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别把撒手不管,当成静待花开 |
| 作者 | 亲宝宝 |
| 定价 | 39.80元 |
| 出版社 | 现代出版社 |
| ISBN | 9787514362442 |
| 出版日期 | 2017-07-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32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新手宝妈、宝爸必读!写给所有宝妈、宝爸们的亲子精神修炼书! 陪孩子成长的过程,如同牵着蜗牛去散步。慢下来,静下来,才能读懂孩子世界里的美妙。 陪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我们重新成长的过程。 的母(父)爱,经得起风吹雨打,也耐得住静候花开。 我们陪伴孩子长大,孩子也陪伴着我们变老。 爱是一场双向教育,你懂爱,你的孩子才能学会爱! 所有关于爱的困惑,zui终都能在爱里找到答案! 写给所有宝妈、宝爸们的亲子精神修炼书! |
怎么养?怎么教?怎么爱?
| 作者简介 | |
| 亲宝宝 亲子服务类app*,主要面向有孩子的年轻家庭,为年轻家庭提供家人亲友私密共享的云空间,记录、共享家庭与孩子的成长历程,让所有亲友都能零距离关爱孩子成长。目前,有超过千万家庭在使用亲宝宝。 《别把撒手不管,当成静待花开》是亲宝宝给年轻爸妈们量身打造的一本家庭教育亲子关系修炼书。 在这本书里,用一个个亲子小故事告诉大家:家庭教育的核心是陪伴孩子成长,也是爸妈们与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爱是一场双向教育,爸妈懂得爱,孩子才能学会爱。 |
| 目录 | |
| 章 爱?孕育:你的花,让你自己开 聪明的妈妈,不吼不叫,不急不躁/ 002 二胎妈妈:一碗水端平?那不科学!/ 007 你过得很“辛苦”是真的,但这跟孩子没有关系 / 012 放松一点, 你真的不必成为超人妈妈 / 018 “一拖二”的妈妈生活,并没有你想的那么难 / 023 别因为当了妈,就放弃自己的人生/ 031 没有平凡的父亲,只有不凡的父爱 /036 聪明的父母先给自己花钱,再给孩子花钱 / 041 美味的汤都是细火慢熬出来的,人生也一样 / 046 先爱自己,才有能力爱家人 /053 第二章 爱?教养:一念繁花,一念深渊 爱与溺爱:一念繁花,一念深渊 /060 别让你的抱怨 坑了孩子一生 /065 孩子,钱袋穷没关系,千万别穷了心! / 070 孩子要爱,规矩也要教 / 076 想把孩子培养成你的骄傲,不如先让TA引你为傲 / 082 对待钱的健康心态,比钱和财商培养更重要 / 087 请把自主吃饭的权利还给孩子 /094 宝宝在外面撒泼滚地,当尴尬怎么破? / 098 妈妈,我不是在耍流氓! /103 如何给孩子读绘本?我的6条亲子共读建议 / 109 第三章 爱?自由:不必,快乐就好 别再以爱之名,剥夺孩子担当的机会/ 116 孩子,你的狗狗不值钱,但/ 122 我为什么要培养一个和自己“对着干”的孩子? / 128 我就是要“惯”孩子啊! /134 嘿,来和我儿子打一架吧! /139 仪式感让你和孩子把日子过成诗 /146 与其说NO,不如让孩子自己去试错 / 152 生女孩是福气,如何养、如何教更需用心 / 157 第四章 爱?陪伴:我陪你长大,你陪我变老 我陪你长大, 你陪我变老 / 164 别在孩子需要你的时候暴跳如雷/ 169 可以让孩子独立,但别让孩子觉得孤立 / 176 你确定你养的是孩子,不是手机?/ 184 低质量的陪伴,不如不陪伴 /192 究竟是谁,让人贩子有机可乘! /198 第五章 爱?围城:婚姻是一场漫长的旅行 父母反对的男人,到底能不能嫁?/ 208 没有彩礼,你的婚姻就无法幸福了吗? / 212 婚后变得不幸福?变的是人,还是心? / 219 老婆的病,90%都是被老公气出来的? / 225 好老公还是好儿子,这是个问题 /231 尊重,才是婚姻里大的平等 /236 家一起养,钱分开放 / 243 讨不到好的架,我才不要吵 /249 懂得接受他人的讨好,也是一种情商/ 255 婆婆不是妈,要把心放大 /261 老人帮你带孩子是情分,不帮是本分/ 266 后记 致女儿:人生没有童话 |
| 编辑推荐 | |
| ◆每一位年轻父母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这是一本写给所有年轻父母们的家庭教育亲子关系修炼书!家庭教育的核心是陪伴孩子成长,真正的教育,发生在家庭,发生在孩子与父母之间——什么样的父母,教育出什么样的孩子;真正聪明的父母,不惩罚、不娇纵;不吼不叫、不急不躁,却能有效的管教孩子;想把孩子培养成你的骄傲,不如先让孩子引你为傲。◆拥有千万注册用户的亲子APP【亲宝宝】诚意编著,1500000对父母读后感动推荐!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父母重新成长的过程。爱是一场双向教育,你懂爱,你的孩子才能学会爱!多篇文章阅读量100000 ,单篇文章阅读量1000000 。◆怎么养?怎么教?怎么爱?愿你和孩子把日子过诗!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如同牵着蜗牛去散步。慢下来,静下来,才能读懂孩子世界里的美妙。