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从心开始:让家庭教育更有效
定价:38.00元
作者:索晓伟
出版社:中国言实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9-01
ISBN:9787517124214
字数:
页码:24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从心开始:让家庭教育更有效》针对父母教育孩子缺乏明显效果的现象,从父母常见的教育方式中,点出他们的症结所在,并从冲动、依赖、自卑、虚荣、自负、抑郁、叛逆、任性八个方面,对孩子的心理进行剖析,让家长明白,孩子是“怎样想的”,父母“错在哪里”,并用事例来告诉父母用什么方法去教育孩子,才会有效果。
目录
章 克制冲动
做事缺乏理智
管人没管心
强化孩子的自制力
学较压制了孩子
给孩子一个属于自己的天地
成人教育重要
父母的态摩和方法决定孩子的命运
冲动使人智昏
第二章 摆脱依赖
依赖是多方面的
大事小事父母包办
自立是逐渐培养的
别让孩子成“网虫”
给孩子的比网络更多
依赖是悲剧的开始
第三章 克服自卑
对自己过于没信心
孩子是被你骂差的
发挥孩子的优势
比较是自卑的根源之一
对孩子不要有偏见
贫穷造成的自卑难治疗
用孩子的优点淡化贫圃的忧患
自卑使心理
第四章 摈弃虚荣
虚莆,是一个度的问题
家有儿女爱打扮
润物细无声
都是时尚惹的祸
用事实说话
都是面子在惹祸
教育孩子接受自己的不足
虚莆是罪恶之源
第五章 战胜抑郁
抑郁使心灵禁闭
让孩子摆脱抑郁
心病没从心上医
和孩子多层朋友关系
抑郁使人走上不归路
第六章 远离自负
不可以太自信
孩子的自信过了头
赞赏和批评恰到好处
找到教育孩子的方法
学会与孩子交流
孩子瞧不起亲戚
让孩子看到他人的长处
自负的人经不起失败
第七章 告别叛逆
那是一种发泄
父母把孩子推向自己的对立面
注重孩子的心理感受
孩子恨父母
站在孩子的立场上
孩子说话很伤人
不要使孩子心里有气
老师不能众“生”平等
结合实际给孩子定目标
作者介绍
文摘
《从心开始:让家庭教育更有效》:
管人没管心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在家长看来,自己大的责任就是“管”好自己的孩子。很多父母对自己教育的要求就是能“控制好”自己的孩子,这也是父母对孩子直接的要求。父母认为,只有孩子听话了,一是自己的教育就会变得容易;再者,就是孩子会走自己给他所指的那条正确的路。但事实往往会与父母的期待相反,更多的孩子是不听话的。这种不听话的孩子,重者会惹出很多事端,轻者也会不停地制造出一些小的麻烦。
不同的父母对于孩子的冲动现象,会用这样那样的方式进行教育,但就是丝毫没有效果。很多孩子在自己的错事发生以后,他们也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但时隔不久,他们又会犯同样的错误。家长对孩子的这种现象下的结论是:孩子不知道改正自己的错误。在家长的眼里,孩子的这种屡教不改是卑劣的秉性。在这里要提醒的是,孩子有什么不是,仅仅是他的缺点而已,父母要想教育好孩子,自己就先不要在心里给这个孩子下“品德败坏”的结论。父母如果认为孩子是卑劣的,那么父母就不会教育好孩子。这就像一个雕刻家,分别在石头和蓝田玉上做雕刻,在玉上和在石头上作雕刻时的心态不同,他会把自己设计出经典的花纹刻在玉上,对于石头上的纹饰就会随意一些。父母教育孩子往往也是这样,一旦你认为他是“石头”,即使孩子是“玉”,你也会像“石头”一样对待他,家长对“屡教不改”的孩子在教育上容易产生偏离。
父母的教育没有效果,很大部分原因是父母对孩子的认识不够。孩子屡教不改,有时并不是孩子有意去犯同样的错误,而是在孩子的心里,总是戒不掉他对做这件事的冲动。
有这样一个很经典的故事,说爱因斯坦小时候拆了指南针,想看看里面到底有什么,结果是里面什么也没有。父母知道这件事以后,并没有责备爱因斯坦,而是告诉他指南针的原理,使爱因斯坦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这个故事在中国流传了很多年,但很多父母说给孩子听的目的,仅仅是作为激励孩子要有探索精神的一个事例,父母不会对这个故事有更深的思考。
爱因斯坦拆指南针,是因为指南针有趣,这种“有趣”就激起拆了它的冲动。当时,爱因斯坦发现里面什么也没有的时候,指南针还是有趣的,而且还增添了一种神秘感。设想一下,这个时候,他的父母不去给爱因斯坦解释这种有趣,而是对爱因斯坦进行责备的话,我们先不说他们在扼杀一个天才,至少指南针在爱因斯坦的心中,就显得更加神秘有趣了。当爱因斯坦再得到一个指南针的时候,不仅比先前多了一点神秘,而且他还想把这个与先前的指南针作一个比较,爱因斯坦要拆开新指南针的冲动会更强烈。这样,在拆指南针的事上,爱因斯坦也会“屡教不改”的。但事实是,他的父母解决了造成爱因斯坦冲动根本的东西——心里的好奇,他们使爱因斯坦明白指南针是怎么回事,这样,爱因斯坦对指南针的兴趣就跨越了指南针的本身,而被引到探索更多的东西上去。
……
