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精英之门
定价:28.00元
作者:赵大恒,解淑萍
出版社:中国城市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4-01
ISBN:9787507419702
字数:150000
页码:19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22kg
编辑推荐
面对未来社会的竞争,平常心、沟通能力、好习惯、德育、财商、情商、性格等素质是一个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如何更好地教孩子,并通过教育促进社会的和谐,这本书给众多教师和家长以有益的启迪。
这本书使父母明白,必须要卸下传统的父母支配孩子的紧箍咒,取而代之的是与孩子更多的商量式的口吻与合作。
近二十年的教育实践证明,这些方法是有效的。我向每个人推荐这本好书。
——《现代教育报》社长、总编 张彦春
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告诉小读者必知的成才秘诀,一则则真实的案例带给大读者必备的育子经验。
——刘纯燕(央视儿童节目主持人“金龟子”)
我们在《精英之门》中看到了一位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充满着教育智慧的老师——赵大恒。本书用亲身的经历,一件事一件事来描述他如何细致入微地培育每一个孩子。我们从书中看到活泼的儿童,也看到生动的老师,我觉得这本书,老师值得读、家长也值得读。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教育家 顾明远
书中对教育中常见的75个问题做了生动的剖析,思路清晰.有理有据,有过程有方法,非常睿智,以致读着读着就不断有奇妙的新发现,它为学校和教师以及家长培养人才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本。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理事长、教育家 贺乐凡
用“对成长的灵魂有所拯救”这句话来阐明这本书的意义,绝非只是一句空话。作者以成人师长的道德来引导学生的成长品德,这本身就是一种美丽的雅致。
让未成年人树立一种正常人心态,并以不错的心理素质在群体中终展示各自的风采,这才是教育的目的。这本书的理念和方法适用于每个家庭,一系列实用有效的方法,帮助家长走上成功教育孩子之路,通过阅读本书,你会发现做聪明、快乐、高效的家长并不难。
——《新周刊》总编 刘胄人
37载教育心血精粹,75个必知教育细节,多元智能理论、自然体育培育未来精英,“90后”青少年教育新读本。
内容提要
这是一本父母和孩子一起读的书
这是一本老师和学生一起读的书
这是一本教育的魔法书
在他眼中,教育的原则无外乎四个字——因材施教。聪明也许是天生的,但必定是教出来的。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要学生有多聪明。而是要引导学生成为有道德有智慧的人。
他桃李满天下。却是个谦虚的教育者,他把教育的成功归功于与同事们的倾力合作,在荣耀与掌声背后,是数十载教育智慧的积累,是无数个教育细节的汇集,他的教育艺术充满智慧与乐趣,他深谙教育对人的品格的重要性,也细心呵护每个孩子水晶般的童心,尽自己的努力把孩子引向充满光明的未来。
他所带过的八中少儿班历届高考成绩都颇为引人注目,只学习4年就完成小学五年级至高三8年学习任务的1 4岁小孩子高考平均成绩超过北京本科一批录取线一百多分是平常之事。以2007年为例,他班的30名学生高考平均成绩638分。其中9人被北大、清华录取,其余学生高考分数全部超过全国重点大学批录取分数线,两名班中年龄仅13岁的学生成绩并列为687分。
从他所任教的八中少儿班走出的毕业生98%在国内外知名重点大学学习,步入社会的相当一部分人已走上领导或关键岗位,成为自己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获得的国内外科研奖项屡见不鲜。
对女儿的教育浓缩了他多年的教育理念,他的女儿18岁被教练带到美国打排球,在教练离职的情况下,竟然一个人一边学习一边打工,顺利读完大学,获得绿卡留在美国。
他就是北京八中有着37载教育经历的赵大恒老师。本书就是讲述这个成功的教育者是如何为每个孩子打开通往精英世界的大门。
目录
作者介绍
赵大恒从教37年,曾在农村中学、214中学,北京八中普通班、实验班任教。现为北京八中超常实验班负责人,北京市代表。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赵大恒坚持素质育人的理念,学校培养的学生是以体育为基础,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赵老师认为,教育质量好不好,
