本游戏书;风靡德国的亲子游戏书、全面提升宝宝的运动、情感、语言认知能力!
定价:42.00元
作者:安娜普金恩 王瑜蔚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6-02-01
ISBN:978755026609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本书包含101个独特的游戏,这些游戏不仅能够加深父母宝宝之间的情感联系,更能让宝宝在有趣健康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创造性的理念、手把手的指导,让您学会培养独立自信、好性格、高情商、有创造力的宝宝。
内容提要
本书包含101个适合0~1岁宝宝的游戏建议,这些游戏由风靡德国四十多年的亲子游戏课程中精选而来,广受德国父母欢迎。通过这些游戏,能够让宝宝的运动、情感、社交、语言和认知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同时能够加深父母和宝宝之间情感联系,让父母真正参与到宝宝的成长中,在轻松好玩的游戏中培养出健康、独立、自信的超能宝宝!
目录
简目
部分共同度过的年
章宝宝和他们的父母:的团队
第二章年:大踏步向前发展
第三章布拉格亲子课程
第二部分游戏和建议
第四章好好准备,可以开始了
第五章适合一至三个月宝宝的游戏
第六章适合四至六个月宝宝的游戏
第七章适合七至十二个月宝宝的游戏
第三部分好玩的玩具
第八章 玩具及其他——宝宝们需要什么
第九章自己的“手工坊”出品的玩具
细目
部分共同度过的年
章宝宝和他们的父母:的团队
1.1您的宝宝来啦
出生——难忘的时刻
一个巨大的挑战:成为一个家庭
感受美好
1.2小小天才
宝宝们已经能够做的
生物学能力:为生存而掌握
社交能力:宝宝们如何取得联系
建立情感联系
宝宝们是如何关闭自己的
成功的开始
1.3好父母——完全顺其自然
用与生俱来的本能替代教育
父母亲做对了的事
年中的情感联结
第二章年:大踏步向前发展
2.1成长——这意味着什么
没有一条规则是没有例外的
给予自由空间——限定界限
您的孩子这样学习才有趣
一个好的开头
2.2十二个紧张刺激的月份
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生长速度
爬、坐、走——宝宝们忙着呢
2.3初的三个月
仰卧着啥都能看到
俯卧着探索世界
握得紧紧的
进行初的“对话”
您的宝宝是怎样看待这个世界的
2.4四至六个月的宝宝
在仰卧姿势中练习坐
有意识地抓物
有趣的玩乐
看和抓取
反射性的反应
2.5七至十二个月的宝宝
一天比一天更灵活
从躺着到坐着
开始站起来了
抓取、紧握、放手
玩——但不是和每个人
从宇宙通用语言到母语
您的宝宝怎样看世界
研究和发现
宝宝在年中的发展
第三章布拉格亲子课程
3.1PEKiP是什么
宝宝的天赋
光着小身子呼哧呼哧来运动
游戏而不是练习
一个来自布拉格的想法到了德国
3.2PEKiP在亲子群组活动中
固定的朋友圈
小家伙们之间的联系
也给父亲一个机会
联结是重要的,放手也是一样
经常问的问题
第二部分游戏和建议
第四章好好准备,可以开始了
4.1什么时候?怎么做?
