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大会诊”书系02·名医话养生:十大营养科主任教你吃出健康》在沪上知名健康节目“名医话养生”的节目基础上,精选十大营养科主任的食疗心得。全书分为四大板块:我们生活中的营养学,你懂得怎么吃吗,病了以后怎么吃,吃得更健康。二十余个章节围绕这四大板块,深入浅出阐释“吃”的学问,是健康生活的指南。
《名医话养生》节目组,是沪上知名王康节目《名医大会诊》的姊妹篇,是上海广播电视台精心打造的品牌栏目。“名医”系列节目自1998年开播至今,一直秉承关注大众健康,倡导优质生活的原则。专业的名医,最实用的知识,使“名医”系列成为老百姓身边没有距离的“保健医生”。
序言
前言
第1章 我们生活中的营养学
曹伟新/孙建琴/高键/郑璇/吴萍
营养:从吃说起
学会怎么吃
认识碳水化合物
脂肪是坏东西吗
你了解蛋白质吗
你会喝水吗
不可少的矿物质
重新认识维生素
第2章 你懂得怎么吃吗
酸性体质是万病之源吗 张美芳
千金难买老来瘦吗 葛声
营养都在汤里吗 郑璇
我们凭什么减肥 吴萍
第3章 病了以后怎么吃
谈“糖”别色变 葛声
把血压吃下去 伍佩英
谈“脂”论道 蔡骏
痛定思“痛”治痛风 蔡骏
把好“牙”关治牙病 张美芳
慧眼“食”“色” 伍佩英
吃出来的癌症 曹伟新
养“肾”吃为先 万燕萍
第4章 吃得更健康
天然有毒食物 吴萍
食物相生相克吗 孙建琴
平衡“卡路里”万燕萍
附录
附录1 常见食物成分表
附录2 常见食物功能分析
附录3 十种降压降脂茶
第三章 病了以后怎么吃把血压吃下去
你知道吗?
冯老伯血压高,老伴听说高血压要少油少盐,所以做菜多有调整。惟有冯老伯爱吃的卤鸭胗难以“戒除”,照样经常上桌。鸭胗吃完容易口渴,冯老伯习惯喝点浓茶,一来解渴,二来消食。读大学的儿子暑假回来一看,连忙制止。因为浓茶与动物内脏都会使血压进一步升高。
专家介绍
伍佩英
副主任医师,临床营养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营养科主任。上海市营养学会理事,上海市康复医学会康复营养学分会委员。
擅长各种疾病的饮食调理和营养治疗,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包括妊娠糖尿病)、孕妇、高脂血症患者、肾脏病患者、痛风患者、老年患者的营养指导。
哪些人容易高血压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调查数据,目前我国的高血压病患者近2亿(截止到2012年)。每5个成人中就有1人患高血压;每年新发生高血压人数达1000万,在高血压人群中,绝大多数是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占90%)。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女性在更年期前患病率略低于男性,但在更年期后迅速升高,甚至高于男性,高纬度寒冷地区患病率高于低纬度温暖地区,高海拔地区高于低海拔地区,高血压病与饮食习惯有关,盐和饱和脂肪摄入越高,平均血压水平和患病率也越高。
* 成人血压诊断标准 *
收缩压(毫米汞柱) 舒张压(毫米汞柱)
正常血压 <120 <80
高血压(轻度) 140~159 90~99
高血压(中度) 160~179 100~109
高血压(重度) ≥180 ≥110
用药物把高血压吃回正常
在高血压患者中,对该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比较低。大多数人并不把高血压当作是毛病,只要不头晕、不头痛、自我感觉不难受,就不按照常规要求服用抗高血压的药物,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因为越是症状不明显的高血压毛病,越容易发生脑血管、心血管的意外破裂或猝死。其实只要患者多加重视,每天服用一粒药,甚至半粒药,就可能让一位高血压患者一生平安。
很多人因为缺少对治疗高血压病重要性的认识,喜欢自己决定是否就医用药,或者同其他患者自行交流“经验”,别人吃某种药有降压效果,就跟着吃。其实每个人的身体抵抗力不一样,高血压病因不一样,个体差异对于药物的敏感性也不一样,在治疗方面是不能以别人做参照的。而是应该去医院做具体检查,在明确病因后,由医生决定处方需要用什么样的药物,是否需要联合(2~3种药物同时服用)用药,一人一方叫个体治疗方案。只要按照医生的要求坚持进行服药和治疗,大多数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是能够控制在理想指标内。
如果有高血压家族史或者明确是原发性(无其他诱因的)高血压病,一定要坚持终身用药。哪怕是微量用药,也尽量不要停,因为有时连着几天测出血压都是正常的,这是长期用药在体内的蓄积表现。如果用用、停停,就会造成血压忽高忽低,血管压力容易造成血管壁的破裂,这是非常危险的。建议高血压患者一定要长期坚持科学合理用药,是可以把高血压吃回正常指标范围的。
