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别让孩子伤在小学:家长如何与小学老师打交道
定价:36.00元
作者:饶雪莉
出版社:接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6-01
ISBN:978754484818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经典畅销:
系列图书累计突破500,000册,蝉联畅销书榜经久不衰,图书口碑好内容提要
本书是小学老师饶雪莉写给家长,如何与老师打交道的沟通秘籍。
小学是个小社会,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然而家长的态度通常会成为导致老师对待孩子是何种态度的直接因素!书中包括31个*让小学生家长困惑的问题,也是各种学校论坛、家长论坛中家长们热议度*的话题,如:教师节到底要不要送红包?孩子作业做不完怎么解决?如何应对校园霸凌?……
凭借15年小学一线老师的亲身经历,作者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教您如何有效地与老师沟通,如何让老师重视您的孩子,如何让孩子快乐度过小学时光,打破家长和老师之间的隔阂!
涉及到敏感问题时能够直言不讳,为的是让孩子们快乐地在小学时代健康成长。
目录
作者介绍
饶雪莉,一名拥有15年一线教学经验的小学语文教师,曾获“全国小学观摩课金奖”,四川省少先队辅导员。现专注于家庭教育研究和儿童阅读推广,被媒体誉为“家长和孩子的知己”。已经出版作品四十余部,部分作品输出海外。代表作《别让孩子伤在小学》系列畅销500,000册,曾获中国作家富豪排行榜“*家教书”,全行业年度畅销书。
文摘
序言
坦率地说,这本书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预防性”的家长心态。它不是在你和老师已经剑拔弩张的时候才拿出来翻阅的“急救手册”,而更像一本“常备药箱”。书中花了不少篇幅讨论了如何通过日常的、非正式的互动,如家长会上的眼神交流、放学时一句简短的感谢,来积累“信任存款”。很多时候,我们在正式的、严肃的场合表现得越是强硬,平时积累的人情分就越少。这本书提醒我们,教育是一个长期的、需要持续维护的关系,而不是一个可以随时“投诉”的服务项目。它让我开始有意识地去观察老师的疲惫,去欣赏他们不易察觉的努力。这种由内而外的视角转变,让我对小学阶段的教育过程少了一份戒备,多了一份从容和理解。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出了“如何打交道”本身,它塑造了一种更健康、更和谐的家校共育观。
评分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这本书居然提到了处理“小报告”和“家长群”的智慧。这绝对是现代小学教育中绕不开的“数字社交陷阱”。在家长群里,一个不恰当的表情符号,一句无心的话,都可能被过度解读,甚至引发连锁反应。作者非常冷静地分析了这些数字空间的社交动态,并给出了明确的“退群”或“潜水”策略。它提醒我们,有些信息通过官方渠道获取就足够了,不必要的围观只会增加焦虑。对于那些热衷于在群里“点赞”或“转发”的家长,书里委婉地指出了这种行为背后的虚荣心和不安全感,并建议将这部分精力转化为对孩子更深入的陪伴。这种对当代家长心理的精准把握,让这本书的实用价值飙升。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跟老师说话,更是教你如何管理自己的教育焦虑和社交压力。
评分我必须说,这本书在构建“同理心桥梁”这块做得相当出色。我们做家长的,很容易陷入“我的孩子永远是对的”这种保护欲陷阱里。一旦孩子在学校遇到不公或挫折,第一反应往往是找老师理论。这本书却提供了一个非常清醒的视角:老师面对的是几十个孩子,他们每天处理的信息量和情绪负荷是惊人的。因此,我们提出的每一个诉求,都应该尽量做到“极简、清晰、有建设性”。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预约沟通”的那一部分,它详细拆解了如何撰写一封得体的邮件,如何选择合适的沟通时机,甚至连开场白都要斟酌再三。这感觉不是在教我们如何“套路”老师,而是在教我们如何成为一个真正成熟的“合作伙伴”。它让我意识到,高效的沟通往往建立在充分的尊重和界限感之上。以前我总觉得,为了孩子,我可以牺牲一切,包括耐心和礼貌,但读完之后,我明白,维护好与老师的长期关系,才是对孩子未来教育最大的投资。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结构非常扎实,它没有停留在表面上谈“礼貌”,而是深入到了教育理念的层面。比如,它对比了不同代际的教育观念差异,这对那些和“老教师”打交道的家长尤其有帮助。我发现,很多冲突的根源,其实是双方对“好学生”的定义不同。老师可能更看重纪律性和集体适应性,而家长可能更关注创造力和个性发展。书中提供了一个框架,教你如何在不否定老师教育理念的前提下,温和地植入自己对孩子特质的观察。这个“植入”的过程,需要极高的语言艺术。它教的不是如何辩论,而是如何引导。我试着用书中的一个技巧去和班主任谈论孩子在小组活动中过于内向的问题,效果立竿见影。我们不再是争论“内向是好是坏”,而是共同探讨“如何为内向的孩子创造安全的表达空间”。这种角色的转变,让整个对话的氛围都变得积极起来。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其实挺吸引我的,那种略带温暖的色调,加上书名那种直击痛点的提问,让人一下子就想翻开看看。我带着一种既期待又有点焦虑的心情开始读。毕竟,小学阶段的孩子,家长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好不好,对孩子的影响太大了。我尤其关注的是那些在沟通中容易产生摩擦的“雷区”。比如,当孩子成绩下滑时,家长应该如何表达关切而不是指责,同时又能有效地和老师一起找出问题所在。书中对不同情境下,老师可能有的心理状态做了细致的分析,这一点非常实用。它不是那种空洞的说教,而是更像一个过来人拿着一个“情绪温度计”,告诉你什么时候该加温,什么时候该降温。我发现,很多时候我们家长自认为的“积极沟通”,在老师那里可能听起来就是“过度干预”。这本书让我学会了用一种更宏观、更尊重对方专业性的视角去看待我们和老师之间的合作关系。这种理解上的转变,比任何具体的技巧都来得重要。它强调的不是谁对谁错,而是如何构建一个共同的目标体系,把孩子放在中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