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3岁,妈妈是*好的早教老师 | ||
| 定价 | 68.00 | |
| 出版社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
| 版次 | 1 | |
| 出版时间 | 2017年03月 | |
| 开本 | 16开 | |
| 作者 | 孙瑞玲 |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 页数 | 352 | |
| 字数 | ||
| ISBN编码 | 9787513585842 | |
| 重量 | 743 | |
综述部分 0-3 岁,不能错过的关键能力培养 019
一、“关键能力”为何如此关键?
领域一:早期身体运动能力发展 021
领域二:早期认知能力发展 021
领域三:早期语言能力发展 022
领域四:早期社会能力发展 023
领域五:早期情感和情绪能力发展 024
二、五大理念助力关键能力培养
理念一:主动学习 026
什么是主动学习? 026
为什么要主动学习? 026
怎样才能主动学习? 028
理念二:榜样示范 029
为什么要榜样示范? 029
榜样示范如何发挥作用? 030
你是宝宝的好榜样吗? 032
理念三:循环强化 033
什么是循环强化? 033
为什么要循环强化? 034
如何做到循环强化? 034
理念四:家长参与 036
什么是家长参与? 036
为什么要家长参与? 037
怎样做到有效的家长参与? 039
理念五:营造支持性的探索氛围 040
什么是支持性的探索氛围? 041
为什么要营造支持性的探索氛围? 041
如何营造支持性的探索氛围? 042
实操部分
送给家长的300 堂适时早教课 045
0-1 个月 之 紧握小手
早教关键词
0-1 个月的宝宝会什么? 047
本阶段课程
初步感知音乐 048
练习抓握 049
熟悉妈妈的味道 050
轻轻摇摆 051
锻炼下肢肌肉 051
"视察"周围的环境 052
锻炼颈背部肌肉 052
帮助宝宝自己入睡 053
让哭闹的宝宝在短时间内安静下来 053
尽快地适应环境 054
尽情吮吸 054
有意识地去注视家长的面部 055
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力 055
1-2 个月 之 敏锐的感知觉
早教关键词
1-2 个月的宝宝会什么? 057
本阶段课程
感知形状 058
身体碰一碰 059
识别照料者 060
促进听觉发育 060
学习俯卧抬头 061
建立安全型的子依恋 061
玩小手 062
眼睛随移动的人转动 063
玩转音乐 064
丰富触觉体验 064
主动发声笑 065
练习踢蹬彩球 065
2-3 个月 之 咿咿呀呀
早教关键词
2-3 个月的宝宝会什么? 067
本阶段课程
侧翻准备练习 068
感知色彩 069
了解爸爸 070
练习拍打和抓握 071
爱抚和吻 072
飞毯游戏 073
提升子互动质量 074
铃铛游戏 075
以轻松愉快的心情迎接家长回家 076
学习俯卧时用肘撑起 076
多种声音的刺激 077
形成对周围物品的初步认知 078
3-4 个月 之 开始翻身
早教关键词
3-4 个月的宝宝会什么? 080
本阶段课程
藏猫猫游戏 081
感知大小 082
练习拉坐 083
手指、脚趾游戏 084
提高注意控制能力 085
提升宝宝对照顾者的脸部认知 085
帮助宝宝形成视觉偏好 086
为学习翻身做准备 086
促进宝宝表达自己的情感 087
合理疏导宝宝的愤怒情绪 088
转移宝宝的注意力 089
提高追视能力 089
4-5 个月 之 大把抓
早教关键词
4-5 个月的宝宝会什么? 091
本阶段课程
练习靠坐 092
练习从仰卧翻至侧卧 093
认识第壹个身体部位 094
提线木偶 095
我的脸,你的脸 096
握手指游戏 097
练习大把抓 098
练习从侧卧翻至仰卧 099
循声找物 100
模仿大人的表情 101
如何向宝宝介绍家庭成员 101
简单的对话 102
探索小手 103
学认第壹种物品 104
引导宝宝进行探索 105
5-6 个月 之 双手协作
早教关键词
5-6 个月的宝宝会什么? 107
本阶段课程
虫虫飞 108
由"蛤蟆坐"到初步坐稳 109
扶掖蹦跳 110
感知多少 111
练习180°翻身 112
练习玩具对敲 113
练习坚持抓够 114
即时互动 115
关注新奇的刺激 116
辨认多种物品发出的声音 117
初步认识自己 118
认玩具 118
掌握吸引家长注意力的正确方法 119
用不同的音调和宝宝说话 120
