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科技文献:14天特效全书(畅销升级版)
定价:19.90元
作者:杜琳
出版社:科技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1-01
ISBN:978750237095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专家传授低碳环保的秘籍,让你瘦得健康,全方位塑形美体,再现动人身姿。14天行动4步走,告别反弹噩梦,让不再是一场艰巨的旷日持久战!
内容提要
本书从专业角度,传递科学的基本常识和理念。本书分为五大部分:部分提出14天新概念,从营养学、运动学、心理学多个专业角度介绍的基本常识。第二部分,介绍科学有效的饮食法,建立*饮食方案来优化体内的激素,清除生活中扰乱人体新陈代谢的有毒物质,恢复身体所必需的天然营养物质。第三部分,绿色的方式--运动,根据人体自身代谢规律,为你量身打造健康体型的14天塑身方案,通过全身塑形和局部相结合的方法,平衡代谢,轻松。第四部分,以传统中医的角度,通过中药调理、经络按摩、拔罐、刮痧等方法,调整阴阳气血,调理人体各组织器官功能,逐渐恢复正常代谢,将人体多余的脂肪消耗。第五部分,将的概念由外延伸至内,介绍排毒、内脏的方法,保障人体内在机制的合理运转。
目录
章 14天新概念,有效管理新陈代谢
节 速效必修课,人人都需了解的真相
计算热量,平衡新陈代谢是控制体重的关键
平衡膳食,不可不知的营养学常识
学会运动,让脂肪加速燃烧
调整心态,将坚持到底
14天,遵循时间规律事半功倍
第二节 认识超重的危害,明确信念
客观面对,认清自身体重问题
查找原因,认清个人的特殊意义
锁定目标,量身定制计划
多种方式,保持的动力
专家指导,告别反弹噩梦
第二章 拒绝节食,平衡代谢,实现佳效果
节 发胖食物,拒绝一切让人发胖的诱惑
拒绝肥胖,向精加工食品说“不”
科学,要警惕几类“”食品
第二节 食物,必选的黄金搭档
饮食,必不可少的4类佳品
适量食用,热量食品也有助于
第三节 巧吃就会瘦,14天特效饮食法
14天饮食法,饮食重在按规律坚持
“量体裁衣”,根据体形定制个人餐谱
饮食,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四节 饮食好习惯,巩固成果的根本
8大好习惯,让循序渐进
5个坏习惯,让你掉入饮食误区
第五节 专家解答:饮食中遇到的问题
控制食欲,饮食保质也要保量
两大妙招,摆脱停滞期困扰
第三章 运动锻炼,打造健康体形
节 运动,绿色的方式
了解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
“对症”,运动才能又好又快
七大要点,拧紧运动保险栓
第二节 全身一起瘦,14天特效运动法
14天运动,健康塑身效果好
每天坚持有氧运动,14天轻松
瑜伽运动,7天7天塑形
健身操,14天塑曼妙曲线
第三节 局部塑身再突破,每天10分钟瘦腰瘦腿瘦手臂
快速塑形有诀窍
每天10分钟瘦腰,美化上身曲线
每天10分钟瘦腿,修饰下肢线条
每天10分钟瘦手臂,让双臂纤长
每天3招,实现全身综合塑形
第四节 坚持锻炼好习惯,的保证
坚持锻炼,有效的保证
健身习惯,让轻松有趣
第五节 专家解答:运动锻炼中遇到的问题
强力突破,跨越运动平台期
科学,避免越运动越虚弱
安全,避免运动不适和损伤
第四章 传统法,结合使用效果惊人
节 中药,神奇本草里的妙方
中药,消脂塑身益健康
自配中药,健康享瘦你也可以
弄清禁忌,中药成功的关键
第二节 按摩,通经活络快速
疏经通络,按摩修身又美容
局部按摩,14天想瘦哪里瘦哪里
特别按摩,让变成美的享受
第三节 拔罐,排毒清热降脂消脂
中医拔罐,神奇排毒消脂法
拔罐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四节 刮痧,速效局部
中医刮痧,疏经速效
科学刮痧,健康需谨慎
第五节 专家解答:中医法中遇到的问题
药物,选择正确是前提
学习应对异常反应,拔罐顺利完成
了解痧的来历,消除刮痧后顾之忧
第五章 排毒、内脏,健康双重保证
节 排毒,有效控制代谢平衡
肠道健康,直接影响人体胖瘦
饮食,健康排毒轻松
肠道健康,要注意的两个问题
第二节 内脏,调节脂质代谢的根本
内脏脂肪,添病又增重
饮食,14天内脂餐
第三节 专家解答:排毒、内脏中遇到的问题
提前预警,防肠病减体重
对抗毒素,潜伏人体的致胖杀手
过度节食,会致内脏肥胖吗
作者介绍
杜琳,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针灸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一直从事临床、科研、教学工作,先后承担中医内科疾病、神经科疾病、妇科疾病和骨性关节病变的临床研究工作,完成了中医局和中医药大学的多项科研课题。先后获得院级、校级各种荣誉;撰写论文20余篇;拥有国家1项;先后编写了多部专著及科普读物。尤其擅长中医健康,拥有扎实的医学理论和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对脂质紊乱代谢导致的肥胖治疗有独到之处。