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商品名称: | 北京妇产医院专家教你母乳喂养这样做 孕产/胎教 书籍 |
| 作者: | 王琪 |
| 定价: | 39.8 |
| 出版社: |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
| 出版日期: | |
| ISBN: | 9787553777962 |
| 印次: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小16开 |
| 内容简介 | |
《北京妇产医院专家教你母乳喂养这样做》由北京妇产医院专家王琪教授主编,本书为新手妈妈解决了母乳喂养中经常遇到和可能遭遇的各种问题,对于传统母乳喂养中存在的不科学之处,也做了纠正。 母乳喂养不仅要掌握正确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坚定信心,这信心固然来自家人的鼓励和妈妈对宝宝的爱,但在诸多细节上的顺意也是坚持下去不可少的因素。书中大量的细节指导,力求让每一位妈妈的母乳喂养都能游刃有余,让宝宝在母乳的护佑下,身体与心灵都能健康成长。 |
| 目录 | |
第1章? 母乳喂养,终身受益 母乳是宝宝食物,母乳中所含的营养是任何乳品都无法相比且不可替代的。母乳喂养的宝宝不容易生病,坚持母乳喂养的妈妈身体恢复得也更快。更重要的是,母乳能让宝宝与妈妈建立起终身的信赖关系。 16 母乳是宝宝食物 16 母乳的营养成分 17 母乳可强化宝宝免疫力 18 母乳可提高宝宝的智力 19 母乳喂养、便捷 20 哺乳的妈妈身体恢复更好 21 母乳喂养是建立母子步 22 备好两样“神器”,让哺乳随时随地都能进行 22 哺乳文胸——让乳房随时处在态 23 防溢乳垫——避免“湿胸”的尴尬 专题 24 新生儿常见状况及处理 是真的吗? 28 哺乳会导致乳房变形,是真的吗? 29 哺乳期妈妈不可以减肥,是真的吗? 第2章? 坚持母乳喂养,关键在新生儿期 宝宝出生后,母乳喂养的新妈妈会遇到喂奶姿势不对、奶水迟迟不来、宝宝呛奶等各种层出不穷的问题,随之而来的是周围人的压力。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 天,坚定母乳喂养的信念,克服遇到的困难和疑问,挺过宝宝新生儿期,之后的母乳喂养就自然变得娴熟而轻松。 32 哺乳要分三步走 32 清洁——让宝宝吃得安心 33 哺喂——享受幸福时光 36 拍嗝——防止宝宝吐奶 38 产后几天的哺喂问题 38 初乳是给宝宝的珍贵礼物 39 剖宫产术后哺乳可采用舒适侧卧式 40 宝宝要吃奶的信号 41 宝宝叼不住乳头,可能是舌系带过短 42 宝宝吃饱了吗 43 奶水还没来?试试按摩 44 特殊宝宝的哺乳 44 早产宝宝怎么喂 46 双胞胎宝宝怎么喂 48 过敏宝宝怎么喂 51 黄疸宝宝怎么喂 54 周宝宝体重反而下降了 55 夜间如何给宝宝喂奶 56 按需哺乳还是按时哺乳 58 特殊乳房的哺乳 60 喂奶时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61 喂奶后的注意事项 62 母乳不足的妈妈怎样喂宝宝 专题 64 读懂宝宝的声音 是真的吗? 66 乙肝妈妈不能哺乳,是真的吗? 67 母乳喂养的宝宝不用喝水,是真的吗? 68 乳房瘪瘪的,就没有乳汁了,是真的吗? 68 乳房不胀了,就是奶不够,是真的吗? 69 宝宝睡眠不好,是因为奶不够,是真的吗? 第3章? 一人吃,两人补,哺乳妈妈饮食莫马虎 母乳喂养期间,宝宝所有的营养都来自妈妈的乳汁,而乳汁质量的好坏则全然取决于妈妈的饮食。对于新妈妈,合理的饮食还有助于身体的恢复。所以,为了宝宝和自己的健康,哺乳期间的饮食一定要格外注意哦! 72 哺乳妈妈关键营养需求 77 健康生活保证高质量母乳 79 剖宫产妈妈产后几天怎样吃 79 手术当天:排气后可少量喝汤粥 82 第二天:半流食为主 85 第三天:吃鱼、喝蔬菜汤 88 第四天: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 91 第五天:保持膳食多样、均衡 94 顺产妈妈产后几天怎样吃 94 生产当天:汤粥 97 第二天:补血益气 100 第三天:营养丰富的日常饮食 103 哺乳期间的饮食规划 103 周:高蛋白饮食促进伤口愈合 104 第二周:气血双补,尽快恢复元气 105 第三周:适当催乳 106 第四周:平衡饮食,帮助身体恢复 107 第五周及以后:重质限量,哺乳两不误 108 吃对食物让奶水 |
| 编辑 | |
母乳是上天赐给宝宝*好的食物,也是母子关系的坚实纽带。用6个月的坚持,换来宝宝一生的健康与幸福,这世间还有什么能与此相比? 宝宝吐奶、不吃奶、长疹子,奶水不够、乳房胀痛、发炎、各种不适,各种建议无所适从……别担心,这本书都将帮你一一解决! |
