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爱是好的良方-抽动症患儿康复指南
定价:45.00元
作者:海夫人
出版社:青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2-01
ISBN:978755524076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内容提要
“爱动的天使”是抽动症患儿的另一种称呼。作者详细介绍了抽动症的发病原因和康复方法,回答了抽动症常见问题和应对方法,讲解了抽动症的并发症和应对方法,列出了多个抽动症患儿情绪疏解心力增强康复的案例,讲述了富有心理学背景和人本主义情结的家庭教育理念。
目录
篇 海夫人其人其事
任何时候,嗔恨带来的只有毁灭和不幸,唯有爱和宽容能带来美好和希望。曾经不懂爱,现在学会爱!当爱的情感在我心中开启,我的世界也因此变得不同……
章 爱动的天使 / 2
第二章 确诊 / 3
第三章 伤心的天使 / 4
第四章 次症状大爆发 / 10
第五章 第二次症状大爆发 / 11
第六章 爱是好的良方——孩子稳定 / 15
第七章 稳定后的反复 / 19
第八章 沐浴阳光——孩子好了 / 20
第九章 互动、心理疏导、解惑事例分享 / 25
第十章 日记摘要 / 35
第十一章 和爱一起成长 / 41
第二篇 帮助小天使修复“隐形的翅膀”
有这么一群孩子,时常会有一些奇怪的行为举止,有人说他们做鬼脸, 有人说他们是异类,有人说他们无法停下来,有人说他们没礼貌……
这些不被理解的小天使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只是这些天使被赐予的翅膀受伤了。小天使们只要修复好受伤受损的隐形翅膀就能飞,他们能飞得更高更远更好……
章 认识“隐形的翅膀” / 49
第二章 初次面对天使守护者的反应 / 57
第三章 修复“隐形的翅膀”须知 / 60
第三篇 抽动症常见问题
本篇收集整理了历年来家长们关心、问得多的基本问题、常见问题。见招拆招,方法总比问题多。实实在在去努力,爱始终是好的!
第四篇 心理疏导和亲子教育
抽动症的康复需要时间和过程,过程无法省略!面对抽动症,除了耐心、爱心和恒心,还是耐心、爱心和恒心!我们等待的不仅仅是一颗心的成长,更多的是帮助小天使修复因后天诸多原因形成的身心障碍和压力!
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我们需努力帮助、培养、引导孩子自己追求幸福的能力,而不是一味提供条件让他们幸福!
章 心理疏导 / 160
第二章 心里话 / 207
第三章 亲子教育 / 238
第五篇 精选案例
不一样的孩子成就不一般的妈妈!不一样的孩子需要不一般的妈妈!我们有不一样的孩子,所以需要我们成长为不一般的妈妈!
章 “沐浴阳光群”案例分享 / 256
第二章 天使受伤记 / 320
作者介绍
海夫人通过多年不断的探索和实践,调好了自己孩子的抽动症,也在实战中摸索出了系统性的行之有效的康复抽动症的理念和方法。2009年1月开始在网络上分享经验和心得;2009年5月建立沐浴阳光群;2010年1月开通新浪博客海夫人,从此不断用文字的方式与广大抽动症患儿家长、包括成年妥瑞症患者交流并分享;2015年5月公众微信号(HFRCDWX)开通;2015年12月12日沐浴阳光个抽动症分享交流会在青岛举办;2015年12月优酷视频(青岛海夫人)开通。 海夫人一直致力于分享传播正确面对抽动症的理念和方法,多年来接触了无数个例累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让许多家庭受益,已成为中国民间研究抽动症(妥瑞症)的先驱。
文摘
这本书的行文风格相当的独特,它采用了一种近乎诗意的叙述方式来描绘亲子关系中的微妙变化。不同于市面上那些充斥着“立刻见效”“快速改变”口号的书籍,它更注重过程、耐心和接纳。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接纳差异性”的强调,这在如今这个追求“完美孩子”的社会环境中,显得尤为珍贵和难能可贵。书中对父母自我成长的关注也令人印象深刻,作者清晰地指出了,要有效引导孩子,父母首先得先完成自我情绪的管理和认知上的升级。这种“先修好自己,再教育孩子”的理念,为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考框架。我感觉自己不是在被动地学习技巧,而是在进行一场深层次的自我探索和疗愈。它的文字力量强大到足以穿透表象,直达父母内心的焦虑和无助,然后温柔地将其抚平,留下的是一份坚实的勇气。