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吸引人,那种深邃的蓝色调配合着闪烁的科技感字体,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在“科技文献”这个定位上的决心。刚翻开目录时,我有点被它的广度给震慑住了,里面涵盖了从基础的量子计算原理到前沿的生物工程伦理讨论,内容跨度之大,让人不禁感叹作者的知识储备。特别是关于“未来能源结构转型”那一章节,作者没有停留在空泛的预测,而是用大量详实的数据图表,对比了不同能源路线在成本、效率和环境影响上的细微差别,读起来就像是在阅读一份高度浓缩的行业分析报告。虽然有些理论部分涉及高深的数学公式,但我发现作者很巧妙地使用了大量的类比和图解来辅助理解,这对于非专业背景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比如,它解释复杂算法的运行机制时,会用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流水线管理”概念,一下子就让抽象的东西变得具象化了。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来消化其中关于“神经形态芯片”的那一小节,那种结构性的思维冲击,比单纯的知识灌输有效得多。这本书更像是一扇通往未来科技图景的观察窗,而不是一本教科书,它激发了我对很多我原本不熟悉的领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阅读门槛比我想象的要高一些,尤其是在涉及到复杂的数学模型和物理概念的部分,如果读者没有一定的理工科背景基础,可能需要反复阅读好几遍才能真正领会作者的意图。我尝试跳过一些公式推导,只看结论,但很快就发现这样会错失很多关键的逻辑链条,因为作者的论证是环环相扣的,缺少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导致理解上的断裂。不过,这本书也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资源列表,文末的参考书目非常详尽,涵盖了大量的原始论文和权威著作,这对于那些想深入钻研特定领域的读者来说,简直是宝藏。我个人花了两个晚上专门研究了书中的“数据隐私保护技术”章节,并顺着推荐的文献去查找了最新的加密算法进展,这本书成功地把我从一个被动的知识接收者,变成了一个主动的学习探索者。它更像是一个高质量的“引路人”,而不是一个终点站。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其叙事中蕴含的乐观主义精神。在充斥着各种末日论调和科技焦虑的当下,这本书没有沉溺于对技术失控的恐惧,而是着重探讨了人类如何利用智慧去驾驭这些强大的工具。作者在描述某项突破性技术时,总是会巧妙地植入一句关于“人类韧性”或“集体智慧”的肯定,这种积极的基调非常鼓舞人心。它让我想起上世纪八十年代那些充满信心的科幻作品,那种相信科学终将服务于人类福祉的坚定信念。虽然书中的某些技术预测,比如某些芯片的制程速度,可能在实际发展中会遇到瓶颈,但作者描绘的愿景——一个更加智能、高效、甚至更公平的社会结构——是值得我们去为之努力的。这本书不仅仅是在介绍“是什么”,它更是在探讨“我们能成为什么”,这种对人类潜能的挖掘,是它在我心中加分最多的地方。
评分这本书真正让我眼前一亮的地方,在于它对“跨学科融合”的深刻洞察。它不是简单地将几个领域的内容拼凑在一起,而是真正展现了不同学科知识是如何相互激发、共同作用的。例如,它详细阐述了微生物学中发现的某种信号转导通路,是如何启发了材料学领域设计出更高效的自修复聚合物。这种“A启发B,B反哺C”的复杂关联网络,在其他同类书籍中很少能看到如此清晰的脉络。我感觉作者的知识网络非常发达,他能轻松地在古希腊的哲学思想和最新的量子纠缠实验之间建立起令人信服的桥梁。此外,书中对于“未来工作形态”的预测部分,也相当有前瞻性,它不仅仅关注AI取代哪些岗位,更深入探讨了人类将如何重新定义“价值创造”,这让我这个身处行业变革中的人受益匪浅,促使我开始重新规划自己的技能树。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排版风格我个人不太适应,那种极简主义的布局,虽然看起来很“性冷淡风”,但对于我这种喜欢阅读时有点色彩和视觉引导的读者来说,显得有些单调。而且,纸张的质量也稍微逊色了一点,油墨味在刚打开的时候稍微有点重,需要放通风处晾几天才能安心阅读。不过,抛开这些“硬件”上的小瑕疵,这本书的叙事节奏非常引人入胜。它不像传统的科技散文那样枯燥乏味,而是采用了大量的“案例穿插”的手法。作者似乎非常擅长讲故事,他总能在介绍一个复杂的理论时,立刻抛出一个历史上的失败尝试或者一个正在进行的激动人心的项目。这种“理论—实践—反思”的循环结构,让我的阅读体验充满了动态感,我几乎是抱着追剧的心态在往下看。我特别欣赏它对于“科研伦理困境”的处理,没有采取绝对化的道德审判,而是呈现了多方利益相关者的视角,让读者自己去权衡,这种开放式的讨论态度,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思辨能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