6-7 个月 之 表情丰富
早教关键词
6-7 个月的宝宝会什么? 122
本阶段课程
初次学爬 123
练习拉玩具 124
练习寻物 125
敲锣打鼓 126
练习直立坐稳 127
培养节奏感 128
练习翻滚 129
缓解认生情绪 130
呼喊宝宝的名字 130
如何初步引导宝宝独自游戏 131
7-8 个月 之 喜欢爬行
早教关键词
7-8 个月的宝宝会什么? 133
本阶段课程
宝宝有多大 134
尝试在帮助下学习站立 135
满足宝宝的情感需求 136
选择大小 137
从匍行到爬行 138
学习连续翻滚 138
练习扶物站立 139
投物入瓶 140
培养和建立独立自主的人格 141
玩线游戏 142
提供语言模仿样本 142
宝宝的身体语言 143
镜子游戏 144
8-9 个月 之 双指对捏
早教关键词
8-9 个月的宝宝会什么? 146
本阶段课程
分离适应练习 147
拉物站起和坐下 148
搅拌的乐趣 149
有准备地松手 149
练习伸食指 150
"顶牛牛"游戏 150
爬行小路 151
进一步练习寻物 151
捡东西游戏 152
激发主动探索的欲望 152
模仿拍手 153
传递游戏 154
练习称呼大人 154
9-10 个月 之 理解因果
早教关键词
9-10 个月的宝宝会什么? 156
本阶段课程
单手扶物站立 157
扶物横跨迈步 158
请不要打扰宝宝 159
大瓶子和小积木 160
会响的摇铃 161
单指游戏 162
打电话 163
正确握勺搅拌 164
玩具都要宝宝抱 165
平行式阅读 166
拉布取物 166
等待与耐心 167
通过动作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意图 168
10-11 个月 之 听懂妈妈说话
早教关键词
10-11 个月的宝宝会什么? 170
本阶段课程
掰开饼干 171
尝试阅读绘本 172
打开包装纸 173
感受走步 174
感知圆形 175
指认五官 176
配合穿衣 177
牵手练走步 178
投硬币 179
学翻书页 180
找出自己的东西 181
"卷蛋卷儿"游戏 182
发出多种音调、类型的声音 182
初步学习分享 183
魔术盒游戏 184
发现玩具的性质并创造多种玩法 185
11-12 个月 之 初次练习自己走步
早教关键词
11-12 个月的宝宝会什么? 187
本阶段课程
打开和盖上瓶盖 188
自己走步 189
舀豆豆 190
练习用勺 191
用动作表演儿歌 192
参与语言交际 192
建立同情心 193
看图识物 194
让我们一起玩 195
喜欢的颜色 196
提升注意力 197
用手指表示"1" 198
与大孩子一起玩 199
理解二步语音指令 200
理解自己的名字 201
多给宝宝自主决定的机会 202
适应恼人的声音 203
12-15 个月 之 探索小能手
早教关键词
12-15 个月的宝宝会什么? 205
本阶段课程
练习抱着玩具走 207
拖拉玩具退着走 208
开始学跑 209
练习用钥匙开锁 210
学玩套塔 211
初步练习点数 212
给自己一个拥抱 213
学说完整句子 214
认识颜色——红色 215
鼓励涂鸦 216
通过语气语调来判断家长的情绪 217
我对市面上那些厚得像砖头的育儿百科通常敬而远之,因为我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精读。但这本《正版 0-3岁妈妈是早教老师》的编排结构非常人性化,它实现了内容深度和阅读便捷性的完美平衡。每一课的篇幅适中,配有清晰的图示和实操步骤,即便是晚上哄睡后只能挤出十分钟阅读的妈妈,也能快速掌握一个知识点并付诸实践。我最欣赏的是它对“感觉统合训练”的整合。以往我总觉得感统训练是需要专业设备或机构才能完成的“高阶任务”,但这本书巧妙地将这些科学原理融入到日常的“爬行”、“抓握”、“感官探索”中。比如,书中介绍的“五谷杂粮感知箱”制作方法,成本几乎为零,但带来的感官刺激却是丰富的。我让宝宝伸手进去抓米、豆,他脸上的那种新奇和专注的表情,让我明白,真正的早教,并不需要昂贵的投入,需要的是父母用心观察和创造环境的智慧。它打破了“早教=消费”的刻板印象,真正回归了“早教=爱与陪伴”的核心。