给予他被呵护的感觉
没有谁是不能参加的
您怎样才能了解您宝宝的行为
4.2您这样就能找出适合的游戏
一些游戏“规则”
4.3游戏和日常中所用到的抱起宝宝的重要姿势
第五章适合一至三个月宝宝的游戏
5.1转动的头部和眨巴的眼睛
5.2理想地促进宝宝的发展
这是谁
现在有新的东西看了
它要到哪里去
在妈怀里
转过去,又转过来
转过去转过来,翻身根本就不难
吊床里的宝宝
抬头——在各种躺着的姿势中
小家伙保持平衡的举动
宝宝旋转木马
5.3手脚游戏
美妙的抚摸课
次抓物的尝试
痒痒体操
磁铁般的吸引力
躺在怀里的磁铁游戏
光脚蹬球
5.4俯卧
眼睛看着眼睛
这样做很好
舒服地趴在爸爸的手臂上
横躺在妈腿上
在塑料充气球上来回晃
5.5开始的抱抱游戏
爸爸的背后发生了什么
一览无余
舒服地斜躺在妈妈怀里
宝宝俯卧在爸爸的手臂上
第六章适合四至六个月宝宝的游戏
6.1更多的手脚游戏
这真大啊
真不敢相信
小桌子,我来抓你了
斜着抓
快给我看看你的小脚丫
6.2俯卧游戏
看,那个是什么
看看,那里挂着什么
妈妈,我们来谈谈
游泳池边的闲谈
坐宝座
在偏斜的轨道上
在妈妈腿上玩
俯卧抓
6.3真正的转身
来转个圈
翻身到手抓环边上去
多帮我一点忙
飞的感觉太好啦
半圈旋转
把手指给我
抓着手抓环更有劲
向上去
蹦跳——但是没有重力
和爸爸一起摇摆
第七章适合七至十二个月宝宝的游戏
7.1乌拉,终于可以动了
7.2锻炼宝宝双手的游戏
我们怎么来拿它
用手抓的——乘以2
第三维度
宝宝的套娃游戏
这里面藏着什么
与重力做游戏
放进去拿出来
属于宝宝的抽屉
细绳快车
小小的原因,大大的影响
皱皱巴巴、窸窸窣窣,撕
镊子和小钳子
小小毕加索
水实验
石头上垒石头
7.3邀请他爬行
这里吊着什么东西
爬行球
很有帮助的反弹力
倒着爬
转身毛毛虫
游戏中四肢着地
小小爬行家
抬起屁股和肚子
7.4帮助小小爬行家
谁躺在那里
越过高山和山谷
穿过障碍
从椅子下面爬过去
在令人眩目的高处
爬行轨道
7.5次试着走路
拉着爸爸妈妈站起来
爬上爬下
从扶梯上向上爬
总是沿着墙
放开手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你可以捡起来吗
把气球换到另一边
绕路到达终点
踢足球的小家伙
小脚丫的新体验
跨过木棒和石头
分量十足
走窄的地方
磁石般的吸引力
朝后退
7.6社交游戏
来抓我呀
汪还是喵
为宝宝鼓掌
看一看,我在哪里
敲鼓
请求和感谢
什么地方在滴滴响
妈书,安娜的书
小家伙的记忆力
促进宝宝语言能力发展
第三部分好玩的玩具
第八章 玩具及其他——宝宝们需要什么
8.1为什么需要玩具
少就是多
什么都可以变成玩具
8.2此外您宝宝还需要什么
第九章自己的“手工坊”出品的玩具
一件色彩明快的床挂
触摸袋
沙沙作响的小袋子
布带环
鼓鼓的大袋子
神秘口袋
打蛋器做的打击乐器
气球枕
简易打击乐器
彩色的珠链
大声小声魔法瓶
带纽扣的毛巾
触摸枕
触觉板
线筒
疯狂的弹珠轨道
宝宝的个小鼓
形状盒
游戏蛇
整理箱
作者介绍
作者:安娜·普金恩(AnnePulkkinen),1957年出生于芬兰,1978年迁往德国。她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幼儿园教师、教育学硕士。自1986年起,安娜·普金恩开始从事亲子培训和家庭教育,30年来,她成为PEKiP(布拉格亲子课程)的培训和指导专家并享誉于德国。她举办讲座、提供教育课程,并且从事幼托专业教师进修的教育工作。
译者:王瑜蔚,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德语系,后进入德国明斯特大学深造,获教育学硕士学位。自2010年起在上海新东方教育机构任德语教师至今。译作有德国国民作家瓦尔特·莫尔斯的《巫魔师》、德语侦探故事《月光下的奇案》《误会也致命》以及《法语基础语法轻松练》《德式无器械健身》等。
文摘
序言
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其实是想找一本能够让我从日常重复的“这是什么颜色?”的提问中解放出来的工具。很高兴,这本书做到了。它真正实现了“游戏中学,学中玩”的境界,其核心价值在于激发孩子内在的探索欲,而非外在的奖励驱动。比如,有一组关于“空间方位”的游戏,它不是简单地问“球在哪里?”,而是设计了一个需要孩子在翻页后,尝试用手指沿着书中的“小路”引导一个小圆点从“上面”移动到“下面”,再到“左边”。这个过程极大地锻炼了孩子的空间想象力和对介词的实际理解。我发现,自从开始读这本书,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开始主动使用“推开”、“钻进”、“绕过”这些词汇来描述他的行动,这说明书中的情境化学习已经内化到了他的日常表达中。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整套从低阶运动到高阶认知联结的完整学习路径,非常值得推荐给注重早期全面发展的父母。