合理饮食把血压吃下去
高血压是一种“生活方式病”,认真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限盐、限酒、控制体重,有利于预防和控制高血压。 下面将围绕降压食物,告诉大家如何把高血压吃下去。
1.我国20%的人群为“盐敏感者”
高血压患者的饮食上应遵守低盐、低脂、低热量的原则,并注意饮食结构的合理搭配,从预防高血压的角度应注意适当控制食盐的摄入量,改变饮食“口重”的习惯。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人群中约有20%的人由于食盐过量而患有高血压,这部分人医学上称为“盐敏感者”。
近几年,上海实施健康干预工程,向全市居民普及低盐、限油等健康饮食知识,免费向市民派发限盐、限油用具,使广大市民形成低盐、限油的健康饮食习惯,减少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病的发生。
要做到控油、盐,一个简便的方法是使用控盐勺和控油壶。控盐勺标注着用盐的刻度,一平勺为高纯度精盐2克,精确量化每次的用量,便于减少盐的摄入量,盐吃多了对高血压、心血管、肾脏都不好。
据有关部门调查,目前我国北方居民每天吃盐量为15~18克,南方居民吃盐量为10~12克,这直接导致钠的摄入偏高,容易引发高血压等疾病。而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每人每日吃盐量为6克(3勺)。如果做菜时需要用酱油或其他酱类,应按比例减少其中的食盐用量,为了健康,请每天使用控盐勺。
控油壶是按当天或本周用餐人数,将食用油倒至相应刻度,为全家当日或本周的用油总量。比如:当天有3口人用餐,三餐都在家,25克×3人=75克,即90毫升内。
……
刚拿到这本《名医话养生:十大营养科主任教你吃出健康》,就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书的封面设计朴素大方,没有那种花里胡哨的营销感,反而透着一股沉稳和专业。我一直对健康饮食很感兴趣,但市面上关于养生的书籍实在是太多了,真假难辨,很多都讲得过于笼统,或者推销各种保健品,让人无从下手。这次看到有“十大营养科主任”的背书,感觉还是挺靠谱的。这本书的内容,可以说是我近期阅读过的关于健康饮食中最接地气、最实在的一本了。它不像有些书那样,一上来就讲高深的理论,而是从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食物入手,比如蔬菜、水果、谷物、肉类等等,详细地介绍了它们各自的营养成分,以及对我们身体有什么好处。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如何均衡膳食”的章节,它不是简单地告诉我们“要多吃什么”,而是提供了一套非常实用的方法论,教我们如何根据自己的年龄、性别、活动量来科学搭配每一餐,避免营养过剩或不足。比如,书中对“一人食”的健康建议,就特别符合现在很多年轻人的生活状态,让我觉得这本书真的很懂我们。而且,作者们还分享了很多关于烹饪的小技巧,如何在保留食物营养的同时,又能做出美味佳肴,这一点对我这个不太会做饭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总而言之,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专业、实用、易懂,而且充满了人文关怀。
评分我一直都觉得,健康饮食是维持身体活力的基石,但现代社会信息爆炸,各种养生说法层出不穷,有时候反而让人无所适从。这次有幸拜读了《名医话养生:十大营养科主任教你吃出健康》,简直像是找到了一盏指路明灯。这本书最让我赞赏的一点是,它没有夸大其词,也没有故弄玄虚,而是用非常朴实、真诚的语言,把复杂的营养学知识转化成我们都能理解和实践的内容。书中的每一位专家,都结合了自己的专业领域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分享了很多非常具有操作性的建议。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不同年龄段的饮食侧重点”的讲解,比如针对青少年、中年人和老年人,都有详细的饮食指导,而且考虑到了他们各自的生理特点和常见的健康问题。这让我觉得这本书非常人性化,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此外,书中还穿插了很多关于“健康误区”的辟谣,比如关于“排毒”的科学真相,以及“素食是否一定健康”的讨论,这些内容都非常有价值,能够帮助我们纠正一些长期以来存在的错误观念。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专业、客观、易于实践。它不是那种“看了就忘”的书,而是能够真正指导我们如何改善饮食,提升生活质量的书。