序言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时间管理和效率提升的职场人士,我对书中关于“家庭时间的高质量利用”那一章格外关注。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花了很多时间陪孩子,但实际上,这段时间里,我们可能一半的心思在回复邮件,一半的眼睛在刷手机。这本书没有要求我们放下一切工作,而是提倡“深度在场”的理念。作者提出了几个非常实用的“微连接”技巧。例如,在早上送孩子上学前的五分钟“专注拥抱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手机必须放在够不着的地方,眼神要完全锁定孩子,进行一次深入的、不被打扰的交流。或者是在做饭时,让孩子参与进来,哪怕只是洗菜这种简单的动作,但关键是要把这个活动变成“两人项目”,而不是“我做事,你玩你的”。这种对碎片化时间的精细化打磨,远比那种拖沓冗长的、心不在焉的“陪玩”要有效得多。它让我明白,爱的质量远胜于数量。这种把“专注力”作为一种育儿资源的理念,对我个人的生活效率也有巨大的启发,可以说是举一反全。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简直是一股清流,它完全避开了那种晦涩难懂的教育学术语,用一种非常生活化、甚至带点幽默感的笔调来描绘教育中的窘境。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描述亲子冲突时的那种自嘲和坦诚。比如,当描述到父母因为疲惫而忍不住对孩子大吼大叫的场景时,作者并没有进行道德批判,而是分享了自己是如何事后进行“修复性道歉”的。这种坦诚地展示自己的不完美,反而让我感到无比的放松和被接纳。我们常常被主流媒体塑造的“完美父母”形象所裹挟,总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教育本身就是一个不断犯错、不断修正的动态过程。它的价值不在于教你如何成为一个永不犯错的圣人,而在于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路线图,告诉你如何在犯错之后,以最有效的方式弥补,并从中吸取教训。这种“人本主义”的教育观,真的太治愈了,让我敢于卸下“万能父母”的面具,真实地与我的孩子相处。
评分这部作品简直是为我这种在育儿路上摸爬滚打的新手父母量身定制的指南!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探讨孩子情绪管理问题时所展现出的那种细腻和耐心。书中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理论说教,反而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家庭场景,将那些看似复杂的情绪波动,拆解成一个个可以操作的步骤。比如,书中关于如何引导孩子接纳“不开心”的章节,让我茅塞顿开。我以前总是急于“解决”孩子的不良情绪,比如一哭闹就赶紧给零食或者转移注意力,结果反而让孩子更加依赖这些外在的刺激。这本书教会我的是,首先要“看见”并“命名”孩子的情绪,哪怕只是简单地说一句“你现在看起来很生气”,这个简单的动作,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极大的肯定和连接。作者强调的“情绪是信息,不是敌人”,这个核心理念,彻底改变了我对待孩子哭闹时的心态。我开始学着用一种更具同理心的方式去倾听,去蹲下来,用孩子的视角去看待世界。这种由内而外的转变,让家里的氛围都变得柔和了许多,孩子似乎也因为被理解,而更愿意主动表达自己的需求,而不是用“捣乱”来吸引关注。这比任何技巧性的管教都有效得多,它建立的是一种基于信任和尊重的亲子关系基础。
评分从结构上看,这本书的逻辑推进也非常令人称道。它不是简单地罗列问题和解决方案,而是采取了一种“由内而外”的构建模式。它从父母自身的“心智模式重塑”开始,探讨了原生家庭对我们教养方式的影响,让你先搞清楚自己为什么会以现在的方式去反应。然后,它才过渡到对孩子具体行为的观察与引导。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我发现很多时候,孩子的问题其实是我们自身未解决的焦虑的外化表现。书中在探讨“边界设定”时,特别强调了要先界定“什么是我的责任,什么是孩子的责任”。例如,孩子是否要收拾自己的玩具,这是他的责任;而父母的责任是提供一个安全的收拾空间和清晰的期望。这种清晰的责任划分,极大地减轻了父母的心理负担,让我们从“全能保姆”的角色中解脱出来。最后,它还提供了一个非常实用的“复盘工具箱”,帮助我们在每周结束时,能系统地回顾哪些方法有效,哪些需要调整,使得整个教育过程可以持续迭代优化,而不是陷入重复的无效循环。
评分我必须得提一下,这本书在处理“规则建立与灵活变通”这个棘手问题上,给出了极其富有智慧的见解。很多育儿书都倾向于推行绝对化的规矩,要么是“必须遵守”,要么是“完全放任”,而这本书的妙处就在于它探讨了“弹性边界”的概念。作者深知,生活是动态变化的,昨天的“不行”,在今天特殊的情况下也许就有了商榷的空间。书中用了一个关于“睡前阅读时间”的案例,让我印象深刻。严格来说,孩子应该九点睡觉,但如果他那天表现得特别好,或者刚好在兴头上想多读一本,作者建议父母可以运用“加权决策法”,比如多读十分钟,但第二天早起时间必须严格执行,或者第二天其他某个特权项目要相应减少。这种做法不是在“打破”规则,而是在教导孩子理解“责任”与“特权”之间的平衡关系,以及规则背后的价值。这让教育不再是一道生硬的铁律,而是一场双方共同参与的协商过程。它培养了孩子的自主判断能力,而不是让他变成一个只会盲目服从的“乖宝宝”。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需要时刻紧绷神经的“规则执行者”,而更像是一个引导者,教会孩子如何在框架内做最优选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