评分坦白说,我是一个对书籍的“手感”和“耐用度”要求极高的人,尤其对宝宝的书。这本的材质处理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它选用的纸板厚实到近乎木质,边缘都做了圆滑倒角处理,我完全不用担心宝宝啃咬或者不小心划伤自己。更让我惊喜的是,它的一些互动装置设计得极其巧妙且坚固。不像有些翻翻书,翻两下边角就开始卷曲脱胶,这本的立体弹出结构或者滑轨机关,即便是我家那个“破坏王”反复操作,依然保持着原有的平整度,这绝对体现了德国制造的严谨。我记得有一次给宝宝玩一个需要用手指抠出小动物的机关,那个小小的切口非常精准,宝宝的小手指需要一定的精细抓握力才能完成,这无形中对手眼协调能力的训练达到了一个非常自然的层次。我试着用其他工具去辅助他,他反而不乐意,坚持要用自己的小拇指去尝试,那种成就感爆发出来的笑容,绝对值得所有家长为之买单。
评分这本新近入手的绘本简直是给低幼宝宝的“神助攻”!我本来还担心市面上那么多所谓的“早教”书是不是都大同小异,无非就是颜色、形状的简单堆砌,但这一本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首先,它的设计理念非常贴合孩子的自然发展轨迹。我观察到,它不仅仅是让孩子看图识物,而是巧妙地融入了大量的肢体互动环节。比如,某一页引导家长和孩子一起做“小兔子跳”的动作,孩子在模仿的过程中,小肌肉群得到了极大的锻炼,那种专注和兴奋劲儿是单纯的指认游戏无法比拟的。更妙的是,它对情绪的引导非常细腻。有一次,宝宝因为搭积木失败而明显表现出沮丧,我立刻翻到书中关于“有点不开心也没关系”的那一页,书里用非常柔和的插画和简单的语言描述了接受挫折的过程,孩子的情绪竟然奇妙地平复了下来。这种将运动感知和情绪管理无缝衔接的设计,在我看来,比那些只强调认知灌输的书籍高明太多了。我特别欣赏它在版面设计上那种留白的美学,不会让孩子的视觉负担过重,每翻一页都像是在进行一次精心策划的“感官探险”。
评分我一直觉得,语言启蒙的关键在于“语境”而非“词汇量”。很多早教卡片堆砌了大量生僻的词汇,孩子虽然学会了说,但并不知道在什么情境下使用。这本“游戏书”在这方面做得极富生活气息。书中的对话和场景,都是围绕着孩子一天中最常发生的互动展开的,比如“穿鞋的烦恼”、“分享玩具的快乐”、“午睡前的依依不舍”。它没有使用成人化的复杂句式,而是用了大量拟声词和重复的、有节奏感的短句,非常利于宝宝模仿和理解。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对“非语言沟通”的强调。比如,通过插画中人物的面部表情变化,引导孩子去识别“高兴”、“生气”和“惊讶”背后的微妙差异,并鼓励我们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用夸张的面部表情来呼应书中的内容。这让亲子共读不再是单向的知识输入,而变成了一个充满趣味和情感交流的“角色扮演”课堂。
评分作为一位注重“全人发展”的家长,我特别关注书籍对孩子社交情感层面的滋养。这本书的章节编排似乎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它很注重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和社会责任感。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帮助别人”的主题页。它没有简单地说“你要帮助朋友”,而是描绘了一个场景:小熊的积木倒了,小兔伸出了手。书本引导我们讨论:“如果你是小熊,你会是什么感受?如果小兔没有伸出手,小熊会更伤心吗?”这种引导性的提问,成功地将抽象的道德概念具象化了。孩子开始能够从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不是仅仅关注“我的需求”。此外,书中关于“轮流”和“等待”的概念处理得非常巧妙,避免了生硬的说教,而是通过有趣的接力游戏来体现秩序感的重要性。它提供的不是一套规则,而是一种对社群生活的基本理解和尊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