文摘
序言
这本新近读完的书,坦白说,着实让我经历了一番心绪的过山车。它的叙事结构如同一个迷宫,初读时感觉枝蔓丛生,信息量之大几乎要将人淹没。作者似乎对细节的把控有着近乎偏执的追求,每一个场景的描摹,每一句人物对话的潜台词,都经过了精心的雕琢和反复的打磨。我尤其欣赏它对时代背景那种宏大而又细微的刻画,那种历史的厚重感并非空泛的口号,而是渗透在柴米油盐、人物微末选择中的,让人仿佛能闻到那个特定时期的尘土气息。然而,这种深度的代价可能是牺牲了一定的阅读流畅性,有些段落需要反复咀嚼才能真正领会其深意,对于追求快节奏故事的读者来说,或许会显得有些晦涩难懂。整本书的节奏把握得像一首古典交响乐,开篇舒缓,中段冲突层层递进,高潮部分的爆发力极强,但随后的尾声处理得异常克制,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这一点我给与高度评价。它不是一本消遣读物,更像是一次智力上的挑战,值得坐下来,沏上一壶好茶,慢慢品味。
评分读罢此书,我唯一的感受就是作者仿佛是一位极其冷酷的解剖学家,将人性的复杂剖析得淋漓尽致,毫不留情。这本书的魅力,恰恰在于它的“不讨好”。它没有刻意塑造完美的主角,那些在命运洪流中挣扎的人物,都有着极其真实的瑕疵和令人侧目的弱点。我被那种近乎残酷的真实感所吸引,它迫使我不断审视自己对“善”与“恶”的传统定义。叙事视角在不同角色的内心世界中频繁切换,每一个“我”都带着强烈的个人偏见和扭曲的逻辑,这使得整个故事的真相变得扑朔迷离,需要读者自己去拼凑碎片。这种叙事手法固然精彩,但对于习惯了清晰善恶对立的读者来说,可能会感到精神上的疲惫。我尤其喜欢作者对“灰色地带”的探讨,那种介于道德边缘的灰色地带,才是现实生活真正的战场。这本书没有提供任何廉价的慰藉,它展示了人性的阴暗面,但正是这种彻底的坦诚,让它具有了超越一般小说的力量。
评分从文学技巧的角度来看,这本书无疑是一部值得反复研读的教科书。它的语言风格变化多端,时而古典雅致,充满了书面语的韵味,时而又急转直下,用最口语化、最接地气的俚语来描绘底层生活的艰辛。这种强烈的反差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张力,让书页之间的呼吸感变得非常鲜明。特别是作者在处理动作场面和内心独白时的衔接,如同大师级的剪辑,节奏的切换精准到位,毫无滞涩感。我个人对其中几处环境描写的细腻程度感到惊叹,仅仅几笔勾勒,一个场景的温度、气味甚至光线的角度都能跃然纸上。不过,或许是因为作者对自己文字的掌控欲太强,导致某些章节的文采堆砌略显过度,有时候会觉得文字本身的光芒盖过了故事情节本身,成了一种炫技,这稍微分散了我的注意力。总体而言,这本书的文字功底是毋庸置疑的顶尖水准。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一种久违的沉浸感,仿佛我不是在阅读,而是亲身经历了一场漫长而又跌宕起伏的旅程。它的世界构建得非常完整且自洽,那种架空的世界观体系庞大而又逻辑严密,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想象力。从社会结构到文化习俗,甚至是那些虚构的地理概念,都标注得清清楚楚,完全没有那种“为设定而设定”的空洞感,一切都服务于故事的展开。我花了大量时间去理解其中的术语和历史脉络,这本身就是一种乐趣,让人感觉到自己正在学习一个全新的领域。这种详尽的铺陈,让故事的每一个转折都有了坚实的基础,而不是凭空发生。唯一的不足或许在于,对于初次接触这类复杂设定的读者,前期的门槛可能设置得稍高了一些,需要付出额外的耐心去“破译”这个世界的规则,但一旦进入状态,那种“解密”的乐趣是无与伦比的。
评分说实话,我是在寻找一本能真正触动我情感深处的东西时发现了这本书。它讲述的并非惊天动地的史诗,而是一段关于坚持与告别的小人物悲歌。书中几对核心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处理得极其微妙和真实,没有狗血的煽情,全凭细腻的心理描写和不经意的动作来传达那些说不出口的爱与失落。我数次被那些细微的瞬间所打动,比如一个眼神的交汇,一次犹豫的沉默,都比任何激烈的对白更有力量。作者对“失落感”的捕捉尤为精准,那种明明近在咫尺却又遥不可及的疏离感,让人在阅读时常常感到心口发闷,却又忍不住想读下去,去见证他们最终的结局。这本书的后劲很大,读完合上书本后,故事的影子还会持续在脑海中徘徊很久,让人久久不能平静,它成功地在我的“感动雷达”上敲响了警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