这本书的排版设计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清晰度。我喜欢它那种“模块化”的结构,每隔一段就会有一个用不同颜色或边框突出的“专家提醒”或者“误区辨析”。这对于我这种阅读习惯比较跳跃的人来说太友好了,我不用费力地去摘抄重点,因为重点本身就已经被视觉设计出来了。举个例子,关于如何判断宝宝是否吃饱,市面上很多书只关注体重增长,但这本书却详细列举了六种非体重指标,比如尿布湿的次数、宝宝的精神状态、含乳后的吞咽声音等,还配上了图例来区分“有效吞咽”和“空吸”。我立刻就用书中学到的方法观察我的宝宝,发现之前我过度关注体重秤上的数字,而忽略了宝宝其实已经吃饱的那些小信号。这种多维度的评估方式,让我对“量化”喂养有了一个更全面、更人道的理解。而且,它对工具的介绍也非常客观,无论是吸奶器还是储奶袋,它都没有强烈推荐某个特定品牌,而是讲解了不同类型的优缺点,让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和生活习惯做出选择,这种中立的态度我很欣赏。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温馨,那种柔和的米白色调,配上几笔淡雅的插画,一下子就让人感觉安心了不少。我是在孕晚期开始看这本书的,当时心里各种没底,特别是关于宝宝出生后吃奶的问题,简直是我的头等大事。我这个人吧,平时看书比较喜欢那种条理清晰、图文并茂的,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到位。它没有那种冷冰冰的医学术语堆砌,而是用一种非常接地气、像是邻家姐姐在跟你聊天一样的语气来讲解。比如,它会详细描述新生儿的衔乳姿势,光是“正确衔乳”这一点,书里就用了好几页的篇幅,配上了不同角度的示意图,让我这个“理论派”也能在脑海里模拟出操作的过程。我特别喜欢它在讲解常见问题的部分,比如乳房胀痛、乳头混淆等等,它不是简单地给出一个“怎么办”的答案,而是会深挖背后的生理原因,让你明白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处理起来就更有针对性了。而且,这本书很注重“非标准”情况的处理,不像有些书只会强调“教科书式的完美喂养”,它会考虑到很多妈妈实际会遇到的突发状况,比如剖腹产后如何尽早开奶,或者宝宝黄疸期间母乳喂养的注意事项,这些实用的“B计划”让我觉得这本书的实用价值非常高。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极大地缓解了我对“完美妈妈”的焦虑感。坦白说,现在网络信息太爆炸了,各种母乳喂养的“秘籍”和“禁忌”看得人眼花缭乱,很多时候反而不知道该信谁。这本书的编排逻辑非常科学,它不是一股脑地把所有知识点都砸给你,而是遵循了时间线索,从孕期乳房准备,到产后初乳的意义,再到按需喂养的节奏调整,像是在给我量身定制一份长期的喂养路线图。其中关于“建立自信”的章节,我印象特别深刻。作者非常理解新手妈妈那种“总怕自己做不好”的心理,她反复强调母乳喂养是一个学习和适应的过程,允许犯错,鼓励妈妈们多相信自己的直觉。这种心理建设远比单纯的技术指导更重要。我记得有一次宝宝吃奶总是很急躁,我当时很沮丧,翻到书里“宝宝哭闹不一定是饿了”那一节,找到了很多可以尝试的安抚技巧,立马就派上了用场。这本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她会告诉你,你感受到的疲惫和困惑都是正常的,然后温柔地递给你解决问题的工具箱。
评分我特别欣赏这本书中对于“科学证据”和“个人经验”的平衡把握。它引用的很多数据和研究结果都让人感觉很有说服力,绝对不是那种道听途说、夸大其词的育儿书籍。例如,在谈到母乳储存的科学温度和时间时,它清晰地列出了冷藏、冷冻以及不同温度下母乳的保存标准,让人吃得放心。然而,最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并没有因此就变得教条主义。她会经常穿插一些“过来人”的案例,比如某个妈妈因为工作原因不得不进行混合喂养,但通过科学的规划依然保证了宝宝的健康成长。这种对现实生活妥协的理解,让这本书的温度大大提高。它没有把母乳喂养塑造成一个非黑即白的道德制高点,而是把它看作是家庭、生理和生活方式多方面权衡后的一个结果。这种务实至上的态度,对我这种需要平衡工作和育儿的职场妈妈来说,提供了极大的心理支持和可操作性的指导方案。
评分这本书的实用性体现在它对细节的极致挖掘上。我以前总觉得喂奶就是“把宝宝抱过来,放上去”这么简单,看了这本书才明白,一个成功的母乳喂养,背后涉及到多少微小的技巧和细节的调整。比如,它详细讲解了“躺喂”和“侧卧式”喂养时,如何用毛巾或卷起的衣物来支撑宝宝的身体,避免妈妈的腰部和颈部过度劳累,这一点在剖腹产后恢复期尤其关键,当时我正愁怎么在不压迫伤口的情况下喂奶呢。再比如,关于宝宝吐奶的处理,书里不仅区分了溢奶和真正的吐奶,还给出了不同程度吐奶的应对策略,甚至连如何正确给宝宝拍嗝,不同的拍法适合哪种类型的宝宝,都有图示讲解。这些都是在医院里匆匆忙忙的几小时内无法完全吸收的知识点,需要一本可以随时翻阅的“工具书”来巩固。这本书的索引做得也很好,需要查找特定问题时,定位速度非常快,大大提升了我的使用效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