评分这本《正版 0-3岁妈妈是早教老师 影响一生的300堂能力早教课 家庭教育子育儿家教书籍儿童幼儿少儿教育心》的封面设计得非常温馨,让人一看就觉得充满了爱与智慧。我带着极大的期待翻开了它,想看看传说中“影响一生”的早教秘诀究竟藏在哪里。初读之下,最吸引我的是它将看似复杂的育儿理念,拆解成了日常生活中触手可及的小实践。比如,书中关于如何用日常对话激发宝宝的语言潜能那一部分,简直是醍醐灌顶。我一直以为早教就是买一堆益智玩具、播放特定的音乐,但这本书告诉我,最强大的早教工具,其实是父母的“在场”和高质量的互动。它细致地描述了不同月龄宝宝的认知发展特点,并针对性地给出了“游戏脚本”。我特别喜欢作者强调的“跟着孩子的兴趣走”的原则,这与市面上许多强调“进度表”的教辅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它不是一套死板的课程表,而更像是一本可以随时翻阅的育儿“字典”和“灵感库”。读完前几章,我已经开始尝试用书中提到的“情景模拟法”和我的宝宝玩“躲猫猫”升级版的游戏,效果立竿见影,宝宝的专注力明显提升了,那种成就感,不是用金钱可以衡量的。这本书真正做到了让妈妈们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创造经验”。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冲击,是它对于“妈妈自我成长”的隐性关注。它不是一味地要求妈妈付出,而是通过科学的方法武装妈妈的头脑,提升妈妈的育儿自信心。在0到3岁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阶段,很多妈妈都会陷入“我是不是做错了什么”的自我怀疑中。这本书用详实的数据和科学的案例告诉你,你的直觉往往是准确的,关键是要学会用正确的方法去验证和深化这些直觉。比如,关于“如厕训练”的章节,它用非常温和的语言描述了“信号捕捉”的重要性,强调了尊重孩子的生理节奏,而不是强行“赶进度”。这种“慢下来”的教育哲学,让我这个习惯于效率至上的职场女性得到了极大的心理释放。我不再将育儿视为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竞赛,而是将其视为一场需要耐心和技巧的“长期项目”。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焦虑的看护者,而是一个有清晰蓝图、游刃有余的“家庭教育工程师”。它给予我的,是一种由内而外散发出的育儿笃定感,这比任何一堂具体的早教课都有价值。
评分说实话,我对育儿书通常保持一种审慎的态度,因为很多都是理论多于实践,或者内容陈旧。然而,这本《正版 0-3岁妈妈是早教老师》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真正地站在了“初为人母”的视角来构建内容。我尤其欣赏它在“情绪管理”和“亲子联结”方面所占的篇幅。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我们常常忽略了孩子内心感受的细腻波动。书中关于如何识别宝宝的“微表情”和“非语言信号”,并给予恰当回应的指导,对我这个职场妈妈来说,简直是救星。我记得有一次宝宝因为一个积木倒了就开始大哭,我差点就急躁地让他“别哭了,重搭就好”。但书中提到的“先接纳,后引导”的步骤,让我停了下来,蹲下身子,用平和的语气说:“我知道你很伤心,搭不好真的很难过,我们一起来看看哪里可以改进?”结果,宝宝的情绪奇妙地平复了,并且自己重新尝试了。这种处理冲突的方式,不仅解决了眼前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在孩子心里种下了一颗“我的情绪是安全的”的种子。这种对内在成长的关注,远比单纯的智力开发来得珍贵和长远。这本书更像是我的“育儿心理导师”,而不是简单的“育儿技巧手册”。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发现它在探讨“早期阅读”和“语言启蒙”方面的内容,有着超越一般育儿书籍的深度和广度。它没有简单地推荐“必读绘本清单”,而是深入剖析了不同年龄段孩子对故事的“理解阈值”和“叙事需求”。作者强调的“互动式阅读”,即不仅仅是读出文字,更重要的是停下来问开放性问题,鼓励孩子预测情节发展,或者让他们用肢体语言表达角色感受,这种做法极大地提升了亲子互动的质量。我之前只是单纯地给孩子读故事,现在学会了在读到“大灰狼来了”时,故意压低声音,让孩子紧张,然后再迅速转到温馨的结局。这种“情绪过山车”的阅读体验,让孩子对故事产生了更强烈的记忆和情感投入。这本书教会我的,是如何将每一次阅读变成一场“小型的戏剧表演”,让书本的魅力真正渗透到孩子的心灵深处,为他们未来更复杂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叙事逻辑”基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