《更作品请进入嘉树联盟旗舰店》点击进入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书的行文风格,给我一种在深夜里和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对饮的感觉,那种坦诚和不加修饰的叙述方式,让人卸下了很多防备。我关注的点在于,作者是如何处理那些“眼看就要偏航”的关键时刻的。教育孩子这件事,最怕的就是“错过了最佳干预期”,然后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走弯路。很多育儿书都强调积极引导,但当你的孩子正处在青春期的叛逆期,或者对某件事情表现出强烈的抵触情绪时,“积极引导”有时显得苍白无力,甚至可能激化矛盾。我希望作者能分享一些具体的案例,关于如何在尊重孩子自主权的前提下,巧妙地植入正确的价值观,而不是用大道理去压制他们。比如,当孩子考试失利,情绪低落时,是该立刻分析原因,还是先让他自己消化?这种“撒手”和“介入”的界限在哪里?这本书的价值,我想一定在于它对这种灰色地带的精准把握。它不像那些标准化的成功学育儿指南,而是更贴近生活本身的复杂性和随机性。我期待这本书能给我提供一个全新的框架,来重新审视我那些自认为“无为而治”的做法,看清楚其中有多少是真正的智慧,又有多少是惰性的掩饰。
评分我花了很大精力去研究一些关于“自驱力”和“内在动机”的理论,但真正落实到日常生活中,总觉得像是隔着一层玻璃在观察,无法真正触碰到孩子的内心世界。这本书的书名直击痛点,因为它似乎在挑战一个普遍的焦虑——我们总担心不紧盯,孩子就会散架。我关注这本书的逻辑脉络,它是否能构建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来支撑“静待花开”这一看似冒险的教育哲学。如果作者能够深入探讨“安全依恋关系”在“放手”过程中扮演的关键角色,那这本书的价值就大大提升了。因为只有孩子在情感上感到绝对安全,他们才敢于去探索、去犯错,并在失败后知道父母永远是后盾。我推测,这本书可能探讨的重点不是“不做什么”,而是“成为一个什么样的父母”。我们是否需要先整理好自己的内心,才能真正做到“静待”而不焦虑?我喜欢这种从内在出发的探讨,它要求的不只是改变行为,更是改变心性。这种深度阅读体验,往往比一堆干货技巧更持久地影响人。
评分从装帧和出版社的选择来看,这本书似乎定位在了深度思考者的阅读群体,而非追求快速见效的焦虑父母。我个人对那些过度美化“田园牧歌式”育儿的论调是持保留意见的,生活总是充满摩擦和不完美。因此,我更关注作者如何处理“不完美的结果”。如果“静待花开”的结果是孩子真的在某个方面表现平庸,或者走了不少弯路,作者会如何评价这段过程?会不会有对“失败”的重新定义?我尤其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在实际的社会竞争压力下,平衡这种“慢养”的理念。毕竟,我们生活在一个快节奏的社会,过分强调“静待”,是否会让他们在关键的资源争夺战中处于劣势?这本书的真诚之处,或许就在于它敢于直面这种现实的矛盾。我期待它能提供一种“既要努力,也要接纳”的平衡之道,而不是一味地鼓吹“佛系育儿”。这种现实主义的教育观,对我来说更有参考价值,因为它承认教育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评分这本书的副标题或者其他宣传语里,肯定蕴含着一种对现代育儿观的反思,即我们是不是把“爱”和“控制”画成了等号。很多时候,我发现自己不是在教育孩子,而是在排练我理想中的孩子形象。那种无处不在的“微操”,耗费了我大量的精力,最终却可能适得其反。我期待这本书能成为一个“清醒剂”,让我看到过度干预背后的恐惧是什么——是对自己作为父母价值的怀疑吗?这本书的评价体系,我想一定超越了分数和排名,它可能更关注孩子是否发展出了健全的人格、强大的适应能力和内在的使命感。我希望作者能用扎实的案例来证明,“撒手”之后,孩子是如何在自由中找到自己真正的热爱和方向的。这种建立在充分信任上的授权,才是真正的放手。这种理念,如果能被成功实践,无疑是对当前主流“鸡娃文化”最有力的批判和修正。我等待着从中汲取勇气,去拥抱那些不按常理出牌的成长瞬间。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就带着一股子倔强劲儿,让我忍不住想翻开看看里头到底藏了多少“过来人”的血泪史。我最近的状态就是那种典型的“差不多得了”的家长,总觉得孩子有自己的节奏,我只要提供一个基本盘,剩下的就交给时间去雕琢。结果呢,就是眼睁睁看着一些小问题在我的“静待花开”中,逐渐滚雪球变成大麻烦。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很朴实,没有那种花里胡哨的育儿口号,反而透露着一种历经沧桑的沉稳感。我特别好奇,作者到底是用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那些看似“放任自流”实则暗流涌动的育儿困境的。读完几篇序言和目录,我感觉作者对“撒手不管”这个词的定义可能跟我理解的完全不一样,它可能不是真的不闻不问,而是一种更高阶的、有策略的“放手”,是建立在足够了解和信任基础上的艺术。我期待这本书能帮我厘清,到底什么样的“等待”是富有建设性的,而什么样的“静待”其实只是在逃避责任。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不是一本教你如何精细化管理孩子日程表的工具书,更像是一次深入心灵的对话,关于如何平衡爱与自由,以及如何与自己的育儿焦虑和解。这种深度和反思性,正是我现在最需要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