评分这本书真是让我眼前一亮,仿佛走进了一个充满理解和希望的全新世界。我一直对儿童心理学和家庭教育领域抱有浓厚的兴趣,希望能找到一些真正能触及核心、提供实用指导的读物。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没有用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来故弄玄虚,而是用一种极其真诚、充满人文关怀的笔触,娓娓道来。特别是它在探讨儿童早期发展阶段,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却至关重要的情感连接和环境塑造时,那种深入骨髓的洞察力,让人不禁拍案叫绝。它不仅仅是在谈理论,更像是在与读者进行一场深刻的对话,引导你去反思自己与孩子相处的方式,去重新审视教育的真正意义。书中的案例分析非常贴近生活,每一个故事都像是从我们身边真实的家庭生活中截取出来的片段,让人倍感亲切和真实。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育儿”这个词有了更宏大、更温暖的理解,它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灌输,而是一种充满爱的艺术。
评分我得说,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精妙,逻辑层次感极强,读起来丝毫没有散乱的感觉。它从宏观的家庭氛围构建,逐步细化到具体的日常互动场景,最后落脚到对孩子内在心理世界的深度挖掘。这种由表及里、层层递进的写作方式,极大地提升了阅读体验的连贯性和深度。书中对于“情绪的流动性”这一概念的阐述,对我触动极大。我以前总以为,只要控制住孩子的外在行为就万事大吉,但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教育是关于如何帮助孩子构建一个稳固的内在情感系统。作者用了很多生动的比喻,将复杂的心理学原理变得通俗易懂,比如将父母的教养模式比作“看不见的土壤”,这个比喻非常形象,让人一下子就抓住了核心要点。我甚至想,这本书不应该只被父母读,所有从事儿童相关工作的人都应该把它当作案头必备的参考书。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慢教育”的哲学视角。它反对急功近利,鼓励父母放下外界的比较和评判,真正慢下来,去聆听孩子“未说出口的话”。在探讨如何应对孩子负面情绪的部分,作者给出的建议不是生硬的规则,而是一系列富有弹性的“共情步骤”。我尝试着在最近的几次家庭冲突中运用了其中的一个技巧——“延迟回应”,结果效果出奇地好,孩子的情绪非但没有升级,反而很快就平复了下来,这让我真切体会到了书中理论的实践价值。这种细致入微的指导,体现了作者对儿童发展规律的深刻理解和尊重。它没有提供一劳永逸的“万能药”,而是赋能读者,让他们学会如何根据自己孩子的独特性,去定制最适合的教育路径,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沉稳、大气,带着一种历经沉淀后的洞察力。它不像很多育儿书籍那样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或极端倾向,而是采取了一种非常平衡且富有建设性的姿态。它大量引用了跨学科的研究成果,将心理学、社会学甚至一些神经科学的知识点巧妙地融入到家庭教育的讨论中,使得整本书的论证基础非常扎实可靠,而不是空泛的个人经验之谈。读这本书的过程,更像是一次高级的思维训练,它促使我不仅关注“孩子现在怎么样”,更去思考“我想让我的孩子未来成为什么样的人”。作者在引导读者建立长期愿景的同时,又不失对当下每一个微小进步的肯定和庆祝。这种对教育事业的敬畏感和专业性,让这本书脱颖而出,成为我书架上不可替代的一本珍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