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
•斯蒂格勒教授两访中国,带来系列精彩讲座
•在人类纪里,艺术为何?艺术何为?
•我们应当如何克服身处其中的人类纪?
•一次丰富而深刻的思想的邀约亟待您的参与
- 内容简介 -
本书囊括了斯蒂格勒教授受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视觉中国研究院,以及同济大学欧洲文化研究院的邀请,于2015年2月26日至3月4日和2016年3月17日至20日,两次访问中国美术学院所作的关于数码时代普遍无产化状况下的审美判断和元电影、书写、屏幕与欲望之间的关系的系列讲座;以及2015年3月6日在南京大学所作的关于如何克服我们身处其中的“人类纪”的讲座发言。这几场讲座既包含斯蒂格勒教授最新鲜的思考与批判,又牵引出他庞大深厚的哲学框架和系统。
##太有趣了!一开始读觉得有点故弄玄虚夸大其词,再读发现还是很有自己思路的。就是行话说得太多,其实很多观点可以翻成大白话的。
评分 评分 评分##太有趣了!一开始读觉得有点故弄玄虚夸大其词,再读发现还是很有自己思路的。就是行话说得太多,其实很多观点可以翻成大白话的。
评分##大部分内容不知所云;喜欢几个点:1.把无产阶级化描述成savoir-faire和savoir-vivre的消亡;2.重申亲自实践作为一种理解和阅读的必经之路;3.对感知的破坏是由消费主义对注意力系统性重组开始的。
评分基本可以看做新尼采主义的延展吧,其中很多内容都是德勒兹、巴塔耶理论的同义替换。全球资本主义的最新情境是:基于算法和大数据的“第三持存”(即通过数码技术储存、复制并传播的记忆技术)操控着消费社会的“力比多经济”,人类社会因此更加“熵化"了。依斯蒂格勒所言,记忆技术本身又可视为一种新的一般器官学来对人类社会进行"负熵化”,通过建立对“第三持存”新的综合来创造新的注意力投注形式从而摆脱数码资本主义对人类社会的规约。当代艺术其实也就是编织“第三持存”的器官学,平行关联不相关元素以实现新的感知范式(平面)的创立。
评分 评分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