评分一直以来,我都深信“病从口入”的道理,对健康饮食有着执着的追求。然而,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辨别真正有价值的养生知识,却成了一大难题。《名医话养生:十大营养科主任教你吃出健康》这本书,可以说是我近期阅读中最满意的一本。它没有那些浮夸的宣传,也没有故作高深的理论,而是邀请了十位在营养学领域深耕多年的专家,用最朴实、最科学的方式,为我们揭示健康饮食的奥秘。我特别欣赏书中对“食物的‘性味’与‘寒热’”的科学解读,这并不是迷信,而是通过现代营养学的角度,去解释一些传统养生理念的合理性,让我对传统智慧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书中还针对现代人普遍存在的“外食族”问题,提供了非常实用的建议,比如如何在外面吃饭时,尽量选择更健康的食物,如何规避“隐形”的健康陷阱。我印象最深的是,书中并没有一味地强调“禁忌”,而是鼓励我们去“理解”和“平衡”,让健康饮食成为一种轻松愉悦的生活方式,而不是一种沉重的负担。这本书就像是一本生活百科全书,涵盖了从基础营养到具体场景的方方面面,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最近这段时间,为了改善自己的健康状况,我读了不少关于营养和养生的书籍,但坦白说,很多书都让我觉得有些“纸上谈兵”,缺乏实际操作性。直到我接触到《名医话养生:十大营养科主任教你吃出健康》,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做“干货满满”。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邀请了十位来自不同营养科领域的权威专家,从各自的专业角度出发,分享了最前沿、最权威的健康饮食理念。我之前一直对一些特定的健康话题很困惑,比如“如何科学应对亚健康”,以及“不同体质的养生秘诀”。在这本书中,我找到了非常详尽且有针对性的解答。书中不仅仅是罗列食物的营养成分,更重要的是,它教会我们如何将这些知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如何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调整饮食结构。比如,书中关于“压力大时的饮食调整”的建议,就非常实用,让我知道在焦虑的时候,应该选择哪些食物来缓解情绪,而不是盲目地去吃垃圾食品。而且,书中的语言风格也各不相同,有些专家用词严谨,有些则更加风趣幽默,但共同点是都充满智慧和经验,让我感觉像是与一位位值得信赖的良师益友在交流。
评分说实话,我拿到这本《名医话养生:十大营养科主任教你吃出健康》之前,对“养生”这件事抱着一种半信半疑的态度。总觉得那些讲养生的,要么是故弄玄虚,要么就是推销某种神奇的偏方。但翻开这本书,我完全被打动了。书中的每一位营养科主任,都是医学界实实在在的专家,他们分享的知识,都是基于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的。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没有回避一些大家普遍关心又容易被误解的健康问题,比如关于“糖”的真相,以及“如何正确补充维生素D”等等。这些内容,用非常清晰易懂的语言解释了背后的科学原理,并且给出了具体的建议。我之前一直觉得,只要少吃点甜食就好,但看完书我才知道,原来日常生活中隐藏了那么多“隐形糖”,还有不同种类的糖对身体的影响也不同,这让我对自己的饮食习惯有了更深的认识。另外,书中对“运动与饮食的结合”的探讨也让我耳目一新。很多时候我们只关注“吃”,却忽略了运动在整体健康中的重要作用。这本书就把这两者紧密地联系起来,教我们如何通过科学的饮食和合理的运动,达到更好的健康效果。我特别赞同书中提到的“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养生理念,它不是要我们一下子就做到完美,而是鼓励我们从小处着手,慢慢改变。
评分《名医大会诊:详解威胁中国人健康的十大疾病》
评分这不仅因为直觉准确而可靠,更因为它是30亿年实验研究的产物。这不是理论上的修正,而是真正的反复试验。依靠直觉,鸟儿能构筑复杂的巢,蜘蛛能织出奇妙的网。你知道吗?就其粗细和轻重而言,蛛丝比人类织出的任何丝线都更加结实。本能让所有生物能够繁殖后代、进食并辨别食物与毒物。野兽无须和人类一样经历重大的麻烦,无须医生的帮助,就能生育后代。尽管它们不会读书写字,也没有学位证书,却丝毫没有受到影响。
评分不错,东西真心不错不错,东西真心不错不错,东西真心不错不错,东西真心不错
评分查看全部
评分一直看他们的节目。现在买一本书看看
评分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东西不错,值得购买!
评分文件:证~。说明~。
评分说是不错的啊,她看在,反映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